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0:0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9:45
标准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并经一个公认的机构批准。 2.什么是标准化?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3.标准化有哪些基本特性? 标准化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抽象性;②技术性;③经济性;④连续性,亦称继承性;⑤约束性;⑥*性。 4.标准化的实质和目的是什么? “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 5.什么是标准化的对象?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凡具有多次重复使用和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产品,以及各种定额、规划、要求、方法、概念等,都可称为标准化对象。 标准化对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另一类是标准化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所构成的整体,通过它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共同属性、本质和普遍规律。 6.标准的分级与种类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各级标准的对象、适用范围、内容特性要求和审批权限,由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出规定。 按约束力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可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三种; 按标准化的对象分,标准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 7.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 8.标准化有哪些作用? 1.标准化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标准化是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 3.标准化能够保证产品、工程、服务质量; 4.标准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 5.标准化是加强国际贸易与合作的有效工具。 9.标准化工作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88年12月29日通过,1989年4月1日起实施,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法。 《标准化法》规定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标准化*等。它是国家推行标准化,实施标准化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依据。 10.我国标准*是怎样的? 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对需要在全国范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 另外,对于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文件引导其发展或具有标准化价值,尚不能制定为标准的项目,以及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技术报告的项目,可以制定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11:03
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GB/T20000.1-2002)对"标准化"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同时在定义后注明:(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造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