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的主要成就26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07 08:4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5:55
一、苏洵
1、散文方面
苏洵文章的语言,字字珠玑,句句珍宝,既古朴凝练,又生动形象,妙语连篇,内涵丰富,读了使人回味无穷。苏洵论文,见解亦精辟。苏洵提倡学习古文,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
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不同写法和共同要求。他特别善于从作品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与艺术特色。
2、诗作方面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在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的苏洵著作,原版本大都散佚,今存的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嘉祐集》《15卷、《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3、谱学
苏洵在谱学领域贡献巨大,他创造了现代修谱方法之一的苏氏谱例,影响巨大,时至今日仍然是许多地方和姓氏的修谱范例。其体平列,世序直陈,用表格的形式记述先祖世系。
在表中人名下注出其仕宦、行迹、配偶、死葬、享年并依次书写子孙后代,各代标明辈分。其谱例以五世为表,以宗法为则,详近而略远,尊近而贬远,主张睦族、恤族、化俗。其特点是篇幅大,记载内容多。苏氏谱例与欧阳修创立的另一谱例一道,被世人称为“欧苏谱例”。
二、苏轼
1、文章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词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3、书法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三、苏澈
1、文学
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三篇,纵谈天下大事,论断相当确切。 《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
苏辙史论的代表作品是《历代论》,有些篇章是写得很有特点的。论汉光武、唐太宗,分析相当全面,和苏轼相比,特点确在于“稳”。
《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的现实。
《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2、书法
苏辙不仅在诗文创作方面才华横溢,而且其书法也颇有造诣。其书法运笔结字与其兄苏轼颇为接近,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
传世墨迹有《雪甚帖》、《雪诗帖》、《车马帖》、《晴寒帖》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5:55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北宋中期的文学巨匠,所谓“唐宋八大家”之一。文艺才华颇高,散文、诗、词、书、画等,成就都很高。其词作多为怀古伤今,咏史咏物,说理谈禅,书怀言志,农村风光,抒情叙事等等,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而容纳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扩大了词的领域。形式上力图不受音律约束,使词离开音乐而独立存在。许多词作豪迈奔放,慷慨激越,南宋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词风格,形成了“苏辛”豪放词派。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散文。
东坡大家了解的多一些,我还是介绍他的父亲和兄弟吧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出生在一个“三世皆不显”的地主家庭。苏洵属于早年不学,中年发愤,终于成名的作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擅长史论策论一类文章。《权书》中的《六国》(有的选本题为《六国论》),就是有代表性的一篇。全文篇幅不长,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洞彻明畅;指事类情,纵横跌宕;词约意赅,曲折宛转,的确是篇好文章。《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是篇文学意味很浓的评论文章,论述了韩愈和欧阳修等人散文风格的不同。《木假山记》是篇绝妙的小品,全文托物寓意,小中见大,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审势》《审敌》《广土》《田制》等文,主张抵抗辽的攻掠,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特权,有所不满。苏洵散文纵横捭阖,老练简奥,既有《战国策》的雄放,文兼《韩非子》的峭劲,为宋代文坛开了生面。他写文章力求“务一出己见,不肯蹑故踪”(曾巩《苏明允哀辞》),不抄袭旧说,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苏洵也有诗歌创作,但写得较平淡,缺乏特色。世传其《辨奸论》一文,实是他人出于党争的需要而伪造的,非苏洵手笔。今有诗文集《嘉佑集》十五卷传世。
苏辙
(1039~1112)
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
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人。仁宗嘉□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
因母丧,返里服孝。嘉□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
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
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
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
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
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
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
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
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苏辙在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上枢密韩
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广阔的生活阅历。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
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真,富于诗意。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
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
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
朴无华,文采少逊。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
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苏辙著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
84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又,《栾城应诏集》
1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