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10:5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08:26
一、急性血吸虫病:临床表现可与疟疾、伤寒、副伤寒、败血症、肝脓肿、结核性腹膜炎等发热性疾病相混淆,需注意鉴别。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08:27
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和肝脾轻度肿大。反复多次感染血吸虫,大多表现为慢性血吸虫病。轻者无自觉症状。重者常腹痛、腹泻和粘液血便,并有不同程度贫血、消瘦、营养不良、肝脾肿大。晚期病人出现肝硬化、腹水及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常因肝功能损害和上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 当人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时,尾蚴迅速吸附在人的皮肤上,约经10~20秒钟,尾蚴即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内,人于是就感染了血吸虫。血吸虫卵随人粪落入水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水质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虫卵孵出毛蚴,毛蚴周身长有许多纤细的毛,可以运动,当遇到水中一种叫“钉螺”的螺蛳后,毛蚴即从其向外伸出的软体部分钻入,并在钉螺体内发育繁殖为大量尾蚴。成熟尾蚴并不久留在钉螺体内,但必须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从螺体逸出,当钉螺在水中或在有水珠的植物茎叶上爬行时,尾蚴便离开螺体进入水中,此时,如果人下水(如在湖区捕鱼、打湖草、抗洪、救灾等)或赤脚走在乡间的田埂上,就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血吸虫尾蚴主要经皮肤侵入人体。但据调查,喝含有尾蚴的生水也可感染血吸虫,说明尾蚴可通过口腔粘膜进入人体。弄清了钉螺、尾蚴、水体与人几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就不难懂得血吸虫是怎样传播的以及人与人接触是不会染上血吸虫病的道理。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08:27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病”,是由人类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血吸虫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什么活动会感染血吸虫病?一般来说,从3月到11月,只要接触到含有尾蚴的感染水,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如插秧、防洪、捕虾、游泳、洗衣服和洗菜等。接触流行水的次数越多,感染的机会就越大。
血吸虫寄生在人类和哺乳动物身上。成虫产生的卵随粪便排出,尾蚴在水中孵化;尾蚴钻入钉螺体内,发展成尾蚴。尾蚴离开钉螺,游入水中。当他们遇到人和动物时,他们通过皮肤(粘膜)钻入身体,发育成成年人。这一循环反复进行,导致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
有哪些症状有:血吸虫病临床表现:急性期主要症状为皮疹、发热、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慢性期:无症状或慢性腹泻或痢疾。
血吸虫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湖北、湖南、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46个县(市、区)。疫情:有1200多万病人,120万头病牛和钉螺148亿m²牛。
那么我们如何预防血吸虫病呢?
日本血吸虫通过接触流行水来感染人类。因此,在生产生活中避免或减少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有效的方法。
居民可以使用自来水、井水等。日常使用,不应饮用未经消毒的池塘和沟渠水。如果水被加热到60以上(感觉热时的温度),水中的尾蚴就会被杀死;每50公斤水中可加入1克漂白粉、15毫升3%碘酊或12.5克生石灰来杀灭尾蚴。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人畜不应在有钉螺的地方排泄粪便,以防止粪便污染水源,确保饮用水安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08:28
根据患者的感染度,免疫状态,营养状况,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不同而异.日本血吸虫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期.当尾蚴侵入皮肤后,部分患者局部出现丘疹或荨麻疹,称尾蚴性皮炎.当雌虫开始大量产卵时,少数患者出现以发热为主的急性*反应性症状,常在接触疫水后1~2月出现,除发热外,伴有腹痛,腹泻,肝脾肿大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粪便检查血吸虫卵或毛蚴孵化结果阳性,称急性血吸虫病.然后病情逐步转向慢性期,在流行区,90%的血吸虫病人为慢性血吸虫病,此时,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不适,也可能不定期处于亚临床状态,表现腹泻,粪中带有粘液及脓血,肝脾肿大,贫血和消瘦等.一般在感染后5年左右,部分重感染患者开始发生晚期病变.根据主要临床表现,晚期血吸虫病可分为巨脾,腹水及侏儒三型.一个病人可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在临床上常见是以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以及因侧支循环形成所致的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为主的综合征.晚期病人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等严重症状而致死.儿童和青少年如感染严重,使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其他因素可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殖而致侏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