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 !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9:3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03:35
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语出清末民族英雄林则徐,意思是死生由命,成败在天,若是有利于国家社稷,怎敢因为个人的荣辱而不竭尽全力。
1838年,林则徐奉命北上京师,经过五次召对后,道光皇帝让他彻底查办广东的鸦片,并破格"颁给钦差大臣关防,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所有该省水师,兼归节制”权力。
离京前,林则徐特意去看望恩师沈维矫。他深知,此次南下,将面临何等凶险的局面。但他还是坦然对恩师说;“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
随着林则徐南下的步伐,悲壮的中国近代史缓缓拉开大幕。
扩展资料: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参加过抵抗英国侵略战争的魏源于1844年编撰的《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林则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03:36
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的意思是:假使有利于国家,即使因此而死也要用它,生当然更要用它。
左传·昭公四年,出自《左传》,主要记载了鲁昭公即位的第四年楚灵王聚集天下诸侯于申地会盟的前后过程,以及鲁昭公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病重时和死后三桓争斗的事迹。
扩展资料:
《左传》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传·昭公四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03:36
苟利社稷语出《左传·昭公四年》“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近代林则徐亦有诗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其用典亦源于《左传》。这里引用“苟利社稷”喻指希望学子报国荣校而不计个人名利,成就“大人”。
假使有利于国家,即使因此而死也要用它,生当然更要用它。
这首诗全诗分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林则徐(1785一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清福建侯官人。官湖广总督。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以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诨⒚沤苫裼⒚郎倘说难黄?00余万斤,加以销毁。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则徐屡败入侵之英舰,任两广总督。英商勾 结官僚琦善进谗,则徐被革职,充军伊犁。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十一日,林则徐自西安告别家人赴伊犁时作了这首七律诗。首联:“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这是他自谦的话。他以钦差大臣的身分去广州禁烟,与英军作战,显得“力微任重”。但他多次打退英军的进攻,并非“不支”。但英军北上进攻,加上琦善的进谗言,这就“不支”了。次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左传·昭公四年》:郑国大夫子产改革军用赋税,国人诽谤他,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社稷即国家。假使有利于国家,他即使因此而死也要用它,生当然更要用它。把死放在前面,强调忠于国家。作者把它改一下,改“社稷”为“国家”,更通俗。又改“死生”为“生死”,因这里当作平仄,倘作“死生”,成为仄平,不合律,故改。子产作“死生以之”,有“之”字,今省去,是从下省,因下句有“之”字,故可从下省。子产因有人诽谤他,所以这样说。则徐因琦善进谗言,被充军,所以也这样说;用典极切。他在利国的事上,不肯避祸趋福,表达出忘我的爱国热情。三联:“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谪(音哲)居”,*被贬谪后闲居。“养拙”,守拙,*退隐不仕。在封建社会里,臣子受到君主的处罚,也要感谢“君恩”的;不论什么处罚,也要说处罚“合宜”的。这在当时是不能不这样说的。其实,郑国人诽谤子产,子产反对诽谤,所以说了那样的话,作者引用子产的话,正是用来反对琦善的进谗言。所以清朝道光帝把他充军的错误,在引用于产的话里已经含有这个意思。他在伊犁兴办水利,垦辟屯田,进一步说明命他做戍卒是错误的。末联:“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作者有自注:“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林则徐写这个注,大概是对妻子与家人说的,说他这次充军,希望妻子和家人不要哭;他这次出戍,即使断送老头皮也无所谓,因为他早已生死置之度外了。这首诗的三联极为传诵,它具有激励读者为国牺牲的爱国精神。
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 !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我怎敢不竭尽全力,就算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其中,“苟利社稷”指的是只要对国家有利,这是一种以国家为重、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是至高无...
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 !是什么意思
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语出清末民族英雄林则徐,意思是死生由命,成败在天,若是有利于国家社稷,怎敢因为个人的荣辱而不竭尽全力。1838年,林则徐奉命北上京师,经过五次召对后,道光皇帝让他彻底查办广东的鸦片,并破格"颁给钦差大臣关防,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
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问墙辱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句中国古代的文学词语,含义是:如果对国家社稷有益,我敢不竭尽全力以赴,即使遭受屈辱和困难,我也会像用肩膀支撑起墙壁一样坚强不屈。
林则徐与道光皇帝:小引《茶叶战争》第一章:1840年的茶叶战争
在《茶叶战争》的第一章中,1840年的中国,林则徐与道光皇帝的命运交织在一起。面对国家危难,林则徐以一句“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表达了他的决心与担当。1月8日,北京的清晨,寒风刺骨,林则徐以简朴的排场,只带少数随行人员,准备前往广州查办事件。龚自珍曾担忧林...
1840年的茶叶战争
林则徐以"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的决心,迎接道光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的挑战。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处理重大事件,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危险,但他视死如归,准备以个人的力量捍卫国家利益。当日,北京街头寒风刺骨,林则徐在简朴的排场中启程,只有少数随从。龚自珍担忧他的安全,建议他带兵以壮...
谁能给我一篇“最好”的散文呀?
而标准“自己认为它非常优秀”。大家多多帮助哈!!!烦请是一整篇文章……这大概是“美”的传递了。答案都是经过思考的哈!一篇好的散文分享给大家大概算是很美了。这个问题能收录不少好的文章哈。能让看到这个问题的人大感文学之美,不光是某一个什么人受益呀!!! 展开 我来答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禁毒英雄是谁?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禁毒英雄是,林则徐,他在1840年在虎门销烟,大义凛然,销毁了鸦片不计其数。
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 !是什么意思
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语出清末民族英雄林则徐,意思是死生由命,成败在天,若是有利于国家社稷,怎敢因为个人的荣辱而不竭尽全力。1838年,林则徐奉命北上京师,经过五次召对后,道光皇帝让他彻底查办广东的鸦片,并破格"颁给钦差大臣关防,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