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06 23: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06:34
时间到了明代后期,董其昌在17岁的时候参加了松江府的科举考试,考试结束后,董其昌感觉非常好,与堂侄董源正在对了试题答案之后,确定自己绝对能够得到松江府的第一名。
松江知府衷贞吉在批阅考卷时,发现了两个人才,这两个人就是董其昌与他的堂侄董源正。董其昌才华出众,对问题看法独到,有着深入的理解,在这一届的考生之中堪称一枝独秀。甚至连与他同出一门的董源正也远远不如。
可是衷贞吉并没有因为董其昌的文才而将他名列第一,而是将他的第一改为第二,将他的堂侄董源正提为第一名。
至发榜的日子,董其昌看到自己的科举考试名次深感不解,于是去寻找松江知府衷贞吉询问。
衷贞吉告诉董其昌说道:“你的字迹写的太乱,很多字我都辨认不出来,如果将我换成一个老眼昏花的考官,别说第二,就是上榜都难。”
董其昌听到衷贞吉的话后,感觉到非常的羞愧,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自己的字写得
出类拔萃。于是他自此开始钻研书法。董其昌后来对当时的字迹回忆说: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先是吾家仲子名传绪,与余同试于郡,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
初师颜平原多宝塔碑,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专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古,不复以文征仲、祝希哲置之眼角比,乃于书法家之神理,实未有人处,徒守格辙耳。
以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评,譬如香岩和尚,一经洞山问倒,愿一生做粥饭僧,余亦愿焚笔研矣。然自此渐有小得,今将二十七年,犹作随波逐浪书法家。翰墨小道,其难如是,况学道乎?
从董其昌自述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董其昌为了写好字,几乎学习研究了以前绝大部分名家,从钟王到颜、柳,从怀素到杨凝式、米芾,直至元代赵孟頫。
董其昌在当时书法上有“邢张米董”之称,即把他与临邑邢侗、晋江张瑞图、须天米钟并列;绘画上有南董北米之说。莫是龙、陈继儒提倡“南北宗”之说,即把“院体”山水画与“文人画”分为南北两派。
董其昌一生创作的书画作品不可胜数,临仿古人的绘画和诗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他在《画禅室随笔》中所说的“读万卷书”正是指一个人要想成为艺术家,必须学习传统,学习古人。他17岁开始学习书法时临写颜真卿的《多宝塔》,22岁学习绘画时师法黄公望,以后又遍学诸家,这种以古人为师的做法八十而不辍,伴其终生。他广泛吸取对唐宋元诸家优长,抉精探微,使其书画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艺术成就。董其昌强调以古人为师,但反对单纯机械地模拟蹈袭。随着阅历的增加、思想的成熟,他在继承前人技法时不倚傍他人庑下“作重台”,而是有选择地取舍,融入自己的创意。他认为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创意,古人的精神也难以表达,故应以自己独创的形式再现古人的“风神”。凭借自己对古人书画技法得失的深刻体会,他摄取众家之法,按己意运笔挥洒,融合变化,达至自成家法的化境。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徽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
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
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董其昌在实践和研究中得出的心得和主张,散见于其大量的题跋中。董其昌有句名言: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3个概念划定晋、唐、宋3代书法的审美取向。
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董其昌从来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所以后人称赞他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董其昌不仅是著名书法家还是著名的画家,他兼长书法、诗文,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因此董其昌的作品成为了文人画追求意境的典范。直至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倍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清康熙帝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并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
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
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
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
康熙还亲自临写董书,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
在康熙、雍正之际,董其昌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王文治在他的《论书绝句》中称董其昌的书法为“书法家神品”。明代作家谢肇浙称其“合作之笔,往往前无古人”。
明代书画艺术家周之士说:六体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苏,入乎米,而风采姿神,飘飘欲仙。
董其昌在我国书法史上是一位颇具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与书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明代末期书评家何三畏称董其昌的书法:天真烂漫,结构森然,往往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龙蛇云物,飞动腕指间,此书法家最上乘也。
在赵孟頫妩媚圆熟的“松雪体”称雄书坛数百年后,董其昌以其生秀淡雅的风格,独辟蹊径,自立一宗,领一时之*,为中外文化交流增添了光辉。
董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