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8:0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6:08
洋务运动的时间为19世纪60到90年代。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6:09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所谓"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个自有体用的文化系统.其核心是传统的*、经济、文化制度,其灵魂是儒家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的近代文化,也是一个自有体用的文化系统.其核心是资本主义的各种制度,其灵魂是以自由、平等为标志的天赋*思想.这两种文化经过19世纪上半期血与火的碰撞,在中国放开眼界看世界的先进知识界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思想.100多年来人们对这个指导思想的评价不一.那么,怎样理解这个指导思想呢? 第一,"中体西用"是那个时代那样社会经济结构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化实体都是植根于自己的社会经济结构之中的.洋务运动前夕的中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尚不存在而自然经济普遍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要建立起"西体"是不行的,因为还不具备西方式的制度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传统的"中学体用"还按照其自身的逻辑运作着,但是,面对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严峻挑战,不引进西学,则国将不国,在这种情势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于是产生了. 第二,它是洋务经济深层的需要.洋务经济乃是一种以*为依托,以集权为特征的官僚经济.无论从资金、技术、市场诸方面,它都是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它是靠*之力,集中纳税人手中的钱财,解决兴办的经费.它是靠*之力引进技术,其原料和产品的相当一部分,都是靠*调拨的.于是,*的支撑就成了洋务经济存在的前提.这样,维护*所代表的传统制度,就成了洋务运动的天职.正是这种既要举办洋务,又要依赖*的经济现实,决定了"中体西用"的必然性. 第三,这是洋务派自存的一种需要.兴办洋务,这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资金之难措,又有技术的难备,还有习惯势力障碍,更有顽固派之攻击与责难……真是举步维艰.唐山--胥各庄铁路通车,顽固派提出机车轰鸣会震动皇陵,洋务派不得不一度用马匹来牵引车厢.办天文算学馆,顽固派又说这是以夷变夏,是废弃中国的封建统治秩序.这些在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6:09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开始。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清朝海军实力的完全丧失,也标志着35年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