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四大乌云是什麼?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1:28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15:31
准确的说应该是“两朵乌云”。其出处为:
在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包括力学、声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已经趋于完善,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
在1900年,著名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威廉·汤姆逊)在一篇瞻望二十世纪物理学的文章中他先说:“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物理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接着他又说:“但是,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
这两朵小小的“乌云”,是令当时的物理学家不安,因为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它们。
其中一朵乌云是指:迈克耳逊-莫雷实验
电磁场理论建立后,人们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c,认为光也是电磁波。当时的科学家根据经典力学的波动理论认为,电磁波的传播应该依赖于某种介质,当时又找不到是什么介质,所以就认为这种介质一定存在,它应该是看不见,又摸不着,弹性应该很好,并称之为“以太”,光速c应该是相对以太而言的。
这样一来,如果以太和地球有相对运动,那么在地球上测量出来的光速就有可能小于c或大于c.为了观测“以太风”是否存在,迈克耳逊与莫雷合作进行了一个著名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但实验结果是:以太与地球没有相对运动——即“以太零漂移”。使科学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要么以太不存在,要么以太总与地球一起运动(相对静止)。若以太不存在,电磁波靠什么传播?经典物理学*为力了。这就是开尔文所指的第一朵“乌云”。
其中另一朵乌云是指:热辐射实验
物理学家解释黑体辐射实验的结果时,认为能量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在低频部分和经典物理学的理论结果与实验事实比较符合,但是高频区(紫外光区)理论结果和实验数据相差十万八千里,是根本不可能的。这说明经典物理学在解释黑体辐射时,在高频区出现了错误或失败。这是经典物理学的“灾难”,被称为“紫外灾难”。这就是开尔文所指的第二朵“乌云”。
这两朵小小的乌云,后来引发了物理学中的一场*风暴。
上述两个问题的解决导致了全新观念的物理理论的诞生。对前者的进一步研究,爱因斯坦建立了相对论;对后者的深入研究,建立了量子论(量子力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15:31
您好楼主,我只找到了两道,有以太的~~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迈克耳逊-莫雷实验与“以太”说
光波为什么能在真空中传播?它的传播介质是什么?物理学家给光找了个传播介质―“以太”,肯定了“以太”的存在,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运动,就必须会遇到每秒30公里的“以太风”迎面吹来,同时,它也必须对光的传播产生影响。这个问题的产生,引起人们去探讨“以太风”存在与否。为了观测“以太风”是否存在,迈克耳逊)与莫雷合作,在克利夫兰进行了一个著名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但是实验结果和却以太漂移说相矛盾。使科学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他们或者须放弃曾经说明电磁及光的许多现象的以太理论。如果他们不敢放弃以太,那末,他们必须放弃比“以太学”更古老的哥白尼的地动说。
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黑体辐射与“紫外灾难”。
19世纪末,卢梅尔等人的著名实验―黑体辐射实验,发现黑体辐射的能量不是连续的,它按波长的分布仅与黑体的温度有关。为了解释黑体辐射实验的结果,物理学家瑞利和金斯认为能量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建立起在波长比较长、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和实验事实比较符合的黑体辐射公式。但是,这个公式推出,在短波区(紫外光区)随着波长的变短,辐射强度可以无止境地增加,这和实验数据相差十万八千里,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失败被埃伦菲斯特称为“紫外灾难”。它的失败无可怀疑地表明经典物理学理论在黑体辐射问题上的失败,所以这也是整个经典物理学的“灾难”。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189530.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15:32
只有所谓的两大乌云。一个是以太,另一个是光电效应。前者导致狭义相对论的诞生,后者导致量子力学的诞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15:33
不知你说的是不是20世纪初的两大乌云,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