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窃读记》的预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10:49
我来回答
共1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0:21
本篇文章,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学生时期由于贫穷而买不起自己喜欢的书,只能偷偷地到书店中看书遭到书店老板的斥责,而后又得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店员帮助,至今还心存感激的一件事。
要理解文章并不难,但是,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再加上作者的笔法非常成熟,学生在读文过程中提取信息可能要困难一些,主要体现在总结主要内容和理清文章脉络这两方面。另外,文中充斥着大量的心理描写,但又与平日学生所见到的表现方式不同,这一点需引起教师的注意。
文章主题非常明确,那便是因得到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而心存感激。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会有不同的人在帮助我们,以后也会如此,让学生懂得了这一点,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感受,就会对他们的心灵产生影响,传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文章的一大特点便是语言极为纯净、生动。要让学生感受到并非易事,除了找出生动的用词之外,更需要老师的范读功力和指导学生反复品味的过程。说到本质,学习语文,归根结底还是在跟那些优秀的文章学习语言表达的艺术。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培养学生深入生活,具有初步的调查研究的能力。
4.让学生懂得一个人的成长既需要知识的滋养,也需要爱的关怀的道理。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创设情境。由“你有过在书店里读书的经历吗”引发谈话的*,这一话题自然会涉及书店的陈设、店员的服务、怎样读书等话题,恰与文章的内容形成对比。教师抓住时机,激发读文*:“那么,本文作者他是怎样读书,又受到了什么待遇呢?”这也仅是一人之思,学生不同,环境不同,教师的导入之法自然也不尽相同。我们更提倡个性教学,不拘一格。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因认读字较多,应反复练读,扎实记忆。需学会的字有8个,几处细节不能忽略:“抵”宜结合其他几个形近字对比学习,如“低”“底”;“购”也同样有几个形近字,“构”“钩”“沟”;“咽”字发音需要区分,“咽(y 鄋)下”“哽咽(y 瑁 薄把剩▂ n)喉”。
2.朗读指导
这是一篇真情流露的文章,学生读来自然会感受到,但若要声情并茂,难度还是大了些。首先,教师必须为学生做示范,注意朗读时的语言味道;其次,指导学生不宜全文展开,只要抓住关键的两点训练,效果就会很明显:一是人物的语言;二是作者心理变化。
3.阅读教学
(1)概括文章内容是个难点,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再加上浑然一体的结构,教师可以尝试逐段归并的方式进行训练。另外,剖析文章前解决或析文后解决都可,视学生能力而定。
(2)这篇文章的脉络潜隐很深,不易发觉。现提供两种基本的思路:一是地点转换顺序(街上→店内→再次进店→离店);二是事情发展顺序( 第一次进店准备看书,遭受老板斥责 再次走进书店,得到素不相识的店员帮助 含蓄地表达感激之情)。
(3)本文用词生动,要让学生感受到生动的语言表达。如下用词要重点体会:汗津津、挨蹭、四平八稳、专候、尴尬、威风凛凛、悲愤、众目睽睽、惯贼、贪婪、诅咒、惨淡无神、若无其事。最好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4)作者的心理描写是非常传神的。教师不能放过既能表达情感又丰富了写作训练的好机会。如:“我又担忧那本书是不是卖光了”,“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偷窃了什么?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教师不妨设置一种情境,让学生当场再现,真实表达。
(5)重点理解“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这句话。“吃饭长大”指身体的需求;“读书长大”指精神的滋养;“在爱里长大”是指心理上的安慰。这句强调的重点是“爱里长大”,含蓄点题——作者没有像平庸的写手那样,写一些不能忘记,久久难忘之类的俗语,只有这么一句,就把蓄含在作者心中几十年的情感深沉地表达出来。
4.活动提示
(1)默读。
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很难,在这一点上学生的差异很大。这二项没有什么硬指标,只在于不间断地训练。训练有两个途径,一是课堂中的限时训练;二是课外的阅读实践。不应因为它不是考试的内容就忽视了。
(2)思考与交流。
第1小题有两项训练内容:一是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理解“窃”的含义。第二项“窃”的含义便是“偷偷地”“悄悄地”的意思。
第2小题在“阅读”一栏内已有表述。
(3)拓展与运用。
这一小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调查研究,可以向家长了解,可以亲自观察,也可以走访店员。通过过去与现在的书店对比,感受到生活的变化。我们不希望类似发生在作者身上的事再次发生。至于现在还有没有“窃读”的,一看便知,没有也无须窃读,很多书店已为学子专设了读书场所。
(4)积累。
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扎实积累,以求厚积薄发。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授课时,可能要出现课时紧张的情况,可以酌情增加课时。本篇既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又要求默读,不矛盾吗?并不矛盾,关键不要把训练过程弄颠倒了,如果已做到有感情朗读,默读就失去了意义。
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
林海音自幼在北京读书,长大后曾就读于女师,后进北京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即进北京《世界日报》当记者,还曾当过编辑、图书馆馆员。这些职业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使她能较深入地了解旧北京的社会风貌,为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她的成名之作小说《城南旧事》即取材于这段生活。
林海音的文学生涯发端甚早,始于北京,而这一切同她的家庭有密切的关系。林海音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林焕文是优秀的爱国知识分子,早年受汉学的熏陶,后来又在“国语学校”师范部接受日本教育,精通日文,曾任教于台湾新埔公学,著名的日据时期的台湾作家吴浊流做过他的学生。后来林焕文远渡重洋到日本经商,在那里生下长女英子——林海音。以后又迁居北京,任邮政局科长。林焕文人缘好,又慷慨仗义,这对童年的林海音影响很大。长大后林海音生活情趣广泛,不计牺牲,勇挑重担,慷慨助人,这些性格特点,可以说是承袭于父辈而发展于自身。由于父亲早逝,面对生活和社会的重压,林海音对社会的认识较之同龄人更成熟更深刻,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她创作小说的动力和源泉。在北京时,林海音已开始了文学创作。1948年回到台湾后初期的一段时间,她撰写了一些杂文和散文,大约是在1951年,林海音才真正走上作家的道路。她的作品十分丰富,包括小说、散文、杂文、评论、儿童读物等多种体裁,而以小说创作为主。
林海音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城南旧事》,它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作家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如果把林海音看做老一辈女作家的灵魂性人物,那么可以说,由于时代潮流的*,她们较少反叛性,她们的控诉和*是温和与微弱的。林海音的小说内容大抵是童年回忆中的“城南旧事”,小说中或深或浅含有自传的痕迹。但是它的境地并不是狭窄的,如同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那样,她的小说是以小见大,从《城南旧事》可以窥见时代风云。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对台湾文坛也有一定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1:39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让学习变成一个读书交流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
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且始终伴随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策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为:“我爱阅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板块:
1.“读书交流会”。(1课时)学生对于读书有自己的认识,也了解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也有自己喜欢的作者、作品,有自己的读书经验……单元学习开始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安排一次交流活动。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能够看到学生已有的成果,也可以看到学生在读书方面的欠缺,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有利于调整教学思路,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顺学而导。
这一部分就安排综合性学习,提出活动话题,设计方案。让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学习单元。
2.“品读书滋味,悟读书乐趣”(1-2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生和文本作者对话,获得和作者大体相同的感受,对文本由基本的认同感,获得阅读感受;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学习文本语言及基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和自己对话,提出文本的*,在生活中、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之间相互对话,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认识,获得新感受新体验。
3.“学读书故事,习读书方法”,(3-4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同时慢慢总结自己的读书方法,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方法有所感受,有所领悟。
4.“汇报与展示”。
把口语交际·习作和交流平台、展示台中的内容进行整合,组织一次交流活动,分为“谈体会”(读书感受、读书方法、读书乐趣等)“讲故事”(自己的或者别人的)“辩论会”(开卷是否有益),这三个小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关键是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同时,对学习方法、学习体会做必要的总结;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完成一篇习作;组织一次成果展示,包括展示台中提示的读*录卡、班级图书角、习作、访谈记录、心得体会等。
读书交流会
一、读书交流
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
新学期又开始了,一本本新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读书经历了,让我们回顾一下各自的读书生活,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出示下列提示)
暑假中同学们读了什么书?
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有哪些读书感受?
最喜欢看哪本书?
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知道哪些读书人的故事?
……
在小组内交流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选择一两个话题,全班交流。
二、我的读书生活
有人觉得读书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有些人却觉得读书是件快乐的事。你是怎样看待读书的呢?谈一谈你的读书生活,说出你的观点。(交流读书生活,从中掀起读书热潮。)
三、我读过的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一本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何况我们还读了许多不同的书。我想,书中肯定有千百种滋味在我们心头,就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读过的书。
四、访问爱书人
我们若能找到读书乐趣,就会渐渐的变成一个爱读书的人。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请你准备好一两个问题,去采访一下他们,并作简单记录。
开始采访活动。
交流采访结果:说出自己准备的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读一读被采访人的回答。
谈一谈采访后的收获。
五、共商读书节
1.教师宣布开展读书节活动。
分组讨论:我们应该搞哪些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参照出示的《感受读书快乐》中的活动。)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感受读书快乐
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访问周围爱读书的人,请他们谈谈读书的体会;
去图书室或书店看书,了解图书都有哪些种类;
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个书目。
……
小组汇报各自的活动,说一说,如果我们开展其中一项活动,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开展。
2.制定方案。
小组交流,选出一项自己组想搞的活动。共同讨论,写出活动计划。
3.全班交流。
各组读出自己的计划。听取他组的优点,对自己组的计划进行补充,也可以对别组的计划提出好的建议。
4.修改方案。
通过交流,对自己组定下的计划进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5.宣布读书节展示时间:本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学期末进行一次;中间还会有灵活机动的时间。
希望同学们课下和阅读课时间活动起来,为读书节展示活动做好准备。
品读书滋味 悟读书乐趣——《窃读记》教学设计一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李怀源 孟祥芹 王明明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课前搜集读书名言;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品读书滋味(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
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
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
五、四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
做阅读记录卡(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窃读记》,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窃读的滋味。
二、读懂作者
这篇文章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滋味产生,可有一件事我始终不明白,窃读又累又饿,可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窃读”算“偷”吗?
(引导学生谈出更深的认识:作者酷爱读书。)
三、写阅读记录卡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读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有的同学说,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把他填写在读记录卡上。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3.全班汇报交流: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1)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对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
如:刚进书店时回想、安心和担忧几种不同心情的转换。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得喊着:“大些!再大些!”高兴却又装着不高兴的复杂表情。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一种惧怕。
激发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感受。
(2)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
如: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以上三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急切渴望。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读书的满足与快乐。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对书的酷爱。
4.练习朗读。
师生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四、补充材料,倡导个性阅读
分发材料:《窃读记》节选。
1.用心读文章,品味文章。
动笔去划一划,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读书的收获与感受。(引导学生能够简单用上学习课文时的方法。谈出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1.谈读书经历。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2.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是怎样?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
编辑短评:这几篇教案较好的理解了编者的编写意图,突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最突出之处是把活动穿插到课文的学习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而不致使活动落空。不足之处是课文的讲解仍是太多太细,加上活动时间,学生的负担较重。(王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3:14
【学习目标】
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c.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预习指导】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熟读课文。
【同伴互助方案】
同桌互相听读生字和课文
【重点讲解】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窃读记》是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作者一方面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起阅读的兴趣,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感受的一个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接着,围绕这一个句子展开学习,如“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我的惧怕与快乐?”让学生充分读书,抓住文中极为传神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再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理解。学生学得比较轻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深入研读课文,进一步感悟作者喜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3.情感内化,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感受阅读的快乐。
【预习指导】
熟读课文,识记字词。
【同伴互助方案】
小组合作研读课文,交流讨论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重点讲解】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2、做《指导丛书》中第一课的练习。
【教学反思】这一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懂得能够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一种幸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5:05
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了下去。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光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了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回答者: 紫莹奈 - 一级 2010-9-1 18:58
要多读几遍体会体会
回答者: 韩国部分 - 一级 2010-9-1 19:04
林海音写的,主要就是写作者因为没有钱读书,而偷偷的躲在书店读书。 自己最好多读几遍,读熟以后也应该知道。
参考资料: 窃读记
回答者: 爱心队洛洛 - 一级 2010-9-1 19:31
【学习目标】
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c.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预习指导】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熟读课文。
【同伴互助方案】
同桌互相听读生字和课文
【重点讲解】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窃读记》是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作者一方面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起阅读的兴趣,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感受的一个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接着,围绕这一个句子展开学习,如“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我的惧怕与快乐?”让学生充分读书,抓住文中极为传神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再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理解。学生学得比较轻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深入研读课文,进一步感悟作者喜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3.情感内化,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感受阅读的快乐。
【预习指导】
熟读课文,识记字词。
【同伴互助方案】
小组合作研读课文,交流讨论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重点讲解】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2、做《指导丛书》中第一课的练习。
【教学反思】这一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懂得能够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一种幸福。
回答者: love爱情天使· - 二级 2010-9-1 20:52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的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参考资料: 课课通
回答者: 神圣栤龙 - 一级 2010-9-1 21:01
网上查就行了
回答者: 125.91.125.* 2010-9-2 11:36
明天告诉你
参考资料: 5555
回答者: Chun尊恋 - 一级 2010-9-2 17:59
窃读记是要你切记
回答者: yumingren123 - 一级 2010-9-2 20:23
去查一查书店
回答者: 希米露莉 - 一级 2010-9-2 21:28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7:13
[编辑本段]窃读记
作者: 林海音 林海音,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迄今,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代表作:《城南旧事》 林海音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城南旧事》,它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城南旧事》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影片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后记”里说:“这几年来,我陆续的完成了本书的这几篇。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候,人物却不断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仅从这个简单的人物罗列里就不难看出,作者虽然是书香门第出身的知识分子,但她小说里的人物却不局限于这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她关心广大的社会,擅长描写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她小说里的人物大都是市民阶层的群相,而中心人物则是各种各样的妇女。她致力于刻画中国妇女的勤劳、贤达、温柔、善良的美德,更擅于表现她们心灵的桎梏和命运的悲剧。夸张一点说,她的每一篇小说都离不开妇女的悲剧。有人对此评价说:“她的写作大都是针对妇女问题。但她往往能从世界性妇女问题的症结,来思考今日台湾妇女的特殊遭遇,深度已达到超越女性的界限。如果把林海音看做老一辈女作家的灵魂性人物,那么可以说,由于时代潮流的*,她们较少反叛性,她们的控诉和*是温和与微弱的。”林海音的小说内容大抵是童年回忆中的“城南旧事”,小说中或深或浅含有自传的痕迹。但是它的境地并不是窄狭的,如同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那样,她的小说是以小见大,从《城南旧事》可以窥见时代风云。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对台湾文坛也有一定的影响。 全书在淡淡的忧伤中弥漫着浓浓的诗意。 林海音2001年12月1日因中风、肺炎、败血症病并发在台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3岁
[编辑本段]原文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放学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书店的门口,便可以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地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是我又担心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花绿绿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切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上。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五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 “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 “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曾经有一天,我偶然走过书店的窗前,窗里刚好摆了几本慕名很久而无缘一读的名著,*推动这我,不由得走进书店,想打听一下它的价钱。也许是我太矮小了,不引人注意,竟没有人过来招呼,我就随便翻开一本摆在长桌上的书,慢慢读下去,读了一会儿仍没有人理会,而书中的故事已使我全神贯注,舍不得放下了。直到好大功夫,才过来一位店员,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像煞有介事地问他价钱,我明知道,任何便宜价钱对于我都是枉然的,我决没有多余的钱去买。 但是自此以后,我得了一条不费一文读书的门径,下课后急忙赶到这条“文化街”,这里书店林立,使我有更多的机会。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读下去,我很快乐,也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比如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事的走出去,然后再走入另一家。 我希望到顾客正多着的书店,就是因为那样可以把矮小的我挤进去,而不致被人注意。偶然进来看看闲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儿从不买一本的,实在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真像个小偷似的。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还是下雨天,感谢雨水的灌溉,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好像躲雨人偶然避雨到人家的屋檐下,你总不好意思赶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再大些!再大些!” 但我也不是个读书能够废寝忘食的人,当三阳春正上座,飘来一阵阵炒菜香时,我也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个白日梦:如果袋中有钱够多么好!到三阳春吃碗热热的排骨大面,回来这里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弹簧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够酸了,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另一条,有时忘形地撅着*依赖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明明知道回家还有一段路程好走,可是求知的*这么迫切,是我舍不得放弃任何可捉住的窃读机会。 为了解决肚子的饥饿,我又想出一个好办法,临来时买上两个铜板(两个铜板或许有)的花生米放在*口袋里。当智慧之田丰收,而胃袋求救的时候,我便从口袋里掏出花生米来救急。要注意的是花生皮必须留在口袋里,回到家把口袋翻过来,细碎的花生皮便像雪花样的飞落下来。 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心灵确实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有一次刚好读到一首真像为我写照的小诗时,跟增加了我的悲愤。那小诗是一个外国女诗人的手笔,我曾抄录下来,贴在床前,伤心地一遍遍读着,小诗说: 我看见一个眼睛充满热烈希望的小孩, 在书摊上翻开一本书来, 读时好似想一口气念完。 开书摊的人看见这样, 我看见他很快地向小孩招呼: “你从来没有买过书, 所以请你不要在这里看书。” 小孩慢慢地踱着叹口气, 他真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认过字母, 他就不会看这老东西的书了。 穷人有好多苦痛, 富的永远没有尝过。 我不久又看见一个小孩, 他脸上老是有菜色, 那天他至少是没有吃过东西—— 他对着酒店的冻肉用眼睛去享受。 我想着这个小孩情形必定更苦, 这么饿着,想着,这样一个便士也没有, 对着烹得精美的好肉空望, 他免不了希望他生来没有学会吃东西。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的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都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懒,多去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自己。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没看见那本书时,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那么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下了。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光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 “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的黑字上。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了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 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 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3. 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难点、重点: 1. 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 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2. “窃读”的含义: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要求:(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 明确:(1)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孤独无助 (2) 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感动、感激 明确:(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 (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3)装作其它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用花生米充饥; (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小结: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读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2:19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趁着漫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给谁?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走到三阳春的门口,便可以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地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是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切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上。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10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整本书:“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愧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心灵确实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发作,而且产生了对大人的仇恨。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的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去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自己。想到明天仍可能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没看见那本书,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那么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了下去。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光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了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5:17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培养学生深入生活,具有初步的调查研究的能力。
4.让学生懂得一个人的成长既需要知识的滋养,也需要爱的关怀的道理。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创设情境。由“你有过在书店里读书的经历吗”引发谈话的*,这一话题自然会涉及书店的陈设、店员的服务、怎样读书等话题,恰与文章的内容形成对比。教师抓住时机,激发读文*:“那么,本文作者他是怎样读书,又受到了什么待遇呢?”这也仅是一人之思,学生不同,环境不同,教师的导入之法自然也不尽相同。我们更提倡个性教学,不拘一格。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8:32
一
(惧)怕 J 竖心旁 恐惧 害怕。
(窃)读 Q 穴宝盖 偷窃 私自,暗中。
二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答:讲了作者因为没有钱买不起书,所以只好到书店窃读,生动描写出了作者强烈的求知*。
2.抄出你最欣赏的三句话,写出理由。
1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3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
理由:这些句子惟妙惟肖地写出了作者丰富的心理活动,令人如身临其境
3.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
旧社会的儿童买不起书,还到书店偷偷地看书,我们现在有如此优越的条件更应该用功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1:51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5:56
【紧邻】
紧紧挨在一起的邻居。
例句:我们两家是紧邻。
【担忧】
担心,忧虑。
例句:他这样实在令人担忧。
【贪婪】
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例句:他贪婪地读每一本书,仿佛一个饥饿已极的人得到了食物。
【惧怕】
恐惧害怕。
例句:他从不惧怕艰难困苦。
【滋味】
① 美味,味道。
② 比喻内心的感受。
本课指②。
例句:这种滋味,我永远都忘不了。
【适宜】
适合,相宜。本课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例句:这个湿度适宜作物生长。
【知趣】
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本课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例句:他是个知趣的人。
【倾盆大雨】
形容雨极大。
例句:这儿的天气是春天斜风细雨;夏天倾盆大雨;秋天连绵阴雨;冬天雨雪交加。
【肌肠辘辘】
饥饿时腹内辘辘作响。形容非常饥饿。
例句:为了赶路,他们午饭没吃,到傍晚时个个肌肠辘辘。
【白日梦】
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本课指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幻想着能够有钱;要求不高,只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
例句: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象“白日梦”一样难以实现。
【交替】
① 接替。
② 轮流替换。
本课指②。
例句:比赛紧张激烈,双方的比分交替上升。
【依依不舍】
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例句:同学们毕业分手时,大家都依依不舍,充满了留恋之情。
参考资料:http://www.chinese001.com/xxyw/rjkbb/5njsc/jxsc/k01-061.jsp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0:17
林海音~~~[1918.3.18-2001.12.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384299.html?si=4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4:55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的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参考资料:课课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9:50
公布关于合法余热发股份胡吧应该三月份工业公司非都是过一个水果刀大声疾呼好几个富商感受到山东海化但是不要和时间电话举报城市打工和分公司的大声疾呼。合法的工业用途广泛大会规范员工感到反感故意地方?该发言人的说法电视台反弹听医生的和德国割发代首:人工费用翻页头发额头反应热法国一份听歌而非一个人富裕过故意的结合股份的过一天个鹤冈阳太过一天国台语第一发一份的发挥!!!!!!!二房如人废话不符合规范合法规范和广东省与法国的是共和国反对和水果第三个反对事故发生大幅好烦 好多少废话多干活。身体发给他的说法过分的是股份 。过的一天都是飞, 德国一点都不能保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