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2:5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5:19
其实道与佛的区别,主要在于对宇宙认识上的方法不同---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道”---并非我们口头上所说的那个样子,更不是“道教”所幻想的所谓神仙。老子所说的道,实际上就是宇宙的客观存在,其存在的形式就是阴阳之间的对立,互补,互相转化。由于阴阳始终是互动的,所以庄子归纳老子的学说为“相对论”。大也无穷,小也无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道的*,并非一般道教那样*成神仙,老子并没有说修神仙,那都是后人的虚托演绎。但老子的确在*中感悟到“道”的存在,这就是气功态中的“虚室生白”,他感悟到了宇宙的本相,随有五千言传世。 佛与佛教是不同的,前者是哲学概念,后者是社会学概念。佛教可以简单的看作是社会人----和尚的生活方式;而“佛”却是人类对世界和宇宙的看法,就是我们所说的“禅”。佛学认为世界或宇宙的存在,就是“禅”---这个“禅”,可以用修练达到第八识(阿莱耶识),能感知到禅的存在,也就是宇宙的本相。 由此可见佛与道,在认识宇宙的过程中是殊途同归的。只是他们采取的方法不同,对宇宙的描述也有所不同:道对宇宙的描述更为具体或辩证唯物一些;佛(禅)对宇宙的看法,较为抽象且又辩证唯心一些。然而,我认为无论是所谓的唯物或唯心,其实都是宇宙的一种存在--精神和物质都是宇宙本相固有的存在,阴阳互补,缺一不可。 在探讨佛与道的问题时,必须固定在哲学范畴内研究,不应该与社会学中的道教和佛教混为一谈。否则越弄越糊涂,就搞不清是人还是鬼了! 如果从入门来看,您可以看十善业道经,弟子规一些入门佛教读物,可以对自身行为有很大帮助,然后可以读下金刚经等书,将来如有兴趣,可以根据不同宗派学习不同经书,看因缘了。。 应该是佛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5:19
道教说道理,佛教讲真理。 道教告诉信众,人生道路从何而来;但佛教做了更微细的研究,不只指明人从何而来,亦说出去何去向。 道教告诉信众,人应该要怎么走在人生之路上;但佛教不只研究做人要怎么做?还深入探究过去之所生与未来之所往,这是真理,也称为真谛,这是佛教与道教不同之处。 一般的,宗教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实际就是如何对待生与死亡的问题。对人来说死亡是最大的恐惧,宗教要给出对待的办法。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解读这句话需要一些中医的知识。我概要地介绍一下: 中医认为,人的内脏对应五行,比如,肝属木,肾属水等等。而中医施治的原理是根据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据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肾虚而使五行不平衡,医生会治肾而不去管肝。这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家继承了中医的这个思想,顺便说一下,著名的道家都是名医,道家认为人的五脏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所谓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这团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烧不久的。所以,人会得病,人会死。但人体已经是这样了,常人只能顺着自然的安排,活着。这就是“顺*”的意思。 道教认为,如果改变了人的五脏的这种五行关系,使“火”在下,就是水和火颠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长生了。颠倒就是所谓“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后半句讲的是方法,“全在阴阳颠倒颠”。因为人的五脏已经是这样了,道教也没有办法把五脏移位,重新安排位置。方法是采用阴阳颠倒的办法改变五脏的五行属性。比如,让肾原来属水而改成属火。这不是仅仅改个名词,属性的改变包括某些特征也要改变。 以上就是佛教和道教在对生死问题上的观念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解决方法。 道教和佛教的基本区别在哪里?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佛教则是外来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两教有相容的方面,但差异是基本的,其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总体来说: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佛教则是外来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两教有相容的方面,但差异是基本的,其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5:20
佛家重心理,道家重生理,儒家重做人.三家道义是一致的,真正求道,三者缺一不可.佛家人乘相当与儒,中乘相当与道。而这两点是佛学的弱点,直接从心理入手是很难的,佛家的性,道家的道,儒家的明德,对最高真理的阐述是一回事。 具体可参考佛教的五乘佛法,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佛法,是佛陀为了教化众生,依众生根基的不同,而将之运载至理想世界的五种法门。 人乘佛教,由做人修行到成佛,叫做人乘入佛。 小乘,又叫声闻乘,最高的果位叫做罗汉。佛陀时代在他身边有很多出家弟子都是声闻乘,常常听佛陀讲经说法,也看了佛教的经典,虽然他自己能达到彼岸,达到快乐清凉的极乐,可是他不发心度众生,好比乘一辆脚踏车或者摩托车,只能载一两个人,所以叫做小乘,不能叫做大乘。 大乘,即菩萨乘,就等於火车或者大轮船,一次就能载上千万的人到彼岸。以菩萨的精神和愿力,他不但普度人类众生,甚至还上天堂,入地狱,六道的众生都能去度,所以叫做大乘菩萨。 中乘,就是辟支佛乘,他在过去生中,曾修小乘,听闻佛陀说法,看过佛经,但没有证,到了这一世,虽然没有见到佛陀,没有看过佛经,也没有听到佛陀说法,但是他因看到飞花落叶,一年四时的凋谢,种种因缘,体会到无常而证悟,所以叫做缘觉。比如说中国的老子,他可以说是辟支佛乘的代表者。辟支佛,他在多生累劫以前,遇到因缘,也皈依了佛陀,成为佛的弟子,闻佛讲说十二因缘法,那个时候,他修行还没有证到果位;到了今生,转世为人,没有遇到佛陀出世,也没有看到佛教的经典,他照他过去所修无为之法,修成证到辟支佛果,就叫辟支佛乘。因为他比小乘高一点,所以叫做中乘辟支佛。他和小乘一样,也是没有发心来度化众生,他只是看了飞花落叶,四时凋谢,世事的变化,或者见十二因缘法而证了果,叫做「辟支佛乘」。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5:20
佛本是道,道本是佛,佛不异道,道不异佛。无所谓快不快参悟,都是靠悟性和缘分的,如果你觉的你悟道了,那就是还没有悟。书只是个工具,就像坐小船,不是小船带你过河,而是自己,所以无所谓什么书。知之为不知,是知也。希望对你有帮助。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5:21
从本质上来讲佛道应该没有差别,佛家讲空,道家讲无,都是教人脱离苦海返本归真的。 至于儒家那是道的延伸,就像64挂是八卦的延伸,根还是在道家上。 无论佛和道都没有更快参悟透的法门,投机取巧是不可能的。 好点的书籍佛家不清楚,个人认为多看一些佛家的小故事就不错。道家那至尊经典就是老子的道德经了,其他的都是过程的东西不可照搬。 无论你选择佛还是道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修心,不同的心境去看相同的佛经和道经同样的话意义都会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