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恋母情结人物分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2: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02:38
一、引论
在卷轶浩繁的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中,问津年轻的澳大利
亚文学的可谓寥若晨星,论及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者更是
屈指可数。在这有限的几篇文章中,大多是以探讨克利里家三
位女性或拉尔夫的形象为主题,迄今还没有一篇涉及到弗兰
克这个人物。
弗兰克是菲奥那的长子,书中女主人公梅吉的大哥,在梅
吉的早年生活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作者考琳•麦卡洛在描写梅
吉的童年时,在这个人物身上花了大量的笔墨,在书的后半部,
又让这个本已被判了终身监禁的人物再次出现,可见弗兰克
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人物。人们长期以来对这一
人物的忽视,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本文试图对弗兰克这一人物形象,作一初探。《荆棘鸟》
的作者考琳•麦卡洛是一位神经生理学家,她笔下的弗兰克对
其母亲菲的感情,完全符合弗洛依德心理学中的“伊谛普斯情
结“”固着”的症状。因此,在分析这个人物形象时,本文运用
了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对其“伊谛普斯情结”作了阐述和
说明,并进一步阐释了“伊谛普斯情结”与其杀人行为之间的
关系。
二、弗兰克与“伊谛普斯情结”
“伊谛普斯情结”这一名词,是由弗洛依德提出的,指的是
儿子在双亲中偏爱母亲的现象,又叫“恋母情结”。弗洛依德认
为,所有小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都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他
将其称为“伊谛普斯阶段”。这一阶段的存在,是正常的。所有
的小男孩,*的第一个对象,都指向自己的母亲。“小男孩想
要独占母亲,而感到父亲的存在是个障碍。他还时常直接地用
语言表露自己的情感,答应其母亲长大后要娶她。”但是,随着
年龄的增长,他会慢慢地摆脱这种情结,学会把家庭以外的女
性作为恋爱结婚的对象。如果“恋母情结”没有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消失,而是始终存在,就不正常了。这种人,弗洛依德称之
为“性倒错者”。即他们的性心理在发展过程种发生了停滞,
“固着”在了成熟前的某一阶段;或性心理虽然发展到了成熟
前甚至成熟阶段,但因为某种原因又“退化”到了早期阶段。发
生这种现象的结果有两个,或是*的对象指向“力比多发泄
的第一个对象”,在儿子身上,就表现为成年后依然恋母;或是
“整个性组织退回到更早的阶段”,诸如*者、恋物癖者等
就是发生了这种现象。
《荆棘鸟》一书中的弗兰克,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就已经“快
16岁了”,并且已经从事打铁的职业很长时间,和父亲帕迪共
同承担起养家糊口的任务了,然而在心理上却依然处于弗洛
依德所说的“伊谛普斯阶段”。他时刻关注着母亲菲,在几个孩
子中,只有他能完全理解母亲,对母亲体贴入微。并且他对母
亲,以及母亲对他的强烈的感情是相互的,他和母亲在一起的
时候,他们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默契。他们一起分担生活的重
担。无论是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还是在精神上,弗兰克都是
站在与母亲平等的地位上与母亲交往的,并在某种程度上已
经成为了母亲真正的伴侣。他对母亲菲的爱是畸形的。他不是
在像一个儿子那样以景仰的目光去爱母亲,而是在像一个丈
夫那样平等地去爱妻子。
更严重的是,当他发现母亲菲又一次怀孕的时候,他“把
床脚的黄铜杆扭成了S形”,并问铜杆“你为什么不是我爸
呢?”。*的对象很明显地指向“力比多发泄的第一个对象”,
对父亲使母亲怀孕这一事实嫉妒不已。他是一个典型的“恋母
情结”的“固着”者。
三“、伊谛普斯情结”与弗兰克杀人之间的关系
那么,弗兰克杀人与其“恋母情结”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
表面看来,弗兰克*是一件不幸的偶发意外事件。他
在酒吧喝多了酒,发酒疯与人发生了争吵,一时冲动就由吵架
变成了打架,职业拳击手的手又很重,于是一不小心就把人给
打死了。不止一个受教育程度低而又脾气暴躁的体力劳动者
犯过这种错误。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里有一点是我们必须注意的,考琳•麦卡洛特别指出,
当*捉住弗兰克时“,发现克利里正在击打已失去知觉的卡
明的头部”。而且“在被捕时,克利里虽已饮酒,但神智清醒”。
可见弗兰克并没有喝醉,也不是在发酒疯,他是在“神智清醒”
的状态下有意识地选择对方的头部作为打击的对象的。那么,
为什么他会偏偏选择头部而不是其它部位呢?又为什么对方
已经失去知觉了,他还不停手,似乎和对方有极大的仇怨呢?
仅仅因为一次在公共酒吧间里的争吵,对一个原本素不相识
的人,至于产生这种深仇大恨吗?
选择头部到底代表了什么呢?弗洛伊德曾指出过,头是男
性性器官的象征。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弗兰克会对一个陌生人
表现出如此大的怨恨,以至于“他的拳上沾满了血迹和卡明的
一簇簇头发”。这其实是“原欲”能量的一种发泄。
弗洛伊德曾把十九世纪德国物理学能量守恒原理运用到
心理学上,并接受了奥地利生理学家布吕克关于生命机体也
是一个动力系统的学说,指出人体内的能量也遵守能量守恒
原理。而“人的能量之源就是由人体生物能转换而来的心理
能,能量聚集在本我中,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原欲,它是生命本
能的核心力量”。“这一原始的生物性能量流动不居,要求得到
满足。”人们一般把“原欲”通俗地理解为*,“原欲”的能量
守恒通俗地说法就是人类的*本能中包含了能量,这种能
量一定要求得到释放。如果这种能量在生殖领域得不到释放,
它并不会消亡,而是像物理能一样要找到其它领域释放出来。
前面已经说过,弗兰克有严重的“恋母情结”固着,所以他
的“原欲”强烈地要求他杀死母亲的丈夫,娶自己的母亲。社会
伦理的禁忌和对父亲习惯性的畏惧使他不可能做到真的去杀
父,更不可能与母亲菲结合,然而“,原欲”的能量又必然要发
泄。在他不能以帕迪作为发泄对象的情况下,他只能选择另外
一个发泄对象作为代替物。就像他第一次走上拳击台那天一
样“,他怒目圆睁,他的每一个对手都仿佛长着帕迪的面孔。”
“好像有一个洪大的声音在叫着:上!上!上!”“当他打出使对
方倒地的一拳时,他觉得耳朵里听到的沉闷的喊声变成了:
杀!杀!杀!”而当他发泄完能量,走下拳击台的时候,虽然“一
只眼睛上贴着膏药,破了的嘴唇上涂着药”,却“头一次显得喜
气洋洋”,并且“这神态就和大家知道的多数男人与一个女人
在床上度过了一个良宵以后的样子是一样的。”至此,弗兰克
杀人,而且是在“神智清醒”的状态下多少有点莫名其妙地杀
了人的深层原因,也就很清楚了。他疯狂地击打卡明头部的行
为其实是“原欲”本能长期得不到满足,长期受到压抑后的一
种爆发,是他在潜意识支配下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如果他的
意识允许他把这种潜意识清楚地表达出来,那会是:他想要杀
死帕迪,并且捣烂他的性器官。
因此,这一看似极具偶然性的事件,其实是迟早会发生
的,即使不是卡明,也会是其他的随便什么人。只要人类社会
的*禁忌存在,使他的这种“倒错”的“原欲”找不到宣泄的
出口“,原欲”的能量就必然有一天会突然爆发,造成毁灭性的
后果。可见固着的“恋母情结”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本能的
力量得不到发泄,才是导致他行为失控而杀人的根本原因。
有学者曾指出,《荆棘鸟》一书表面故事背后的另一层含
义就是“,人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它的压抑史。文化不仅
抑制了他的社会存在,而且抑制了他的生物存在,不仅抑制了
他的部分人格,而且抑制了他的本能结构本身。”在弗兰克身
上,人类文化确实起到了这种作用。
四、结论
以上通过运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对弗兰克这个人
物进行了解析,从而得知弗兰克是一个“恋母情结”的固着者。
正是这一情结使他最终酿成大错,自己毁了自己的一生。他是
“恋母情结”的又一个受害者。
参考文献:
[1]弗洛依德.弗洛依德文集(第3册)[M].车文博译.长春:
长春出版社,2004.
[2]考琳•麦卡洛.荆棘鸟[M].曾胡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8.
[3]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1989:131.
[4]唐扣兰.结构主义对《荆棘鸟》生命意识的阐释[J].常
熟高专学报,2001,5.
59
参考资料:文学语言学研究2007年2月号中旬刊 文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