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3:0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2 22:17
果敢(Kokang),全名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是緬甸聯邦邊境的華人自治區,首府老街市。1989年脫離緬共成立特區*,全區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通行果敢語(漢語) [3] 。 果敢人有別於其他緬甸華人,具有官方少數民族身分,稱為果敢族。 :果敢歷史 果敢曾為中國西南邊境少數民族的地域,明朝末年大量漢族隨桂王湧入雲南省。18世紀,一支漢人移民後裔成為科干山的地方勢力,後受封世襲治理果敢,向中國效忠。19世紀末,果敢被劃入英屬印度,成為緬甸境內以華人為主體的土司縣。1959年緬甸廢除土司制度之後,果敢陷入了長期的動亂,直至1989年停戰方趨於穩定,成為今日的撣邦第一特區。 [编辑] 清朝以前 果敢地區在歷史上多屬於地方土司管理的地區,未成為*集權國家所能有效控制的邊境地區;崎嶇複雜的地形決定了其多樣化的民族組成。 該地曾為哀牢百濮的地域,後哀牢內附東漢,該地屬於東漢永昌郡西南邊陲。三國時代蜀漢諸葛亮在平南時在諸葛炮樓山留下了遺蹟。在白族大理國時期,劃屬永昌府孟纏甸範圍。元代,分屬雲南省鎮康路、孟定路孟纏甸的一部份。明代,則屬鎮康土州以及孟定土府的疆域。 [4] 17世紀南明政權向西南方敗退,大規模的漢人隨著桂王永曆明軍遷徙雲南。 [编辑] 楊姓土司時期 18世紀,鎮康州以及木邦的交界處出現了楊姓漢人土司政權,楊獻才與繼任者楊維興以興達戶為基礎,對外擴張勢力。1840年,*領導者楊國華因為清朝捍衛邊防有功,受封為世襲果敢縣令。 [5] [6] [7] [8] 此後果敢土司長期同時向中國以及木邦進貢。1886年,大英帝國併緬甸貢榜王朝,同時將緬甸北方臣服於緬甸的土司也納入英屬印度。英國與清朝簽訂條約,界定了中緬兩國邊境傳統上沒有穩定歸屬的土司;一些被分為清朝所有,一些則屬於英屬緬甸。經過多年談判,1897年《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果敢被劃入英屬印度的範圍, [9] [5] [6] 成為木邦大土司轄下的小土司邦。 二戰之後,果敢與鄰近的土司邦一同自英國獨立,組成緬甸聯邦。此後果敢獲得大土司的地位,不再從屬於木邦。楊姓土司的世襲統治權至1959年結束,歷時兩百餘年的果敢土司至此交權予地方議會。 [10] [编辑] 戰亂時期 土司政權結束之後,土司家族的影響仍在。數年後,土司家族成員楊振聲起兵反抗緬甸*;*軍施行「以果制果」的*,策動羅星漢擊潰果敢的反緬甸部隊,土司家族的軍隊敗逃。楊振聲部隊退入泰國,彭家聲則退入中國。*軍進佔果敢,指派親緬族的羅星漢管理果敢,經營*生意。果敢始被異族統治,華文學校被收歸國有,當地華人身分改為少數民族果敢族,華文也改稱果敢文。 1960年代緬甸共產黨失去位於緬甸中部的根據地之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支持下,在緬甸東北部整裝待發。彭家聲率領緬共軍隊重新佔領果敢,敗退的羅星漢採行堅壁清野策略,將市街燒毀,迫居民遷出,致果敢人民四處*。 1980年代國際情勢改變,緬甸共產黨內部嚴重分歧,包含果敢的少數民族的當地武裝勢力遂脫離緬共,將緬共的領導人遣送中國,與緬甸軍*停戰並展開和平談判。 [编辑] 撣邦第一特區 1989年,彭家聲與*軍達成協議,果敢成為自治的特區。特區具備有限的軍力,**派駐少量的公共服務人員至果敢, [11] 包含醫務人員,小學教師。1992年內戰再起,軍官楊茂良聯合南方的佤邦驅逐特區*彭家聲,1995年彭家聲與佤邦合作,重掌果敢政局。 在國際反毒的壓力下以及多次禁毒挫敗之後,2003年終於全面推行停止種植罌粟的*,引入農業生產技術並發展博弈業。然而產業轉型對果敢帶來相當大的衝擊,替代種植在果敢高冷乾的環境推行困難重重,農民陷入貧困。由於缺乏糧食等原因而在山村地區爆發大規模的瘧疾,死亡279人。國際展開人道救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提供救濟糧。而日本外務省的國際協力機構於2005年開始,與特區*合作進行長期的總合性重建工作。 2009年“8.8事件”後,果敢新**是由原副*白所成担任,刘国玺副*兼任秘书长。新*排除了彭家聲的黨羽,外界猜測彭家聲已经失去对果敢*的控制权。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2 22:17
福利来旗下华纳在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