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2:2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3:09
(一)已有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危险性评估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评估区内各类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对输*道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均有不同程度和方式的危害。以下将按灾种分别作预测评估。
1.崩塌(危害)
根据崩塌与工程的相对位置、稳定程度、规模大小、危害方式及长度等主要影响因素综合评估危险性。首先确定崩塌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如距离管道(或站场)远近;位于同一水系,仅为泥石流提供松散物质,为危险性小;不处于同一水系的基本无危害,不再单独评估;如距离管道(或站场)近、稳定性差、规模大、危害长度大则为危险性大,相反即为危险性小,介于二者之间为危险性中等。
评估区内稳定性差~较差的崩塌有91处,其中34处距管道上方较近(<100m)甚或管道就在崩塌体上通过,在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再次崩塌,存在着一定的危害。危害对象为人员及设备,危害方式以压、埋为主,规模较小,(小于1×104m3)危害长度一般为30~100m,属危险性大—中等。
其中危险性大的有7处,分别位于龙泉、陈家湾、麻家沟、景家店、马鹿官山沟、北道北山等地;危险性中等的有27处,分布于小坪子、彭家大山、马营、华尖堡、纳家沟、土门、下河里、老爷庙等地。主要分布于沿线黄土丘陵区(表5-24)。
表5-24 崩塌(危岩)危险性大—中等级预测评估一览表
从调查情况和有关资料分析,近几年通过实施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内崩塌灾害总体减弱,在工程运营中危害也将逐步减轻,但在一些沟谷切割强烈和人口密集的局部工程活动频繁区,仍呈增强趋势,如沿国道通渭—马营,省道张家川—马鹿和张家川—清水段基岩峡谷区取土采石和开挖坡脚等较为强烈,曾经诱发过崩塌发生,在管线工程的建设中仍可诱发,存在一定危害,危险性小—中等。
2.滑坡
区内滑坡分布较多,尤其是通渭以东有大量滑坡分布,虽然整体较稳定,但是一部分滑坡前缘受洪水冲蚀或人工开挖等可能出现局部复活。因此,预测区内滑坡属稳定性较差—差者占六成,在工程施工和运营中有再次诱发滑动的可能。部分距离工程小于200m时,预测存在有较大的危害。危害对象主要为人员及设备。危害方式以压埋为主,规模以小型和中型为主,危害长度与经过的滑坡体的长度有关,经分析评估(方法与崩塌一致),与工程相关的滑坡有50处,其中属危险性大的有 12处,分别位于兰州市黄峪大庄窠,通渭县的景木岔、白家堡子,张家川县的下河里,清水县的土门、新化,天水麦积区等的河(沟)谷坡地带;危险性中等的有18处(表5-25)。
从滑坡灾情分析,主要表现在人类活动强烈地段,多数与人类活动有关,可以预见在工程施工和运营中人为诱发的滑坡将成为主要灾害之一,危险性为中等—大。
表5-25 滑坡危险性大—中等级预测评估一览表
续表
3.泥石流
根据泥石流的易发性、规模大小和对工程的危害长度等主要影响因子综合评估危险性(表5-26)。评估结果如表5-27所示;其中,危险性大的有6处,分布在榆中县大平沟、水岔沟,通渭县马营上店子,张家川县龙山镇等地;危险性中等的有19处,分布于与管线垂直或斜交的河(沟)谷与峡谷地段。
表5-26 泥石流危险性预测评估指标及量化表
泥石流对管道的危害在通渭以东和以西略有差异。通渭以西以泥流为主,且一次性冲出量较少,山口堆积不十分明显,离管道较近,对管道处的危害方式以冲蚀为主,掩埋为辅;通渭以东泥流、泥石流都存在,一次性冲出量大,大部分管道沿主沟铺设,两侧支沟正对管道,冲刷和掩埋两种危害方式共存,相比而言,通渭以东危害程度大于以西。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通过天然林资源保护、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荒地造林绿化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实施,区内植被覆盖率在逐年提高,泥石流爆发频次及强度也在不断降低,但不排除局部暴发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预计对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危害程度弱—中等,危险性小—中等。
4.洪水冲蚀
区内洪水冲蚀沟均垂直或斜交管道,对工程的施工和运营都有一定危害。危害方式丘陵区为下切和侧向冲蚀为主,河(沟)谷区以侧向冲蚀为主。在河谷区特别是凹岸一侧,冲蚀坍塌可使管道悬空甚至变形,造成管道破损。
表5-27 泥石流危险性大—中等级预测评估—览表
现参照泥石流评估方法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因其危害长度小于泥石流沟,将其量化指标相应调整为小于300m、300~600m和大于600m,又因其危害程度轻于泥石流,故将量化累积得分等于8分者也归入危险性中等,其余指标一致。评估结果如表5-28所示。其中危险性大的有1处,是葫芦河店下洼段;危险性中等的有3处,分布于雷坛河顺河段、宛川河甘草店—高崖段、牛谷河通渭县城附近段。
近年来洪水冲蚀灾害的爆发频次及强度有所减弱,特别是一些较大河流上游水库的兴建和防洪堤的修筑,起到了较好的防洪作用,预计在工程建设和运营中,遭洪水冲蚀的危害可能性小,危险性较低。
5.地面塌陷
兰州西固人防工程修建已有40年的历史,据调查,大部分人防工程被地下水淹没。部分洞壁出现开裂和坍塌。该采空区分布于评估区东侧1500米以外,预计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小,危险性小。
表5-28 洪水冲蚀沟对工程的危险性预测评估表
黄土丘陵窑洞塌陷,管线可能在窑洞顶部通过机会少,若从窑洞顶部或旁边通过时,主要表现在不利于重型设备的搬运,但该区内较为分散,且有一定的支撑能力,危险性小。
6.特殊岩土灾害
(1)黄土湿陷和潜蚀
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绝大部分要穿越湿陷性黄土区,穿越长度约320km,一些陷穴、落水洞和竖井对工程的施工有一定影响,局部地段的面状湿陷还会引起管道支撑力降低而变形,但一般规模均较小,主要危害地段西固—定远(长约41km),高崖—符川(长约14.5km),红土窑—通渭(长约48.5km),碧玉—魏家店—莲花城(长约44km),张堡—北道(长约58km),危险性中等—大,其余地带危害较小,危险性小。
(2)盐渍土的盐胀和腐蚀
分布范围和管线穿越长度都有限,主要指通渭以西的地下水溢出或埋藏较浅的冲沟底,对工程危害较小,危险性小。
高矿化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弱一强结晶性侵蚀,对管道具弱—中等腐蚀性。主要分布在葫芦河及清水河一级阶地、河漫滩,对管道的腐蚀仍将存在,具一定的危害性,危害区段主要为莲花城~陇城段,长约19.5km,危险性小。其他地段高矿化地下水因水位埋深多大于5m,对管道危害小,危险性小。
(3)膨胀岩的胀缩
本区膨胀岩虽均属弱膨胀潜势,但在工程施工中对地基和边坡的开挖带来一定困难和危害,如旱季易出现剥落、掉块,雨季则出现表层滑塌,主要危害地段为较大河(沟)谷坡坡脚、支沟沟口一带,但一般规模均很小,危险性小。
综上所述,区内已有地质灾害对工程的施工和运营均具一定的危害,危害较大的主要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3种,其中属于危险性大的崩塌有7处,滑坡12处,泥石流6处;危险性中等的有崩塌27处,滑坡18处,泥石流19处;黄土湿陷和潜蚀灾害范围大,危险性中等或大。其他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小—中等,且中等所占比例较小,危害较轻。
(二)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洪水冲蚀、地面塌陷、黄土湿陷和潜蚀、膨胀岩的胀缩等特殊岩土的灾害及一些其他灾害。
1.崩塌、滑坡
区内地质环境脆弱,已有崩塌和滑坡分布很广,人为诱发的数量也占有相当比例。在工程施工中对斜坡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开挖和削坡处理,不仅破环了原有地形和植被,还极有可能引起边坡失稳,诱发崩塌和滑坡灾害发生,威胁施工人员和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存在有较大的危害和危险性。预计可能性较大的地段均位于丘陵区,主要有:
(1)小坪子—雷坛河段(里程桩号3~25km,长约22km)
该段是黄河高阶地及后缘,冲沟发育,沟宽200~300m不等,地形起伏大,主要由黄土组成,后缘坡度30°~400,小型崩塌和泥流小冲沟较多。管道垂直冲沟铺设,工程施工中的振动、削坡和开挖坡脚均有可能诱发崩塌复活或不稳定斜坡的滑塌,同时形成一些较好的临空面,产生灾害隐患。
(2)接驾咀段(里程桩号74~75km,长约1km)
位于宛川河及其支流的分水岭地段,地形陡峭,山坡坡度40°~50°,相对高差200m,黄土覆盖较厚,沟谷两侧小型崩塌和不稳定斜坡较多。管道从坡体通过,开挖过程中极易造成斜坡失稳,形成滑坡或崩塌。
(3)高崖—符川段(里程桩号105~115km,长10km)
位于宛川河和南河分水岭段,地形较陡峭,山坡坡度300~400,黄土分布较广,厚度较大,沟谷两侧有不稳定斜坡存在。管道多从坡体或坡脚通过,开挖过程中容易造成坡体失稳,产生滑坡、崩塌等灾害。
(4)中川堡—十里铺段(里程桩号144~147km,长约3km)
位于南河和东河分水岭段,两侧山体为黄土覆盖,厚度较大,相对高差100~150m,东侧山坡及支沟内小型崩塌发育。管道沿山坡坡脚通过,工程施工中诱发崩塌复活和形成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削坡形成的一些较好临空面也是灾害隐患点。
(5)红上窑—莲花城镇段(里程桩号170~285km,长约115km)
该段连续穿越东河、散渡河、葫芦河、清水河等河流的分水岭和河谷地段,地形较复杂,微地貌类型多样,两侧山体陡峭,高差200~300m,坡度300~500,主要由新近系砂质泥岩组成,风化严重,上覆以上更新统黄土,土质松散。管道从沟谷斜坡通过,开挖过程中极易产生崩塌、滑坡等灾害,同时,泥岩具一定的胀缩性,工程新开挖的边坡旱季易出现剥落,雨季则出现表层滑塌,危害较大。
(6)陇山镇—张家川段(里程桩号314~325km,长11km)
该段为清水河上游木河—后川河的分水岭段,其中木河段宽度100~200m,两侧土体松软,滑坡发育。主要由上更新统黄土和新近系泥岩组成,风化强烈。管道靠坡脚通过、穿越分水岭进入张家川县城时,必然形成削坡开挖,极易产生崩塌、滑坡等灾害,同时,泥岩具一定的胀缩性,工程新开挖的边坡旱季易出现剥落,雨季则出现表层滑塌,危害较大。
(7)张家川县城东—马鹿段(里程桩号330~354km,长约24km)
该段西段为丘陵,东段为基岩山地,丘陵地由上更新统黄土和新近系泥岩组成,泥岩风化严重,基岩山地花岗岩岩体破碎,风化强烈。管道翻山铺设,开挖边坡时易发生崩塌、滑坡。同时,局部可能成为新的灾害隐患点。
(8)张家川县城南—北道段(里程桩号天水支线0~73km,长73km)
本段穿过后川河基岩峡谷、翻越黄土丘陵,其中基岩峡谷长 10km。峡谷区花岗岩体破碎,风化强烈。黄土丘陵区由上更新统黄土和新近系泥岩组成,沿沟谷和山脊两侧滑坡、崩塌体发育。当管道通过峡谷和丘陵时,必然存在开挖坡脚和削坡工程,易发生崩塌和滑坡灾害,局部可能成为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各段诱发灾害的长度规模和危险性评估如表5-29所示。其中危险性大的有3段,中等的有5段。
表5-29 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崩塌和滑坡的地段及危险性预测表
2.洪水冲蚀
工程施工中,对沟岸岸壁的扰动和植被的毁坏,常形成受洪水冲蚀的薄弱地带,易诱发洪水冲蚀灾害。管道多沿沟谷铺设,虽不能诱发泥石流灾害,但诱发的洪水冲蚀危害较大,可引起一些局部的沟岸冲蚀坍塌,总体危险性小—中等。
3.地面塌陷
兰州西固人防工程距离管线较远,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不会诱发地质灾害,西固二级阶地湿陷区,诱发灾害的可能性不大。管线在黄土丘陵通过时,工程施工中的振动或加载可能会诱发距离较近空洞的地面塌陷灾害,规模有限,危害小,危险性小。
4.特殊土灾害
(1)黄土湿陷和潜蚀
工程施工中,不但要对湿陷性土分布区进行开挖或填土,同时这些地段的地形和植被也可能被改变和破环,形成有利的渗水条件,诱发湿陷或潜蚀,对管道造成危害。但一般危害小,危险性小。
(2)膨胀岩的胀缩
工程施工中对地基和边坡进行一定规模开挖后,破环了原有地形和植被,使原来有黄土覆盖的膨胀岩直接裸露地表,随着含水量的变化,必然破坏原有结构,使其强度降低,进而诱发崩塌、滑坡等一些灾害发生。主要地段为碧玉—莲花城和陇山—张家川一带近坡脚处,但一般危害小,危险性小。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诱发一定的灾害发生,诱发程度较大的为崩塌和滑坡,其他灾害危险性小。
(三)工程建设可能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原有地质灾害加剧的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水冲蚀及黄土湿陷或潜蚀、膨胀岩的胀缩等特殊岩土的灾害。
1.崩塌、滑坡
工程施工中对斜坡的不合理开挖和削坡以及机械的振动,很可能会不同程度的加剧崩塌和滑坡灾害,使其稳定性减弱,规模增大,进而威胁施工人员和当地群众的生命及设备财产安全,存在有一定的危害和危险性。预测加剧的地段均位于近谷坡和丘陵区,分布地段已有崩塌、滑坡发育范围基本一致(表5-30),危险性中等的有4段,指接驾咀、碧玉一刘家埂、张家川城西木河和金家集—北道:其余为危险性小。
表5-30 工程建设可能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表
2.泥石流、洪水冲蚀
工程施工中,将扰动沿线表土结构,对植被也有一定的毁坏,减弱了岩土抗侵蚀能力,增加了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可不同程度地加剧泥石流和洪水冲蚀灾害,特别是丘陵区管道多沿沟谷铺设,会形成较多的松散堆积物,使泥石流和洪水冲蚀的规模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均有一定威胁和危害,较为严重的有碧玉—莲花城的河(沟)谷区等。但本区松散物质较为丰富,水动力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就管道工程而言,加剧程度较小,危险性小—中等。
3.特殊土灾害
(1)黄土湿陷或潜蚀
区内现状仅有零星小型陷穴和落水洞等分布,工程施工中,对湿陷性土分布地段的开挖或对局部地段地形的改变和植被的破环,使土层变得疏松,易于降水和地表径流及施工用水的入渗,加大或加剧湿陷面积和程度,对管道造成危害。范围很大,危害较大,危险性小—中等。
(2)膨胀岩的胀缩
工程施工中,使原有黄土和植被覆盖的膨胀岩在地基开挖和边坡削坡处理后裸露地表,加剧了胀缩灾害,进而诱发崩塌、滑坡等一些灾害发生。但一般危害均较小,危险性小。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加剧一些原有地质灾害,加剧程度较大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洪水冲蚀和黄土湿陷,危险性小—中等,其他仅有轻微危害,危险性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3:09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3:09
(一)已有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危险性评估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评估区内各类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对输*道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均有不同程度和方式的危害。以下将按灾种分别作预测评估。
1.崩塌(危害)
根据崩塌与工程的相对位置、稳定程度、规模大小、危害方式及长度等主要影响因素综合评估危险性。首先确定崩塌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如距离管道(或站场)远近;位于同一水系,仅为泥石流提供松散物质,为危险性小;不处于同一水系的基本无危害,不再单独评估;如距离管道(或站场)近、稳定性差、规模大、危害长度大则为危险性大,相反即为危险性小,介于二者之间为危险性中等。
评估区内稳定性差~较差的崩塌有91处,其中34处距管道上方较近(<100m)甚或管道就在崩塌体上通过,在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再次崩塌,存在着一定的危害。危害对象为人员及设备,危害方式以压、埋为主,规模较小,(小于1×104m3)危害长度一般为30~100m,属危险性大—中等。
其中危险性大的有7处,分别位于龙泉、陈家湾、麻家沟、景家店、马鹿官山沟、北道北山等地;危险性中等的有27处,分布于小坪子、彭家大山、马营、华尖堡、纳家沟、土门、下河里、老爷庙等地。主要分布于沿线黄土丘陵区(表5-24)。
表5-24 崩塌(危岩)危险性大—中等级预测评估一览表
从调查情况和有关资料分析,近几年通过实施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内崩塌灾害总体减弱,在工程运营中危害也将逐步减轻,但在一些沟谷切割强烈和人口密集的局部工程活动频繁区,仍呈增强趋势,如沿国道通渭—马营,省道张家川—马鹿和张家川—清水段基岩峡谷区取土采石和开挖坡脚等较为强烈,曾经诱发过崩塌发生,在管线工程的建设中仍可诱发,存在一定危害,危险性小—中等。
2.滑坡
区内滑坡分布较多,尤其是通渭以东有大量滑坡分布,虽然整体较稳定,但是一部分滑坡前缘受洪水冲蚀或人工开挖等可能出现局部复活。因此,预测区内滑坡属稳定性较差—差者占六成,在工程施工和运营中有再次诱发滑动的可能。部分距离工程小于200m时,预测存在有较大的危害。危害对象主要为人员及设备。危害方式以压埋为主,规模以小型和中型为主,危害长度与经过的滑坡体的长度有关,经分析评估(方法与崩塌一致),与工程相关的滑坡有50处,其中属危险性大的有 12处,分别位于兰州市黄峪大庄窠,通渭县的景木岔、白家堡子,张家川县的下河里,清水县的土门、新化,天水麦积区等的河(沟)谷坡地带;危险性中等的有18处(表5-25)。
从滑坡灾情分析,主要表现在人类活动强烈地段,多数与人类活动有关,可以预见在工程施工和运营中人为诱发的滑坡将成为主要灾害之一,危险性为中等—大。
表5-25 滑坡危险性大—中等级预测评估一览表
续表
3.泥石流
根据泥石流的易发性、规模大小和对工程的危害长度等主要影响因子综合评估危险性(表5-26)。评估结果如表5-27所示;其中,危险性大的有6处,分布在榆中县大平沟、水岔沟,通渭县马营上店子,张家川县龙山镇等地;危险性中等的有19处,分布于与管线垂直或斜交的河(沟)谷与峡谷地段。
表5-26 泥石流危险性预测评估指标及量化表
泥石流对管道的危害在通渭以东和以西略有差异。通渭以西以泥流为主,且一次性冲出量较少,山口堆积不十分明显,离管道较近,对管道处的危害方式以冲蚀为主,掩埋为辅;通渭以东泥流、泥石流都存在,一次性冲出量大,大部分管道沿主沟铺设,两侧支沟正对管道,冲刷和掩埋两种危害方式共存,相比而言,通渭以东危害程度大于以西。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通过天然林资源保护、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荒地造林绿化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实施,区内植被覆盖率在逐年提高,泥石流爆发频次及强度也在不断降低,但不排除局部暴发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预计对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危害程度弱—中等,危险性小—中等。
4.洪水冲蚀
区内洪水冲蚀沟均垂直或斜交管道,对工程的施工和运营都有一定危害。危害方式丘陵区为下切和侧向冲蚀为主,河(沟)谷区以侧向冲蚀为主。在河谷区特别是凹岸一侧,冲蚀坍塌可使管道悬空甚至变形,造成管道破损。
表5-27 泥石流危险性大—中等级预测评估—览表
现参照泥石流评估方法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因其危害长度小于泥石流沟,将其量化指标相应调整为小于300m、300~600m和大于600m,又因其危害程度轻于泥石流,故将量化累积得分等于8分者也归入危险性中等,其余指标一致。评估结果如表5-28所示。其中危险性大的有1处,是葫芦河店下洼段;危险性中等的有3处,分布于雷坛河顺河段、宛川河甘草店—高崖段、牛谷河通渭县城附近段。
近年来洪水冲蚀灾害的爆发频次及强度有所减弱,特别是一些较大河流上游水库的兴建和防洪堤的修筑,起到了较好的防洪作用,预计在工程建设和运营中,遭洪水冲蚀的危害可能性小,危险性较低。
5.地面塌陷
兰州西固人防工程修建已有40年的历史,据调查,大部分人防工程被地下水淹没。部分洞壁出现开裂和坍塌。该采空区分布于评估区东侧1500米以外,预计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小,危险性小。
表5-28 洪水冲蚀沟对工程的危险性预测评估表
黄土丘陵窑洞塌陷,管线可能在窑洞顶部通过机会少,若从窑洞顶部或旁边通过时,主要表现在不利于重型设备的搬运,但该区内较为分散,且有一定的支撑能力,危险性小。
6.特殊岩土灾害
(1)黄土湿陷和潜蚀
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绝大部分要穿越湿陷性黄土区,穿越长度约320km,一些陷穴、落水洞和竖井对工程的施工有一定影响,局部地段的面状湿陷还会引起管道支撑力降低而变形,但一般规模均较小,主要危害地段西固—定远(长约41km),高崖—符川(长约14.5km),红土窑—通渭(长约48.5km),碧玉—魏家店—莲花城(长约44km),张堡—北道(长约58km),危险性中等—大,其余地带危害较小,危险性小。
(2)盐渍土的盐胀和腐蚀
分布范围和管线穿越长度都有限,主要指通渭以西的地下水溢出或埋藏较浅的冲沟底,对工程危害较小,危险性小。
高矿化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弱一强结晶性侵蚀,对管道具弱—中等腐蚀性。主要分布在葫芦河及清水河一级阶地、河漫滩,对管道的腐蚀仍将存在,具一定的危害性,危害区段主要为莲花城~陇城段,长约19.5km,危险性小。其他地段高矿化地下水因水位埋深多大于5m,对管道危害小,危险性小。
(3)膨胀岩的胀缩
本区膨胀岩虽均属弱膨胀潜势,但在工程施工中对地基和边坡的开挖带来一定困难和危害,如旱季易出现剥落、掉块,雨季则出现表层滑塌,主要危害地段为较大河(沟)谷坡坡脚、支沟沟口一带,但一般规模均很小,危险性小。
综上所述,区内已有地质灾害对工程的施工和运营均具一定的危害,危害较大的主要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3种,其中属于危险性大的崩塌有7处,滑坡12处,泥石流6处;危险性中等的有崩塌27处,滑坡18处,泥石流19处;黄土湿陷和潜蚀灾害范围大,危险性中等或大。其他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小—中等,且中等所占比例较小,危害较轻。
(二)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洪水冲蚀、地面塌陷、黄土湿陷和潜蚀、膨胀岩的胀缩等特殊岩土的灾害及一些其他灾害。
1.崩塌、滑坡
区内地质环境脆弱,已有崩塌和滑坡分布很广,人为诱发的数量也占有相当比例。在工程施工中对斜坡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开挖和削坡处理,不仅破环了原有地形和植被,还极有可能引起边坡失稳,诱发崩塌和滑坡灾害发生,威胁施工人员和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存在有较大的危害和危险性。预计可能性较大的地段均位于丘陵区,主要有:
(1)小坪子—雷坛河段(里程桩号3~25km,长约22km)
该段是黄河高阶地及后缘,冲沟发育,沟宽200~300m不等,地形起伏大,主要由黄土组成,后缘坡度30°~400,小型崩塌和泥流小冲沟较多。管道垂直冲沟铺设,工程施工中的振动、削坡和开挖坡脚均有可能诱发崩塌复活或不稳定斜坡的滑塌,同时形成一些较好的临空面,产生灾害隐患。
(2)接驾咀段(里程桩号74~75km,长约1km)
位于宛川河及其支流的分水岭地段,地形陡峭,山坡坡度40°~50°,相对高差200m,黄土覆盖较厚,沟谷两侧小型崩塌和不稳定斜坡较多。管道从坡体通过,开挖过程中极易造成斜坡失稳,形成滑坡或崩塌。
(3)高崖—符川段(里程桩号105~115km,长10km)
位于宛川河和南河分水岭段,地形较陡峭,山坡坡度300~400,黄土分布较广,厚度较大,沟谷两侧有不稳定斜坡存在。管道多从坡体或坡脚通过,开挖过程中容易造成坡体失稳,产生滑坡、崩塌等灾害。
(4)中川堡—十里铺段(里程桩号144~147km,长约3km)
位于南河和东河分水岭段,两侧山体为黄土覆盖,厚度较大,相对高差100~150m,东侧山坡及支沟内小型崩塌发育。管道沿山坡坡脚通过,工程施工中诱发崩塌复活和形成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削坡形成的一些较好临空面也是灾害隐患点。
(5)红上窑—莲花城镇段(里程桩号170~285km,长约115km)
该段连续穿越东河、散渡河、葫芦河、清水河等河流的分水岭和河谷地段,地形较复杂,微地貌类型多样,两侧山体陡峭,高差200~300m,坡度300~500,主要由新近系砂质泥岩组成,风化严重,上覆以上更新统黄土,土质松散。管道从沟谷斜坡通过,开挖过程中极易产生崩塌、滑坡等灾害,同时,泥岩具一定的胀缩性,工程新开挖的边坡旱季易出现剥落,雨季则出现表层滑塌,危害较大。
(6)陇山镇—张家川段(里程桩号314~325km,长11km)
该段为清水河上游木河—后川河的分水岭段,其中木河段宽度100~200m,两侧土体松软,滑坡发育。主要由上更新统黄土和新近系泥岩组成,风化强烈。管道靠坡脚通过、穿越分水岭进入张家川县城时,必然形成削坡开挖,极易产生崩塌、滑坡等灾害,同时,泥岩具一定的胀缩性,工程新开挖的边坡旱季易出现剥落,雨季则出现表层滑塌,危害较大。
(7)张家川县城东—马鹿段(里程桩号330~354km,长约24km)
该段西段为丘陵,东段为基岩山地,丘陵地由上更新统黄土和新近系泥岩组成,泥岩风化严重,基岩山地花岗岩岩体破碎,风化强烈。管道翻山铺设,开挖边坡时易发生崩塌、滑坡。同时,局部可能成为新的灾害隐患点。
(8)张家川县城南—北道段(里程桩号天水支线0~73km,长73km)
本段穿过后川河基岩峡谷、翻越黄土丘陵,其中基岩峡谷长 10km。峡谷区花岗岩体破碎,风化强烈。黄土丘陵区由上更新统黄土和新近系泥岩组成,沿沟谷和山脊两侧滑坡、崩塌体发育。当管道通过峡谷和丘陵时,必然存在开挖坡脚和削坡工程,易发生崩塌和滑坡灾害,局部可能成为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各段诱发灾害的长度规模和危险性评估如表5-29所示。其中危险性大的有3段,中等的有5段。
表5-29 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崩塌和滑坡的地段及危险性预测表
2.洪水冲蚀
工程施工中,对沟岸岸壁的扰动和植被的毁坏,常形成受洪水冲蚀的薄弱地带,易诱发洪水冲蚀灾害。管道多沿沟谷铺设,虽不能诱发泥石流灾害,但诱发的洪水冲蚀危害较大,可引起一些局部的沟岸冲蚀坍塌,总体危险性小—中等。
3.地面塌陷
兰州西固人防工程距离管线较远,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不会诱发地质灾害,西固二级阶地湿陷区,诱发灾害的可能性不大。管线在黄土丘陵通过时,工程施工中的振动或加载可能会诱发距离较近空洞的地面塌陷灾害,规模有限,危害小,危险性小。
4.特殊土灾害
(1)黄土湿陷和潜蚀
工程施工中,不但要对湿陷性土分布区进行开挖或填土,同时这些地段的地形和植被也可能被改变和破环,形成有利的渗水条件,诱发湿陷或潜蚀,对管道造成危害。但一般危害小,危险性小。
(2)膨胀岩的胀缩
工程施工中对地基和边坡进行一定规模开挖后,破环了原有地形和植被,使原来有黄土覆盖的膨胀岩直接裸露地表,随着含水量的变化,必然破坏原有结构,使其强度降低,进而诱发崩塌、滑坡等一些灾害发生。主要地段为碧玉—莲花城和陇山—张家川一带近坡脚处,但一般危害小,危险性小。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诱发一定的灾害发生,诱发程度较大的为崩塌和滑坡,其他灾害危险性小。
(三)工程建设可能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原有地质灾害加剧的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水冲蚀及黄土湿陷或潜蚀、膨胀岩的胀缩等特殊岩土的灾害。
1.崩塌、滑坡
工程施工中对斜坡的不合理开挖和削坡以及机械的振动,很可能会不同程度的加剧崩塌和滑坡灾害,使其稳定性减弱,规模增大,进而威胁施工人员和当地群众的生命及设备财产安全,存在有一定的危害和危险性。预测加剧的地段均位于近谷坡和丘陵区,分布地段已有崩塌、滑坡发育范围基本一致(表5-30),危险性中等的有4段,指接驾咀、碧玉一刘家埂、张家川城西木河和金家集—北道:其余为危险性小。
表5-30 工程建设可能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表
2.泥石流、洪水冲蚀
工程施工中,将扰动沿线表土结构,对植被也有一定的毁坏,减弱了岩土抗侵蚀能力,增加了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可不同程度地加剧泥石流和洪水冲蚀灾害,特别是丘陵区管道多沿沟谷铺设,会形成较多的松散堆积物,使泥石流和洪水冲蚀的规模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均有一定威胁和危害,较为严重的有碧玉—莲花城的河(沟)谷区等。但本区松散物质较为丰富,水动力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就管道工程而言,加剧程度较小,危险性小—中等。
3.特殊土灾害
(1)黄土湿陷或潜蚀
区内现状仅有零星小型陷穴和落水洞等分布,工程施工中,对湿陷性土分布地段的开挖或对局部地段地形的改变和植被的破环,使土层变得疏松,易于降水和地表径流及施工用水的入渗,加大或加剧湿陷面积和程度,对管道造成危害。范围很大,危害较大,危险性小—中等。
(2)膨胀岩的胀缩
工程施工中,使原有黄土和植被覆盖的膨胀岩在地基开挖和边坡削坡处理后裸露地表,加剧了胀缩灾害,进而诱发崩塌、滑坡等一些灾害发生。但一般危害均较小,危险性小。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加剧一些原有地质灾害,加剧程度较大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洪水冲蚀和黄土湿陷,危险性小—中等,其他仅有轻微危害,危险性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3:09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