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神舟”号的资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11:13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9:12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
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
,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
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宇航员
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
聂海胜,操作手
这是两位太空人第一次进行太空任务飞行。聂海胜10月13日在太空庆祝他的41岁农历
生日。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各分系统负责人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
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
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
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总设计师:刘竹生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总设计师:陆晋荣
测控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总设计师:于志坚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总设计师:侯鹰

时间轴
以下时间使用协调世界时(UTC)。
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进入飞船
22:53 神舟六号返回舱舱门关闭
10月12日
00:27 火箭发射塔操作支架完全打开
01:00:00 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
01:00:03.583 神舟六号发射
01:02:03(点火后第120秒) 火箭抛弃逃逸塔
01:02:19(点火后第136秒) 火箭助推器分离
01:02:42(点火后第159秒) 火箭一二级分离,一级火箭坠落
01:03:23(点火后第200秒) 整流罩在110公里高度脱离
01:09:43(点火后第583秒) 飞船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分离成功
01:09:52 神舟六号进入预定轨道
07:56 神舟六号飞船实施变轨
10月13日
02:10 航天员进行在轨抗干扰试验
18:21 远望一号、远望二号和远望三号所处海域海况恶化
21:56 神舟六号飞船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
10月15日
08:29—08:31 太空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话。
10月16日
18:40 神舟六号围绕地球进入第76圈飞行,在青岛站测控区上空
18:44 神舟六号返回指令解锁
19:10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调度员宣布,返回段跟踪进入30分钟准备
19:17 神舟六号正在南太平洋上空飞行
19:18 推进舱太阳帆板垂直归零
19:42 远望三号测量船捕获到神舟六号信号
19:43—19:48 远望三号测量船对神舟六号实施了姿态调整、轨道舱与返回航分离、
制动点火等一系列关键控制,神舟六号顺利进入预定返回轨道
19:43 远望三号向神舟六号发出指令,神舟六号第一次调姿开始
19:44 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19:45 推进舱发动机点火,开始回航
19:48:29 推进舱轨道控制发动机关机,飞出远望三号测量船测控段
19:52 返回舱飞过非洲*上空,向中国飞来
20:02 返回舱飞过南亚上空,航天员报告飞船工作正常,感觉良好
20:07 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20:13 返回舱进入通讯黑障区
20:16 着陆场站测控设备发现飞船
20:19 返回舱主伞舱盖打开
20:20 脱减速伞,主伞打开,直升机目视到目标
20:23 返回舱防热大底成功抛掉
20:33 返回舱成功着陆
21:04 返回舱舱门被打开
21:39 两名太空人费俊龙和聂海胜离开返回舱

发射
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UTC+8)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
射升空, 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预计飞行时间为5天。先在轨
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实
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
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在轨
10月12日17时29分,航天员费俊龙打开神舟六号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进入轨
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10月13日4时开始,航天员进行在轨干扰力试验,在舱内有意识加大动作幅度,以试
验人的扰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在进行了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
四大项“在轨干扰力”试验后,航天员的活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很小,飞船可保持正
常飞行,不需纠正飞船姿态。

10月14日清晨,神舟六号在第30圈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即根据轨道精测参数
进行微量调整,使飞船回到预定的正常轨道。维持时,神六发动机共点火6.5秒,将
飞船抬高了800米。

10月15日16时29分,*与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通话。18时05分,航天员向北京
航天飞控中心传送他们拍摄的飞船太阳能帆板的数字图像。

着陆
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飞船采用升力再入方式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神舟
六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需要经历4个阶段:制动飞行阶段、自由滑行阶段、再入大气
层阶段、着陆阶段。在此次绕地飞行中,“神舟六号”的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后,还
将继续在轨飞行六个月时间,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

由于第一次的载人航天器神舟五号在太空只飞行了一天,主着陆场的天气变化可及时
准确预测,因此未曾启用副着陆场;神舟六号飞船将在太空飞行多天,气象难以准确
预测,因此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副着陆场将启用作后备着陆地点。为迎接飞船随时可
能返回,地面共设置了13个着陆点。除内蒙古四子王旗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副两
个着陆场外,国内外还有11个应急着陆场。着陆场系统包括主、副着陆场分系统,陆
上应急搜救分系统,海上应急搜救分系统,通信分系统和航天员医监医保分系统这5
个分系统。

参与航天员搜救的装备包括:搜索救援直升机、搜索救护直升机、搜索摄录直升机、
指挥调度车、航天员医监医保车、工程运输车、航天员运输车、返回舱吊车和小型搜
索车。

为保证神六和两名太空人安全回家,设计了4把巨型降落伞。返回舱在降落过程中,
至少要先后打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共3把伞,如果有必要,还要打开第4把备份伞
。太空船返回舱降落伞能否顺利打开,直接关系着回收的成败。主伞不能一下子全部
打开,否则会被高速气流吹破,返回舱也会被摔烂。太空船落地后也并非万事大吉,
如果巨大降落伞被风吹鼓,就可能拖着返回舱快速滚动。为策安全,返回舱落地一刹
那间,舱上的切割器会自动切断伞绳吊带,让降落伞独自飘落,保证返回舱不被伞拖
走。

另外,根据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提出的意见,为使神舟六号着陆时对太空人的冲击
降至最小,舱内太空人的座椅还首次安装了“赋形减震座垫”——根据太空人形体不
同特征量*造的吸能座垫,可在发生撞击瞬间迅速分散人体的应力,避免人体损伤


在2005年10月16日凌晨3时44分,太空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并在3时45分,飞
船的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回航。在4时07分飞船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返回舱
自行重返地球。

在着陆期间,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的夜空一直有一个光点,仿如流星划过夜空。返回
舱在4时13分经过大气层时,产生高温,形成通讯黑障区,一度暂停与控制中心联络
,长达3分钟。在4时20分,返回舱打开主降落伞,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慢慢降落,在
4时33分返回舱成功降落,2名太空人费俊龙、聂海胜并向控制中心报平安,控制中心
工作人员鼓掌庆祝。在约半小时后,搜救直升机首先发现返回舱,实际着陆地点较预
计相差仅1公里。工作人员打开返回舱门后,医疗人员为2名太空人检查身体,并建议
2人可以自行出舱。

与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不同,费俊龙首先穿着太空衣,自行爬出返回舱,向现场工
作人员招手。聂海胜亦爬出舱门,走下铁梯。2人坐在椅子上,接受工作人员献花,
并感谢大家的关心及热爱,费俊龙表示,这次太空之旅非常顺利,他们在太空舱内的
工作及生活很好,现在身体状况不错。2名太空人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时,是神舟五
号太空船飞行时间的5倍多,创造中国人在太空逗留最长的时间,*结束中国首次
“多人多天”特点的太空旅程。费俊龙及聂海胜重返地面后,被直升机接走,跟着由
专机送返北京,暂时被隔离14天。

技术改进
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
件10万余件,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

围绕两人多天任务的改进:食品柜得到真正使用,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
准备了航天员用水。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
湿度控制在80%以下。
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
,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
面的温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对航天员的坐椅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使返回前坐椅提
升后航天员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研制成功了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密闭快速
自动检测装置。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
洁舱门。
持续性改进:“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
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搭载
此次神舟六号飞船上搭载的物品主要是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品,如邮品、字画、旗帜和
其他纪念品等,还有用来进行科学试验的微生物菌种和农作物种子。

实验用途
一些鸡蛋、蚕卵和云南普洱茶将随“神六”升空,以研究其基因变异的可能性。

飞船上放置了盛有搏动的心肌细胞和贴壁伸展的成骨细胞的24个细胞培养盒,航天员
和地面工作人员同步对两份相同的活体细胞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对比实验,研究空间环
境影响心脏和骨骼的细胞分子机理,并通过空间实时飞行验证放置在细胞培养液中、
地面筛选出药物的防护效果。航天员分三个时段操作24个样品盒,操作时,航天员将
把细胞培养带放置在腿上,按不同时段,挤破分别装着激活剂与固定剂的两种胶囊,
激活或固定活体细胞,考察在飞船入轨前与入轨后不同重力条件下细胞样品的状态与
变化。

纪念用途
有10克特别的泥土,由9克*泥土和1克台湾泥土组成,寓意十全十美,寄望祖国和
平统一。

飞船数据
飞船名称: 神舟六号
发射: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0
起飞: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3.583
着陆: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 04:33
飞行时间: 115小时32分钟
轨道: 76圈
高度: 343千米

飞行中如何逃生?

用于发射神舟六号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有三种模式保证航天员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安全逃生。这三种模式是:低空逃逸、高空逃逸和船箭应急分离。

低空逃逸是指起飞前30分钟到起飞后120秒即火箭抛逃逸塔前,包括在发射台上的逃逸。低空逃逸是通过逃逸塔来实现的,故称“有塔逃逸”。逃逸塔安置在火箭最顶端,长约8米,形状酷似一根巨大的避雷针。当发射阶段火箭出现灾难性故障时,它可携带轨道舱和返回舱迅速飞离火箭,飞行至安全区域,然后抛掉逃逸塔和轨道舱,返回舱乘降落伞自行返回着陆。此次火箭成功升空后的第一个关键动作就是抛掉逃逸塔,这是为了避免白白消耗运载火箭推力。

火箭抛逃逸塔(起飞后120秒)到整流罩分离前(起飞后200秒),可实施高空逃逸即“无塔逃逸”,由4个高空逃逸发动机和两个高空分离发动机为整流罩提供动力,从而带飞船离开箭体。

整流罩分离后到船箭分离前(起飞后约584秒)如发生故障,可实施船箭应急分离。飞船成功逃逸后,将降落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到陕西榆林约800公里的范围内。

专家介绍,载人航天飞行中若出现致命故障,最大的可能是在火箭点火、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

返回阶段,航天史上最典型的救生成功的例子是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起死回生。1970年4月11日,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56小时后,服务舱储氧箱发生爆炸,3名航天员面临葬身太空之灾。但他们临危不惧,按地面科学家们精确计算的轨道和地面指挥员的命令,手动操纵飞船,使用登月舱的氧气和动力,于4月17日成功返回,创造了航天史上死里逃生的奇迹。(新华社)

学会开门、关门

———攸关航天员生死的大问题

据新华社电 航天员从返回舱进出轨道舱,是神六区别于神五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打开和关好返回舱舱门就成了成功飞行、甚至保障航天员生命的关键。神舟六号飞船舱门设计了多道“门槛”,以拒意外于“门”外。

第一道坎———防误开锁。门会不会因振动被振开?航天员会不会把关好的舱门误打开?防误开锁解决了这些问题。航天员须把拉手转到一个固定位置,门才能被打开。

第二道坎———多道密封措施。太空中没有空气,如果舱门密封性能不好,导致舱内气体泄漏,压力变异,会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设计师在舱门上采取了多道密封圈措施,密封性百分百达到要求。

第三道坎———助力点。处于失重状态下的航天员能使出的力气是很有限的,舱门稍微重一点,都可能影响其开关,于是设计人员在舱门附近为航天员设计了助力点。

第四道坎———快速检漏。设计师研制了快速检漏设备,可以在关闭舱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确认舱门是否关好。

第五道坎———舱门清洁布。设计师们花了三个月时间研制成功一块“太空抹布”,以防舱门密封面上一个微小多余物———头发、皮屑、小纤维影响其密封性能。

举头望太阳 低头是故乡

长征火箭首装两只“千里眼”

据新华社电 用于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搭载了图像实时测量系统,这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首次装上的“千里眼”。

据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主任设计师张智介绍,图像实时测量系统主要用于分离辅助判断。在以前的飞行中,火箭的关机、分离等动作都是靠相应的遥测参数来体现的。而通过新增加的图像实时测量系统,地面可以看到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动作的实时画面,更加准确地判断火箭状态。

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由两个摄像头、图像压缩处理器、图像综合控制器等设备组成。一个摄像头朝向火箭尾部,用于观测助推器分离和一二级分离;另一摄像头朝上,用于观测整流罩分离和船箭分离。这样,在火箭上升过程中,我们既可向下看到越来越远的地球,也可向上看到太阳或星星,是真正的“现场直播”。

舱内航天服

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员舱内航天服。航天服是航天员必备的个人防护救生装备。由于搭乘神舟六号的两名航天员没有出舱活动的任务,因此他们只配备了舱内航天服及配套装置。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专门负责中国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在选训和飞行试验中实施医学监督和医务保障,研制航天服、太空食品和其他个人装备,以便为神舟号系列飞船的载人飞行提供航天员的人力支撑保证。(新华社)

数字神舟

2: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搭乘2名航天员进行多天飞行。

8:飞船总长8米多。

9:飞船轨道舱航天员有效空间约为9立方米,可以较为自如地转身,做各种操作。

13:飞船系统共有13个分系统组成,按照功能分别被命名为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制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回收与着陆、仪表照明、应急救生。

21摄氏度:飞船舱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1摄氏度,上下偏差各为4摄氏度。

60分贝:航天医学研究表明,飞船飞行时绝对安静会对航天员心理产生影响,但也不能太高。神舟飞船太空飞行时舱内仪器噪声约为60分贝,相当于站在没有汽车行驶的普通商业街上。

52台:飞船的三个舱上共有52台发动机,其中推进舱有28台发动机,返回舱有8台发动机,轨道舱有16台。各舱发动机都是偶数,其中都有主机和备份机。

90分钟:飞船每绕地球一圈需要90分钟,圆形轨道时每圈飞行距离约为4.2万多公里,每天飞行距离约68万公里。

300公斤:飞船共有电缆线300余公斤,总长度约30公里。

343公里:飞船飞行时距地面的距离。

600台:全船共有设备600余台。

10万:飞船共有10余万个元器件,来自数千家工厂。

数字“神箭”

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用通俗的语言对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有关数字作了一番详解。

0.97、0.997:火箭的可靠性为0.97,安全性为0.997。0.97的可靠性就是说100次发射里,只有3次火箭可能出现问题;0.997的安全性是指火箭出现1000次问题里,可能有3次会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这是载人火箭的特性。一般的商用火箭可靠性为0.91到0.93,没有安全性要求。

479吨:火箭起飞重量为479吨。火箭加上飞船重量约44吨,其他的都是液体推进剂。因此,火箭的90%都是液体。

8吨:飞船重量为8吨多,占船箭组合体起飞重量的六十二分之一。要把一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就得消耗62公斤的火箭。

3.35米:火箭芯级直径为3.35米。用标准铁路进行运输的火箭最大直径只能达到3.35米。

7.5公里:火箭入轨点速度为每秒7.5公里,这个速度是音速的22倍,相当于1秒钟内从长安街东头跑到西头。

发射时为何掉碎片?

据新华社电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的壮观景象吸引着众多关注的目光。然而,如果稍加留心,人们也许不难从电视画面或是摄影图像中发现,火箭在托举飞船飞离发射塔架腾空而起时,身上在不断地掉落一些碎片。那么,飞船发射时为什么会掉落碎片呢?

据航天发射专家介绍,进入10月份以后,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开始频频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气温明显下降。位于西北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早晚温差加大,夜间气温已达到零度以下。“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的测试发射理论温度是零下20摄氏度,但是,低温可能导致某些产品出现低温效应,如密封件失效、电缆插头接触不良、输送管路堵塞等故障,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发射时的致命“杀手”。

为了尽可能减小低温对火箭发射造成的不利影响,往往会在火箭测试发射过程中采取一些保温措施,例如,吹热风、套防寒服、电灯泡照射及贴泡沫塑料等。其中,在火箭箭体上贴泡沫塑料是最常用也最简便的一种办法。火箭点火升空后,大气的剧烈摩擦会将这些泡沫塑料从箭体上剥离下来,这就成了人们看到的从火箭身上掉下的碎片。

神六两位航天员如何分工?

据新华社电 神舟五号只有杨利伟一位乘客,神舟六号为什么要上两位航天员?他们如何分工?

按照载人航天工程的规划,神舟飞船作为未来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运输器,应该具有将多位航天员和少量货物送往空间站的功能。因此,工程为神舟飞行设计的基本状态就是多位航天员、多天飞行,但考核要一步一步地进行,而这次的神舟六号飞行,就到了考核多人多天的时候了:作为工程第二阶段的第一次试验,这次飞行要证明多人是否能在空间进行多天的工作和生活。

飞船操作技术训练子系统的主管设计师胡银燕说,两位航天员一起上天执行任务,需要在操作上分工配合。正常飞行状态下,航天员需要进行110多项手动操作,01号航天员费俊龙负责大部分指令的发送,与地面的通话,以及左侧手控面板和手柄的操作,02号航天员聂海胜负责右侧手控面板的操作。此外,两位航天员的工作和休息也都有分工:一人在轨道舱内进行空间科学实验操作时,另一个必须在返回舱值班;一人休息时另一人则值班。

胡银燕说,两名航天员虽然分工不同,但对他们的技术要求是一样的。

神六会有防热瓦问题吗?

据新华社电 3个多月前,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发生了防热瓦失效的险情,“防热瓦”一度成为国际航天界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飞船系统热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范含林指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采用一次性烧蚀材料防热,而航天飞机上的防热瓦是重复使用,我们不会出现类似故障。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时在空中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5月14日,事故调查委员会称,哥伦比亚号起飞时遭到外力撞击,结果导致防热瓦出现裂缝,超高温气流乘虚而入,造成飞机解体。2005年7月26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几经推迟后终于发射升空,却不幸又在防热瓦上出了问题。一块防热瓦被撞失效,全世界都为之担忧,好在发现及时,宇航员通过太空行走对其进行了修复。

范含林介绍,防热瓦是疏松、轻质呈脆性的陶瓷材料,耐高温、质量轻,高温下不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故可重复使用。然而它在连接和受力等方面却存在着天生的弱点。整个航天飞机上的防热瓦达数万块,一块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机毁人亡。

航天飞机在重复使用过程中,防热瓦的气动外形必然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隐患就越大。

飞船防热层乃至整个飞船都是一次性使用,从这一点上说,飞船的功能虽然不及航天飞机,但可靠性却远远超出航天飞机。神舟飞船以及俄罗斯的联盟系列飞船,返回舱返回时也会与大气产生磨擦,在表面产生数千摄氏度高温,这个过程要比航天飞机剧烈。不过,飞船上使用的是成分和工艺都极为复杂的烧蚀材料,通过它的燃烧把热量带走。烧蚀材料都留有较大的余量,不会出现烧光的情况。据了解,这种材料,我国在生产工艺等方面已经大大超过了美国,在很多技术指标上也领先于俄罗斯。

河北“太空药材”今如何?

本报记者 刘丽普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之际,“中国药都”安国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这里的中药材种子曾经搭乘神舟一号、三号和四号飞船遨游太空。实验也证明,这些种子的试种已初步获得了成功。

12日上午,安国药都公园、安国市科葳种子有限公司的试验基地。孙忠进经理告诉记者,这里栽培的板蓝根、荆芥等中药材不同于普通的中药材,都是“太空药材”,用搭载神舟飞船的药材种子繁殖、培育出来的。“与普通药材相比,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些药材在枝叶和产量等方面都占优势。”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这里栽培的豆角、黄豆、樱桃西红柿等与常见的也有很大差别:豆角的大小竟可以与黄瓜相媲美,如果不是被提醒,还看不出来那就是豆角。“樱桃西红柿的苗可以长到小树那么高,结出来的果实也特别多,口感与一般的也有所不同。”具体联系和努力实现安国药材种子搭载神舟飞船的李小月说。

回忆安国的药材种子搭载神舟飞船畅游太空一事,李小月说:“那时候,我还是安国市的副*,正好一位战友在北京药用植物研究所主持中药栽培方面的工作,了解到如果提升中药的药品质量,主要通过组培和搭载来实现。既然是市里的相关领导,提升‘药都’药品的质量也是自己的责任,便与战友说了‘搭载’的想法,后又结识了航天科技集团总公司航天育种试验基地的有关人员,没想到通过努力,还真实现了。”

李小月介绍说,从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升空,到2002年底神舟四号发射,安国先后三次、共有152克中药材种子和粮食、蔬菜种子遨游太空,其中绝大部分是中药材,蔬菜和粮食只占极小比例。目前,太空药材板蓝根、荆芥等已经育出千万颗种子,收获板蓝根、藿香、草决明、荆芥籽种各数十公斤。

据专家介绍,目前,这些“太空药材”正处于试验、观察阶段,还不能明确何时能推向市场。

■背景资料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0:30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
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
,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
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宇航员
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
聂海胜,操作手
这是两位太空人第一次进行太空任务飞行。聂海胜10月13日在太空庆祝他的41岁农历
生日。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各分系统负责人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
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
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
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总设计师:刘竹生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总设计师:陆晋荣
测控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总设计师:于志坚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总设计师:侯鹰

时间轴
以下时间使用协调世界时(UTC)。
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进入飞船
22:53 神舟六号返回舱舱门关闭
10月12日
00:27 火箭发射塔操作支架完全打开
01:00:00 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
01:00:03.583 神舟六号发射
01:02:03(点火后第120秒) 火箭抛弃逃逸塔
01:02:19(点火后第136秒) 火箭助推器分离
01:02:42(点火后第159秒) 火箭一二级分离,一级火箭坠落
01:03:23(点火后第200秒) 整流罩在110公里高度脱离
01:09:43(点火后第583秒) 飞船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分离成功
01:09:52 神舟六号进入预定轨道
07:56 神舟六号飞船实施变轨
10月13日
02:10 航天员进行在轨抗干扰试验
18:21 远望一号、远望二号和远望三号所处海域海况恶化
21:56 神舟六号飞船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
10月15日
08:29—08:31 太空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话。
10月16日
18:40 神舟六号围绕地球进入第76圈飞行,在青岛站测控区上空
18:44 神舟六号返回指令解锁
19:10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调度员宣布,返回段跟踪进入30分钟准备
19:17 神舟六号正在南太平洋上空飞行
19:18 推进舱太阳帆板垂直归零
19:42 远望三号测量船捕获到神舟六号信号
19:43—19:48 远望三号测量船对神舟六号实施了姿态调整、轨道舱与返回航分离、
制动点火等一系列关键控制,神舟六号顺利进入预定返回轨道
19:43 远望三号向神舟六号发出指令,神舟六号第一次调姿开始
19:44 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19:45 推进舱发动机点火,开始回航
19:48:29 推进舱轨道控制发动机关机,飞出远望三号测量船测控段
19:52 返回舱飞过非洲*上空,向中国飞来
20:02 返回舱飞过南亚上空,航天员报告飞船工作正常,感觉良好
20:07 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20:13 返回舱进入通讯黑障区
20:16 着陆场站测控设备发现飞船
20:19 返回舱主伞舱盖打开
20:20 脱减速伞,主伞打开,直升机目视到目标
20:23 返回舱防热大底成功抛掉
20:33 返回舱成功着陆
21:04 返回舱舱门被打开
21:39 两名太空人费俊龙和聂海胜离开返回舱

发射
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UTC+8)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
射升空, 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预计飞行时间为5天。先在轨
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实
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
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在轨
10月12日17时29分,航天员费俊龙打开神舟六号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进入轨
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10月13日4时开始,航天员进行在轨干扰力试验,在舱内有意识加大动作幅度,以试
验人的扰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在进行了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
四大项“在轨干扰力”试验后,航天员的活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很小,飞船可保持正
常飞行,不需纠正飞船姿态。

10月14日清晨,神舟六号在第30圈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即根据轨道精测参数
进行微量调整,使飞船回到预定的正常轨道。维持时,神六发动机共点火6.5秒,将
飞船抬高了800米。

10月15日16时29分,*与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通话。18时05分,航天员向北京
航天飞控中心传送他们拍摄的飞船太阳能帆板的数字图像。

着陆
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飞船采用升力再入方式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神舟
六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需要经历4个阶段:制动飞行阶段、自由滑行阶段、再入大气
层阶段、着陆阶段。在此次绕地飞行中,“神舟六号”的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后,还
将继续在轨飞行六个月时间,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

由于第一次的载人航天器神舟五号在太空只飞行了一天,主着陆场的天气变化可及时
准确预测,因此未曾启用副着陆场;神舟六号飞船将在太空飞行多天,气象难以准确
预测,因此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副着陆场将启用作后备着陆地点。为迎接飞船随时可
能返回,地面共设置了13个着陆点。除内蒙古四子王旗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副两
个着陆场外,国内外还有11个应急着陆场。着陆场系统包括主、副着陆场分系统,陆
上应急搜救分系统,海上应急搜救分系统,通信分系统和航天员医监医保分系统这5
个分系统。

参与航天员搜救的装备包括:搜索救援直升机、搜索救护直升机、搜索摄录直升机、
指挥调度车、航天员医监医保车、工程运输车、航天员运输车、返回舱吊车和小型搜
索车。

为保证神六和两名太空人安全回家,设计了4把巨型降落伞。返回舱在降落过程中,
至少要先后打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共3把伞,如果有必要,还要打开第4把备份伞
。太空船返回舱降落伞能否顺利打开,直接关系着回收的成败。主伞不能一下子全部
打开,否则会被高速气流吹破,返回舱也会被摔烂。太空船落地后也并非万事大吉,
如果巨大降落伞被风吹鼓,就可能拖着返回舱快速滚动。为策安全,返回舱落地一刹
那间,舱上的切割器会自动切断伞绳吊带,让降落伞独自飘落,保证返回舱不被伞拖
走。

另外,根据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提出的意见,为使神舟六号着陆时对太空人的冲击
降至最小,舱内太空人的座椅还首次安装了“赋形减震座垫”——根据太空人形体不
同特征量*造的吸能座垫,可在发生撞击瞬间迅速分散人体的应力,避免人体损伤


在2005年10月16日凌晨3时44分,太空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并在3时45分,飞
船的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回航。在4时07分飞船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返回舱
自行重返地球。

在着陆期间,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的夜空一直有一个光点,仿如流星划过夜空。返回
舱在4时13分经过大气层时,产生高温,形成通讯黑障区,一度暂停与控制中心联络
,长达3分钟。在4时20分,返回舱打开主降落伞,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慢慢降落,在
4时33分返回舱成功降落,2名太空人费俊龙、聂海胜并向控制中心报平安,控制中心
工作人员鼓掌庆祝。在约半小时后,搜救直升机首先发现返回舱,实际着陆地点较预
计相差仅1公里。工作人员打开返回舱门后,医疗人员为2名太空人检查身体,并建议
2人可以自行出舱。

与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不同,费俊龙首先穿着太空衣,自行爬出返回舱,向现场工
作人员招手。聂海胜亦爬出舱门,走下铁梯。2人坐在椅子上,接受工作人员献花,
并感谢大家的关心及热爱,费俊龙表示,这次太空之旅非常顺利,他们在太空舱内的
工作及生活很好,现在身体状况不错。2名太空人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时,是神舟五
号太空船飞行时间的5倍多,创造中国人在太空逗留最长的时间,*结束中国首次
“多人多天”特点的太空旅程。费俊龙及聂海胜重返地面后,被直升机接走,跟着由
专机送返北京,暂时被隔离14天。

技术改进
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
件10万余件,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

围绕两人多天任务的改进:食品柜得到真正使用,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
准备了航天员用水。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
湿度控制在80%以下。
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
,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
面的温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对航天员的坐椅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使返回前坐椅提
升后航天员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研制成功了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密闭快速
自动检测装置。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
洁舱门。
持续性改进:“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
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搭载
此次神舟六号飞船上搭载的物品主要是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品,如邮品、字画、旗帜和
其他纪念品等,还有用来进行科学试验的微生物菌种和农作物种子。

实验用途
一些鸡蛋、蚕卵和云南普洱茶将随“神六”升空,以研究其基因变异的可能性。

飞船上放置了盛有搏动的心肌细胞和贴壁伸展的成骨细胞的24个细胞培养盒,航天员
和地面工作人员同步对两份相同的活体细胞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对比实验,研究空间环
境影响心脏和骨骼的细胞分子机理,并通过空间实时飞行验证放置在细胞培养液中、
地面筛选出药物的防护效果。航天员分三个时段操作24个样品盒,操作时,航天员将
把细胞培养带放置在腿上,按不同时段,挤破分别装着激活剂与固定剂的两种胶囊,
激活或固定活体细胞,考察在飞船入轨前与入轨后不同重力条件下细胞样品的状态与
变化。

纪念用途
有10克特别的泥土,由9克*泥土和1克台湾泥土组成,寓意十全十美,寄望祖国和
平统一。

飞船数据
飞船名称: 神舟六号
发射: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0
起飞: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3.583
着陆: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 04:33
飞行时间: 115小时32分钟
轨道: 76圈
高度: 343千米

飞行中如何逃生?

用于发射神舟六号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有三种模式保证航天员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安全逃生。这三种模式是:低空逃逸、高空逃逸和船箭应急分离。

低空逃逸是指起飞前30分钟到起飞后120秒即火箭抛逃逸塔前,包括在发射台上的逃逸。低空逃逸是通过逃逸塔来实现的,故称“有塔逃逸”。逃逸塔安置在火箭最顶端,长约8米,形状酷似一根巨大的避雷针。当发射阶段火箭出现灾难性故障时,它可携带轨道舱和返回舱迅速飞离火箭,飞行至安全区域,然后抛掉逃逸塔和轨道舱,返回舱乘降落伞自行返回着陆。此次火箭成功升空后的第一个关键动作就是抛掉逃逸塔,这是为了避免白白消耗运载火箭推力。

火箭抛逃逸塔(起飞后120秒)到整流罩分离前(起飞后200秒),可实施高空逃逸即“无塔逃逸”,由4个高空逃逸发动机和两个高空分离发动机为整流罩提供动力,从而带飞船离开箭体。

整流罩分离后到船箭分离前(起飞后约584秒)如发生故障,可实施船箭应急分离。飞船成功逃逸后,将降落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到陕西榆林约800公里的范围内。

专家介绍,载人航天飞行中若出现致命故障,最大的可能是在火箭点火、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

返回阶段,航天史上最典型的救生成功的例子是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起死回生。1970年4月11日,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56小时后,服务舱储氧箱发生爆炸,3名航天员面临葬身太空之灾。但他们临危不惧,按地面科学家们精确计算的轨道和地面指挥员的命令,手动操纵飞船,使用登月舱的氧气和动力,于4月17日成功返回,创造了航天史上死里逃生的奇迹。(新华社)

学会开门、关门

———攸关航天员生死的大问题

据新华社电 航天员从返回舱进出轨道舱,是神六区别于神五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打开和关好返回舱舱门就成了成功飞行、甚至保障航天员生命的关键。神舟六号飞船舱门设计了多道“门槛”,以拒意外于“门”外。

第一道坎———防误开锁。门会不会因振动被振开?航天员会不会把关好的舱门误打开?防误开锁解决了这些问题。航天员须把拉手转到一个固定位置,门才能被打开。

第二道坎———多道密封措施。太空中没有空气,如果舱门密封性能不好,导致舱内气体泄漏,压力变异,会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设计师在舱门上采取了多道密封圈措施,密封性百分百达到要求。

第三道坎———助力点。处于失重状态下的航天员能使出的力气是很有限的,舱门稍微重一点,都可能影响其开关,于是设计人员在舱门附近为航天员设计了助力点。

第四道坎———快速检漏。设计师研制了快速检漏设备,可以在关闭舱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确认舱门是否关好。

第五道坎———舱门清洁布。设计师们花了三个月时间研制成功一块“太空抹布”,以防舱门密封面上一个微小多余物———头发、皮屑、小纤维影响其密封性能。

举头望太阳 低头是故乡

长征火箭首装两只“千里眼”

据新华社电 用于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搭载了图像实时测量系统,这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首次装上的“千里眼”。

据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主任设计师张智介绍,图像实时测量系统主要用于分离辅助判断。在以前的飞行中,火箭的关机、分离等动作都是靠相应的遥测参数来体现的。而通过新增加的图像实时测量系统,地面可以看到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动作的实时画面,更加准确地判断火箭状态。

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由两个摄像头、图像压缩处理器、图像综合控制器等设备组成。一个摄像头朝向火箭尾部,用于观测助推器分离和一二级分离;另一摄像头朝上,用于观测整流罩分离和船箭分离。这样,在火箭上升过程中,我们既可向下看到越来越远的地球,也可向上看到太阳或星星,是真正的“现场直播”。

舱内航天服

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员舱内航天服。航天服是航天员必备的个人防护救生装备。由于搭乘神舟六号的两名航天员没有出舱活动的任务,因此他们只配备了舱内航天服及配套装置。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专门负责中国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在选训和飞行试验中实施医学监督和医务保障,研制航天服、太空食品和其他个人装备,以便为神舟号系列飞船的载人飞行提供航天员的人力支撑保证。(新华社)

数字神舟

2: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搭乘2名航天员进行多天飞行。

8:飞船总长8米多。

9:飞船轨道舱航天员有效空间约为9立方米,可以较为自如地转身,做各种操作。

13:飞船系统共有13个分系统组成,按照功能分别被命名为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制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回收与着陆、仪表照明、应急救生。

21摄氏度:飞船舱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1摄氏度,上下偏差各为4摄氏度。

60分贝:航天医学研究表明,飞船飞行时绝对安静会对航天员心理产生影响,但也不能太高。神舟飞船太空飞行时舱内仪器噪声约为60分贝,相当于站在没有汽车行驶的普通商业街上。

52台:飞船的三个舱上共有52台发动机,其中推进舱有28台发动机,返回舱有8台发动机,轨道舱有16台。各舱发动机都是偶数,其中都有主机和备份机。

90分钟:飞船每绕地球一圈需要90分钟,圆形轨道时每圈飞行距离约为4.2万多公里,每天飞行距离约68万公里。

300公斤:飞船共有电缆线300余公斤,总长度约30公里。

343公里:飞船飞行时距地面的距离。

600台:全船共有设备600余台。

10万:飞船共有10余万个元器件,来自数千家工厂。

数字“神箭”

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用通俗的语言对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有关数字作了一番详解。

0.97、0.997:火箭的可靠性为0.97,安全性为0.997。0.97的可靠性就是说100次发射里,只有3次火箭可能出现问题;0.997的安全性是指火箭出现1000次问题里,可能有3次会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这是载人火箭的特性。一般的商用火箭可靠性为0.91到0.93,没有安全性要求。

479吨:火箭起飞重量为479吨。火箭加上飞船重量约44吨,其他的都是液体推进剂。因此,火箭的90%都是液体。

8吨:飞船重量为8吨多,占船箭组合体起飞重量的六十二分之一。要把一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就得消耗62公斤的火箭。

3.35米:火箭芯级直径为3.35米。用标准铁路进行运输的火箭最大直径只能达到3.35米。

7.5公里:火箭入轨点速度为每秒7.5公里,这个速度是音速的22倍,相当于1秒钟内从长安街东头跑到西头。

发射时为何掉碎片?

据新华社电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的壮观景象吸引着众多关注的目光。然而,如果稍加留心,人们也许不难从电视画面或是摄影图像中发现,火箭在托举飞船飞离发射塔架腾空而起时,身上在不断地掉落一些碎片。那么,飞船发射时为什么会掉落碎片呢?

据航天发射专家介绍,进入10月份以后,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开始频频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气温明显下降。位于西北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早晚温差加大,夜间气温已达到零度以下。“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的测试发射理论温度是零下20摄氏度,但是,低温可能导致某些产品出现低温效应,如密封件失效、电缆插头接触不良、输送管路堵塞等故障,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发射时的致命“杀手”。

为了尽可能减小低温对火箭发射造成的不利影响,往往会在火箭测试发射过程中采取一些保温措施,例如,吹热风、套防寒服、电灯泡照射及贴泡沫塑料等。其中,在火箭箭体上贴泡沫塑料是最常用也最简便的一种办法。火箭点火升空后,大气的剧烈摩擦会将这些泡沫塑料从箭体上剥离下来,这就成了人们看到的从火箭身上掉下的碎片。

神六两位航天员如何分工?

据新华社电 神舟五号只有杨利伟一位乘客,神舟六号为什么要上两位航天员?他们如何分工?

按照载人航天工程的规划,神舟飞船作为未来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运输器,应该具有将多位航天员和少量货物送往空间站的功能。因此,工程为神舟飞行设计的基本状态就是多位航天员、多天飞行,但考核要一步一步地进行,而这次的神舟六号飞行,就到了考核多人多天的时候了:作为工程第二阶段的第一次试验,这次飞行要证明多人是否能在空间进行多天的工作和生活。

飞船操作技术训练子系统的主管设计师胡银燕说,两位航天员一起上天执行任务,需要在操作上分工配合。正常飞行状态下,航天员需要进行110多项手动操作,01号航天员费俊龙负责大部分指令的发送,与地面的通话,以及左侧手控面板和手柄的操作,02号航天员聂海胜负责右侧手控面板的操作。此外,两位航天员的工作和休息也都有分工:一人在轨道舱内进行空间科学实验操作时,另一个必须在返回舱值班;一人休息时另一人则值班。

胡银燕说,两名航天员虽然分工不同,但对他们的技术要求是一样的。

神六会有防热瓦问题吗?

据新华社电 3个多月前,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发生了防热瓦失效的险情,“防热瓦”一度成为国际航天界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飞船系统热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范含林指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采用一次性烧蚀材料防热,而航天飞机上的防热瓦是重复使用,我们不会出现类似故障。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时在空中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5月14日,事故调查委员会称,哥伦比亚号起飞时遭到外力撞击,结果导致防热瓦出现裂缝,超高温气流乘虚而入,造成飞机解体。2005年7月26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几经推迟后终于发射升空,却不幸又在防热瓦上出了问题。一块防热瓦被撞失效,全世界都为之担忧,好在发现及时,宇航员通过太空行走对其进行了修复。

范含林介绍,防热瓦是疏松、轻质呈脆性的陶瓷材料,耐高温、质量轻,高温下不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故可重复使用。然而它在连接和受力等方面却存在着天生的弱点。整个航天飞机上的防热瓦达数万块,一块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机毁人亡。

航天飞机在重复使用过程中,防热瓦的气动外形必然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隐患就越大。

飞船防热层乃至整个飞船都是一次性使用,从这一点上说,飞船的功能虽然不及航天飞机,但可靠性却远远超出航天飞机。神舟飞船以及俄罗斯的联盟系列飞船,返回舱返回时也会与大气产生磨擦,在表面产生数千摄氏度高温,这个过程要比航天飞机剧烈。不过,飞船上使用的是成分和工艺都极为复杂的烧蚀材料,通过它的燃烧把热量带走。烧蚀材料都留有较大的余量,不会出现烧光的情况。据了解,这种材料,我国在生产工艺等方面已经大大超过了美国,在很多技术指标上也领先于俄罗斯。

河北“太空药材”今如何?

本报记者 刘丽普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之际,“中国药都”安国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这里的中药材种子曾经搭乘神舟一号、三号和四号飞船遨游太空。实验也证明,这些种子的试种已初步获得了成功。

12日上午,安国药都公园、安国市科葳种子有限公司的试验基地。孙忠进经理告诉记者,这里栽培的板蓝根、荆芥等中药材不同于普通的中药材,都是“太空药材”,用搭载神舟飞船的药材种子繁殖、培育出来的。“与普通药材相比,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些药材在枝叶和产量等方面都占优势。”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这里栽培的豆角、黄豆、樱桃西红柿等与常见的也有很大差别:豆角的大小竟可以与黄瓜相媲美,如果不是被提醒,还看不出来那就是豆角。“樱桃西红柿的苗可以长到小树那么高,结出来的果实也特别多,口感与一般的也有所不同。”具体联系和努力实现安国药材种子搭载神舟飞船的李小月说。

回忆安国的药材种子搭载神舟飞船畅游太空一事,李小月说:“那时候,我还是安国市的副*,正好一位战友在北京药用植物研究所主持中药栽培方面的工作,了解到如果提升中药的药品质量,主要通过组培和搭载来实现。既然是市里的相关领导,提升‘药都’药品的质量也是自己的责任,便与战友说了‘搭载’的想法,后又结识了航天科技集团总公司航天育种试验基地的有关人员,没想到通过努力,还真实现了。”

李小月介绍说,从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升空,到2002年底神舟四号发射,安国先后三次、共有152克中药材种子和粮食、蔬菜种子遨游太空,其中绝大部分是中药材,蔬菜和粮食只占极小比例。目前,太空药材板蓝根、荆芥等已经育出千万颗种子,收获板蓝根、藿香、草决明、荆芥籽种各数十公斤。

据专家介绍,目前,这些“太空药材”正处于试验、观察阶段,还不能明确何时能推向市场。

■背景资料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2:05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帮助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用户信息
您好:欣月宝贝
魔法学徒 一级 ( 9 )
• 我的提问 • 个人中心
• 我的回答 • 退出

同类热点问题
• 陆地水主要指什么水?
• “神舟”号的资料
• 求 高教出版社 的物理学教程(马文蔚)的辅导资料,然后有课后习题的答案在哪里?谢谢, 万分感激!
• 广告协会监察部如何做到公平公正
• 请问在招贴设计中的商业价值与非商业价值的区别有什么?
更多>>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
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
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订阅该问题

待解决
“神舟”号的资料
悬赏分:2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2 小时
谁知道那些关于“神舟号”飞船的信息?知道的给20积分

提问者:喝畅彖 - 试用期 一级

答复 共 3 条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
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
,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
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宇航员
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
聂海胜,操作手
这是两位太空人第一次进行太空任务飞行。聂海胜10月13日在太空庆祝他的41岁农历
生日。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各分系统负责人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
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
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
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总设计师:刘竹生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总设计师:陆晋荣
测控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总设计师:于志坚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总设计师:侯鹰

时间轴
以下时间使用协调世界时(UTC)。
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进入飞船
22:53 神舟六号返回舱舱门关闭
10月12日
00:27 火箭发射塔操作支架完全打开
01:00:00 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
01:00:03.583 神舟六号发射
01:02:03(点火后第120秒) 火箭抛弃逃逸塔
01:02:19(点火后第136秒) 火箭助推器分离
01:02:42(点火后第159秒) 火箭一二级分离,一级火箭坠落
01:03:23(点火后第200秒) 整流罩在110公里高度脱离
01:09:43(点火后第583秒) 飞船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分离成功
01:09:52 神舟六号进入预定轨道
07:56 神舟六号飞船实施变轨
10月13日
02:10 航天员进行在轨抗干扰试验
18:21 远望一号、远望二号和远望三号所处海域海况恶化
21:56 神舟六号飞船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
10月15日
08:29—08:31 太空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话。
10月16日
18:40 神舟六号围绕地球进入第76圈飞行,在青岛站测控区上空
18:44 神舟六号返回指令解锁
19:10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调度员宣布,返回段跟踪进入30分钟准备
19:17 神舟六号正在南太平洋上空飞行
19:18 推进舱太阳帆板垂直归零
19:42 远望三号测量船捕获到神舟六号信号
19:43—19:48 远望三号测量船对神舟六号实施了姿态调整、轨道舱与返回航分离、
制动点火等一系列关键控制,神舟六号顺利进入预定返回轨道
19:43 远望三号向神舟六号发出指令,神舟六号第一次调姿开始
19:44 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19:45 推进舱发动机点火,开始回航
19:48:29 推进舱轨道控制发动机关机,飞出远望三号测量船测控段
19:52 返回舱飞过非洲*上空,向中国飞来
20:02 返回舱飞过南亚上空,航天员报告飞船工作正常,感觉良好
20:07 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20:13 返回舱进入通讯黑障区
20:16 着陆场站测控设备发现飞船
20:19 返回舱主伞舱盖打开
20:20 脱减速伞,主伞打开,直升机目视到目标
20:23 返回舱防热大底成功抛掉
20:33 返回舱成功着陆
21:04 返回舱舱门被打开
21:39 两名太空人费俊龙和聂海胜离开返回舱

发射
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UTC+8)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
射升空, 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预计飞行时间为5天。先在轨
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实
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
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在轨
10月12日17时29分,航天员费俊龙打开神舟六号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进入轨
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10月13日4时开始,航天员进行在轨干扰力试验,在舱内有意识加大动作幅度,以试
验人的扰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在进行了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
四大项“在轨干扰力”试验后,航天员的活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很小,飞船可保持正
常飞行,不需纠正飞船姿态。

10月14日清晨,神舟六号在第30圈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即根据轨道精测参数
进行微量调整,使飞船回到预定的正常轨道。维持时,神六发动机共点火6.5秒,将
飞船抬高了800米。

10月15日16时29分,*与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通话。18时05分,航天员向北京
航天飞控中心传送他们拍摄的飞船太阳能帆板的数字图像。

着陆
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飞船采用升力再入方式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神舟
六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需要经历4个阶段:制动飞行阶段、自由滑行阶段、再入大气
层阶段、着陆阶段。在此次绕地飞行中,“神舟六号”的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后,还
将继续在轨飞行六个月时间,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

由于第一次的载人航天器神舟五号在太空只飞行了一天,主着陆场的天气变化可及时
准确预测,因此未曾启用副着陆场;神舟六号飞船将在太空飞行多天,气象难以准确
预测,因此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副着陆场将启用作后备着陆地点。为迎接飞船随时可
能返回,地面共设置了13个着陆点。除内蒙古四子王旗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副两
个着陆场外,国内外还有11个应急着陆场。着陆场系统包括主、副着陆场分系统,陆
上应急搜救分系统,海上应急搜救分系统,通信分系统和航天员医监医保分系统这5
个分系统。

参与航天员搜救的装备包括:搜索救援直升机、搜索救护直升机、搜索摄录直升机、
指挥调度车、航天员医监医保车、工程运输车、航天员运输车、返回舱吊车和小型搜
索车。

为保证神六和两名太空人安全回家,设计了4把巨型降落伞。返回舱在降落过程中,
至少要先后打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共3把伞,如果有必要,还要打开第4把备份伞
。太空船返回舱降落伞能否顺利打开,直接关系着回收的成败。主伞不能一下子全部
打开,否则会被高速气流吹破,返回舱也会被摔烂。太空船落地后也并非万事大吉,
如果巨大降落伞被风吹鼓,就可能拖着返回舱快速滚动。为策安全,返回舱落地一刹
那间,舱上的切割器会自动切断伞绳吊带,让降落伞独自飘落,保证返回舱不被伞拖
走。

另外,根据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提出的意见,为使神舟六号着陆时对太空人的冲击
降至最小,舱内太空人的座椅还首次安装了“赋形减震座垫”——根据太空人形体不
同特征量*造的吸能座垫,可在发生撞击瞬间迅速分散人体的应力,避免人体损伤


在2005年10月16日凌晨3时44分,太空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并在3时45分,飞
船的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回航。在4时07分飞船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返回舱
自行重返地球。

在着陆期间,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的夜空一直有一个光点,仿如流星划过夜空。返回
舱在4时13分经过大气层时,产生高温,形成通讯黑障区,一度暂停与控制中心联络
,长达3分钟。在4时20分,返回舱打开主降落伞,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慢慢降落,在
4时33分返回舱成功降落,2名太空人费俊龙、聂海胜并向控制中心报平安,控制中心
工作人员鼓掌庆祝。在约半小时后,搜救直升机首先发现返回舱,实际着陆地点较预
计相差仅1公里。工作人员打开返回舱门后,医疗人员为2名太空人检查身体,并建议
2人可以自行出舱。

与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不同,费俊龙首先穿着太空衣,自行爬出返回舱,向现场工
作人员招手。聂海胜亦爬出舱门,走下铁梯。2人坐在椅子上,接受工作人员献花,
并感谢大家的关心及热爱,费俊龙表示,这次太空之旅非常顺利,他们在太空舱内的
工作及生活很好,现在身体状况不错。2名太空人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时,是神舟五
号太空船飞行时间的5倍多,创造中国人在太空逗留最长的时间,*结束中国首次
“多人多天”特点的太空旅程。费俊龙及聂海胜重返地面后,被直升机接走,跟着由
专机送返北京,暂时被隔离14天。

技术改进
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
件10万余件,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

围绕两人多天任务的改进:食品柜得到真正使用,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
准备了航天员用水。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
湿度控制在80%以下。
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
,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
面的温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对航天员的坐椅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使返回前坐椅提
升后航天员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研制成功了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密闭快速
自动检测装置。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
洁舱门。
持续性改进:“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
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搭载
此次神舟六号飞船上搭载的物品主要是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品,如邮品、字画、旗帜和
其他纪念品等,还有用来进行科学试验的微生物菌种和农作物种子。

实验用途
一些鸡蛋、蚕卵和云南普洱茶将随“神六”升空,以研究其基因变异的可能性。

飞船上放置了盛有搏动的心肌细胞和贴壁伸展的成骨细胞的24个细胞培养盒,航天员
和地面工作人员同步对两份相同的活体细胞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对比实验,研究空间环
境影响心脏和骨骼的细胞分子机理,并通过空间实时飞行验证放置在细胞培养液中、
地面筛选出药物的防护效果。航天员分三个时段操作24个样品盒,操作时,航天员将
把细胞培养带放置在腿上,按不同时段,挤破分别装着激活剂与固定剂的两种胶囊,
激活或固定活体细胞,考察在飞船入轨前与入轨后不同重力条件下细胞样品的状态与
变化。

纪念用途
有10克特别的泥土,由9克*泥土和1克台湾泥土组成,寓意十全十美,寄望祖国和
平统一。

飞船数据
飞船名称: 神舟六号
发射: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0
起飞: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3.583
着陆: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 04:33
飞行时间: 115小时32分钟
轨道: 76圈
高度: 343千米

飞行中如何逃生?

用于发射神舟六号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有三种模式保证航天员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安全逃生。这三种模式是:低空逃逸、高空逃逸和船箭应急分离。

低空逃逸是指起飞前30分钟到起飞后120秒即火箭抛逃逸塔前,包括在发射台上的逃逸。低空逃逸是通过逃逸塔来实现的,故称“有塔逃逸”。逃逸塔安置在火箭最顶端,长约8米,形状酷似一根巨大的避雷针。当发射阶段火箭出现灾难性故障时,它可携带轨道舱和返回舱迅速飞离火箭,飞行至安全区域,然后抛掉逃逸塔和轨道舱,返回舱乘降落伞自行返回着陆。此次火箭成功升空后的第一个关键动作就是抛掉逃逸塔,这是为了避免白白消耗运载火箭推力。

火箭抛逃逸塔(起飞后120秒)到整流罩分离前(起飞后200秒),可实施高空逃逸即“无塔逃逸”,由4个高空逃逸发动机和两个高空分离发动机为整流罩提供动力,从而带飞船离开箭体。

整流罩分离后到船箭分离前(起飞后约584秒)如发生故障,可实施船箭应急分离。飞船成功逃逸后,将降落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到陕西榆林约800公里的范围内。

专家介绍,载人航天飞行中若出现致命故障,最大的可能是在火箭点火、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

返回阶段,航天史上最典型的救生成功的例子是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起死回生。1970年4月11日,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56小时后,服务舱储氧箱发生爆炸,3名航天员面临葬身太空之灾。但他们临危不惧,按地面科学家们精确计算的轨道和地面指挥员的命令,手动操纵飞船,使用登月舱的氧气和动力,于4月17日成功返回,创造了航天史上死里逃生的奇迹。(新华社)

学会开门、关门

———攸关航天员生死的大问题

据新华社电 航天员从返回舱进出轨道舱,是神六区别于神五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打开和关好返回舱舱门就成了成功飞行、甚至保障航天员生命的关键。神舟六号飞船舱门设计了多道“门槛”,以拒意外于“门”外。

第一道坎———防误开锁。门会不会因振动被振开?航天员会不会把关好的舱门误打开?防误开锁解决了这些问题。航天员须把拉手转到一个固定位置,门才能被打开。

第二道坎———多道密封措施。太空中没有空气,如果舱门密封性能不好,导致舱内气体泄漏,压力变异,会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设计师在舱门上采取了多道密封圈措施,密封性百分百达到要求。

第三道坎———助力点。处于失重状态下的航天员能使出的力气是很有限的,舱门稍微重一点,都可能影响其开关,于是设计人员在舱门附近为航天员设计了助力点。

第四道坎———快速检漏。设计师研制了快速检漏设备,可以在关闭舱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确认舱门是否关好。

第五道坎———舱门清洁布。设计师们花了三个月时间研制成功一块“太空抹布”,以防舱门密封面上一个微小多余物———头发、皮屑、小纤维影响其密封性能。

举头望太阳 低头是故乡

长征火箭首装两只“千里眼”

据新华社电 用于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搭载了图像实时测量系统,这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首次装上的“千里眼”。

据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主任设计师张智介绍,图像实时测量系统主要用于分离辅助判断。在以前的飞行中,火箭的关机、分离等动作都是靠相应的遥测参数来体现的。而通过新增加的图像实时测量系统,地面可以看到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动作的实时画面,更加准确地判断火箭状态。

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由两个摄像头、图像压缩处理器、图像综合控制器等设备组成。一个摄像头朝向火箭尾部,用于观测助推器分离和一二级分离;另一摄像头朝上,用于观测整流罩分离和船箭分离。这样,在火箭上升过程中,我们既可向下看到越来越远的地球,也可向上看到太阳或星星,是真正的“现场直播”。

舱内航天服

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员舱内航天服。航天服是航天员必备的个人防护救生装备。由于搭乘神舟六号的两名航天员没有出舱活动的任务,因此他们只配备了舱内航天服及配套装置。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专门负责中国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在选训和飞行试验中实施医学监督和医务保障,研制航天服、太空食品和其他个人装备,以便为神舟号系列飞船的载人飞行提供航天员的人力支撑保证。(新华社)

数字神舟

2: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搭乘2名航天员进行多天飞行。

8:飞船总长8米多。

9:飞船轨道舱航天员有效空间约为9立方米,可以较为自如地转身,做各种操作。

13:飞船系统共有13个分系统组成,按照功能分别被命名为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制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回收与着陆、仪表照明、应急救生。

21摄氏度:飞船舱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1摄氏度,上下偏差各为4摄氏度。

60分贝:航天医学研究表明,飞船飞行时绝对安静会对航天员心理产生影响,但也不能太高。神舟飞船太空飞行时舱内仪器噪声约为60分贝,相当于站在没有汽车行驶的普通商业街上。

52台:飞船的三个舱上共有52台发动机,其中推进舱有28台发动机,返回舱有8台发动机,轨道舱有16台。各舱发动机都是偶数,其中都有主机和备份机。

90分钟:飞船每绕地球一圈需要90分钟,圆形轨道时每圈飞行距离约为4.2万多公里,每天飞行距离约68万公里。

300公斤:飞船共有电缆线300余公斤,总长度约30公里。

343公里:飞船飞行时距地面的距离。

600台:全船共有设备600余台。

10万:飞船共有10余万个元器件,来自数千家工厂。

数字“神箭”

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用通俗的语言对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有关数字作了一番详解。

0.97、0.997:火箭的可靠性为0.97,安全性为0.997。0.97的可靠性就是说100次发射里,只有3次火箭可能出现问题;0.997的安全性是指火箭出现1000次问题里,可能有3次会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这是载人火箭的特性。一般的商用火箭可靠性为0.91到0.93,没有安全性要求。

479吨:火箭起飞重量为479吨。火箭加上飞船重量约44吨,其他的都是液体推进剂。因此,火箭的90%都是液体。

8吨:飞船重量为8吨多,占船箭组合体起飞重量的六十二分之一。要把一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就得消耗62公斤的火箭。

3.35米:火箭芯级直径为3.35米。用标准铁路进行运输的火箭最大直径只能达到3.35米。

7.5公里:火箭入轨点速度为每秒7.5公里,这个速度是音速的22倍,相当于1秒钟内从长安街东头跑到西头。

发射时为何掉碎片?

据新华社电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的壮观景象吸引着众多关注的目光。然而,如果稍加留心,人们也许不难从电视画面或是摄影图像中发现,火箭在托举飞船飞离发射塔架腾空而起时,身上在不断地掉落一些碎片。那么,飞船发射时为什么会掉落碎片呢?

据航天发射专家介绍,进入10月份以后,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开始频频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气温明显下降。位于西北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早晚温差加大,夜间气温已达到零度以下。“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的测试发射理论温度是零下20摄氏度,但是,低温可能导致某些产品出现低温效应,如密封件失效、电缆插头接触不良、输送管路堵塞等故障,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发射时的致命“杀手”。

为了尽可能减小低温对火箭发射造成的不利影响,往往会在火箭测试发射过程中采取一些保温措施,例如,吹热风、套防寒服、电灯泡照射及贴泡沫塑料等。其中,在火箭箭体上贴泡沫塑料是最常用也最简便的一种办法。火箭点火升空后,大气的剧烈摩擦会将这些泡沫塑料从箭体上剥离下来,这就成了人们看到的从火箭身上掉下的碎片。

神六两位航天员如何分工?

据新华社电 神舟五号只有杨利伟一位乘客,神舟六号为什么要上两位航天员?他们如何分工?

按照载人航天工程的规划,神舟飞船作为未来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运输器,应该具有将多位航天员和少量货物送往空间站的功能。因此,工程为神舟飞行设计的基本状态就是多位航天员、多天飞行,但考核要一步一步地进行,而这次的神舟六号飞行,就到了考核多人多天的时候了:作为工程第二阶段的第一次试验,这次飞行要证明多人是否能在空间进行多天的工作和生活。

飞船操作技术训练子系统的主管设计师胡银燕说,两位航天员一起上天执行任务,需要在操作上分工配合。正常飞行状态下,航天员需要进行110多项手动操作,01号航天员费俊龙负责大部分指令的发送,与地面的通话,以及左侧手控面板和手柄的操作,02号航天员聂海胜负责右侧手控面板的操作。此外,两位航天员的工作和休息也都有分工:一人在轨道舱内进行空间科学实验操作时,另一个必须在返回舱值班;一人休息时另一人则值班。

胡银燕说,两名航天员虽然分工不同,但对他们的技术要求是一样的。

神六会有防热瓦问题吗?

据新华社电 3个多月前,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发生了防热瓦失效的险情,“防热瓦”一度成为国际航天界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飞船系统热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范含林指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采用一次性烧蚀材料防热,而航天飞机上的防热瓦是重复使用,我们不会出现类似故障。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时在空中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5月14日,事故调查委员会称,哥伦比亚号起飞时遭到外力撞击,结果导致防热瓦出现裂缝,超高温气流乘虚而入,造成飞机解体。2005年7月26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几经推迟后终于发射升空,却不幸又在防热瓦上出了问题。一块防热瓦被撞失效,全世界都为之担忧,好在发现及时,宇航员通过太空行走对其进行了修复。

范含林介绍,防热瓦是疏松、轻质呈脆性的陶瓷材料,耐高温、质量轻,高温下不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故可重复使用。然而它在连接和受力等方面却存在着天生的弱点。整个航天飞机上的防热瓦达数万块,一块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机毁人亡。

航天飞机在重复使用过程中,防热瓦的气动外形必然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隐患就越大。

飞船防热层乃至整个飞船都是一次性使用,从这一点上说,飞船的功能虽然不及航天飞机,但可靠性却远远超出航天飞机。神舟飞船以及俄罗斯的联盟系列飞船,返回舱返回时也会与大气产生磨擦,在表面产生数千摄氏度高温,这个过程要比航天飞机剧烈。不过,飞船上使用的是成分和工艺都极为复杂的烧蚀材料,通过它的燃烧把热量带走。烧蚀材料都留有较大的余量,不会出现烧光的情况。据了解,这种材料,我国在生产工艺等方面已经大大超过了美国,在很多技术指标上也领先于俄罗斯。

河北“太空药材”今如何?

本报记者 刘丽普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之际,“中国药都”安国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这里的中药材种子曾经搭乘神舟一号、三号和四号飞船遨游太空。实验也证明,这些种子的试种已初步获得了成功。

12日上午,安国药都公园、安国市科葳种子有限公司的试验基地。孙忠进经理告诉记者,这里栽培的板蓝根、荆芥等中药材不同于普通的中药材,都是“太空药材”,用搭载神舟飞船的药材种子繁殖、培育出来的。“与普通药材相比,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些药材在枝叶和产量等方面都占优势。”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这里栽培的豆角、黄豆、樱桃西红柿等与常见的也有很大差别:豆角的大小竟可以与黄瓜相媲美,如果不是被提醒,还看不出来那就是豆角。“樱桃西红柿的苗可以长到小树那么高,结出来的果实也特别多,口感与一般的也有所不同。”具体联系和努力实现安国药材种子搭载神舟飞船的李小月说。

回忆安国的药材种子搭载神舟飞船畅游太空一事,李小月说:“那时候,我还是安国市的副*,正好一位战友在北京药用植物研究所主持中药栽培方面的工作,了解到如果提升中药的药品质量,主要通过组培和搭载来实现。既然是市里的相关领导,提升‘药都’药品的质量也是自己的责任,便与战友说了‘搭载’的想法,后又结识了航天科技集团总公司航天育种试验基地的有关人员,没想到通过努力,还真实现了。”

李小月介绍说,从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升空,到2002年底神舟四号发射,安国先后三次、共有152克中药材种子和粮食、蔬菜种子遨游太空,其中绝大部分是中药材,蔬菜和粮食只占极小比例。目前,太空药材板蓝根、荆芥等已经育出千万颗种子,收获板蓝根、藿香、草决明、荆芥籽种各数十公斤。

据专家介绍,目前,这些“太空药材”正处于试验、观察阶段,还不能明确何时能推向市场。

■背景资料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3:56

神舟号飞船
“神舟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于次日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这次发射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神舟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戚发轫解读中国特色的载人飞船

“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在轨道上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神舟”二号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宝贵的数据。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在中国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式大推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的返回舱与轨道舱在太空按计划正常分离后,经过7天的飞行试验,装载有科学技术实验仪器和设备的返回舱于4月1日返回地面。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共环绕地球飞行2821圈,顺利完成了空间环境监测、大气成分监测、红外探测等一系列科学实验,从中获取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科研数据。>>

“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除没有搭载航天员外,其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神舟”三号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心跳、血压、耗氧及产生热量等多种太空生活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上安装了逃逸系统,若火箭发射和升空阶段出现意外故障,可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2002年12月30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 环绕地球108圈,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这艘飞船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飞行中,先后进行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

这次试验还按照正式载人飞行的要求,设立了若干陆上应急救生区和海上应急救生区,救护人员到位并进行了有关演练。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神舟”六号飞船

神舟六号和运载火箭
抵达发射塔架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据神舟六号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神舟六号构型与神舟五号相同,由返回舱、轨道舱和推进舱3个舱段构成。由于这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飞船取消了附加段。

按照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飞行的状态,3个舱段由前到后的安装次序是: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

神舟六号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都是密封的舱段,舱内与外界完全隔绝,内部安装的环境和生命保障系统,将为航天员提供一个与地球环境一样的舒适生活环境。另外,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供航天员观察窗外的情景,另一个供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察地面。

轨道舱呈圆桶形状,是航天员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地方。轨道舱调整了舱内布局设计以便安装应用系统设备及航天员食品和饮用水装置。轨道舱的后端底部设有舱门,航天员通过这个舱门可以进入返回舱。轨道舱外部两侧装有两个像鸟儿翅膀一样的太阳电池翼,轨道舱所需要的电能就是由这两个电池翼提供的。

返回舱是载人飞船唯一返回地球的舱段,飞船起飞、上升到入轨及返回着陆时,航天员都在返回舱内。神舟六号的返回舱形状像钟,其舱门与轨道舱相连,航天员通过这个舱门,可以进入轨道舱。返回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舱内安装了航天员的座椅。飞船在起飞、上升和返回地面时,航天员是躺在座椅上的。返回舱内还安装了飞行中需要航天员监视和操作的仪器设备,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可以随时判断、了解飞船的工作情况,还可以在必要时人工干预飞船的系统和设备的工作。

推进舱形状也是圆柱形的,舱内安装推进系统发动机和推进剂,其作用是为飞船提供姿态高速和进行轨道维持所需的动力,飞船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一部分设备也安装在这里。推进舱外部两侧也安装了两个太阳电池翼。

2005-10-26 17:42:19

本主题的最新回复
504熊立
美国航宇局8月18日称,航天飞机的下次飞行至少要等到明年3月份,而不是原定的今年9月,因为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有时间来解决导致哥伦比亚号失事并在发现号复飞时再次显现的外贮箱泡沫材料脱落问题。另外,执行下次任务的航天飞机也将从亚特兰蒂斯号改为发现号。该局认为,改由发现号承担第二次复飞更便于他们安排空间站方面的工作。第三次复飞中航天飞机需为空间站运送的设备太重,发现号无法承担;按目前这样安排,亚特兰蒂斯号就不必连飞两次。格里芬*说,该局已制订了一份“保守”的下次飞行时间表,目前瞄准的发射时间是明年3月4日。他还说,该局已改变了预定让航天飞机在退役前进行具体多少次飞行的思路,言外之意是要量力而行。

另外,美国航宇局9月7日称,它正在评定“卡特里娜”飓风对位于路易斯安纳州新奥尔良附近的米休德航天飞机外贮箱装配厂和设在密西西比的另一座设施造成的损失。美国广播公司当天报道说,这场飓风可能使航天飞机下次发射时间推迟到明年10月。泡沫材料脱落问题比想像的要棘手也是可能再次推迟的一个原因。

(2005年第09期)

2005-10-26 18:21:35

504熊立

中新社北京一月六日电 此间出版的最新一期《中国航天报》披露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及运载能力已具备探月能力。

该报本期推出题为“中国人要圆月球梦”的专版,其言及中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可行性时,透露了这一信息。

文章称,中国目前运载火箭技术及运载能力均大大超过美国和前苏联三四十年前进行第一轮探月时的能力。其中长征三号甲系列的三种火箭,可以分别将一千六百千克、两千四百千克、三千三百千克的探测器送入奔月轨道,这三种火箭均带有二次启动装置,可直接将探测器送入奔月轨道,是发射探月飞行器较好的选择。

同时,中国运载火箭运载能力大,使得中国能尽量采用现有技术进行探月,这对降低研制经费、加速研制进度有明显效果。

今后由于月球探测器不仅要在月球表面着陆,还需从月球返回地球,故将来进行月球探测,所需发射质量相对较大,需要运载能力更大的运载火箭。中国规划中的新一代运载火箭能够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中国航天报》由中国航天科技领域两大巨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共同主办。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2005-10-26 18:34:06

504熊立
中国载人飞船将一步到位实现载人航天(多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2月11日 10:30 科技新时代

苏联“联盟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服务舱组成,能载2~3人。
文、图/朱毅麟

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借鉴别国的经验,我国将研制第3代飞船—多人多舱的载人飞船,一步到位实现载人航天。

今年1月10日,我国成功地发*“神舟2号”

三舱式载人飞船“神舟号”试验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3段组成。

无人飞船,它在太空运行了7昼夜,环绕地球108圈,*完成了预定的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于1月16日成功返回,准确着陆。“神舟2号”无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与返回,表明我国已为载人飞船的上天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再经过几次无人飞船试验,中国的航天员将遨游太空。

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国际威望上升的先兆,是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民进取的强大动力。

迄今为止,只有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中国是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很早就拥有了大推力的运载火箭。1986年,**、*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在深入细致论证的基础上描绘出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并根据“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提出“把研制和发射载人飞船作为发展载人航天的第一步”的建议。

此项建议经过国家的审查、批准,并获得工程立项。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性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这标志着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必须了解太空环境

太空是一个高真空、超低温、强辐射的场所,这种环境对人体来说是致命的。人一旦暴露于其中,将面临失压、缺氧、低温和辐射损伤4大危险。

进入太空,没有了大气,人无法呼吸;没有了大气压,人会因内脏、器官的胀裂而丧命。那里没有空气,当然也没有氧气。在太空零下269℃的超低温环境中,有许多射线和高能粒子,它们能穿透普通的衣服,深入人体,引起内脏、器官病变,甚至致人于死地。所以,人必须乘坐专门设计的、与外界隔绝的载人航天器才能在太空中安全地生活、工作。如果要离开航天器进入开放的太空,就必须穿上特制的航天服。

现有的3种载人航天器

迄今为止,人类研制发射成功并正在使用的载人航天器一共有3种:载人飞船、太空站和航天飞机。

载人飞船,简称“飞船”,是一种乘载人员较少(3人以下),在太空作短期(十几天以内)运行,然后返回地面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

太空站是一种体积较大、可接纳多名(3~6人)航天员在其中长期工作或作短期巡访的航天器。太空站在轨道上长期运行,不返回地面。既可在有人照料下工作,也能在无人值守时自主运行。航天员的生活必需品及太空站所需的物资必须用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等运输器定期或不定期送去。

2005-10-26 18:38:06

504熊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升空。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船又开始了新的太空之旅,这意味着中国不久将实现载人航天的目标,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近来有俄罗斯专家说,中国可能加盟国际空间站,而美国太空网的编辑在批评美国宇航局的保守时,更是担心中国很快会成为继俄罗斯之后另一个富翁们寻求到太空一游的选择
。他说:“中国很快就会发射他的第一艘载人飞船,中国也许会像俄罗斯一样,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出售飞船的座位。”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的专家说,中国是否会加入国际空间站,取决于多种因素,至于在实现载人航天后普通百姓能否上天一游,一取决于国家允不允许,二是普通百姓能不能拿出所需要的钱。另外宇宙飞船的载客量小,如果用于旅游扩大载客量,肯定要对飞船进行重新设计,而这是耗资巨大的。目前来看还没有这样的打算,在短期内也没有这样的目标。当然从长期来看,普通人上太空游玩,肯定是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中国人乘坐自己的飞船到天上游玩的时间也会到来。

太空旅行美梦成真

未来的太空旅游,包括从10分钟的低轨道飞行到为期一周的随所居住的太空旅馆在近地轨道上遨游等;通过高效率的组团活动,每个人的太空旅行费用将不超过2000英镑——在21世纪,太空旅游将成为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享受的娱乐。

太空旅游古老梦想成为新新产业

遨游太空,是人类亘古不灭的梦想。突然间,美梦成真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自打今年5月,年过六旬的美国富翁蒂托乘坐俄罗斯“联盟TM-32”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8天之后,世界上就涌起了一股太空旅游的热潮。

虽说在蒂托以前已有400多人上过太空,但作为第一个自费到天上以看星星为目的的游客,他的兴奋几乎感染了所有在地球上只能仰望星空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行动肯定会引起公众对太空游的极大兴趣,我希望自己为普通百姓打开一道飞往太空的大门。”这次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太空旅游,花费2000万美元,可谓代价不菲。但是这个庞大的数字与矗立在它前面的耀眼的新产业比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蒂托说,有许多人同我一样有着相同的梦想,他们也很有钱,我想太空旅游是个很有前途的新兴产业。

美国宇航局一份有关太空旅游的报告显示,公众对于前往太空旅游的兴趣正持续升温,越来越普遍,而且有望得以实现。这份报告同时预言,到21世纪中叶,太空旅游将成为一项获益颇丰的大型产业。据专家估计,到2030年,全球太空旅游者将达到每年500万人次。就眼下而言,即使按每人5万美元计算,太空旅游市场也会增长到每年600亿美元,远远大于卫星市场的规模。以至于有人将太空产业与信息产业相提并论,称之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太空商战你方唱罢我登场

面对巨大商机,各航天大国自然不会轻易错过,最近都有大动作。

俄:将太空游进行到底

俄罗斯抢得先机,在送走第一位顾客之后,又在积极寻找下一个客户。目前,本来很有可能成为“蒂托第二”的南非网络业新贵沙特尔沃斯,由于与俄方在太空旅行的具体事宜上存在较大分歧,商谈陷入僵局。不过,人选几乎不必犯愁。据负责对宇航员进行体检的俄科学院医学和生物学问题研究所所长介绍,到目前为止,已有包括美国导演卡梅隆在内的美国、德国和俄罗斯公民向该研究所表达了赴太空旅行的愿望,他们都已在这里接受了体检。

据俄航空航天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俄*的航天预算额约为1.65亿美元。该预算额与俄航天业所需经费之间存在着较大缺口,弥补这一缺口的主要措施就是航天商业开发。目前,俄正打算利用国际空间站俄属太空舱和先进的航天技术继续进行商业活动。据介绍,今年,俄有望在国际航天市场上创收约10亿美元。今后,俄将努力使这一开发的年收入达到约20亿美元。

美:必须迎头赶上

美国当然也舍不得这块大馅饼。近日,国家航空航天局起草了《如何强化太空产业策略》草案。这份计划允许有限开放国际空间站作为旅游用途,并提出应该利用娱乐业的优势来推动太空商业的开发,并且为国际空间站设计标志,就像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志一样。这份草案显示了宇航局开发太空产业的雄心壮志。

美国民间对太空旅游的期待更加急切。美太空运输协会首席科学家托马斯.罗杰斯说:“俄罗斯人发*第一颗人造卫星,他们第一个将人送上了太空轨道,现在到了另一种美国必须迎头赶上的形势了。”早有耐不住性子的美国公司在急着研制可回收火箭、宣传自己规划的太空旅馆的前景;还有不少公司未雨绸缪,透支即将到来的太空旅游利润——提前接受机位预订。

日:准备最充分

2005-10-26 18:40:16

504熊立

航天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和综合性的高科技群体,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国防力量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过逐步发展正向世界第三航天大国迈进。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于一九五六年。从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历程,已建成了具有相当规模、专业齐全、完整配套的航天研究、设计、试验、研制、生产、发射和测控体系,制成长征型系统火箭,先后发射五十一颗人造卫星。航天科技工业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长征二号火箭发射成功,把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送上了天,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航天器返回技术的国家。这对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后又连续进行了二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成功发射。

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的长征系列火箭。

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长征火箭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并在一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作为中国批准唯一的对外经营发射商业卫星服务及开展国际太空技术合作业务的商业机构--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开始承担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市场,至今已进行了二十三次成功的商业发射,共计成功发*二十五颗商业卫星,有二百七十四个转发器在太空运转,还为国际用户提供了五次搭载服务。在长征火箭为国外用户成功发射的十一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中,有八颗直接服务于东南亚地区,成为这个地区卫星通信业务的主力军。长征火箭发射的商业卫星,可以覆盖亚欧美及澳大利亚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口提供卫星通信服务。自一九九零年至一九九七年,中国的商业发射约占国际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七点九。

发射外国商业卫星,使中国航天进入国际太空市场竞争的广阔天地。这种商业竞争,促使中国航天工业保持发展势头。在国际需求的推动下,中国航天企业以更快的速度研制了长征二号*火箭、SD等新型火箭,使中国的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从二点五吨提高到九点二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从一点四吨提高到五点三吨。

据此间传媒报道说,在太空技术方面,从一九七零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具备研制地球静止轨道通讯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资源卫星、科学实验卫星等的能力,先后研制并发射成功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实践一号、实践二号、实践四号、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以及返回式遥感卫星等在内的共计四十多颗人造地球卫星。目前在太空中运行的有一九九七年发射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风云二号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今年发射的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这些卫星的应用,为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中国*一直把航天事业作为中国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鼓励和扶持。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过 程中,中国将根据国家建设和%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什么网址更新火影忍者集数最快 如果你跟男朋友分手了,他的回答是顺其自然这是什么意思,我该怎么办... 一个女人像男人提分手男人说顺其自然是什么意思 上线两年《X-HERO》如何做到登顶多个国家榜首的? 龙武游戏怎么样费钱吗 Q1游戏公司产品 中国现有什么银行 x.最近六个月的通话记录? 爱奇艺会员哪里买便宜 爱奇艺会员免费领取 iphone4 怎样删除原来的旧凯立德地图 被医院紫外线灯短时间直接照射严重吗 请问济南大学泉州学院和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和山东协和学院都这么样啊,那个比较好呢? 福建泉州到山东济南(济南大学) 坐火车 需要多少钱 我国已发射了几个神舟火箭?具体形容?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好还是青岛黄海学院? 医院紫外线灯消毒对人体有哪些损伤?损伤后应如何处理?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济南大学泉州学院是私立大学吗 在美容仪治疗中不可见光线是红外线和紫外线 济南大学泉州学院好不好啊 济南大学泉州学院 重庆哪家美容院有紫外线灯?就是可以把皮肤弄成古铜色的那种?正规的啊..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是几本 是一本还是二本 我是开美容院的,规定说需要紫外线杀菌灯在店里的,请问无锡哪里有卖紫外线杀菌灯的呢 孔明灯会飘向哪里 最后的结果如何 美容院冷光灯是什么?什么作用?对于红血丝有作用么? 怎样做孔明灯,具体些,谢谢? 有一种晒皮肤的灯,叫什么灯了? 七夕孔明灯有什么典故 听说现在有一种紫外线灯不用晒太阳就可以把皮肤照成古铜色或是黑色,是真的吗?对皮肤有没有影响啊? 美容院的紫外线灯坏了哪里能修 济南大学泉州学院会不会退档 光疗美甲对身体有害吗、 四川高考理科35000-40000名能读什么学校? 冬季怎么防晒? 二本心理学专业大学排名 神舟系列简介 开设地理科学专业的名校有哪些? 怎么在澳门长期居住工作 神舟飞船 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什么方针 关于神舟 党要按照什么方针,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神舟hp870 神舟的呢 哪些二本大学比较好 在澳门长期居住,都需要什么手续 神舟神舟神舟 怎样在澳门长期待 山东文科535能上什么大学 怎么在澳门长期居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