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早知道读后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3: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3:19
我找到了,大家一起分享。。。
这里应该有800字
初中三年早知道
初一起步年
做好过渡,稳中求胜
初一新生是初中阶段一个极为活跃又极具可塑性的群体,但是,由小学跨入初中对每个新生来说是一种质变,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
1、学校环境改变,要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和主体班会。初一新生入学后,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引起心理紧张与不安。新的校园、新的教室、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以及对初中新生活的向往会让他们局促不安甚至不知所措。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初一新生尽快适应崭新的校园环境。
2、学习上不适应,要帮助转变观念。由于小学生和初中学生在心理与生理上的差异,他们在思维特点和学习方法上会存在很大不同。很多初一新生都会感到学习不适应,自信心受到打击,甚至出现迷茫、焦虑、厌学的情绪。 因此学生和家长在平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引导他们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人际关系紧张,要增强交流了解。进入初中后,由于择校、分班等原因,初一新生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极容易产生孤独、寂寞和压抑的情绪,因此,学校要多举办一些课外活动和主班会,在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中增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相互了解。
4、考试中挫败,要引导正确定位。学生在升入初中之后,家长经常会把“竞争”“中考”挂在嘴边,教育孩子要有紧迫感、要有竞争意识,这难免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压力与紧张。家长要让学生意识到: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是在为今后实现人生价值做准备。因此,找准自己奋斗的目标才是最关键的。
在解决了心理问题之后同学就是要掌握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是听课方面(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好课后小结。
其次是思维方面(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课堂上的笔记是相当重要的,要学会合理记笔记(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
最后就是复习与课后作业了要切记不要只是为了写作业而写作业,不要单纯的完成任务,要把做作业当成是锻炼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检测自己的过程。课后的复习一定要及时,要同步而且要经常行的总结。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生活就是一方沃土,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纪律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都会奠定我们中学以后的命运。选择从现在开始,让良好的习惯成就我们的未来。
初二转折年
养精蓄锐 厚积薄发
初二,对初中生来说,是求学生涯中至关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是初中阶段知识点最多的时期,所以这一阶段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着你的中考成绩。这一关闯过去了,初三基本上能处在比较有利的竞争态势。所以有“得初二者得天下”的说法。
初二作为初中承上启下的阶段,课程量进一步加大,增加了几何、物理等课程,学科内容难度也逐渐加深。面临学习、生活和身体等方面的改变,很多同学觉得原本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难以适应新的学习任务,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未必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学会高效的学习至关重要。
初三中考年
知己知彼 决胜中考
进入初三年级,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愈发紧张、压力大。繁重的学业,频繁的考试,家长的高要求,学生自我的“突然成长”与严格要求……这些内外压力,排山倒海般地汹涌而来,使部分学生的心理出现偏差,甚至严重扭曲。在考分至上的“魔咒”里,他们表现得很矛盾,在成熟与成长两股力量的交锋里,他们想玩怕学,但又不得不学,他们似乎懂事可是意志力又不够……重重矛盾的激荡、煎熬,让他们心力交瘁。初三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异常的现象,人们称之为“初三现象”。其实这些现象在初三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对这些种种心理不适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的话,就很有可能影响学习和考试成绩。因此,认识初三、了解初三,做到知彼知己,才能在明年的中考中取胜。
自我调节 克服不良心理
一是“急功近利、欲速不达”。
在社会心理学上,人们把行为举措产生的结果与预期目标完全相反的现象,称为“飞镖效应”。具体表现为,很多学生为了取得优异成绩,完全忽视了手段的择优选取,不顾发展的可持续性,无视体育锻炼,放弃了一切平常的兴趣爱好和文娱活动,拼命加班加点开夜车。这种做法不但无益于学习,反而会弄得整天头昏脑涨,甚至出现厌食、胸闷、失眠等一系列生理表现,降低了学习效率。
在整个初三的学习中,要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保证睡眠、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学习效率。
二是 “高原现象”。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在人学习某种知识或技能的时候,由于身体的疲倦和知识结构的重复性,可能会出现成绩暂时停滞不前的现象,心理学家把它称为“高原现象”。这种现象在初三的复习阶段表现特别明显:过去学习新知识,头脑中的知识点与日俱增,能明显地感受到进步、体会到较强的成就感;而初三的学习大部分时间主要是不断重复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难以感受到明显的进步、体会不到成就感,从而就容易感到沮丧,对自己丧失信心,出现心理疲惫现象,影响以后的学习。
要突破“高原现象”,就必须明白自己的高原现象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上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自己缺少独立思考意识;没有认真分析自己学习的优势和劣势,做大量的无用功……
“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讲,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保持学习内容的新鲜感,学会挖掘所学内容的新意,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时进行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和结果,这些都是克服“高原现象”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是心情焦躁、意志不坚。
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短期内感觉自己再怎么用功也不行,学习定不下心来,越是这样就越急,越急就越不行;有的孩子老是觉得自己初一初二没学好,担心剩下的复习时间不够用;有些孩子缺乏坚韧的意志,浅尝辄止。开始学习时,懂了一些就沾沾自喜,一遇到学习内容加深,又灰心丧气;有些孩子学习目标定得过高,学习动机过强,但自己又经常无法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焦躁不安,进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针对这类问题,首先要克服急躁的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对学习要有耐心。成绩的提高是要达到一定量的付出和努力才能显现出来的。其次要给自己合理定位,树立一个通过自己的努力可能实现的目标,从自己学习的实际出发,找到学习的自信心。
四是缺少规划、自乱阵脚。
有的同学自感危机,看看各科都需要补习,然后四处出击,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接下来心理更加慌乱、焦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针对这类问题,建议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先学习自己的薄弱环节,一个一个知识点去突破。最终达到考试范围内的基本知识点全部真正的掌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