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0:05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8-29 15:35
1、太行、王屋二山翻译: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
2、出自《愚公移山》,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懂视网 时间:2022-09-02 06:01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4、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懂视网 时间:2022-09-18 11:15
1、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一个叫愚公的老人,年龄已经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懂视网 时间:2022-11-10 20:55
1、愚公移山文言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懂视网 时间:2022-12-17 12:32
1、英文
Old man Yu Gong’s house had two big mountains in front of it.It caused him great inconvenience.So one day he said to his family:I have decided to move those mountains. His wife said:This is impossible.We’ve lived with them a long time.Let’s just put up with it.
But the old man convinced his children to help him.
The next day they started digging using hoes and baskets,and they hauled the dirt to the sea,far far away.Day in and day out they kept digging.
A wise old man,Zhi Sou,upon seeing this said to Yu Gong:You are old; you are trying to do the impossible. Yu Gong replied:Yes,I am old and I will soon be dead,but I have children,and when they die,their children will carry on,and the mountain will get smaller and smaller.”
And so Yu Gong and his family carried on,day after day,year after year,through summer and winter,until one day,God heard about it and was so moved by his determination that he sent his two sons to take the two mountains away.
The moral of the story is that with determination anything can be achieved.
2、中文
愚公老人的房子前面有两座大山。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以有一天他对他的家人说:“我决定移走那些山。”他的妻子说:“这不可能。我们和他们住在一起很久了。就让我们忍着吧。”
但是老人说服了他的孩子们来帮助他。
第二天,他们开始用锄头和篮子挖土,把土拖到很远的海边。他们日复一日地挖着。
智者智叟见此,对愚公说:“你老了;你在尝试做不可能的事。”愚公回答说:“是的,我老了,我很快就要死了,但我有孩子,当他们死了,他们的孩子会继续,山会变得越来越小。”
愚公和他的家人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熬过了夏天和冬天,直到有一天,上帝听说了这件事,被他的决心所感动,他派他的两个儿子去把两座山带走。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只要有决心,任何事情都能实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1 00:26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为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属于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汤问》一篇,笔锋横扫天下,天地至理,万物奥妙,以飨博物君子。文中载有诸多超逸绝尘的神话传说,极言天地之广阔无垠,万物之繁冗驳杂,以期突破世人囿于视听的浅陋常识,消除种种流于表象的巨细、修短、同异分歧,列子先借由殷汤与夏革的对话,畅谈时空的无极无尽,并且难能可贵地表达了“天地亦物”的宇宙观。
二、人物背景
愚公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愚公移山故事的主人公。常用以比喻做事有顽强毅力、不怕困难的人。*曾用愚公移山的故事鼓舞和教育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间承前启后的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人,大约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篇,遗成《列子》一书,余者皆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1 00:27
愚公移山
列御寇先秦 初中文言文寓言 故事
《愚公移山》正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注释
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7、且——副词,将近。
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9、惩(chéng)——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
10、塞(sè)——阻塞。
11、迂(yū)——曲折、绕远。
12、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13、汝——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
14、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16、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17、献疑——提出疑问。
18、以——凭借。
19、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
20、损:——削减。
21、曾(céng)——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
22、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魁(kuí)。
23、丘——土堆。
24、置——安放。
25、且——况且。
26、焉——疑问代词,哪里。
27、荷(hè)——扛的意思。
28、夫——成年男子。
29、箕畚(jī běn)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30、孀(shuāng) ——孀妻,寡妇。
31、遗男——遗孤,单亲孤儿,遗腹子。
32、龀(chèn)——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龀,换牙。
33、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
34、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
35、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
36、叟(sǒu)——老头。
37、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38、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39、长息——长叹。
40、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4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
42、匮(kuì)——竭尽的意思。
43、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
44、苦——愁。
45、亡(wú)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通“无”。
46、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47、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愚公。已,停止。
48、帝——神话中的天帝。
49、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感动。
50、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51、负——背。
52、厝(cuò)——同“措”,放置。
53、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54、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56、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
57、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中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愚公移山》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赏析
问题研究
1.故事的结局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
答:不有损。一是这个神话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们的美好愿望,这与封建迷信有本质区别。二是因为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遣力神二子背走二山,这衬托了愚公的形象,使之更加丰富,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
2.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1).“方七百里,高万仞”山本身高大无比。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遥远。
3).“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人老又少。
4).“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工具简陋。
5).河曲智叟劝阻,讥笑。
3.故事用神话做结尾的原因有哪些(故事为什么用神话结尾)?
1)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就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方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 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文章理解
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的品质也就越突出。这是故事的背景,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愚公主张提出移山,家里人提出运土方案,率领几人便马上开始行动。
第三段写愚公对智叟的驳斥,这是情节的发展。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愚公坚信可以移山。智叟目光短浅,阻止愚公移山。
第四段写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派神将山背走了,愚公的愿望实现了。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文中对比:愚公移山的目标十分明确,他要变“出入之迂”为“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不怕困难,亲行动,他“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目光长远,能辩证地看问题,他认识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而智叟则与其相反,他讥笑、责备愚公的行为;他轻视愚公的力量,质问愚公,“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他目光短浅,只看到愚公的“残年余力”,而忽视了子孙的绵延不绝。两相对比,愚公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更加突出,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
文中烘托: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对显示愚公的气魄,也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一定的作用。又如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结尾深意:照应故事开头。太行、王屋二山被大力神的两个儿子背走,愚公的愿望实现。虽是神助,但愚公之诚,不可磨灭;移山之功归属于愚公!
《愚公移山》繁体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裏,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於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於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1 00:27
愚公移山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1 00:28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1 00:29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