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TY是谁发明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11:1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2:37
[编辑本段]★Hello Kitty 的品牌故事★
有这样一只小猫,没有嘴巴,脸蛋圆圆的,左耳上扎着一个蝴蝶结,还有一截小尾巴,她的名字就叫凯蒂猫 (Hello Kitty)。
[编辑本段]★凯蒂猫 史上最具市场价值的猫★
凯蒂猫的创始人信太郎卖过丝绸,做过橡胶凉鞋生意,他非常喜欢在产品上增添一些小设计来提高产品的销量。他发现,如果在鞋上添朵花,就能够以更高价格把鞋子卖出去。然后,他开始倒腾其他的廉价物品,每次都在产品上添点什么设计。40年来,信太郎的三丽鸥公司开发了450个形象,但是真正成功的只有 Kitty猫一个。
Kitty 猫诞生于1974年,当时三丽鸥公司预定推出一款小钱包,上面的图案希望能设计出一个崭新的人物。而Kitty的第一代设计师清水侑子在设计之初想到小孩子喜欢的动物,不外乎小熊、小狗和小猫而已,由于前两者早已推出过,因此她便决定采用最喜欢的猫咪了,因此这只系上红色蝴蝶结的小白猫便出现在钱包上。当时信太郎并不是很喜欢它,但是不可思议的是,这只小猫却一发不可收拾地流行起来。
草根式的营销策略造就了Kitty 猫的深入人心。当年在推出 Kitty 猫时,三丽鸥公司几乎没有做任何市场测试和广告宣传,而且,只要不给Kitty猫可爱单纯的形象抹黑,三丽鸥公司对任何产品 (除了烟、酒及*支) 几乎都会答应给予使用授权。
Kitty 猫出名后,三丽鸥也很少刻意花费做广告,而是采用全方位行销的概念,Hello Kitty 被印在每一种你可以想像的产品,小至贴纸、笔、笔记本、衣服、玩具、手表、杯子、盘子、筷子、手机、烤面包机、垃圾桶,大至电脑、跑步机、汽车,甚至是可以让人们置身其中的冒险主题乐园!并偶而利用限量商品来刺激收集行为与重复购买率。
Kitty 猫的成功同时也给她的商业合作伙伴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三丽鸥向日本超过500家公司以及海外的数百家企业进行了授权。
如今Kitty 猫独特的形象已经出现在约2.2万种不同的产品上,畅销40多个国家。2004年,麦当劳公司正式在餐厅推出了迷你 Hello Kitty 挂饰,不同的色彩搭配可爱的造型,立刻赢得了消费者的肯定。在台湾,由于麦当劳推出的迷你Kitty很抢手,是否为对方购买一套 Hello Kitty甚至成了情侣们认定对方是否爱自己的标志。新加坡的麦当劳顾客在排队买 Kitty 与她男友 Dear Daniel 为主题的快乐儿童餐时,甚至发生了*。
一系列有效的销售策略,令Kitty 猫的商业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据悉, Kitty 猫每年为版权所有者三丽欧公司创造5亿美元的利润,同时也为获得授权使用其形象的公司赚取了几十亿美元的收益。据说,美国微软公司曾设想开价 56 亿美元收买 Kitty 猫的版权。甚至,她的影响溢出了商业领域——台湾*认同的*口水事件、香港的 Kitty 谋杀案、全球文化运动……直至有人拿她当论文的主题。 “她就像我的吉祥符”,诚如好莱坞人气王斯佳丽·约翰逊所言,这只脸蛋圆圆的的纯真小猫在成就无数人的梦幻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动漫商业王国。
这只原本是在廉价塑料钱包上出现的无名小猫图案,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在全球赚到盘满钵满的可爱偶像。而且,不要忘记,与机器猫“哆啦A梦”和加菲猫不同, kitty 猫只是商品,是没有任何电影或漫画支撑的。这只世界上最具市场价值的猫同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只狗——SNOOPY (史努比)、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一只熊———Winnie Pooh (维尼熊) 等卡通形象一样,长盛不衰的原因在于有能力创造不仅吸引小朋友,也掳获全球女性芳心的产品。
30多年来,这只没有嘴巴的小猫继续微笑着,成为孩子们尤其是小女孩们最令人放心的伙伴和榜样;当一代女孩长大成为母亲后,依旧会和她的女儿一样,喜欢着这只猫。
那么这只没有嘴的小猫靠什么来赢得女孩们的芳心呢?原来,支持者们就靠这副没有表情的猫脸孔,随意解读她的想法。这也是三丽欧的构思,让没有嘴巴的 kitty猫赋予消费者想象的空间,容许人们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 Kitty 猫身上。换句话说:你今天想 kitty 猫是快乐的,她就是快乐的;若是你今天心情不好,kitty 猫就是忧郁的。这种角色替代,容易让人感觉她是亲密的伙伴。
日本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让人们感到压力很大。不过,日本人有自己的方式舒缓压力,那就是拥有孩子般不想长大的心态。
他们喜欢那些可爱的毛绒玩具,喜欢印有卡通形象的衣服、背包、甚至笔记本电脑。很多二十几岁的女孩喜欢穿娃娃装、戴蝴蝶结,扮天真可爱状。
这种对可爱元素的追逐成了日本一道独特的风景。Kitty 猫可爱,喜嘲讽,还颇有*性。因此,她在日本大受欢迎。
在城市化的今天,其实不光在日本,全球都市人都普遍面临人际关系逐渐出现隔阂疏离,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新生代变得孤癖,不懂得和其他人交流,而机器、玩具变成他们倾吐心情的对象,也造就了各种卡通商品的成功。
所以, Kitty 猫不单单可以虏获小孩的心,大人甚至是老年人都会爱上她。Kitty 猫对消费者似乎有多面向的影响力,对儿童来说,她是一个可爱的玩具;对成熟女性而言,Kitty 猫号召怀旧情结,令人回想到童年的纯真;对父亲而言,顺从小孩的购买愿望可以显示父亲的爱。也就是说,相同的产品,吸引的却是不同的年纪、品味、风格、愿望,使得不同年龄层的人纷纷加入购买的行列。
这只可爱的小猫,没有与之配套的故事、电影、图书…… 可以说,迪士尼卡通产品模式的成功元素在 Kitty 猫身上几乎一项都不具备,但是它却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卡通形象之一。 Kitty 猫满足了人们对于童真的热望,完全依靠自身的感召力,成为20到21世纪一个长盛不衰的文化符号。
[编辑本段]★Hello Kitty 精明的多元化延伸策略★
如今,Kitty 猫已经30多岁了,这对一只猫来说是够老的了。而且在日本这样一个时尚潮流快速更替的市场上,一个32岁的卡通品牌要始终保持新鲜的确很不容易。但是三丽鸥却始终能做到和时尚潮流一样快速跟进,对时尚脉搏的感悟及把握是 Kitty 猫成功的关键因素。每个月, Kitty 猫都会有500个新产品上市并且淘汰500个旧产品;它一直在调整自己的产品线,从而使得自己的产品能符合不同的潮流趋势。80年代初,当泰迪熊横扫日本之时,人们可以见到 Kitty 紧抓着一只小熊作为她的朋友。8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中产阶级家庭的日本小女孩都学钢琴,于是弹三角钢琴的 Kitty 猫出现了……
它还能符合不同的地点。例如:在日本三丽鸥设计出了200个“本地化”的Kitty玩偶,用来代表各自的地区,这些玩偶最后都成为旅游者非常喜欢的纪念品。
东京的 Kitty 俨然一副市政厅*的模样;京都的歌舞伎扇子造型美轮美奂;冲绳的柑橘类果汁口味清爽,柑橘装的 Kitty 造型别样清新;称霸日本厨房——大阪大嫂的 Kitty 造型为你送上一道精美的点心;各式造型的 Kitty 猫可以让消费者领略到日本各地区的风土人情。
三丽鸥还根据主流消费人群的成长而推出合适的商品。2004年为配合Kitty 猫30岁纪念,新推出的商品就以攻占*市场为主,例如烤面包机、咖啡机、微波炉等,以留住与她同龄共同成长的*迷。
其实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真正使得Kitty猫在上世纪末成为一个蓬勃发展品牌的深层原因:她成功地进军了*市场。她让成年人接受了一种新型的卡通。
面对日益加大的生活或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磨灭创造性的工作状况,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现实的焦虑,使得很多青年人,尤其是女性,非常怀念童年时简单纯真,充满梦想的心态。哈利·波特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成年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佐证。
现在,Kitty 猫提供了一种方式,让消费者回到童年时代,而且也显得比较潇洒时髦。她代表了时下典型的“可爱”文化,这种文化给现实生活披上一层情绪化和理想化的外衣。在 Kitty 猫的眼中,生活应该是有情绪倾向的,它说出了年轻消费者的心声。
如果我们能理解这种对文化的把握,我们也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为什么以 Kitty 猫为代表的卡通品牌能占据那么多年轻人的心,同时也能理解为什么Kitty 猫能进行如此多样化的跨品类延伸了——是它的消费者希望它这样做。
有很多大众消费品品牌在进行延伸的时候主要考虑延伸产品和自己的品牌核心价值不能相违背,Kitty 猫的做法是不同的,她提供给自己的消费者一种定义自己个性的方法,让消费者能从现实世界中逃逸到一个非常纯真可爱的Kitty品牌世界里。这种延伸的方式并不是以强化品牌资产为导向的,而是以目标消费者的生活形态为导向的。它具体表现在:任何 Kitty 猫的目标消费者会使用的产品,都有可能成为其涉足的对象。
可以说,三丽鸥并不仅仅提供一只可爱的小猫,而是为这些喜欢 Kitty 猫的人提供一个机会来营造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使得这个品牌具有普通卡通形象或者普通快速消费品无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Hello Kitty 已经不再是一个形象的名称,而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象征。这才是 Kitty 猫如此成功的深层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2:38
Hello Kitty(日文:ハローキティ;拉丁写法:Harōkiti),为日本的三丽鸥公司于1974年所创造的卡通人物。Hello Kitty的相关商品通常是以明亮的粉红色的一只左耳上有红色蝴蝶结的白色卡通小猫Hello Kitty形象出现。而刻意忽略嘴巴部分的Hello Kitty商标自1976年注册以来,现已广为人知。
Hello Kitty 最初是在1974年由Sanrio公司的设计师清水侑子设计的。约一年后清水离开了公司。第二位设计者米洼节子,一直设计直到1980年此项任务交给山口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