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与草船借箭类似的例子有那些?有什么启迪?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3:2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6:22
三顾茅庐的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州长社人,为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洲阳翟人,也是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空城计的故事
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
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
葛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
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
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初出茅庐,舌战群雄,锦囊妙计,诸葛亮羽扇纶巾, 鼎足三分, 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 桃 园 三 结 义
身在曹营心在汉,诸葛亮草船借箭 比如说:
可以写某些同学妒忌别人,但自己又不努力拉
还可以写一些人很聪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拉 不要嫉妒别人 ——读《草船借箭》有感 自古以来,总有那么一些人,看到别人的才干比自己强,不是奋发努力的去超越,而是怀着妒忌心,不择手段地去陷害人家.在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草船借箭》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嫉妒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总想害死他.一天,周瑜以军中缺箭为名,让诸葛亮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否责以军法处置.然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胸有成竹的答应下来,他趁着漫天大雾,用草船向曹营“借”了十万支箭,从而使周瑜的阴谋落了空. 有些人为什么会有妒忌之心呢?那就是怕别人超过自己.当别人有了成绩,做出了贡献,受到众人尊重和爱戴的时候,这种人不是虚心学习,奋力拼搏,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是陷害别人,这是一种多么愚昧的表现! 读《草船借箭》,我不由想到自己,那种嫉妒的心理不是也有吗?小时候考试时,如果自己没有考好,我并不是分析错误原因,查漏补缺,却希望考试成绩好的同学下次出个大差错.这种想法不也是妒忌心理在作怪吗?回想起来,我是多么惭愧啊!幸好我早已杜绝了嫉妒这种心理. 妒忌这种想法害处很大.所以,我们要从小杜绝它,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6:23
你能不能说的更清楚一些,你想要什么类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