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性损伤的名词解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2:0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20
视力残疾的定义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通过各种药物、手术及其它疗法而不能恢复视功能者(或暂时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功能者),以致不能进行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它活动。
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两类。
2.视力残疾的分级
盲:
一级盲: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2;或视野半径小于5度。
二级盲: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2,而低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
低视力:
一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
二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
列表如下:
类别
级别
最佳矫正视力
盲
一级盲
<0.02-无光感;或视野半径<5度
二级盲
≥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
低视力
一级低视力
≥0.05-0.1
二级低视力
≥0.1-<0.3
《注》:
1.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
2.如仅有一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围。
3.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以针孔镜所测得的视力。
4.视野<5度或<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
听力残疾标准
1.听力残疾的定义
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听力残疾包括:听力完全丧失及有残留听力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两类。
2.听力残疾的分级
列表如下:
级别
平均听力损失(dBspL)
言语识别率(%)
一级
>90(好耳)
<15
二级
71-90(好耳)
15-30
*
61-70(好耳)
31-60
四级
51-60(好耳)
61-70
《注》:
本标准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或*听力丧失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20
心理创伤
心理创伤在精神病学上创伤被定义为“超出一般常人经验的事件”。创伤通常会让人感到*为力或是无助感。创伤的发生都是突然的、无法抵抗的。
提到心理创伤,我们就会想到战争,洪水,地震、火灾及*等等,其实心理创伤远远不只是这些强大的事件。还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长期经历到的忽视、情绪*、躯体*或者暴力,都会促进心理创伤的形成。
中文名
心理创伤
想到
战争
远远不只
是这些强大的事件
可能
会长期经历到的忽视
精品荐读
内心很痛苦,我要不要向别人倾诉?
作者:知我心理学
快速
导航
概念
特点
治疗
参考文献:
基本概述
心理创伤引起学者和有关人士的关注,是从越南战争回国后退伍的老兵,虽然他们的生活已经恢复了平静,可是他们的体验好象每天总是在战场上一样,不断地会闪现战争的画面,死去战友,杀戮的场面,*声喊声等等。睡眠紊乱,情绪非常不稳定,对生活没有快乐感,每天生活在过去的回忆中,而且是片段性,零碎的。后来对这些退伍的老兵进行心理干预,并提出一个诊断名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心理创伤的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
就像阿姆斯沃思和霍拉迪在他们系统地回顾了关于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文献后指出的那样,现行的PTSD的概念和诊断标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治疗者应该认识和理解那些为数众多的,虽然不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但可能对诊断儿童与青少年PTSD具有指导价值的临床症状[3]。
概念
I型概念
泰尔(1989)将发生在成年期的一次性创伤称为I型创伤;它包括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适应障碍等。
这个概念以时段性来分类创伤,我觉得这个概念的时段性可以考虑适用在童年时期,凡是一次发生的创伤事件,不管是幼年还是成年,可以拟定诊断为I型心理创伤,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创伤可能并不发展成为II型心理创伤。关于这方面研究资料我知道不多。是否在童年形成的创伤(有症状表现或被诊断过)会延续成II型心理创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II型概念
依创伤的严重程度不同,环境中存在的与引发创伤相关的元素,会导致大约1/4(交通事故)甚至半数(性暴力)受害人长期陷入受到创伤引发的负性情感的侵袭之中。用外科术语讲,(心理的)创伤不会自然愈合,常常会遗留很多并发症。
在临床研究中,人们也逐渐发现同样的创伤患者,但由于创伤事件的性质,尤其是经历创伤的年龄的不同,在随后的症状有很大的区别。随着创伤影像学和治疗学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因此,多采用泰尔分类法(Terr,1989):将发生在成年期的一次性创伤称为I型创伤;而将略微复杂一点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反复发生的、开始童年期)称为II型创伤,即复合型创伤。
在II型心理创伤中,创伤事件只是一个“扳机点”。在研究表明,两者在症状学、影像学、治疗和预后上都有很大差别。比如在急性期后,II型创伤出现分离症状的频率高,且更多地表现为以内疚、羞愧为主的症状群,常与抑郁紧密相关,可导致缺乏自信和自责,表现出麻木退缩或行为轻率,持续的羞愧也可导致易激惹、愤怒发作和暴力行为。在影像学上,II型创伤具备广泛的功能及病理形态方面改变。治疗上,比如在创伤的稳定化上两者有根本性区别。预后上,一般I型心理创伤好于II型心理创伤。
随着时间的推延,创伤状态会渗透进那些没有自行消化创伤经历受害人的主观解释、行为模式、认知模式等方方面面。这种创伤状态可以逐渐形成一种皮亚杰总结的“创伤模式”(Fischer & Riedesser,1998)。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20
视力残疾的定义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通过各种药物、手术及其它疗法而不能恢复视功能者(或暂时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功能者),以致不能进行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它活动。
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两类。
2.视力残疾的分级
盲:
一级盲: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2;或视野半径小于5度。
二级盲: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2,而低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
低视力:
一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
二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
列表如下:
类别
级别
最佳矫正视力
盲
一级盲
<0.02-无光感;或视野半径<5度
二级盲
≥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
低视力
一级低视力
≥0.05-0.1
二级低视力
≥0.1-<0.3
《注》:
1.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
2.如仅有一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围。
3.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以针孔镜所测得的视力。
4.视野<5度或<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
听力残疾标准
1.听力残疾的定义
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听力残疾包括:听力完全丧失及有残留听力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两类。
2.听力残疾的分级
列表如下:
级别
平均听力损失(dBspL)
言语识别率(%)
一级
>90(好耳)
<15
二级
71-90(好耳)
15-30
*
61-70(好耳)
31-60
四级
51-60(好耳)
61-70
《注》:
本标准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或*听力丧失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20
心理创伤
心理创伤在精神病学上创伤被定义为“超出一般常人经验的事件”。创伤通常会让人感到*为力或是无助感。创伤的发生都是突然的、无法抵抗的。
提到心理创伤,我们就会想到战争,洪水,地震、火灾及*等等,其实心理创伤远远不只是这些强大的事件。还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长期经历到的忽视、情绪*、躯体*或者暴力,都会促进心理创伤的形成。
中文名
心理创伤
想到
战争
远远不只
是这些强大的事件
可能
会长期经历到的忽视
精品荐读
内心很痛苦,我要不要向别人倾诉?
作者:知我心理学
快速
导航
概念
特点
治疗
参考文献:
基本概述
心理创伤引起学者和有关人士的关注,是从越南战争回国后退伍的老兵,虽然他们的生活已经恢复了平静,可是他们的体验好象每天总是在战场上一样,不断地会闪现战争的画面,死去战友,杀戮的场面,*声喊声等等。睡眠紊乱,情绪非常不稳定,对生活没有快乐感,每天生活在过去的回忆中,而且是片段性,零碎的。后来对这些退伍的老兵进行心理干预,并提出一个诊断名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心理创伤的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
就像阿姆斯沃思和霍拉迪在他们系统地回顾了关于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文献后指出的那样,现行的PTSD的概念和诊断标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治疗者应该认识和理解那些为数众多的,虽然不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但可能对诊断儿童与青少年PTSD具有指导价值的临床症状[3]。
概念
I型概念
泰尔(1989)将发生在成年期的一次性创伤称为I型创伤;它包括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适应障碍等。
这个概念以时段性来分类创伤,我觉得这个概念的时段性可以考虑适用在童年时期,凡是一次发生的创伤事件,不管是幼年还是成年,可以拟定诊断为I型心理创伤,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创伤可能并不发展成为II型心理创伤。关于这方面研究资料我知道不多。是否在童年形成的创伤(有症状表现或被诊断过)会延续成II型心理创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II型概念
依创伤的严重程度不同,环境中存在的与引发创伤相关的元素,会导致大约1/4(交通事故)甚至半数(性暴力)受害人长期陷入受到创伤引发的负性情感的侵袭之中。用外科术语讲,(心理的)创伤不会自然愈合,常常会遗留很多并发症。
在临床研究中,人们也逐渐发现同样的创伤患者,但由于创伤事件的性质,尤其是经历创伤的年龄的不同,在随后的症状有很大的区别。随着创伤影像学和治疗学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因此,多采用泰尔分类法(Terr,1989):将发生在成年期的一次性创伤称为I型创伤;而将略微复杂一点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反复发生的、开始童年期)称为II型创伤,即复合型创伤。
在II型心理创伤中,创伤事件只是一个“扳机点”。在研究表明,两者在症状学、影像学、治疗和预后上都有很大差别。比如在急性期后,II型创伤出现分离症状的频率高,且更多地表现为以内疚、羞愧为主的症状群,常与抑郁紧密相关,可导致缺乏自信和自责,表现出麻木退缩或行为轻率,持续的羞愧也可导致易激惹、愤怒发作和暴力行为。在影像学上,II型创伤具备广泛的功能及病理形态方面改变。治疗上,比如在创伤的稳定化上两者有根本性区别。预后上,一般I型心理创伤好于II型心理创伤。
随着时间的推延,创伤状态会渗透进那些没有自行消化创伤经历受害人的主观解释、行为模式、认知模式等方方面面。这种创伤状态可以逐渐形成一种皮亚杰总结的“创伤模式”(Fischer & Riedesser,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