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衣色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2:5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13
在封建社会,等级十分森严,就连衣服的颜色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许僭越。由于官职的品级不同,所着衣色也不相同。这种制度叫品色衣制度。下面介绍几种衣色与人的关系。
*:相传衣冠尚黄,始于黄帝,说黄帝是服黄衣戴黄冕的,所以古代以*为正色。以其他颜色为杂色。*象征帝王,其他人不得穿黄衣服。皇帝为何要垄断*呢?因为太阳是*的,而皇帝就是人间的太阳。再者,
*常令人联想到金子的颜色,金子是贵重的,因此*具有尊贵的寓意。历代皇帝大都喜尚*,俗称登基做皇帝为“黄袍加身”。明朝禁止臣民用*,所有的*,包括柳黄、明黄、姜黄等都禁止民间使用。清朝只有皇帝可以用*,比如乾隆时期,就禁止别人用与*接近的米*等。其它人只有皇帝特别恩赐,才可以用,如黄马褂之类。《清稗类抄》写道:“皇子得服金黄蟒袍,诸王非特赐者不能服。”民间就更是禁忌有*的衣服了,否则,就被视为“要造反”“想篡位”。历来不乏因为穿着*被判刑定罪的事例。汉代以后,道教兴起,道教崇尚黄老之学。因此,道士的冠服也是*的,后世遂称道士为“黄衣”。唐代宫廷太监也穿黄衣,故也用“黄衣”称太监。唐代白居易《卖炭翁》一诗写道:“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诗歌中的黄衣使者,指的就是宫廷太监。
朱衣:就唐代而言,官分九品,三品以上均穿紫色,四品深红,五品浅红。穿红着紫便是身居高位的大官。古代《神童诗》写道:“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说明在朝中做大官的人,都是穿着朱紫的衣服。白居易五十岁的时候,才有服绯的资格,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大红袍,他得意地说:“五品足为婚嫁主,绯袍著了好归田。”一副衣锦还乡,踌躇满志的样子。不过绯色上面还有更高一级的紫色,当了一辈子的官,不穿上紫色官袍,不能不说是个大遗憾。大和元年,白居易官拜秘书监,官品是从第四品下,不具备穿紫袍的资格,但皇帝对他开恩“赐紫”,他便有穿紫色衣服的资格了。于是他自豪地说:“勿谓身未贵,金章照紫袍。”其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另外,唐宋时期,四品、五品的官服都为绯色,而刺史的官级都在四品、五品之列,因此,唐代又用朱衣代称刺史。如徐铉《送刘山阳》:“旧族知名士,朱衣宰楚城。”另外,汉代的祭官穿朱色衣服,故用朱衣代称祭官。《后汉书·蔡邕传》:“臣自在宰府,及备朱衣。”李贤注:“朱衣,祭官也。”
青衣:唐朝规定六七品的*只能穿绿色,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九品只能穿青色,八品深青,九品浅青。明朝的规定却相反,五至七品穿青色,*品穿绿色,但无论青色还是绿色,都是级别低的*穿的。《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衣青衣服苍玉。”汉朝以后,青衣还是地位低下者的服装。而婢女都穿青衣,故青衣又成了婢女的代名词,如东汉蔡邕的《青衣赋》就是写婢女的。
白衣:在古代时候,老百姓穿的衣服总是以本色为主,因为那时印染技术低而成本高,老百姓没有钱,就不给衣服染色。所谓本色,是指做衣服的纺织品原料的本来是什么颜色,它就是什么颜色。古代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麻布的本色是灰白色的,所以老百姓也叫白衣,犹如后世所说的布衣。《史记·儒林列传序》:“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西厢记》中的相国夫人因张生未得功名,而以“俺三辈不招白衣女婿”的理由,*迫张生进京赴考。
缁衣:古代用黑色的帛做的朝服。《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传曰:“缁,黑色。缁衣,卿士听朝之正服也。”后来佛教传入我国,僧*都穿黑色衣服,所以,缁衣又作僧人的代称。乌衣:三国时期士兵穿的衣服。《三国志·邓艾传》:“值岁凶旱,艾自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唐朝刘禹锡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之得名,《辞源》是这样解释的:“三国吴时在此置乌衣营,因士兵服乌衣而得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14
就是通过穿衣服的品相来判定一个人的行为,性格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14
应该是佛学术语吧 应该是知就是知道 明白 了解 的意思,色就是普通的意思了.你懂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15
黑色就是肉色和皮肤的颜色,有点像,然后呢?也是知道衣服颜色就相当于就是这个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15
是什么意思?应该的意思就是知道这个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13
在封建社会,等级十分森严,就连衣服的颜色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许僭越。由于官职的品级不同,所着衣色也不相同。这种制度叫品色衣制度。下面介绍几种衣色与人的关系。
*:相传衣冠尚黄,始于黄帝,说黄帝是服黄衣戴黄冕的,所以古代以*为正色。以其他颜色为杂色。*象征帝王,其他人不得穿黄衣服。皇帝为何要垄断*呢?因为太阳是*的,而皇帝就是人间的太阳。再者,
*常令人联想到金子的颜色,金子是贵重的,因此*具有尊贵的寓意。历代皇帝大都喜尚*,俗称登基做皇帝为“黄袍加身”。明朝禁止臣民用*,所有的*,包括柳黄、明黄、姜黄等都禁止民间使用。清朝只有皇帝可以用*,比如乾隆时期,就禁止别人用与*接近的米*等。其它人只有皇帝特别恩赐,才可以用,如黄马褂之类。《清稗类抄》写道:“皇子得服金黄蟒袍,诸王非特赐者不能服。”民间就更是禁忌有*的衣服了,否则,就被视为“要造反”“想篡位”。历来不乏因为穿着*被判刑定罪的事例。汉代以后,道教兴起,道教崇尚黄老之学。因此,道士的冠服也是*的,后世遂称道士为“黄衣”。唐代宫廷太监也穿黄衣,故也用“黄衣”称太监。唐代白居易《卖炭翁》一诗写道:“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诗歌中的黄衣使者,指的就是宫廷太监。
朱衣:就唐代而言,官分九品,三品以上均穿紫色,四品深红,五品浅红。穿红着紫便是身居高位的大官。古代《神童诗》写道:“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说明在朝中做大官的人,都是穿着朱紫的衣服。白居易五十岁的时候,才有服绯的资格,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大红袍,他得意地说:“五品足为婚嫁主,绯袍著了好归田。”一副衣锦还乡,踌躇满志的样子。不过绯色上面还有更高一级的紫色,当了一辈子的官,不穿上紫色官袍,不能不说是个大遗憾。大和元年,白居易官拜秘书监,官品是从第四品下,不具备穿紫袍的资格,但皇帝对他开恩“赐紫”,他便有穿紫色衣服的资格了。于是他自豪地说:“勿谓身未贵,金章照紫袍。”其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另外,唐宋时期,四品、五品的官服都为绯色,而刺史的官级都在四品、五品之列,因此,唐代又用朱衣代称刺史。如徐铉《送刘山阳》:“旧族知名士,朱衣宰楚城。”另外,汉代的祭官穿朱色衣服,故用朱衣代称祭官。《后汉书·蔡邕传》:“臣自在宰府,及备朱衣。”李贤注:“朱衣,祭官也。”
青衣:唐朝规定六七品的*只能穿绿色,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九品只能穿青色,八品深青,九品浅青。明朝的规定却相反,五至七品穿青色,*品穿绿色,但无论青色还是绿色,都是级别低的*穿的。《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衣青衣服苍玉。”汉朝以后,青衣还是地位低下者的服装。而婢女都穿青衣,故青衣又成了婢女的代名词,如东汉蔡邕的《青衣赋》就是写婢女的。
白衣:在古代时候,老百姓穿的衣服总是以本色为主,因为那时印染技术低而成本高,老百姓没有钱,就不给衣服染色。所谓本色,是指做衣服的纺织品原料的本来是什么颜色,它就是什么颜色。古代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麻布的本色是灰白色的,所以老百姓也叫白衣,犹如后世所说的布衣。《史记·儒林列传序》:“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西厢记》中的相国夫人因张生未得功名,而以“俺三辈不招白衣女婿”的理由,*迫张生进京赴考。
缁衣:古代用黑色的帛做的朝服。《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传曰:“缁,黑色。缁衣,卿士听朝之正服也。”后来佛教传入我国,僧*都穿黑色衣服,所以,缁衣又作僧人的代称。乌衣:三国时期士兵穿的衣服。《三国志·邓艾传》:“值岁凶旱,艾自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唐朝刘禹锡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之得名,《辞源》是这样解释的:“三国吴时在此置乌衣营,因士兵服乌衣而得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14
就是通过穿衣服的品相来判定一个人的行为,性格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14
应该是佛学术语吧 应该是知就是知道 明白 了解 的意思,色就是普通的意思了.你懂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15
黑色就是肉色和皮肤的颜色,有点像,然后呢?也是知道衣服颜色就相当于就是这个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15
是什么意思?应该的意思就是知道这个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