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与老庄的道家思想有何差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1:40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3:04

1、孔老比较: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老子庄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孔孟作为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了道德(在伦理意义上)大师的形象,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老庄作为道家的至人,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老子)和艺术大师(庄子)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悟性相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于外物,顺乎自然而已。

2、人性论比较: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道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觉察到虚伪而繁烦的宗*理对人性的桎梏相对个性的摧残,皆有所得,亦皆有所偏。

3、人生论比较: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图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透外物面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一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之情为最高目标,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4、治国论比较:儒家强调有为,道家主张无为。【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道家这一思想文化体系的最高范畴,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

5、思想核心方面比较儒家讲求“三纲五常”,其思想的核心归纳为“重仁尚礼”,而道家则讲求“无为而治”,其思想的核心则为道法自然,儒家尚仁,强调仁者爱人,必须克己复礼,以对人的尊重和具备同情心作为“仁”之核心标准,而以对自己的克制和约束提高道德水平作为其达到标准之必须手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3:04

1、孔老比较: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老子庄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孔孟作为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了道德(在伦理意义上)大师的形象,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老庄作为道家的至人,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老子)和艺术大师(庄子)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悟性相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于外物,顺乎自然而已。

2、人性论比较: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道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觉察到虚伪而繁烦的宗*理对人性的桎梏相对个性的摧残,皆有所得,亦皆有所偏。

3、人生论比较: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图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透外物面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一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之情为最高目标,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4、治国论比较:儒家强调有为,道家主张无为。【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道家这一思想文化体系的最高范畴,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

5、思想核心方面比较儒家讲求“三纲五常”,其思想的核心归纳为“重仁尚礼”,而道家则讲求“无为而治”,其思想的核心则为道法自然,儒家尚仁,强调仁者爱人,必须克己复礼,以对人的尊重和具备同情心作为“仁”之核心标准,而以对自己的克制和约束提高道德水平作为其达到标准之必须手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3:04

1、孔老比较: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老子庄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孔孟作为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了道德(在伦理意义上)大师的形象,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老庄作为道家的至人,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老子)和艺术大师(庄子)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悟性相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于外物,顺乎自然而已。

2、人性论比较: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道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觉察到虚伪而繁烦的宗*理对人性的桎梏相对个性的摧残,皆有所得,亦皆有所偏。

3、人生论比较: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图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透外物面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一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之情为最高目标,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4、治国论比较:儒家强调有为,道家主张无为。【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道家这一思想文化体系的最高范畴,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

5、思想核心方面比较儒家讲求“三纲五常”,其思想的核心归纳为“重仁尚礼”,而道家则讲求“无为而治”,其思想的核心则为道法自然,儒家尚仁,强调仁者爱人,必须克己复礼,以对人的尊重和具备同情心作为“仁”之核心标准,而以对自己的克制和约束提高道德水平作为其达到标准之必须手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3:04

儒家的思想主要是入世的。而道家的思想是结合入世和出世。所以道家的思想更加的全面,而儒家的思想主要是在世间。但想要得道也要不离世间觉。所以儒家他是老庄思想的一个延续他只是侧重点不一样而已,这就是差别。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3:04

儒家的思想主要是入世的。而道家的思想是结合入世和出世。所以道家的思想更加的全面,而儒家的思想主要是在世间。但想要得道也要不离世间觉。所以儒家他是老庄思想的一个延续他只是侧重点不一样而已,这就是差别。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3:05

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而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3:04

儒家的思想主要是入世的。而道家的思想是结合入世和出世。所以道家的思想更加的全面,而儒家的思想主要是在世间。但想要得道也要不离世间觉。所以儒家他是老庄思想的一个延续他只是侧重点不一样而已,这就是差别。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3:06

儒家重礼,道家无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3:05

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而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3:05

儒家重礼,道家无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3:06

一个是华夏正统思想的代表,一个是华夏正统思想的反叛者。
孔子的思想,是对华夏正统文化的继承,所以他成了“圣人”。他是恢复和奠定中华正统文化(儒家)的第一号功臣。
但老子和孔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他们当时所生活的时代不满。当时,各诸侯争霸,相互讨伐。诸侯不尊重周王室,而诸侯下面的士大夫也常常不尊重诸侯,父亲不尊重儿子,儿子也不尊重父亲。所以经常有弑君、弑父的现象发生。在老子和孔子看来,简直就是“天下大乱”。
但对于“天下大乱”的根源分析和解决办法,老子与孔子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孔子继承了周公时代的礼法制度,孔子认为天下大乱,是因为诸侯士大夫等不遵守礼法制度导致的。大家要尊重“名份”(名),尊重伦理次序(伦)。如果每个人都尊重自己的身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么天下就会和谐了。意思就是说:君王要有君王的样子,人家才会尊重你。而臣子要有臣子的作为,尽力辅佐君王,不要僭越自己的身份。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你为老不尊,人家就不会尊重你。而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要孝顺和尊敬自己的父亲,不要僭越自己儿子的身份,这样儿子就不会想要弑父,夺取父亲的位子。这样一来,天下就会和谐了。
而老子则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太在乎“名份”(名),每个人都想争“名”夺利。诸侯想要争取天子的名分,大夫想要争取诸侯的名分,儿子想要争取父亲的权位,所以搞得天下大乱。假如每个人都精心寡欲,都“无为”,那么天下就会和谐了。所以老子认为,“礼法制度”“伦理制度”才是天下大乱的根源,不如大家都抛弃这种伦理礼法制度,那么天下就会安静了。
这就是老子和孔子的根本区别。
根据这个根本分歧,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的不同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
(1)对天的态度。儒家文化最根本最崇高的信仰,就是“天”。世间万物,莫不是天底下之物,天是至高至上的东西。而老子显然对“天”是嗤之以鼻的。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天和地,都是不讲求“仁”的,万物包括人,在“天”看来都跟狗没啥分别。
(2)对圣人的态度。儒家除了敬天之外,其次是崇尚华夏先祖中的圣人,主要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七位圣人。而老子对“圣人”还算是比较尊敬的。但老子显然“目的不纯”,他常常借“圣人”来反儒家,借“圣人”来说明他们是崇尚“道”和“无为”的。老子主张,圣人“得一”,“使民无知,弃绝智慧”。到了另一位道家,庄子,就直接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生而大盗起”。
(3)仁和道的分歧。老子崇尚比“天”更“古”一个层次的东西:“道”。因为道家的世间万物的最初本源是“道”。老子认为,儒家提倡“仁义忠孝”,都是“大道废”的后果。在老子看来,提倡所谓的“仁义忠孝”,还不如提倡更高级的“道”。老子反对当时的儒家教化,认为人民以“智巧相欺”,愈讲仁义道德,社会愈乱。
(4)无和有。老子的宇宙观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世间万物之最初本源。无,就是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当天地混沌未开的时候,世间万物都不会存在,故称“无”。后来天地初开,形成万物,故称“有”。儒家则不讲“无”,只讲“有”,儒家看重的已经“有”的东西,已经存在的东西,已经存在的世间万物。
(5)道和德。“道”是老子的概念。它是玄妙深奥的,难以用言语形容。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德,这个概念,源于儒家文化。而道家思想也借用了“德”这个概念。道家认为,道是万物的规律,而德是道的外象。老子认为,德,是比孔子所说的“仁义”稍高级一点的东西。但是“德”又比“道”低一个层次。失去了“道”,才会要求大家来讲“德”。所以道家历来追求的是“道”,而不是“德”。只有儒家才追求“德”。这是最根本的区别。
(6)无为和有为。既然老子崇尚“道”,道即是“无”。所以他的*思想的核心是“无为”,就不难理解了。老子说,古代圣人的社会为什么好呢?就因为古代的圣人们都讲究“无为”,所以民风朴实,社会和谐。而孔子看法则相反,孔子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因为他们做事积极,“有为”,所以社会才和谐。
(7)正名和无名。名(名分),就是人的伦理次序。假如你是一个父亲,那么你在你孩子面前,你的“名”就是“父亲”。那么你的日常言行,就要符合你的“名”,做父亲要有做父亲的样子,不要嬉皮笑脸,为老不尊。同样的道理,假如你是诸侯,你的“名”就是诸侯,那么你对天子就要尊敬,对下属就要仁义。孔子的思想,一以贯之,就是“正名”两个字。核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君的,应该象个"君"的样子,为臣的应该象个"臣"的样子,做父的,要有"父"的样子,做子的要有“子”的样子。如果每个人都谨守自己的“名”,那么天下就会和谐了。这就是孔子的思想之核心所在。但老子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则完全不一样。老子主张“道常无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认为,世界本源,最初是没有这些人与人之间的伦常次序的,即没有“名”,都是“无”。所以他不主张强调“名”。老子认为,就因为儒家老是想“正名”,导致不少人开始“争名”。比如本来做“臣”的,却偏偏弑君,要去争“君”的名。本来是为人“子”的,却要去弑父,夺取父的名位。老子认为,发生这种“臣弑君”“子弑父”等争名夺利的现象,原因就在于有了“名”这个东西。如果没有“名”这个东西,大家就没得争了,那就不会发生这些社会乱象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3:05

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而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3:06

儒家重礼,道家无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3:06

一个是华夏正统思想的代表,一个是华夏正统思想的反叛者。
孔子的思想,是对华夏正统文化的继承,所以他成了“圣人”。他是恢复和奠定中华正统文化(儒家)的第一号功臣。
但老子和孔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他们当时所生活的时代不满。当时,各诸侯争霸,相互讨伐。诸侯不尊重周王室,而诸侯下面的士大夫也常常不尊重诸侯,父亲不尊重儿子,儿子也不尊重父亲。所以经常有弑君、弑父的现象发生。在老子和孔子看来,简直就是“天下大乱”。
但对于“天下大乱”的根源分析和解决办法,老子与孔子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孔子继承了周公时代的礼法制度,孔子认为天下大乱,是因为诸侯士大夫等不遵守礼法制度导致的。大家要尊重“名份”(名),尊重伦理次序(伦)。如果每个人都尊重自己的身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么天下就会和谐了。意思就是说:君王要有君王的样子,人家才会尊重你。而臣子要有臣子的作为,尽力辅佐君王,不要僭越自己的身份。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你为老不尊,人家就不会尊重你。而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要孝顺和尊敬自己的父亲,不要僭越自己儿子的身份,这样儿子就不会想要弑父,夺取父亲的位子。这样一来,天下就会和谐了。
而老子则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太在乎“名份”(名),每个人都想争“名”夺利。诸侯想要争取天子的名分,大夫想要争取诸侯的名分,儿子想要争取父亲的权位,所以搞得天下大乱。假如每个人都精心寡欲,都“无为”,那么天下就会和谐了。所以老子认为,“礼法制度”“伦理制度”才是天下大乱的根源,不如大家都抛弃这种伦理礼法制度,那么天下就会安静了。
这就是老子和孔子的根本区别。
根据这个根本分歧,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的不同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
(1)对天的态度。儒家文化最根本最崇高的信仰,就是“天”。世间万物,莫不是天底下之物,天是至高至上的东西。而老子显然对“天”是嗤之以鼻的。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天和地,都是不讲求“仁”的,万物包括人,在“天”看来都跟狗没啥分别。
(2)对圣人的态度。儒家除了敬天之外,其次是崇尚华夏先祖中的圣人,主要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七位圣人。而老子对“圣人”还算是比较尊敬的。但老子显然“目的不纯”,他常常借“圣人”来反儒家,借“圣人”来说明他们是崇尚“道”和“无为”的。老子主张,圣人“得一”,“使民无知,弃绝智慧”。到了另一位道家,庄子,就直接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生而大盗起”。
(3)仁和道的分歧。老子崇尚比“天”更“古”一个层次的东西:“道”。因为道家的世间万物的最初本源是“道”。老子认为,儒家提倡“仁义忠孝”,都是“大道废”的后果。在老子看来,提倡所谓的“仁义忠孝”,还不如提倡更高级的“道”。老子反对当时的儒家教化,认为人民以“智巧相欺”,愈讲仁义道德,社会愈乱。
(4)无和有。老子的宇宙观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世间万物之最初本源。无,就是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当天地混沌未开的时候,世间万物都不会存在,故称“无”。后来天地初开,形成万物,故称“有”。儒家则不讲“无”,只讲“有”,儒家看重的已经“有”的东西,已经存在的东西,已经存在的世间万物。
(5)道和德。“道”是老子的概念。它是玄妙深奥的,难以用言语形容。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德,这个概念,源于儒家文化。而道家思想也借用了“德”这个概念。道家认为,道是万物的规律,而德是道的外象。老子认为,德,是比孔子所说的“仁义”稍高级一点的东西。但是“德”又比“道”低一个层次。失去了“道”,才会要求大家来讲“德”。所以道家历来追求的是“道”,而不是“德”。只有儒家才追求“德”。这是最根本的区别。
(6)无为和有为。既然老子崇尚“道”,道即是“无”。所以他的*思想的核心是“无为”,就不难理解了。老子说,古代圣人的社会为什么好呢?就因为古代的圣人们都讲究“无为”,所以民风朴实,社会和谐。而孔子看法则相反,孔子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因为他们做事积极,“有为”,所以社会才和谐。
(7)正名和无名。名(名分),就是人的伦理次序。假如你是一个父亲,那么你在你孩子面前,你的“名”就是“父亲”。那么你的日常言行,就要符合你的“名”,做父亲要有做父亲的样子,不要嬉皮笑脸,为老不尊。同样的道理,假如你是诸侯,你的“名”就是诸侯,那么你对天子就要尊敬,对下属就要仁义。孔子的思想,一以贯之,就是“正名”两个字。核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君的,应该象个"君"的样子,为臣的应该象个"臣"的样子,做父的,要有"父"的样子,做子的要有“子”的样子。如果每个人都谨守自己的“名”,那么天下就会和谐了。这就是孔子的思想之核心所在。但老子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则完全不一样。老子主张“道常无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认为,世界本源,最初是没有这些人与人之间的伦常次序的,即没有“名”,都是“无”。所以他不主张强调“名”。老子认为,就因为儒家老是想“正名”,导致不少人开始“争名”。比如本来做“臣”的,却偏偏弑君,要去争“君”的名。本来是为人“子”的,却要去弑父,夺取父的名位。老子认为,发生这种“臣弑君”“子弑父”等争名夺利的现象,原因就在于有了“名”这个东西。如果没有“名”这个东西,大家就没得争了,那就不会发生这些社会乱象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3:06

一个是华夏正统思想的代表,一个是华夏正统思想的反叛者。
孔子的思想,是对华夏正统文化的继承,所以他成了“圣人”。他是恢复和奠定中华正统文化(儒家)的第一号功臣。
但老子和孔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他们当时所生活的时代不满。当时,各诸侯争霸,相互讨伐。诸侯不尊重周王室,而诸侯下面的士大夫也常常不尊重诸侯,父亲不尊重儿子,儿子也不尊重父亲。所以经常有弑君、弑父的现象发生。在老子和孔子看来,简直就是“天下大乱”。
但对于“天下大乱”的根源分析和解决办法,老子与孔子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孔子继承了周公时代的礼法制度,孔子认为天下大乱,是因为诸侯士大夫等不遵守礼法制度导致的。大家要尊重“名份”(名),尊重伦理次序(伦)。如果每个人都尊重自己的身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么天下就会和谐了。意思就是说:君王要有君王的样子,人家才会尊重你。而臣子要有臣子的作为,尽力辅佐君王,不要僭越自己的身份。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你为老不尊,人家就不会尊重你。而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要孝顺和尊敬自己的父亲,不要僭越自己儿子的身份,这样儿子就不会想要弑父,夺取父亲的位子。这样一来,天下就会和谐了。
而老子则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太在乎“名份”(名),每个人都想争“名”夺利。诸侯想要争取天子的名分,大夫想要争取诸侯的名分,儿子想要争取父亲的权位,所以搞得天下大乱。假如每个人都精心寡欲,都“无为”,那么天下就会和谐了。所以老子认为,“礼法制度”“伦理制度”才是天下大乱的根源,不如大家都抛弃这种伦理礼法制度,那么天下就会安静了。
这就是老子和孔子的根本区别。
根据这个根本分歧,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的不同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
(1)对天的态度。儒家文化最根本最崇高的信仰,就是“天”。世间万物,莫不是天底下之物,天是至高至上的东西。而老子显然对“天”是嗤之以鼻的。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天和地,都是不讲求“仁”的,万物包括人,在“天”看来都跟狗没啥分别。
(2)对圣人的态度。儒家除了敬天之外,其次是崇尚华夏先祖中的圣人,主要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七位圣人。而老子对“圣人”还算是比较尊敬的。但老子显然“目的不纯”,他常常借“圣人”来反儒家,借“圣人”来说明他们是崇尚“道”和“无为”的。老子主张,圣人“得一”,“使民无知,弃绝智慧”。到了另一位道家,庄子,就直接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生而大盗起”。
(3)仁和道的分歧。老子崇尚比“天”更“古”一个层次的东西:“道”。因为道家的世间万物的最初本源是“道”。老子认为,儒家提倡“仁义忠孝”,都是“大道废”的后果。在老子看来,提倡所谓的“仁义忠孝”,还不如提倡更高级的“道”。老子反对当时的儒家教化,认为人民以“智巧相欺”,愈讲仁义道德,社会愈乱。
(4)无和有。老子的宇宙观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世间万物之最初本源。无,就是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当天地混沌未开的时候,世间万物都不会存在,故称“无”。后来天地初开,形成万物,故称“有”。儒家则不讲“无”,只讲“有”,儒家看重的已经“有”的东西,已经存在的东西,已经存在的世间万物。
(5)道和德。“道”是老子的概念。它是玄妙深奥的,难以用言语形容。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德,这个概念,源于儒家文化。而道家思想也借用了“德”这个概念。道家认为,道是万物的规律,而德是道的外象。老子认为,德,是比孔子所说的“仁义”稍高级一点的东西。但是“德”又比“道”低一个层次。失去了“道”,才会要求大家来讲“德”。所以道家历来追求的是“道”,而不是“德”。只有儒家才追求“德”。这是最根本的区别。
(6)无为和有为。既然老子崇尚“道”,道即是“无”。所以他的*思想的核心是“无为”,就不难理解了。老子说,古代圣人的社会为什么好呢?就因为古代的圣人们都讲究“无为”,所以民风朴实,社会和谐。而孔子看法则相反,孔子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因为他们做事积极,“有为”,所以社会才和谐。
(7)正名和无名。名(名分),就是人的伦理次序。假如你是一个父亲,那么你在你孩子面前,你的“名”就是“父亲”。那么你的日常言行,就要符合你的“名”,做父亲要有做父亲的样子,不要嬉皮笑脸,为老不尊。同样的道理,假如你是诸侯,你的“名”就是诸侯,那么你对天子就要尊敬,对下属就要仁义。孔子的思想,一以贯之,就是“正名”两个字。核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君的,应该象个"君"的样子,为臣的应该象个"臣"的样子,做父的,要有"父"的样子,做子的要有“子”的样子。如果每个人都谨守自己的“名”,那么天下就会和谐了。这就是孔子的思想之核心所在。但老子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则完全不一样。老子主张“道常无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认为,世界本源,最初是没有这些人与人之间的伦常次序的,即没有“名”,都是“无”。所以他不主张强调“名”。老子认为,就因为儒家老是想“正名”,导致不少人开始“争名”。比如本来做“臣”的,却偏偏弑君,要去争“君”的名。本来是为人“子”的,却要去弑父,夺取父的名位。老子认为,发生这种“臣弑君”“子弑父”等争名夺利的现象,原因就在于有了“名”这个东西。如果没有“名”这个东西,大家就没得争了,那就不会发生这些社会乱象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你见过最古老的东西是什么,有多少年历史 WORD中怎么输出稿纸模式word中怎么输出稿纸模式 女性尿检阴性是什么意思 阴性尿检是什么意思 尿检阴性是什么 win10如何查看电脑配置参数 win10怎样查看电脑配置参数 多地对公职人员提接种要求 亚马逊订单可以退回任何Kohl's商店,7月份生效 亚马逊提供免费退货,珠宝退货卖家要承担运费吗 新的亚马逊退货政策惹争议!官方解答来了 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急! 简述儒家、道家、法家、纵横家的思想及理论 中国古代管理体现辩证思想的是那个学派? 儒家,道家,佛家的主要思想分别是什么? 如何辩证的看待儒家的思想呢?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思想主张 儒家的辩证思维方法是? 乳鸽汤的做法与功效是怎样的? 鸽子汤做法怎么做 白子画哪一集被泼绝情池水 游珍珠泉记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 啥意思? 敞口杯喝水蹭口红太厉害了,打算买个吸管杯,但是听说吸管杯不能喝气泡水是真的吗? 有好吃的宅家零食推荐吗,在家实在太无聊了? 青柠气泡水好听的名字 手工骰子用什么纸做较好 白色骰子是用什么做的? 凤梨香柠气泡水,咕嘟咕嘟,酸甜爽口,还不试一下吗? 骰子用什么做成的 目前在世界上最好的矿泉水是哪个牌子的? 请问下面图片中那两个骰子是用什么软件做出来的? 试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我们对儒家思想应该采取的态度 道家儒家法家的思想主张有什么不同 如何认识儒家思想 举例说明儒家思想 如何理解儒家和道家思想 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的实质是什么 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如何辩证看待儒家文化,道家文化 儒家,道家,法家都宣扬啥思想来着? 辩证法思想包括什么 刚参加工作如何办理信用卡 刚工作可以办理信用卡? 刚工作如何办理银行信用卡? 现在有工作 想办个信用卡 。该怎么办 工作两年可以办信用卡吗 我刚刚上班还不属于正式工可以办理信用卡吗?具体需要什么? 工地上工作怎么申请信用卡 有工作无收入证明如何申领信用卡 我在个私营企业工作,怎样申请信用卡? 怎样才能快速办张信用卡?什么样的工作最适合办信用卡? 怎么才能办张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