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刚毕业就月薪过万,是种怎样的体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2:00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30

进入中国不久后,以高盛、摩根士丹利为代表的外资大型投行们就开始实行了所谓「Global Pay」的薪资制度。也就是,不管你驻扎在哪个城市——伦敦、纽约、香港还是北京——front office(前台部门,基本上指直接创造收入的部门,比如 IBD、Trading 等等)的 entry level (指刚一进入公司的入门级职位)的年薪都是基本一致的。在那个年代,这个数字大概是 8 万美金左右。

于是,在拿到 offer 的时刻,一个之前月生活费只有七八百块钱的普通大学生(那个年代真的够花啦),就一跃成为了每个月可以挣 4-5 万人民币的职业金领——这还只是基本工资。如果你对那个「黄金时代」有所了解的话,当其他行业还在探索「十三薪」或者「十五薪」的奖金制度的时候,投行在年底就可以发出睥睨众生的 12-36 个月的奖金来——具体数额视当个年度整个公司和你个人的表现而定。所以,如果你来自于一个普通家庭,大学毕业进入投行工作,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小型的「阶级跃迁」

当年外资投行对员工「血统」的执着程度人尽皆知,不管是在美国英国还是中国,每年毕业进入投行的学生一定都来自于全国最好的大学。美国的常春藤 + 斯坦福 +MIT 是标配,在中国一度只有「清北复交」的学生有资格入选。这个状况直到 2008 年以后第二波互联网浪潮兴起,很多名校学生转战硅谷和互联网行业之后才有所改变。时至今日,硅谷能给毕业生 10-15 万美金年薪 + 期权的公司已经比比皆是,弄得华尔街的老牌金主们也纷纷开始提高基本工资和减少员工加班的举动,不过这是后话了。

对于这些学生来讲,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绝佳实例。中国的高考难度人尽皆知,能考入清华北大的都不是等闲之辈,而投行每年又只在这几所学校遴选那么几个可怜的名额......最终能进去的,无一不是机遇、实力和运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终究,寒窗十数载,算是有了一个非常完满的结果。所以这些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教育的拥护者。阶级的跃迁、生活环境的改变、人脉圈子的升级,让「知识改变命运」的逻辑深深地镌刻在了 TA 们的心理。当然,这个逻辑在当今中国是否仍然成立,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突如其来」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还带来了其他事情上的一些冲击。大学时候一个学期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几千块钱买的一台相机,工作之后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上三台。这种「挣钱 >> 存钱」的财务观念,也会伴随这个人群相当长的一段时间——TA 们相信: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期待,就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而不是攒钱到天荒地老,然后有一天发现,该做的事没有做,存的钱好像也不值钱了。投资自己永远是最重要的。

然后,你自然开始尝试一些「符合自身阶级」的事情:登山、潜水、冲浪或者不太低 buy-in 的德州扑克......直至你发现哪个好像都不真正喜欢。工作提供了高级餐厅和五星级酒店的出入权,让你又习惯于将生活维持在某个水准之上。想起描写次贷危机的电影《Margin Call》里饰演 Sam 的凯文·斯派西说:(为什么赚这么多钱还不够?)……因为我真的很缺钱啊。要交好多房子的房产税、老婆要购物、孩子要上私立学校......

另外,当你得到了远超社会平均水平的回报时,心里总会隐隐有个声音是:「我真的有这么好么?我真的配得上别人付给我的报酬么?这样的状态能持续么?」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 imposter syndrome (冒充者综合征)说得就是这个现象。如果你在高盛,别人自然高看你一头,而如果离开了呢? 「狐假虎威」的阴影会一直如影随形,直至你离开的一刻。

所有这些东西,都无形中推高了 TA 们选择的机会成本。在这个行业里,我看过太多并不开心,但又无法离开的人们。Ayn Rand 说,自由的定义是「To ask nothing. To expect noting. To depend on nothing.」(无所求、无所待、无所依)。当无法舍弃太多的时候,你就失去了自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31

在职场中,"月薪过万"似乎是一个分水岭,成为很多人阶段性追求的小目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9575元,平均到月约为4231元;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则显示,2018届大学本科毕业生月收入5135元。

但对于名校学子而言,很多人毕业即实现了"月薪过万"的梦想。

近日来,多所高校发布了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其中几所披露了薪酬的学校情况,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

总体来看,几所高校各个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平均年薪均超过了12万,硕士毕业生普遍接近20万;纵向对比来看,2019年对比2018年一般有超过10%的年薪涨幅。

硕士毕业生年薪接近20万

总体而言,毕业生的初始薪酬与学历层次呈正相关的关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数据显示,3295名2019届被调查毕业生的平均年薪为18.13万元。

■ 本科毕业生平均年薪12.12万元,中位数10万元;

■ 硕士毕业生平均年薪19.16万元,中位数18万元;

■ 博士毕业生平均年薪21.18万元,中位数2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北航学子的平均年薪为15.31万元,2019年大幅提升了18%。而且,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的收入显著拉开了差距,平均值相差了7万元,中位数相差了8万元。

上海交通大学针对2019届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回收了2002份本科生有效问卷,以及2103份研究生有效问卷。该校本科生平均签约年薪为13.51万元;研究生平均签约年薪为18.91万元,相差约为5.4万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地处北京和上海两大一线城市,有较大比重的毕业生会选择留在当地就业,但记者查询了另两所非一线城市的高校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的情况,毕业生也实现了"月薪过万"。

其中,浙江大学收集到了2951个有效数据,在用人单位提供的暂定年薪方面,博士的平均年薪为19.38万元,硕士为18.57万元,本科生为14.59万元。

南京大学的调查数据显示,2019届被调查毕业生中,平均薪酬为16.26万元/年,对比2018年的14.41万元同样有超过10%的涨幅。

■ 本科毕业生平均年薪14.62万元,中位数13万元;

■ 硕士毕业生平均年薪16.57万元,中位数15万元;

■ 博士毕业生平均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31

2004-2008 年的这段时间,大学本科就业的「鄙视链」的顶点已经从早先的「四大」(指普华永道、德勤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到后来的外企(指 P&G、壳牌、Mars 这些国际化的消费型企业)的管理培训生,来到了「投行」。其中标志性的事件,应该是*在 2004 年 12 月批准了高盛集团在中国组建合资的投资银行,也就是后来的「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进入中国不久后,以高盛、摩根士丹利为代表的外资大型投行们就开始实行了所谓「Global Pay」的薪资制度。也就是,不管你驻扎在哪个城市——伦敦、纽约、香港还是北京—— front office(前台部门,基本上指直接创造收入的部门,比如 IBD、Trading 等等)的 entry level (指刚一进入公司的入门级职位)的年薪都是基本一致的。在那个年代,这个数字大概是 8 万美金左右。于是,在拿到 offer 的时刻,一个之前月生活费只有七八百块钱的普通大学生(那个年代真的够花啦),就一跃成为了每个月可以挣 4-5 万人民币的职业金领——这还只是基本工资。如果你对那个「黄金时代」有所了解的话,当其他行业还在探索「十三薪」或者「十五薪」的奖金制度的时候,投行在年底就可以发出睥睨众生的 12-36 个月的奖金来——具体数额视当个年度整个公司和你个人的表现而定。所以,如果你来自于一个普通家庭,大学毕业进入投行工作,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小型的「阶级跃迁」。当年外资投行对员工「血统」的执着程度人尽皆知,不管是在美国英国还是中国,每年毕业进入投行的学生一定都来自于全国最好的大学。美国的常春藤+斯坦福+MIT 是标配,在中国一度只有「清北复交」的学生有资格入选。这个状况直到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 iPhone 引领的第二波互联网浪潮的兴起,使得很多名校学生转战硅谷和互联网行业之后,才有所改变。时至今日,硅谷能给毕业生 10-15 万美金年薪+期权的公司已经比比皆是,弄得华尔街的老牌金主们也纷纷开始提高基本工资和减少员工加班的举动,不过这是后话了。对于这些学生来讲,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绝佳实例。中国的高考难度人尽皆知,能考入清华北大的都不是等闲之辈,而投行每年又只在这几所学校遴选那么几个可怜的名额......最终能进去的,无一不是机遇、实力和运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终究,寒窗十数载,算是有了一个非常完满的结果。所以这些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教育的拥护者。阶级的跃迁、生活环境的改变、人脉圈子的升级,让「知识改变命运」的逻辑深深地镌刻在了 TA 们的心里。当然,这个逻辑在当今中国是否仍然成立,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突如其来」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还带来了其他事情上的一些冲击。大学时候一个学期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几千块钱买的一台相机,工作之后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上三台。这种「挣钱 >> 存钱」的财务观念,也会伴随这个人群相当长的一段时间——TA 们相信: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期待,就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而不是攒钱到天荒地老,然后有一天发现,该做的事没有做,存的钱好像也不值钱了。投资自己永远是最重要的。然后,你自然开始尝试一些「符合自身阶级」的事情:登山、潜水、冲浪或者不太低 buy-in 的德州扑克......直至你发现哪个好像都不真正喜欢。工作提供了高级餐厅和五星级酒店的出入权,让你又习惯于将生活维持在某个水准之上。想起描写次贷危机的电影《Margin Call》里饰演 Sam 的凯文·斯派西说:(为什么赚这么多钱还不够?)...因为我真的很缺钱啊。要交好多房子的房产税、老婆要购物、孩子要上私立学校......另外,当你得到了远超社会平均水平的回报时,心里总会隐隐有个声音是:「我真的有这么好么?我真的配得上别人付给我的报酬么?这样的状态能持续么?」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 imposter syndrome (冒充者综合症)说得就是这个现象。如果你在高盛,别人自然高看你一头,而如果离开了呢? 「狐假虎威」的阴影会一直如影随形,直至你离开的一刻。所有这些东西,都无形中推高了 TA 们选择的机会成本。在这个行业里,我看过太多并不开心,但又无法离开的人们。Ayn Rand 说,自由的定义是「To ask nothing. To expect nothing. To depend on nothing.」(无所求、无所待、无所依)。当无法舍弃太多的时候,你就失去了自由。最终,一切又回到了那个著名的斯坦福 MBA 的面试题:What matters most to you, and why?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32

每个月钱还没到手就考虑和朋友出去吃饭的问题,工资一下来还会请客吃饭,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买,买包买鞋买电子产品,基本上单价不过万的都不太心疼,因为对自己很自信,觉得总归能赚得回来。

那阵子真的是感觉自己social都比以前有底气,赚多少花多少,朋友感觉都多了起来,全世界几乎都是夸赞。

虽然我不知道那些是不是别人的奉承,可我自己都相信了。

相信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相信自己会成为青年才俊。

结果资本寒冬风口收紧,公司又出了内部矛盾,又面临毕业招聘,退潮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在裸泳。

GPA拼不过别人,行业泡沫散了一点,依当时的水平跳到同级别创业公司还是能拿那么多,但是如果大浪一打大概率还是要散。而且意识到marketing这个行业基本上无门槛,我做得,别人也做得。没有专业背书和一路踏风口的运气,我在行业内的不可替代性几乎无限趋近于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33

今年六月份毕业,七月份入职,地点深圳,化妆品行业,底薪加绩效加提成加各种补贴,税后能有一万+,工作时间也轻松,一天七个半小时中间还休息一个小时。这是基本情况。
我真的学历一般,普通本科(刚入学是二本专业,现在应该是一本了,地点很偏,四五线城市),市场营销专业。
家境更是一般,我爸一级残疾,离婚,我跟我爸,没有稳定收入,没有存款(这个点有点复杂,就是中考回家我妈走了,那时钱也被我妈带走了)。但我跟我爸性格好,不愁钱,挣多少用多少,我爸就想着把我捧出来就好。有一套房子,但是是在偏远农村山坳坳那种,我家四周都是山,发展前景不大。
介绍我的能力,其实我自认为我能力真的一般,普通本科,工科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基本……反正我觉得我没学到啥,因为我高中毕业后就不爱学习了 对自己最低要求,不挂科。因为这一点,加上全面发展,三年拿了最差的奖学金。完全是运气。
所幸,我有感兴趣的东西,喜欢护肤,大学老了解这方面,懂得了不少,去应聘了一家大企业的招聘。找工作过程比较努力,想去深圳工作我就来来回回去了好多趟深圳专门找。因为没钱,只能坐最便宜最便宜的火车,最长时间是28个小时!去住青旅,这个过程我体验到了特别多,我不觉得辛苦,反而是种财富。因为目标比较明确加上运气好吧,收到了一面通知。面试的准备特别重要,我感觉准备的还挺齐全的,虽然英语很差,但还是准备了一个英语自我介绍。去咸鱼找了个英语小老师哈哈哈好有趣,认识了一个英语口语很厉害的人。还准备了一些其他的作品之类的。反正过了一面,后来二面迟迟不联系我,我打电话去总部一直*扰,没多久通知我二面,结果我的二面直接是大经理面试(本来三面才是大经理)。所以我真的感觉自己运气不错,算命的朋友说我马上有财运,而且持续时间很长,40年哈哈哈。
我已经开始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做打算,包括投资自己各个方面,技能运动语言理财等等!!!还打算靠自己的能力,拥有一套自己婚前的房子,(我打算30岁结婚,我是女的!)看了挺多地方的房价,资讯,打算再等等时间,看看两年后能不能升职。必须升职!必须考核成功,这个工作我很热爱,我一定要努力鸭!
就是这样了,感觉知乎上大佬好多好多,别人都好努力好厉害,向他们学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30

进入中国不久后,以高盛、摩根士丹利为代表的外资大型投行们就开始实行了所谓「Global Pay」的薪资制度。也就是,不管你驻扎在哪个城市——伦敦、纽约、香港还是北京——front office(前台部门,基本上指直接创造收入的部门,比如 IBD、Trading 等等)的 entry level (指刚一进入公司的入门级职位)的年薪都是基本一致的。在那个年代,这个数字大概是 8 万美金左右。

于是,在拿到 offer 的时刻,一个之前月生活费只有七八百块钱的普通大学生(那个年代真的够花啦),就一跃成为了每个月可以挣 4-5 万人民币的职业金领——这还只是基本工资。如果你对那个「黄金时代」有所了解的话,当其他行业还在探索「十三薪」或者「十五薪」的奖金制度的时候,投行在年底就可以发出睥睨众生的 12-36 个月的奖金来——具体数额视当个年度整个公司和你个人的表现而定。所以,如果你来自于一个普通家庭,大学毕业进入投行工作,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小型的「阶级跃迁」

当年外资投行对员工「血统」的执着程度人尽皆知,不管是在美国英国还是中国,每年毕业进入投行的学生一定都来自于全国最好的大学。美国的常春藤 + 斯坦福 +MIT 是标配,在中国一度只有「清北复交」的学生有资格入选。这个状况直到 2008 年以后第二波互联网浪潮兴起,很多名校学生转战硅谷和互联网行业之后才有所改变。时至今日,硅谷能给毕业生 10-15 万美金年薪 + 期权的公司已经比比皆是,弄得华尔街的老牌金主们也纷纷开始提高基本工资和减少员工加班的举动,不过这是后话了。

对于这些学生来讲,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绝佳实例。中国的高考难度人尽皆知,能考入清华北大的都不是等闲之辈,而投行每年又只在这几所学校遴选那么几个可怜的名额......最终能进去的,无一不是机遇、实力和运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终究,寒窗十数载,算是有了一个非常完满的结果。所以这些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教育的拥护者。阶级的跃迁、生活环境的改变、人脉圈子的升级,让「知识改变命运」的逻辑深深地镌刻在了 TA 们的心理。当然,这个逻辑在当今中国是否仍然成立,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突如其来」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还带来了其他事情上的一些冲击。大学时候一个学期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几千块钱买的一台相机,工作之后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上三台。这种「挣钱 >> 存钱」的财务观念,也会伴随这个人群相当长的一段时间——TA 们相信: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期待,就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而不是攒钱到天荒地老,然后有一天发现,该做的事没有做,存的钱好像也不值钱了。投资自己永远是最重要的。

然后,你自然开始尝试一些「符合自身阶级」的事情:登山、潜水、冲浪或者不太低 buy-in 的德州扑克......直至你发现哪个好像都不真正喜欢。工作提供了高级餐厅和五星级酒店的出入权,让你又习惯于将生活维持在某个水准之上。想起描写次贷危机的电影《Margin Call》里饰演 Sam 的凯文·斯派西说:(为什么赚这么多钱还不够?)……因为我真的很缺钱啊。要交好多房子的房产税、老婆要购物、孩子要上私立学校......

另外,当你得到了远超社会平均水平的回报时,心里总会隐隐有个声音是:「我真的有这么好么?我真的配得上别人付给我的报酬么?这样的状态能持续么?」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 imposter syndrome (冒充者综合征)说得就是这个现象。如果你在高盛,别人自然高看你一头,而如果离开了呢? 「狐假虎威」的阴影会一直如影随形,直至你离开的一刻。

所有这些东西,都无形中推高了 TA 们选择的机会成本。在这个行业里,我看过太多并不开心,但又无法离开的人们。Ayn Rand 说,自由的定义是「To ask nothing. To expect noting. To depend on nothing.」(无所求、无所待、无所依)。当无法舍弃太多的时候,你就失去了自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31

在职场中,"月薪过万"似乎是一个分水岭,成为很多人阶段性追求的小目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9575元,平均到月约为4231元;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则显示,2018届大学本科毕业生月收入5135元。

但对于名校学子而言,很多人毕业即实现了"月薪过万"的梦想。

近日来,多所高校发布了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其中几所披露了薪酬的学校情况,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

总体来看,几所高校各个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平均年薪均超过了12万,硕士毕业生普遍接近20万;纵向对比来看,2019年对比2018年一般有超过10%的年薪涨幅。

硕士毕业生年薪接近20万

总体而言,毕业生的初始薪酬与学历层次呈正相关的关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数据显示,3295名2019届被调查毕业生的平均年薪为18.13万元。

■ 本科毕业生平均年薪12.12万元,中位数10万元;

■ 硕士毕业生平均年薪19.16万元,中位数18万元;

■ 博士毕业生平均年薪21.18万元,中位数2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北航学子的平均年薪为15.31万元,2019年大幅提升了18%。而且,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的收入显著拉开了差距,平均值相差了7万元,中位数相差了8万元。

上海交通大学针对2019届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回收了2002份本科生有效问卷,以及2103份研究生有效问卷。该校本科生平均签约年薪为13.51万元;研究生平均签约年薪为18.91万元,相差约为5.4万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地处北京和上海两大一线城市,有较大比重的毕业生会选择留在当地就业,但记者查询了另两所非一线城市的高校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的情况,毕业生也实现了"月薪过万"。

其中,浙江大学收集到了2951个有效数据,在用人单位提供的暂定年薪方面,博士的平均年薪为19.38万元,硕士为18.57万元,本科生为14.59万元。

南京大学的调查数据显示,2019届被调查毕业生中,平均薪酬为16.26万元/年,对比2018年的14.41万元同样有超过10%的涨幅。

■ 本科毕业生平均年薪14.62万元,中位数13万元;

■ 硕士毕业生平均年薪16.57万元,中位数15万元;

■ 博士毕业生平均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31

2004-2008 年的这段时间,大学本科就业的「鄙视链」的顶点已经从早先的「四大」(指普华永道、德勤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到后来的外企(指 P&G、壳牌、Mars 这些国际化的消费型企业)的管理培训生,来到了「投行」。其中标志性的事件,应该是*在 2004 年 12 月批准了高盛集团在中国组建合资的投资银行,也就是后来的「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进入中国不久后,以高盛、摩根士丹利为代表的外资大型投行们就开始实行了所谓「Global Pay」的薪资制度。也就是,不管你驻扎在哪个城市——伦敦、纽约、香港还是北京—— front office(前台部门,基本上指直接创造收入的部门,比如 IBD、Trading 等等)的 entry level (指刚一进入公司的入门级职位)的年薪都是基本一致的。在那个年代,这个数字大概是 8 万美金左右。于是,在拿到 offer 的时刻,一个之前月生活费只有七八百块钱的普通大学生(那个年代真的够花啦),就一跃成为了每个月可以挣 4-5 万人民币的职业金领——这还只是基本工资。如果你对那个「黄金时代」有所了解的话,当其他行业还在探索「十三薪」或者「十五薪」的奖金制度的时候,投行在年底就可以发出睥睨众生的 12-36 个月的奖金来——具体数额视当个年度整个公司和你个人的表现而定。所以,如果你来自于一个普通家庭,大学毕业进入投行工作,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小型的「阶级跃迁」。当年外资投行对员工「血统」的执着程度人尽皆知,不管是在美国英国还是中国,每年毕业进入投行的学生一定都来自于全国最好的大学。美国的常春藤+斯坦福+MIT 是标配,在中国一度只有「清北复交」的学生有资格入选。这个状况直到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 iPhone 引领的第二波互联网浪潮的兴起,使得很多名校学生转战硅谷和互联网行业之后,才有所改变。时至今日,硅谷能给毕业生 10-15 万美金年薪+期权的公司已经比比皆是,弄得华尔街的老牌金主们也纷纷开始提高基本工资和减少员工加班的举动,不过这是后话了。对于这些学生来讲,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绝佳实例。中国的高考难度人尽皆知,能考入清华北大的都不是等闲之辈,而投行每年又只在这几所学校遴选那么几个可怜的名额......最终能进去的,无一不是机遇、实力和运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终究,寒窗十数载,算是有了一个非常完满的结果。所以这些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教育的拥护者。阶级的跃迁、生活环境的改变、人脉圈子的升级,让「知识改变命运」的逻辑深深地镌刻在了 TA 们的心里。当然,这个逻辑在当今中国是否仍然成立,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突如其来」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还带来了其他事情上的一些冲击。大学时候一个学期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几千块钱买的一台相机,工作之后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上三台。这种「挣钱 >> 存钱」的财务观念,也会伴随这个人群相当长的一段时间——TA 们相信: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期待,就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而不是攒钱到天荒地老,然后有一天发现,该做的事没有做,存的钱好像也不值钱了。投资自己永远是最重要的。然后,你自然开始尝试一些「符合自身阶级」的事情:登山、潜水、冲浪或者不太低 buy-in 的德州扑克......直至你发现哪个好像都不真正喜欢。工作提供了高级餐厅和五星级酒店的出入权,让你又习惯于将生活维持在某个水准之上。想起描写次贷危机的电影《Margin Call》里饰演 Sam 的凯文·斯派西说:(为什么赚这么多钱还不够?)...因为我真的很缺钱啊。要交好多房子的房产税、老婆要购物、孩子要上私立学校......另外,当你得到了远超社会平均水平的回报时,心里总会隐隐有个声音是:「我真的有这么好么?我真的配得上别人付给我的报酬么?这样的状态能持续么?」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 imposter syndrome (冒充者综合症)说得就是这个现象。如果你在高盛,别人自然高看你一头,而如果离开了呢? 「狐假虎威」的阴影会一直如影随形,直至你离开的一刻。所有这些东西,都无形中推高了 TA 们选择的机会成本。在这个行业里,我看过太多并不开心,但又无法离开的人们。Ayn Rand 说,自由的定义是「To ask nothing. To expect nothing. To depend on nothing.」(无所求、无所待、无所依)。当无法舍弃太多的时候,你就失去了自由。最终,一切又回到了那个著名的斯坦福 MBA 的面试题:What matters most to you, and why?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32

每个月钱还没到手就考虑和朋友出去吃饭的问题,工资一下来还会请客吃饭,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买,买包买鞋买电子产品,基本上单价不过万的都不太心疼,因为对自己很自信,觉得总归能赚得回来。

那阵子真的是感觉自己social都比以前有底气,赚多少花多少,朋友感觉都多了起来,全世界几乎都是夸赞。

虽然我不知道那些是不是别人的奉承,可我自己都相信了。

相信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相信自己会成为青年才俊。

结果资本寒冬风口收紧,公司又出了内部矛盾,又面临毕业招聘,退潮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在裸泳。

GPA拼不过别人,行业泡沫散了一点,依当时的水平跳到同级别创业公司还是能拿那么多,但是如果大浪一打大概率还是要散。而且意识到marketing这个行业基本上无门槛,我做得,别人也做得。没有专业背书和一路踏风口的运气,我在行业内的不可替代性几乎无限趋近于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33

今年六月份毕业,七月份入职,地点深圳,化妆品行业,底薪加绩效加提成加各种补贴,税后能有一万+,工作时间也轻松,一天七个半小时中间还休息一个小时。这是基本情况。
我真的学历一般,普通本科(刚入学是二本专业,现在应该是一本了,地点很偏,四五线城市),市场营销专业。
家境更是一般,我爸一级残疾,离婚,我跟我爸,没有稳定收入,没有存款(这个点有点复杂,就是中考回家我妈走了,那时钱也被我妈带走了)。但我跟我爸性格好,不愁钱,挣多少用多少,我爸就想着把我捧出来就好。有一套房子,但是是在偏远农村山坳坳那种,我家四周都是山,发展前景不大。
介绍我的能力,其实我自认为我能力真的一般,普通本科,工科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基本……反正我觉得我没学到啥,因为我高中毕业后就不爱学习了 对自己最低要求,不挂科。因为这一点,加上全面发展,三年拿了最差的奖学金。完全是运气。
所幸,我有感兴趣的东西,喜欢护肤,大学老了解这方面,懂得了不少,去应聘了一家大企业的招聘。找工作过程比较努力,想去深圳工作我就来来回回去了好多趟深圳专门找。因为没钱,只能坐最便宜最便宜的火车,最长时间是28个小时!去住青旅,这个过程我体验到了特别多,我不觉得辛苦,反而是种财富。因为目标比较明确加上运气好吧,收到了一面通知。面试的准备特别重要,我感觉准备的还挺齐全的,虽然英语很差,但还是准备了一个英语自我介绍。去咸鱼找了个英语小老师哈哈哈好有趣,认识了一个英语口语很厉害的人。还准备了一些其他的作品之类的。反正过了一面,后来二面迟迟不联系我,我打电话去总部一直*扰,没多久通知我二面,结果我的二面直接是大经理面试(本来三面才是大经理)。所以我真的感觉自己运气不错,算命的朋友说我马上有财运,而且持续时间很长,40年哈哈哈。
我已经开始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做打算,包括投资自己各个方面,技能运动语言理财等等!!!还打算靠自己的能力,拥有一套自己婚前的房子,(我打算30岁结婚,我是女的!)看了挺多地方的房价,资讯,打算再等等时间,看看两年后能不能升职。必须升职!必须考核成功,这个工作我很热爱,我一定要努力鸭!
就是这样了,感觉知乎上大佬好多好多,别人都好努力好厉害,向他们学习。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临沂比较有名的男装品牌 呼伦贝尔市悦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呼伦贝尔中汇实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呼伦贝尔油玉不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如何避免wps卡顿? 属鼠的男人找对象是属什么,属鼠的人和什么属相合 96年鼠的姻缘在哪年 属相相合年份运势提升 2024属鼠找对象属什么最佳 黑客攻击网站能报案吗 黑客攻击报案有用吗 卡普格拉综合症的特征 职场中工作强势的摩羯座想成功,需要做哪些改变? 卡普格拉综合症的介绍 卡普格拉妄想症具体表现是什么? 卡普格拉妄想症的介绍 患者会认为自己身边熟悉的人是由陌生人伪装成的,任何人接近都不可信任,这是什么病的症状,这不是被害妄 卡普格拉综合症的克服 卡普格拉综合症的简介 一个人的低自尊一般是怎么造成的? 什么是卡普格拉综合症? 心理学上的冒充者综合症是什么意思? 304不锈钢钢板和Q235槽钢焊接, 焊接性怎么样? 选用什么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 怎么将“剪映暴风雨画面运用到直播间里 旧遥控器是433的,为什么新遥控器433就配不上? 不锈钢DIN433与GB848的区别是什么 自从剪映更新后,剪映专业版怎么才能把调好的画面应用到全部_百度问一问 肖先生,您好 请问430不锈钢与443不锈钢有何区别? 电梯厂家为什么用433不锈钢?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的练习一,《汉语拼音字母表》应该怎么教呢?那首歌怎么唱才对呢?请大家支支招!! 一年级拼音 怎么给不配合的家人鉴定精神病? 什么是冒充者综合征? 常见的心理疾病有那些?不需要太多,只要名称== 卡普拉综合症 手机怎么能打开空调 什么手机可以打开空调 v10系统怎么更改显示器的大小 玛雅w95v十显示器怎么样调分辨率 我的七喜v10p笔记本重装了系统,以前的屏幕分辨率是1280*800,现在只能调整到1024*768,请问怎么改回来 如何使用命令提示符修改桌面分辨率 急!! v10笔记本电脑电影的字体怎么调大 win10电脑开机后 桌面图标变宽 变模糊 调分辨率有没有用 win10分辨率调错怎么办,电脑一直一直黑屏。。。只有鼠标,求大神 屏幕分辨率怎么调,只有800*600 1024*768 笔记本电脑屏幕感觉有点模糊!是什么原因?怎么调?分辨率貌似只有最高和最低两个参数可以调。 电脑屏幕分辨率,为什么只能调最高和最低 笔记本系统换了,屏幕分辨率只能调最高与最低,有解决办法吗? 我的笔记本电脑的分辨率只能调 最大和最小 怎么办? 笔记本只能调三种分辨率,如何解决 笔记本的分辨率最高只能到1028*768 不是最佳选择 怎么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