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1: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08:56
聂致远
聂致远是一个农家子弟,全无凭借,靠聪慧和勤奋读到博士,毕业后到麓城师大学教书。小说中的聂致远是具有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的代表,骨子里有一份清高,怀有学术理想,做人做事有底线、有原则;不屑于圈子文化,不屑于学术潜规则。但很快,他的理想与信念就遭遇到现实的泥潭。
首先他遭遇的是现实生活的压力。结婚、买房、生孩子等等,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都需要钱来缓解,但青年教师的工资却又很是寒酸,生活上的压力想躲也躲不开,“生活伸出无数双手向你要钱,……你往哪里躲?”当然,经济上的压力并不是聂致远困境的重点,小说中的他也并非穷困潦倒。只是,当他面临物质的窘迫,就更需要精神的富足来满足自己。而作为一位高校教师,一名学者,聂致远精神的富足当然要由其学术上的成就与学术*的肯定来获得。然而,这种精神的富足对小说中的聂致远而言,也是雾中月水中花,这就让他不得不面临更大的精神困局。
小说中所描述的现实是,聂致远所面对的学术体系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他所追求的单纯简单的学术道路已不复存在。在学术阶梯中,他首先面对的就是发表论文和评职称。他原以为,一篇论文好还是不好,圈子里的人都看得出,一杆秤在人们心里,一分一毫都是清清楚楚的。而他也一直保有这样的学术信念:“认真做学问,写出了好文章,别人想挡住我前进的道路,让我边缘化,那怎么可能?”但是这种信念在现实面前很快开始崩塌,他写出的有足够含金量的论文乏人问津,要出版面费才能发表。而要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则还要经营各种资源。至于评职称,则更加赤裸裸,学术成果和教学成绩被放到明显次要的位置,首要的还是圈子和资源。也因此,聂致远第一次评副教授,尽管材料过硬,但还是被刷了下来。
学术的边缘化,带给聂致远的是更大的精神困境,他的学术信念出现危机。“我总是想着好论文肯定会发表在好刊物上,看来不是那么回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这里,关系是那么重要,太重要,比论文的质量更重要。总之,眼神已经不是那个眼神,标准也不是那个标准,一切都失范了。”学术与资源的位置开始转换,资源第一、学术第二。面对这样的困局,主人公聂致远只能改变自己的价值认定,不断的委屈自己,来满足在学术阶梯上晋升的条件,而这又不得不导致他更大的精神困局。
蒙天舒
这是作者阎真塑造的高校知识分子的另类典型。与聂致远形成鲜明对比,蒙天舒尽管在学术上并无天赋,也没有做出很多的学术成果,但他善于编织各种人际关系,善于经营各种圈子,对各种学术潜规则谙熟于胸,而更重要的是,他的导师是童副校长,可以为他提供各种资源。聂致远在学术阶梯上举步维艰,而蒙天舒则如鱼得水,发表文章、申报项目、评各种奖项、评定职称以致行政职务等,都一帆风顺。两人现实遭际的不同,折射出的是学术体系和高校生态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