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一部什么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11:40
我来回答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1:38
《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中华传统经典《老子》一般指道德经,《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道德经》对中国的哲学、科学、*、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扩展资料: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2:56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老子思想和文化乃是中国“国学”的根基和脊梁
作者:姚文俊 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时间:2006-11-11 浏览次数: 1459 字号:大 中 小
内容摘要 该文阐明了老子的思想和文化乃是中国“国学”的根基和脊梁。阐明了今天提倡的国学,应该是在摒弃“抑老尊孔”及儒教正统文化和“老庄之说”的错误认识的前提下,而在“尊老抑孔”的基础上建立的“国学”,这才是今天需要的“治世”国学。
今见国学网叹息:“盖五四比年以来,文化为之断层,道统为之不传。且夫遗老几去,后继难期,纵人心向背,惜前路数奇。借武侯一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叹息是可以的。笔者也深有同感,并著文《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失落》、《当代武术之批判》等等,至今为中国失落了的传统武术文化呜不平,而抗争。
但是,在如何继承国学上笔者倒有一言相进:问题是,回过头来看看,在文化还没有断层之前的一大段的封建*主义社会中难道说就没有了“危急存亡之秋”?如果没有,中国就不会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如果没有,中国在五四时期就不会提出“*孔家店”的口号。因此,应该说,“遗老几去”尚不是大的问题,而导致危急存亡之秋的主要原因,乃是根深蒂固的在“抑老尊孔”、“唯孔独尊”基础上的以“孔孟之道”、“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教正统文化的统治。
笔者认为,以所谓孔子“半部论语治中国”的历史已成过去,它导致了中国历史的落败,这是不争的事实。故今天倡导“国学”,重新审视和继承中国优秀的先秦文明成果就成了当务之急。而其中,复苏并发扬老子的“道”、“德”思想就无疑的成了重中之重。
其根本原因何在?
就在于老子的“道”、“德”思想充分体现出了创新的精神和民主的思想。
概括的说,老子的创新精神表现何在?
因为,老子的“道”,是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揭示出了与“刚强胜柔弱”相反相成、针锋相对的“柔弱胜刚强”之道,其应用于“武打”,即表现为“武术”、 “武学”之道。老子这个思想,重在揭示出了“刚强”与“柔弱”相互转化的内在条件,而且彻底打破了武打中的“不可知论”、“不可变论”、“不可为论”,从而表现出了积极进取的精神[1],即创新精神。
老子的民主思想表现何在?
老子的“民主”思想集中表现为“德治”*的思想。
如果对此有人心存怀疑,那么不妨对老子的“德治”思想稍作如下分析,便可明白。
老子认为“道、德一统”、“道中有德”,即,在“得道”之中要讲“德”,同时,在“治道”之中也要讲“德”,从而体现出了老子的 “以德治道”及其“德高道高”的思想。而正是在“治道”方面讲“以德治道”,则充分表现出了老子的“德治”*思想,即“民主”思想。
具体说,老子的“治道”思想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忘我”观。在《道德经》中,老子说:“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他认为,道{即“武术”、“武学”所蕴含的“武力”,这里抽象为“权力”、“统治”}生长养育出来,不把它据为已有,不为个人所依赖,不以个人的意志去主宰它,这就是极其高尚的品德。这就表现出了老子的“忘我”思想。正是因为“忘我”,方能无私无畏、克已奉公,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身先”、“身存”,才能成就大事,也才能成为圣人。因此,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二是“民心”观。老子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他认为,将个人的利害得失与天下苍生的命运连在一起的人,方才能够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以爱天下苍生为已念的人,百姓才会相信他,并靠他为百姓办事,百姓方才放心。故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老子看来,只有做到把百姓的心思作为自己的心思,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一心一意为百姓办事,这样才会得到民心,并治理好天下。
三是“契约”观。老子说:“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他认为,靠“和解”、“调解”等办法,可以了结大怨,不能了结余怨、小怨。这是不好的办法。因此圣人要凭借“契约”来调解,这样一来,既不会责备于人,当事双方也不会互相指责,而“怨”也就会顺利的彻底的得到解决了。故老子说:“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即认为,“德”是凭借契约办事表现出来的,高尚的品德总是属于按照契约办事的人,而“无德”才会凭借诸如法令等等这些东西。故“德”的根本,是在“契”和“法”之间做到“重契抑法”。只有这样,靠“契约”办事,方才能够做到“对等”和“公平”,做到“以德服人”,从而实现“以契彰德”,和“德善”、“德信”。
四是“正义”观。老子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中的“道”,从老子“道、德一统”的思想去看,就是指的“德”。故这句话也可以视为:以“德” 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而老子“忘我”、“民心”、“契约”观正是“德”的本质内容和基础。由此,划分“正义”与否的标准,就是以“忘我”、“民心”、 “契约”观来界定的。以此,并表现在对战争的态度上。故老子说:“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又说:“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同时,老子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即使发生了战争,出现了战祸,也要做到“杀人之众,以哀悲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由此,表现出了老子坚持正义战争和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正义”观。
五是“无畏”观。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在老子看来,只要有了“不怕死”的这种胆量和气魄,必然会无私无畏,“置于死地而后生”而表现出“道高”来,这就可以战胜困难并取得胜利。
其中,老子的“以百姓心为心”和“有德司契”思想,即“爱民”和“民心”、“契约”和“平等”的思想,无疑的,是老子“治道”思想的根本。
从老子的“治道”思想出发,可以勾画出来一幅“民主”*兰图。
这就是:从“忘我”思想出发,要求社会的统治者不能把“道”据为已有,而必须要不唯名利,克已奉公,勤于职守,身先士卒;从“民心”思想出发,要求社会的统治者做到“绝圣弃智”,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以民心为是而为是,以民心为非而为非,并一心一意带领百姓去谋利益,同时,各级*是受到百姓爱戴而被推选出来的人;从“契约”思想出发,要求社会的统治者必须“重契抑法”、“以契彰德”,按照“契约”原则去办事,以此来体现出社会的平等和公平;从 “正义”思想出发,要求社会的统治者必须坚持正义战争,反对侵略战争及一切非正义战争;从“无畏”思想出发,要求社会的统治者和百姓要发扬不怕死的精神,这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能够争取到胜利。
为什么三千年前就会出现首开人类先河的老子民主思想?
究其原因,正是老子批判“霸道”所赖以的“刚强胜柔弱”的“统治思想基础”使然。由此,也正是老子揭示的“霸道”与“民主”这一相反相成、针锋相对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辨证法使然。故老子的民主思想是无可辨驳的强大的逻辑力量之题中应有之义[2]。
老子的民主思想绝非空想。它以“无为而治”的“德治”*曾出现于中国历史。汉初的“反秦之弊,与民休息”的*,就是老子“德治”*的表现,这就是历史的证明。
可见,老子的道、德观,其所蕴含的“民主”思想,是与今天中国社会的“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是完全相统一的。故将老子的道、德思想做到古为今用,正逢其时。
但是,历史的看,老子的道、德思想已经被歪曲、篡改得面目全非了,故今天继承老子思想必须要划清三个界线。
第一、划清老子道、德观与孔子道德观的界线。
老子的道、德观,以其“柔弱胜刚强”的大哲学、大思想、大智慧,敢于直面阶级社会的“武”、“戈”问题,而且,理性的、逻辑的回答了如何才能“止武”、“止戈”的问题,故老子及其《道德经》思想的本质,在于揭示了社会“以武制武”的真缔,并缔造了中国“武学文化”。
参考资料:http://www.laozi.net/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4:30
《老子》一书约五千言,亦称《道德经》,是*家的哲理书。他把“道”看作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事物都在对立矛盾中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论思想。提倡“尚柔”、“主静”,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老子》一书在形式上是语录体韵文,多排比对偶句式,语言精练,富有哲理。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老子》,也叫《道德经》。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学著作。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老子》被俄、日、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翻译出版,深受各国读者喜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6:22
是祖先留给我们做人的智慧,少走弯路。值得去好好拜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8:30
道学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0:54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经典之一,与《庄子》如双峰并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五千言》,内容包罗了宇宙观、人生论、认识论、方*以及为人处世、治国兴邦等方方面面。所以,鲁迅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老子》其辩证的思维方法,精到的处世策略,今天读来仍然十分鲜明,本书先列“原文”,随后附“注释”,“译文”逐字逐句试解,领你进入这一古老文化宝藏地。
老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哲学在我国哲学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由他撰写的《道德经》不只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珍贵遗产,而且在世界哲学宝库中也占有重要席位。老子的哲学观点,否定当时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主张清心寡欲,无事无为。老子在认识论中的辩证思维,是道家哲学中的重要特点,影响最大,传播最广。历代王朝的*和文化无不受到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他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儒家。历史上关于《老子道德经》的传本和注疏种类很多,其数量仅次于《论语》,在先秦诸子中也是流传最多的一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3:36
《老子》一书,是阐述万物来源与*理论的书,揭示了比天还大的秘密,指出了人返本归根的途径。
有人说:老子五千言,是一本百科全书。它包含了哲学、宇宙学、人体学、修道学、生命学、*学、经济学、军事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美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气象学等等。这样说表面看来没有错,但是这并没有把握《老子》的本意。
那么,《老子》的本意是什么的?把握《老子》的本意,应该站在老子所站的“道”的高度来把握。老子以其*的亲身实践,经历了超越自我、超凡脱俗、脱胎换骨的过程,最后返回到“道”而获得与“道”相合之身,具有与“道”圆融的智慧,究极天地宇宙至理。老子以其博大的爱心,向世人昭示了比天还大的秘密——“道”,并告诉世人如何去修道。*的过程,是从有形向无形转变的过程,是返本归根的过程。在*过程中,必然会体会到博大精深的哲学,体会道天地宇宙至理。对老子而言,*是源头,而哲学及其它学科内容则是支流。因此,老子在讲述“道”及修道,必然会包含哲学及其它学科的内容。
●把握《老子》的主要内容
《老子》一书的主要内容,一是“道”,二是德,三是修道,四是圣人也可以说行道。
一是“道”。
“道”,是宇宙的本原,是产生宇宙最初级、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道”是什么?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强信息、高能量的物质形式。它的信息最强,宇宙中所有的信息都来源于此。宇宙是“道”的现实载体,宇宙中“道” 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就是“道”,永存的“道”,连绵不绝的“道”,作用无穷无尽的“道”。
“道”的作用
无所不能。“道”是永恒的,不管人们信与不信,它都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着。“道”就是最初级、最原始、最微小的物质;“道”的作用无边,万事万物都由它生成,都由它主宰,都由它支配。
善始善成。善始,是说宇宙万物都由“道”生,都由“道”开始。善成,是说宇宙万物都是由“道”养育的,都是由“道”成就的。
永无穷尽。“道”是绝对真理,其内涵之广无边无际,其份量之重无法比拟,其作用之大无法估计。
惩恶扬善。“道”是与宇宙一样大的网,常人看不见可什么都不会漏网。它洞悉宇宙中的一切,并以自己的准则裁判一切,不会漏掉一星半点。
“道”的性格
心至善。“道”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道”心决定的,都是由“道”心支配的。“道”心至善,生育万物却不据为己有,兴作万物却不自恃己能,滋长万物却不为其主宰。
自在者。“道”,独立长存而不变。独立就是自在,长存就是永存,不变就是永恒。它具有绝对性和永恒性。“道”是自在的,是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的,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叫作“道”法自然。
创造者。“道”的演化,产生了宇宙万物,万事万物都来源于“道”。
拯救者。“道”是善人的珍宝,善人求“道”,求善得善。它是不善人的保护伞。不善人求道,则免恶入善。
“道”的特征
柔。没有锋锐的棱角。没有锐气,其柔似水。
静。没有乱哄哄的纷扰。没有纷扰,静若处子。
和。调和隐蔽自己的光芒。有光芒而不显露,和于万物之中。
凡。把自己混同于尘埃。混同于尘埃,平凡无奇。
“道”的运动
归根。万物从虚无开始发生发展,从虚的实存体发展为实的实存体,之后又返回到虚的实存体,这个过程就是归根。用归根后的形态特征来称呼则为静。
复命。返回到静的状态,叫作回到生命的起点。自然万物生于无,发展为有,在经历了它的生命历程之后,又转化为虚无,转化为静态,这就又回到了生成此物的初始状态,回到了生命的起点。这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二是德。
“道”化于万物即为德,万物靠自己的德性来畜养。德,是“道”的物化,是“道”显现于物的功能。
德的层次
大德是最高层次的德,大德之人就是圣人。因为只有圣人,才能够格称作大德之人。圣人只随从“道”,执行道的意志。
上德是高层次的德,上德之人不自以为有德,因此是真正有德。高层次的德顺应自然,而无意表现德。顺应自然就合“道”,合“道”就有“道”,有“道”就有德。这种人从不自满,这样德就会不断积累。
下德是低层次的德,下德之人自以为不失德,因此是没有德。低层次的德有所作为,有意表现德。这种人有意做道德方面的事情,有意表现自己,觉得自己不失德。这种人错了,觉得自己不失德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德。不失德的想法产生于自满,自满就缺少了动力,就失去了积德的意念力,德就会停留在自认为不失德的水平上,德就不会上长,最终还是没有德。
德的内容
老子说:我有三件宝,掌握并珍视着。一是慈善,二是节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心慈善,就能慈悲为怀,救苦救难,因此就会勇敢。节俭,就能珍视劳动人民的成果,不浪费一点东西,因此德就会积累起来,“道”就会扩增。不敢为天下先,虽然走在通天大道的前头,但决不妨害别人的利益,在个人利益上始终居于众人之后,因此能成就修身大事并且长久。
德的养成
重德,必须以德为本,处处事事讲究德,以德作为为人处世的准绳,有德的事情多做,无德的事情不做。
守德,缺德的事情坚决不去干,这样就不会损害自己的德,不败坏自己的德。
积德,必须一心向善,处处行善,力所能及地多做好事,这样德就会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增加,最终成为大德。
《老子》是什么书?
《老子》是记录道家学派创世人老子,言论,思想的著作。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老子本人还被唐朝的皇帝封为太上老君。电视上经常听到的“道可道,非常道。”就是出自这里。
《老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成书于什么时期,有哪些特点?
<老子>是李耳写的一本哲理书 成书于2300年前左右,春秋末期,战国初期。老子出函谷关,临别赠言给一位守函谷关的官员。特点是:玄而又玄。这是道教的创始人。
道德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道德经》是一本道家典籍,《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道德经》的作者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又叫做《老子》、《老子五千文》。《道德经》分为《德经》、《道经》,全书讲述了道家在修身、治国、用兵、养生等多方面的思想主张。《道德经》的...
《老子》又叫什么?是谁所著?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先秦道家典籍,相传为老子所著。但多数学者认为,此书思想自成体系,文风亦很统一,当成于战国时期,《论语》出现之后,为老子后学所编定。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曾为守藏室之吏,与孔子同时,孔子曾向他问礼。但又有人...
《老子》跟《道德经》是同一本书吗?
《老子》又称《道德经》,它成书于我国春秋末期,作者是老聃。这是一部充满智慧的著作。《老子》一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在书中,老子以其独有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并且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等著名的哲学...
《老子》 道家的什么书?
这是一本不想公开流传的书,却成了千古流传百科共仰的思想源泉,它就是《老子》!《老子》又名《道德经》,全文约五千字,为韵文哲理诗体,被中国道家与道教奉为最高经典著作。它是道家关于宇宙观、社会政治军事思想、人生处世和修养原则的哲理著作。其书原为周室衰微、纲纪不振之社会而做,欲以崭新...
《道德经》和《老子》有什么区别?
《老子》又称《道德经》,它成书于我国春秋末期,作者是老聃。这是一部充满智慧的著作。《老子》一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在书中,老子以其独有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哲学概念,...
老子道德经是一本什么书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涉及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
《老子》是一部什么书???
《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中华传统经典《老子》一般指道德经,《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
老子一书又名什么
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