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9:3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06:11
很多互联网企业的“管理“并不自觉。虽然也有一些组织架构的变化,那更像服务资本的框架。它们的管理其实相当粗放,几乎就等于用一套设计好的组织来“管人”,约束人,让人完全适应预设的组织,完全不问这种组织架构是否真正合理。
我信服欧洲管理大师弗雷德蒙德.马利克《管理:技艺之精髓》一书中的这段:“管理所追求的并不是改变人、找出他们身上的缺点然后加以修;管理真正要做的,是接受他们的本来面貌,充分发掘他们的优点并且优化利用……管理真正的含义是让组织去适应人,适应人原本的样子,而不是让人去适应组织。
996话题背后,有今日中国企业尤其是看上去理念超前的互联网企业的管理能力缺憾。王小川的言论里,就集中呈现了这一周期的特征。
过去一年,我们不断说,随着融合型的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中国企业的管理也会得到提升。但要看到,当很多企业喊出数字转型时,其实在许多方面都处于虚脱的状态。近来反复提到的“智能协同”,在互联网企业自身内部管理上,其实远没有落地。它们变相裁员,而口实又那么隐晦、光明,已经是内外矛盾的呈现。
996话题于它们真是一种讽刺。
我看到很多人在围绕《劳动法》谈论这一话题。我也认为它到了重新修订的周期,甚至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经话题。就像外媒报道的那样。但这不能成为互联网业996模式泛滥、胁迫的口实。
尽管如此,最后,我照旧还会回到乐观面:过去多年,每当一些社会话题引发争议之后,都会形成一些制度化的改革,传导到产业面时,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996话题发酵,与两年来宏观经济的走向深有关联。它反映了春天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焦虑。但这个话题的价值,将远超过互联网企业与所谓《劳动法》层面,容扩更多。除了宏观面,更有中国数字经济体的全面融合趋势,它会涌现丰富的产业机会。一些光鲜的本地科技与商业巨头,能否基于眼前的竞争力,走向未来的卓越状态,将很可能自此话题始。而中国下一轮竞争力,也在这一话题的背景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06:11
很多工厂的机器都比较精密,如果每天都开启关闭会给工厂带来很大损失,所以一般都是采用三班倒,不让机器停下来,这时候就考虑不到员工的作息时间。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06:12
这句话是一种讽刺。因为现在人工智能开始慢慢代替了人工,而且越来越多的工业岗位由机器人代替,人越来越没有用处。所以这句话是一种讽刺。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06:12
确实是这个样子的,这是在讽刺有的员工权益得不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