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辅导高中孩子学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3:3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1:20
目前年轻的父母基本上是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而且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心切。特别是孩子在学龄前或小学低段,整天把孩子搞得团团转,因为这时的加、减、乘、除运算,家长都会,编题也脱口而成,孩子重复计算这些枯燥乏味的题目,只是无奈的应付,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烦情绪;而有些家长给孩子辅导小学数学作业,因为没有传授知识的方法,却只把演算出的答案给孩子,而且孩子碰到难题不肯动脑筋,想着反正到家爸妈会做,产生了依赖性。这些情况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开发智力等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那么在这一年龄段,家长应辅导些什么?如何辅导?在这里想谈点不成熟的看法。相关阅读: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当孩子第一次学习时,就要严格要求,做到规范。如当孩子能玩玩具或看儿童书籍时,教育孩子要爱护自己的玩具和书籍,每次玩过或看完后一定要让孩子整理好,放回原处。笔者作过统计,约有45%的学生不爱护书籍,不会整理自己的书本及学习用具。当孩子第一次拿笔写字时,就要教给孩子正确的握笔方法及写字姿势,否则,习惯成自然,到上小学了,老师也很难纠正。笔者也作过统计,约有60%的学生握笔不正确。
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孩子,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做作业。否则会造成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思想开小差等。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做,不能只让孩子学习,任何别的事全由父母包办,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能培养刻苦耐劳的精神。
二、培养孩子有思考问题的习惯
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是因为他能思考问题。苹果成熟了掉到地上,是“瓜熟蒂落”的自然现象,而牛顿在想:苹果为什么要掉到地上,不飞起来呢?他发现有重力的作用,那这重力是谁给的呢?因为有这一层层问题的思考,所以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小孩子没被世俗束缚,好奇性强,每件事情都要问个明白。这时做父母的要耐心解释,引导孩子思考,有些浅近的问题,可以叫孩子再想一想。当提出的某些问题连父母也回答不上来时,如头上长有几根头发,这河塘里有几尾鱼等。你可以说,这些问题在书本上可以找到,等你掌握了知识就能解决。千万不能胡编乱造哄骗孩子,更不能责骂孩子:连大人也不知道的问题,问什么!烦死了!这样为挫伤孩子问问题的积极性,刚萌发的活跃思维会因受父母的责骂而受压抑。
[NextPage]
三、怎样辅导孩子学数学
给孩子辅导数学,不像在学校,受场地及人数*,可以灵活多变,不只是在家里坐在凳子上辅导,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把看到的、听到的,能找到数学问题的就提出让他去想;不只是讲书本的知识,还要把实际问题或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让他思考;不只是动笔计算,还要培养孩子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
1.在家里给孩子辅导数学,问题要灵活多样,能激起孩子的思考。
好多家长给孩子辅导数学就是呆板的几道算题,这样孩子容易厌烦,会觉得数学没有兴趣。如3+7等于多少?7+3呢?8+2呢?这时你如果反过来编题:那两个数相加得10?这样的算式共有几个?如何判定你已经写完了?有规律吗?让孩子找到:0+10,1+9,2+8,3+7,……,10+0这一规律后,又提出那两个数的和等于11?这样的式子共有几个?然后提出两个数的和等于100,这样的算式能编出几道。这些问题可培养孩子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有时,你做家务忙,但孩子要求你出一道题给他做,你可以在纸上画一个几何图形,叫孩子说说这个像什么?比如画一个圆,让孩子去想象。有的孩子说像大饼;像圆圆的月亮;像妈妈漂亮外衣的纽扣等等。只要是圆的,不管说什么都对,说得越多越好。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及观察力。
2.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编的题, 能让孩子体会生活,丰富生活知识。
养金鱼是小孩子挺喜欢的事。为让孩子做减法,可编制“金鱼缸中有5条金鱼,死了一条,还剩下几条?”有过养金鱼经验的孩子不一定就简单的回答4条,他要提出这条死了的金鱼捞出来了没有?这样他就有两个答案:4条或5条。多思考这样的问题可培养孩子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
在餐桌上,如果有一桌丰盛的菜,叫孩子把菜分为两类。按什么方法分,由孩子自己决定。特别是孩子多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分的方法很多:如按动、植物分,或按海产类或非海水类分,也可按炒菜、汤菜分;冷菜、热菜分等。做父母的要作适当的提示,让孩子学一点分类思想,还丰富了生活知识。
家里买来一袋绿豆,问孩子:你能知道这袋绿豆有几粒吗?如果一粒一粒数,当然是很费事的,你能想出好方法吗?(如:先秤出一两,数出这一两绿豆的粒数,然后秤出这袋绿豆的总重量,就可算出这袋绿豆的粒数。)又如怎样知道一本书中的每页纸的厚度等问题可培养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NextPage]
3.能动手操作的题,父母不要给出答案,让孩子去操作、体验、领悟。
为考孩子的智力,家长会给孩子提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有四个角,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孩子会脱口而出,3个。这时家长不要告诉孩子答案,要孩子亲手去剪一剪。一剪才发现有5个角。继续剪,看能不能剪出3个?当孩子沿着对角线剪得3 个角时,这高兴劲儿就不用提了。
与孩子一起走路时,本该从A到B,B到C的道路上走,可孩子偏从花坛中从E到F穿过。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走?孩子说:近!你怎么知道就近呢?要孩子回家动手画出图形,量一量,并比较EB+BF与的长度与EF的长度的大小。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多做几次,让孩子领悟出“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等三边”。
孩子都看过能伸缩的活动推拉门或防盗窗,这些门或窗的结构是四边形的。问他们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而做成四边形呢?叫孩子用竹棒围一个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压一压,看那个会变形。让孩子领悟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能领悟出某些结论,为创造发明打下基础。
总之,孩子良好的学习素质一半来自家长的熏陶。给孩子提问题,也要讲究方法,让孩子积极地想,愉快地做,能激发兴趣,开发智力,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相关阅读:如何学习效率高
怎样教孩子学数学
父母教孩子学数学。特点:一对一;弱点:不少父母爱子心切,缺乏耐心。选择什么教学方法能扬长避短呢?“对话法”能发挥最大的功能:平等交流,气氛随和,身教言传内容深入,概念明白,练习细致,省时省力,事倍功半,听想说算一气呵成。
实例:妈妈袋里拿出10个5角币,放在女儿面前4个,自己面前放6个。妈妈问:谁面前的硬币多?女儿答:妈妈面前的硬币多。妈妈问:多多少个?女儿答:多2个。问女儿:谁面前的硬币少?女儿答:我面前的硬币少。妈妈问:少多少几个?女儿答:少2个。
妈妈问:你的硬币增加几个,两人一样多?女儿答:增加2个。妈妈问:妈妈的硬币减少几个,两人一样多?女儿答:减少2个。妈妈问:我给你几个硬币,两人一样多?女儿答:给我1个。妈妈问:如果我再给你3个硬币,你的硬币数增加到多少个?女儿答:增加到7个。妈妈问:如果你减少1个硬币,你的硬币数减少到多少个?女儿答:给我3个。
妈妈问:为什么我给你一个硬币,两人的硬币数一样多?女儿答:因为妈妈的硬币数从6个减少到5个,我的硬币数从4个增加到5个。妈妈问:为什么我不给你二个硬币,使两人硬币一样多?女儿答:因为给我两个硬币,我的硬币数反而比妈妈的多2个,妈妈的硬币数反而比我的少2个。
妈妈问:你面前的钱是多少?女儿答:……
讨论中出现了许多关键词:多、少;多多少、少多少;增加、减少;增加到、减少到;……让孩子结合实际,在现实中去感知,在现实中去理解。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认知资源的活动。家长在开发孩子认知资源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启发孩子并让孩子学会自己开发自己的认知资源。“外因还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如果你觉得“讨论法”有道理,不妨试一试。
怎样教孩子学数学—“讨论法”实例:“握手”
习题:10个朋友在一起,规定每两个人至少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父亲把习题内容读给孩子听,要求孩子复述一遍。复述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确已
知什么,求什么。
题目中没有详细描述握手的物理过程,所以孩子很难理解。“过程”是解题
的关键。父亲的下一步工作是启发孩子搞清握手的过程。
问:一个人能否握手?答:不能。问:来了一个人,两个人握几次手?答:1
次。问:再来一个人,3个人握手比两个人握手增加了几次?答:增加了2次。问
:3个人共握了多少次手?答:1+2=3 共3次。问:增加到4个人,4个人握手比3个
人握手增加了几次?答:增加了3次。问:4个人共握了多少次手?答:1+2+3=6
共6次。问:增加到10个人,10个人握手比9个人握手增加了几次?答:增加了9次
。问:10个人共握了多少次手?怎样计算?
当孩子搞清习题描述的过程后,也就理解了握手的变化过程,很容易列出计
算的式,得到正确的答案。
第一次巩固:问:10个人握手的计算式:1+2+3+……+9=45中的1,2,3……9
表示什么意思?答:1表示2个人握1次手,2表示3个人握手比2个人握手多2次……
能不能说出道理,是检查是否真正理解的标准。
第二次巩固:习题:15个朋友在一起,规定每两个人至少握一次手,一共要
握多少次手?
不少数学习题,过程是隐含的,孩子解题困难的症结,是没有把解题的关键
放在理解并搞清习题描述的过程上。父亲教学的目的和作用,是引导孩子把注意
力集中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上,去寻找解题的方法。
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往往有畏难情绪,如果家长不帮助,他就会一直视之为禁区,成绩一直上不去;相反,如果家长帮他过了这道坎,前面就是一马平川了
家长的帮扶一定要到位,要抓落实。我们对此有深刻教训
南南的英语和数学成绩虽然提高很快,但物理和化学成绩一直不太理想。由于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爸爸没能花时间帮助南南。一直到第一年高考结束,南南果然在这两门功课上受挫,败下阵来,没能考上北大。
复读时,我们认真分析了南南的优劣势,认为,要让南南的总体成绩有所提高,必须使理化成绩提高,也就是说,要考上北大清华,不能有一门功课偏废,否则,一门课差了,一下就比别人少了一二十分,可能就上不去了。这是不容回避的。我们吸取了教训,参照了英语和数学的学习办法,让南南和爸爸在家一起学习较弱的物理、化学和语文,再加上新增加的生物。同样是周末,同样是每门课选了一套比较好的书,同样的爷儿俩,关在小屋里,开始了攻关。不同的是,两年过去,数学变成了理化。
爸爸帮助南南从理化最基本的概念学起,弄懂了基本概念,再学做习题。为什么从头学起?我们认为,孩子某一门功课差,往往是基础差,前面的概念没弄懂,学后面的东西就较难。事实证明,南南确实在这两门功课的概念方面比较薄弱。爸爸在辅导中发现,南南前几年学理化时由于年龄较小,有些概念的确没彻底搞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学越难,但没有基础的东西作底,越难越学不好。
一边弥补概念的薄弱,一边做习题。用习题来帮助理解、记忆基本概念。这样,慢慢地,南南的理化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时间只有一年,而且是两门课(其实还有语文和生物),南南的物理、化学虽然赶上来了,但爸爸认为,比起数学来,还是要差一些。毕竟,当时学数学花了一两年,而且学得早,后面实践的时间多;学理化只有不到一年时间,且马上面临高考,实践的时间短。
语文则是帮她多做习题,过去,做练习少是她的弱项,使她在高考时面对大量的习题不知如何应对。同时,语文也有个考试技巧的问题,特别是面对大量的选择题,如果不会考试,恐怕题都做不完。
也许爸爸真有力挽狂澜的作用,这一年,南南的理化和语文成绩提高很快,后半年就比较稳定了。从前一年的每门110―120分,能够稳定到130―140分了。
其实,前两年,我们发现南南理化较差时,就多次提醒过她,要自己多花点时间学理化,但她总不能真正花功夫。我们分析,孩子自己学习往往有畏难情绪,越难越怕,越怕越学不好。这时,如果有人帮他一把,推他一推,上了这个坎,也许就是一马平川了。我们觉得,南南就是这样。
其实,许多孩子都是这样。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但是不是说明孩子有依赖心理呢?也可以说是,可以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孩子毕竟太小,不能要求他事事都能自己解决,特别是遇到困难时,大人就应该想办法给予帮助。这也是我们的沉痛教训,我们希望所有家长们记取。当然,我们也希望南南能像学英语和数学那样自学物理和化学,但她都没能真正学下去。如果我们早一点意识到这一点,早点帮南南,也许南南的成绩就会早点上去。如果南南不住校,也许我们会有更多时间帮助她。
同时,我们当时也抱着侥幸心理。少儿班第三年,南南他们12、13岁时,开始学物理、化学,学的是高一的课程。一学期下来,全班整体成绩不太理想,有17个不及格,正好一半!比例太高了。但老师坦承,孩子年龄小,还不到学高一学生课程的思维水平,因此难度比较大。因此老师对此成绩较为乐观,让家长不要着急。老师说,高一物理是难点,普遍反映难学,过一段时间适应后就好了。老师认为,物理对孩子思维是个极好的训练,在解题过程中要考虑各种可能,考虑复杂的因素,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学生较早学物理课,对孩子整体思维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可是,南南的物理就是一直不太好。我们也就相信老师说的,长大一些就会慢慢好起来的,因而就忽视了给南南补课。
从这件事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孩子的学习不完全是孩子一人的事,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更上一层楼。在很多时候,家长可能要付出相当多的心血。这些年,南南爸爸就牺牲了几乎所有双休日和节假日,全部用在南南身上。这一点可能许多孩子的父母很难做到,因为,家长自己也有工作,而且大都较忙,辛苦了一天,晚上哪还有心思和精力辅导孩子?忙碌了一周,本来可以在周末好好休息,却因为孩子的学习被拴住了,操心还很多。因此,很多家长可能做不到。
南南第一年考北大失利,被北京B校录取,我不想让南南上,可爸爸却终于动摇了,同意南南去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爸爸为南南的学习已操了太多的心,深深了解其中的苦处和艰辛。如果再复读一年,就意味着爸爸还要继续帮助南南,还要花费相当大的心血。爸爸已经太劳累了,想早点从中解脱出来。但是后来,为了南南的前途,爸爸终于决定个人再次作出重大牺牲,咬牙再坚持一年,与南南一起攻克难关。
尽管南南早期受到的启蒙教育较好,智商也较高,但如果没有爸爸的帮助,是很难达到今天这样的成绩的。因此,孩子光有聪明还不够,他在学习上照样可能遇到困难。如果这些困难没有得到解决,孩子学习成绩照样不好。这也是许多聪明孩子最终没能考上好学校、没能取得应有的社会地位的重要原因。
我们经常能听到周围人说,某某孩子看起来挺聪明的,但就是学习成绩不好。实际上,孩子也许智商的确不低,但可能在学习上遇到了障碍,也许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也许是思想问题。靠他自己可能迈不过这个障碍,这就需要家长帮一把。
还有一些孩子并非每门功课都不行,有的功课还相当好,甚至拔尖,但其他功课就不行,有时也许只有一两门课较差。人们往往很难理解这个现象。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这也很正常:他可能在某一方面遇到了困难,正好在这门功课上思路、方法可能有问题。这种现象不光发生在普通孩子身上,聪明孩子照样可能出现。如果家长在这时能够帮助他,他几门功课都可能齐头并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1:21
微信扫一扫添加昂立新课程小新老师,限时免费获取高中学习资料大礼包:
高中篇
高一:从初中升到高中,跨度大,赛鸿沟
高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像初中的课程,或者还可以凭借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把成绩就能提上去,对于知识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来说,学生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基础、勤于思考、善于反思与总结,方可在高中三年的“打怪升级“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把高中三年比作长跑,高一时需奋力起跑,高三时要全力冲刺。大多数学生认为高一刚刚开始,距离高考还远,似乎不那么紧迫,也不必操之过急。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初中三年学习的知识总量甚至不如高中一年的学习量。所以在新高一一开始很多学生会有“撞墙”的感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陡坡效应。
关于运算,初中要求数字计算清晰明了就行,高一则变成了代数式运算,看好几遍题目才知道要求什么!此外能否掌握好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理解和运用是高中数学能否学好的关键所在!
对于准高一的同学们,卓小越有以下几点学习建议:
一、适应并掌握高中的思维方式,减少初中的思维惯性对理解的阻碍;
二、跟着老师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打好高中的基础;
三、培养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延伸拓展。
高二:持久战,迎头赶上
高二是过渡期,内容多、进度快,也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学生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渐拉开。高一成绩很好的同学可能高二成绩并不理想,而有些同学却能成为黑马。
高二更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培养的关键期,文科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理解、筛选和提炼概括能力;理科考查学生的分类讨论及过程性思想。
高二的学业压力急剧增加,卓小越为准高二的同学们支三招:
一、效率为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二、培养学习能力,看着长远目标奋斗;
三、舍得花时间钻研,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科学规划,蓄势待发
高三这一年,注定痛并快乐着的。到了高三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复习强度大、什么叫时间紧迫、什么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高三非常注重考察理解能力和认知高度。
此外,“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已成为高三的家常便饭。学生面对复习和考试的双重压力,习惯用题海战术却可能效率很低。如果学生能从暑期提前规划高三的复习,提前克服自己的障碍点,将会较顺利地过渡到高三。
有人用“马拉松”来形容高中三年:
看清跑道开场要好、耐力比拼坚持不懈、突破瓶颈王者归来!
只要有目标、有方法、有耐力、肯拼搏,相信高中三年一定会在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微信扫一扫添加昂立新课程小新老师,限时免费获取高中学习资料大礼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1:21
语文学习:
1、保障阅读量;
2、积极思考,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对于需要背诵的文章,建议先梳理文章结构,理顺逻辑,理解以后背诵效率更高;
4、勤练字等等。
数学学习:
1、以本为本,掌握基础知识;
2、做好知识点、重难点梳理;
3、做好每单元思维导图,确保掌握书本知识;
4、多动手证实数理公式,通过实践获取比死记硬背效果更好;
5、多做些题目,不是为了刷题,而是为看看出题老师为什么这么出题,想考哪些知识点,还能结合哪些知识点考察等等。
6、课后及时补充笔记,课堂认真听讲。
另外,注意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1:22
您好,如果是家长,那么你一定是有责任心的家长。
作为高中生,虽然不会有如何经济方面的烦恼,但是,其实学习任务繁重,内心的压力也很大的
所以,给家长们最好的建议是:在具体的学科上,让孩子自己去努力,但是,请给孩子适当的压力,足够的空间。
这,才是成长所真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