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3:2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48
孔文子是卫国大夫孔圉(yǔ)。话说孔圉,虚心好学,在他去世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不服气,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谥号?”
孔子回答:“孔圉聪明又好学,有任何不懂的事情,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即使向地位比他低的人请教,一点也不感到羞耻,所以用‘文’作他的谥号”。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孔子如此真诚地称扬赞叹孔圉,恰恰表现出孔子自己的谦虚,其实孔子本人也是一位身体力行不耻下问的人,江湖上也流传着很多孔子不耻下问的故事。
扩展资料
【成语注释】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耻。下,问题比自已地位低,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对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
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哪怕是再简单的问题,只要别人理解,而你又不知道,哪怕你是这个问题所涉及领域的专家,却也恰恰不会,就该去问。这样理解也更好的解释孔子说的:"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48
孔文子是卫国大夫孔圉(yǔ)。话说孔圉,虚心好学,在他去世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不服气,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谥号?”
孔子回答:“孔圉聪明又好学,有任何不懂的事情,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即使向地位比他低的人请教,一点也不感到羞耻,所以用‘文’作他的谥号”。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孔子如此真诚地称扬赞叹孔圉,恰恰表现出孔子自己的谦虚,其实孔子本人也是一位身体力行不耻下问的人,江湖上也流传着很多孔子不耻下问的故事。
扩展资料
【成语注释】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耻。下,问题比自已地位低,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对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
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哪怕是再简单的问题,只要别人理解,而你又不知道,哪怕你是这个问题所涉及领域的专家,却也恰恰不会,就该去问。这样理解也更好的解释孔子说的:"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49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然而孔子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知礼也。'” 太庙,是国君的祖庙。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邹,当时县名,孔子出生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十里西邹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的县官,所以当时有人管孔子叫“邹人之子”,意即邹县县官的儿子。)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孔文子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49
成语故事:
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聪敏好学,非常谦虚。孔圉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以……为耻。问:请教。指人好学。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50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三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春秋时,卫国有个叫孔圉(yǔ)的大夫,非常虚心好学。在他死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zhāng)他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授(shòu)予他一个谥(shì)号叫“文”。孔子的学生子贡不明白为什么把孔圉称之为文,便去问孔子.)孔子回答说:“他聪明而又虚心好学,从不因为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而感到羞(xiū)耻,所以称之为文。”( “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许多著名的学者许多著名的学者许多著名的学者许多著名的学者、、、、科学家都依靠虚心求教科学家都依靠虚心求教科学家都依靠虚心求教科学家都依靠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来寻求和积累知识不耻下问来寻求和积累知识不耻下问来寻求和积累知识不耻下问来寻求和积累知识. *学者、诗人罗蒙诺索夫徒步两千公里到莫斯科求学,因为不是贵族子弟而被拒之学校门外。后来他装成外城贵族的儿子混进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学习。因为不懂拉丁文,老师让他坐在最后一排。班上的大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笑他:“二十来岁的大傻瓜来学拉丁文!”但罗蒙诺索夫对老师的冷淡、同学的讥笑佯作不知,只是专心听讲,虚心求教,学习拉丁文造句。后来,他以卓越的才能和优良的拉丁文水平被派往德国学习。终于由一个打鱼的青年成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这些成功者的成就,与他们的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分不开的。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614ede97dd88d0d233d46aac.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50
完美解释在这儿呢!去看看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49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然而孔子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知礼也。'” 太庙,是国君的祖庙。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邹,当时县名,孔子出生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十里西邹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的县官,所以当时有人管孔子叫“邹人之子”,意即邹县县官的儿子。)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孔文子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49
成语故事:
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聪敏好学,非常谦虚。孔圉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以……为耻。问:请教。指人好学。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50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三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春秋时,卫国有个叫孔圉(yǔ)的大夫,非常虚心好学。在他死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zhāng)他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授(shòu)予他一个谥(shì)号叫“文”。孔子的学生子贡不明白为什么把孔圉称之为文,便去问孔子.)孔子回答说:“他聪明而又虚心好学,从不因为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而感到羞(xiū)耻,所以称之为文。”( “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许多著名的学者许多著名的学者许多著名的学者许多著名的学者、、、、科学家都依靠虚心求教科学家都依靠虚心求教科学家都依靠虚心求教科学家都依靠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来寻求和积累知识不耻下问来寻求和积累知识不耻下问来寻求和积累知识不耻下问来寻求和积累知识. *学者、诗人罗蒙诺索夫徒步两千公里到莫斯科求学,因为不是贵族子弟而被拒之学校门外。后来他装成外城贵族的儿子混进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学习。因为不懂拉丁文,老师让他坐在最后一排。班上的大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笑他:“二十来岁的大傻瓜来学拉丁文!”但罗蒙诺索夫对老师的冷淡、同学的讥笑佯作不知,只是专心听讲,虚心求教,学习拉丁文造句。后来,他以卓越的才能和优良的拉丁文水平被派往德国学习。终于由一个打鱼的青年成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这些成功者的成就,与他们的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分不开的。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614ede97dd88d0d233d46aac.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50
完美解释在这儿呢!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