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5:50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18 22:13
2月9日,焦裕禄纪念园广场上,兰考县一支麒麟舞表演队正在给观众表演节目。佳节期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兰考县麒麟舞表演团体,为当地群众献上一台台节目。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9:21
海陆丰麒麟舞
海陆丰的麒麟舞,主要活动于春节期间和喜庆节会。是广东汕尾海陆丰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样式之一。原为古代原始体育活动,与民众反抗*、异族入侵有关,后衍变成盛会节日、共庆瑞祥的文娱活动。
麒麟舞舞队的组成基本上由乡、社为主体,特别是同姓的乡村。麒麟舞的表演形式各个班子不尽一样,舞麒麟时,有的班子有引舞的人,有的则无,如附城镇圆山村的青麒麟,就有两个弄狮人,一者戴着面目狰狞面具(傩戏的面壳)扮成魁星,手提仙拂,不时扰弄麒麟;一者则头戴哪吒帽,背挂宝剑,手提弄狮球,不时同麒麟戏耍。
表演形式与程序:海陆丰麒麟舞乞今为止还保留传统的表演方式,通常以农村的晒场、空地为表演场所,由一人舞动麒麟头、一人牵动麒麟尾。在大锣、大鼓、大唢呐的伴奏下,开始舞动麒麟,先朝天拜三下,接着绕圆场和朝场地四个角落觅食,此时唢呐吹奏的狮诗《吃四门》,然后在场地中间舞弄,表演出打滚、舐脚、洗须、咬*等风趣动作及喜怒哀乐的情绪。
麒麟舞后为武打表演,这是海丰麒麟舞的传统精华,先后表演打拳、弄棍、搬刀、舞尖串、尖串对铁尺、辗藤牌(一人拿虎叉,一人左手执藤牌护身、右手持刀。其打法是以叉戳盾,以盾抵叉,并拿刀就地翻滚,作砍马足状),最后集体搬棍对打,随着吹打乐节奏的加剧形成表演的*(舞蹈化的武术表演),以上表演项目每个班子不一定样样都有,但起码要有五项,故叫“搬五彩”。每次表演以班里师傅再次舞起麒麟头鸣炮参拜结束。
东江麒麟舞
惠州小金口——“麒麟舞之乡”
小金口麒麟舞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
2007年惠州小金口首届麒麟文化节,除“麒麟舞”外,还有龙形拳、醒狮舞等表演。甄林林介绍说,这是为了保护和发掘东江文化遗产,做大做强小金口“麒麟舞”文化品牌。这是首届麒麟节,要争取每年举行一次。
8月6日至7日两天,省文联、省民协专家组到我市惠城区小金口*事处进行专题考察,专家组一致通过对小金口*事处申报“广东省麒麟之乡”的申请,同意由省文联和省民协命名小金口*事处为“广东省麒麟之乡”。同时,省文联、省民协同意于2008年3月26日在小金口举办广东省麒麟文化节暨全省第二届麒麟舞大赛。
据有关志*载和小金口的老人回忆,惠城区小金口的东江麒麟舞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小金口就已经有组建麒麟队开展麒麟舞活动。叫“武麒麟”,因为当时战争频繁,兵荒马乱,盗贼四起。为了防止流寇和盗贼打家劫舍,祸害村民,每个自然村都办起武术馆,武术馆内有武术队、麒麟队,各村的青壮年人都学会舞麒麟和打龙形拳等,既作为强身健体,又护村守寨,保佑一方父老乡亲平安。村里上到耄耋老者,下至黄毛小儿,人人都能舞几趟麒麟。村民婚嫁、岁时节会,都要舞一番麒麟,以求祥瑞。
由于惠州市地处东江中游,小金口又位于东江边,因此从清代到民初,小金口的麒麟舞都统称东江麒麟舞,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套路,培养出数以千计的麒麟舞传人。
小金口麒麟队由8支发展到20支
随着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打造文化大市活动的深入开展,小金口*事处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先后投入800万元完善了一批文化场馆,并购置设备器材,建起了“省特级文化站”中心馆场、客家国画院、7个村级文化室和39个组级文化室;充分利用这些文化场所,深入挖掘流传于民间的文化、文艺队伍和艺人,先后组建了文联、声乐队、书画协会、象棋协会、龙舟队、醒狮队和麒麟队等15支各具特色的客家文化队伍,文化站被省文化厅授予“省特级文化站”称号。
在文化建设中,小金口*事处注意弘扬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重点发掘、推广东江麒麟舞,先后投资20余万元来改革、包装、推广。全镇10个村(居委会)麒麟舞队已由8支增加到20支,队员200多人,最年长的93岁,最年轻的才15岁,参与麒麟舞活动的群众达1000余人。东江麒麟舞也得到全面的创新,形式上从过去的一个门派变成多个门派相融。2005年,惠州市授予小金口*事处为“麒麟舞特色之乡”, 叶屋村民小组、九一村民小组被命名为“麒麟村”。68岁的麒麟舞师傅叶阳星被市文化局评为惠州市“民间艺术师”。
参加首届泛珠三角民间艺术节获银奖
2005年9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9省市和香港澳门参加的首届泛珠三角民间艺术节在广东省汕尾市举行,小金口麒麟队以独特的风格和精彩的表演一举夺得银奖。2006年元旦,小金口10支麒麟队、30名队员组队参加“文明之光”惠州军民春节联欢晚会,并作为开场第一个节目表演。
2006年2月12日,在惠州市元宵节文艺巡游中,小金口10支麒麟队又为巡游队伍开路,惠州市民再次领略了东江麒麟舞的风采。同年5月,又参加在深圳市举办的麒麟协会大展览,并获表演二等奖,6月,应邀参加广东省非物资文化遗产展览。
2007年3月26日,小金口首届麒麟文化节隆重举办,在文化节大型文艺展演上,麒麟舞大放异彩,受到了中外客商及广大市民、游客的高度评价。
2007年6月23日,央视《*广场》在东江公园隆重举行。小金口*事处组织的东江麒麟舞在《文明惠州·*广场大家唱》开场节目中的精彩表演,搏得观众的阵阵掌声。有了一定名气的东江麒麟舞也得到社会的青睐,不断接到来自本地和外地的演出邀请,小金口*事处已成立东江麒麟舞协会,把东江麒麟舞作为特色文化产业来发展。还决定将每年的3月26日定为“麒麟文化节”。
客家麒麟舞
樟木头镇是东莞市的纯客家镇,麒麟舞已有450多年的历史。
樟木头镇对麒麟舞这门古老民间艺术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出现了五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时间上的转变,从过去冗长的1小时缩短为10分钟左右;二是形式上的转变,从过去单打、双打到现在加入群体打斗表演;三是内容上的转变,从过去仅以拜门表演到文艺演出表演;四是服饰上的转变,从过去旧式的服饰到更具时代感的服饰;五是队伍上的转变,从过去以自然村组队到跨村表演节目组队。这些转变,极大丰富了客家麒麟艺术内涵,为该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前的樟木头麒麟以耐用著称,整只麒麟是用黄竹扎框,优质沙纸糊面。其最大的特点是体形靓,体宽、个高、尾长;画在麒麟上的牡丹、桃花、菊花、蝴蝶等更是色彩鲜艳、细腻生动,使整只麒麟舞起来威武、轻盈,充满灵性。麒麟纸扎艺术的失传,使得樟木头镇许多人对此怀着几许惆怅,也意识到应当恢复这一祖艺。
黄阁麒麟
“黄阁麒麟”已盛行一百多年了。百多年来,每逢佳节喜庆,神诞醮会,秋色出游,农民就舞起麒麟表达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故民间有“麒麟献瑞”一说。
黄阁麒麟舞来自民间,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经民间艺人重新改编的黄阁麒麟舞,从麒麟的造型到舞蹈技艺都有了提高,并加入了脍炙人口的广东音乐《得胜令》、将锣、排鼓与广东大笛演奏、单打等八音锣鼓有机地融为一体作伴奏,充满了热烈的喜庆气氛和浓厚的广东特色。
2000年11月9日,由黄阁镇大塘村30多个地道农民组成的麒麟队,代表广东省参加了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的“山花奖”首届全国民间广场歌舞大赛。他们表演的“黄阁麒麟舞”,与来自全国的18个民间艺术表演队进行决赛,这些队是从全国200多个队中筛选出来的,最后黄阁麒麟队以总分第一名荣登“山花奖”榜首,还获得杭州市民间艺术最高奖“金桂花奖”
黄骅麒麟舞
主词条:黄骅麒麟舞
素有“北方麒麟”之称的黄骅麒麟舞,最显著的特点是高大威猛,闪、转、腾、挪之间展示出表演者高超的技巧,高难的动作,与北方人豪爽侠义的性格特征相吻合。它与江苏、湖南等地小巧玲珑的的“南方麒麟”相映成趣,共同演绎和诠释着此种华夏民族优秀民间舞蹈艺术的底蕴与内涵。
黄骅麒麟舞凭借高大的艺术造型,揉进杂技表演中惊、险、奇的高难度动作,带给观众不同凡响的艺术震撼力。由于麒麟造型扎制用料庞杂、造价较高、费时费力、表演动作难度大等原因,黄骅麒麟舞表演规模日渐缩小,面临失传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