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1: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5:23
从外地迁入的原始人是梅山人的始祖。
1993年《安化县志》载:“自1980年起,县境内陆续了现文化遗址34处,原始文化遗址3处…..今小淹青桑村红霍溪原始文化遗址有砍伐器、括削器、石片、石核等遗物,均为砂砾岩打制而成的旧石器,经湖南省考古研究专家现场鉴定,距今1.5 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见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安化县志.文物 胜迹》P.531)”,除此之外,还有距今600后左右与龙山文化同期东坪镇城埠坪、大福镇尹田村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远均在资水或资水支流之滨。
梅山的地理特点和出土地文物资料表明,距今1.5万年及以后在梅山地区活动的原始人群均系外地迁入的。人类学人类起源的“一祖论”认为:全世界人类起源于一种古猿。考古研究证,人类是更新世早期,距今250万年,起源于亚非两洲,在亚洲又是起源于黄河长江沿岸,人类祖先—猿出现的时间,却早在跑今4500万年(《湖南日报》1994后4月4日关于中美科学考察队在山西省垣曲县寨里村考古发现的报道中说:“始猿化古最初在1994年发现于江苏溧阳,其生活年代距今4500万年”),而猿类的进化从原生到定型,又不知要上溯几千万年。但是梅山古陆直到距今所见的地貌,梅山古陆根本不具备古猿生存的条件。所以说,1.5万年前在梅山出现的原始人群是外地迁入的。
然而,他们迁徙是十分困难的。从陆地进入梅山,山高林密,无路可通,循资水及其支流进入梅山,也必须绕过悬崖,涉过湍流。才能前进。没有坚忍的毅力和非常的运气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因此,梅山“沧海桑田”的变迁以及地理条件的特殊,造就了梅山开发较迟,地旷人稀的历史,也造就了梅山人坚忍强悍的性格。 商周秦汉(前1700—公元220年)约2000年的时间里。是梅山历史的发展阶段。
西越人是梅山文化的奠基者。
梅山的命名者是汉初的梅娟。
梅山人与汉民族同文。
商未至汉初,梅山通进了不少楚人和越人。他们带来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特别是冶金和造般技术。使梅山的渔猎农耕都得到较快的发展。
抗日时期,“安化高明出土一件青铜酒器,上面精雕细琢的‘虎食人囟’,属商代文物”,(1993年《安化县志》P.531)是中原文化进入梅山的证明。1986年安化江南镇出土地的东周文化遗址中。有陶器、石器、青铜器铁器等物,“据考古专家推断这是一处典型的东周时期村落遗址”,或可证“至少在3000年以前,当地土著民族 与楚人有交结和交融”,(引用益阳文化管理处姚旭天《安化几个早期考古学文化综述》)并说明当时铁器已得到使用。造船技术述的发展。使资江正式被辟为航道,“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五强蛮(在沅陵辰溪一带)时,率部乘船沿资江而上”曾在东坪“短暂停留后西去”,并在离东坪30公里的马辔市(现在被柘溪水库淹没)“舍舟辔逾沅”,(1993年《安化县志.县治 集镇》P.57)马辔市因则得名,在手工业方面,汉代时。梅山的的冶金锻造技术已广泛用于生活。80年代初。安化县栗林乡栗庄村村民罗祺祥在晏家段山林里开辟建房基地。挖掘出一座青砖砌造的坟墓,墓中棺材尸骨无存。但有许多钉棺盖的铁钉。经专家鉴定,青砖和铁钉是汉代遗物。商业也是由原始的交换发展到使用钱币。“1984年4月,柘溪乡大埠溪(资水北岸)掘得古钱币30余公斤,内有汉初吕后半两钱、西汉五铢、王莽货泉”。(见1993年《安化县志.县治 胜迹》P.531)
梅山人是陆续由处地迁入的。他们都是梅山历史的创造者,然而对梅山历史的发展。对后来梅山文化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是。却是汉初进入梅山的越人。
战国时期,楚国的势力由北向南扩展,《史记》有一段楚来越的记载:“楚威王(前339-前330)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强,尽取故吴地至浙江,……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1988年岳岳麓书社《史记.越王勾践世家》P.439)“所谓江南”,春秋、战国、秦汉时一般指今湖北的江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带。(1985年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缩印本P.889) 1982年商务印书社出版式的《辞源》修订本“百越”条提到“西越”一词:“自勾践六世孙元强为楚所败,诸子散处海上,其著者,东越无诸……为闽越,东海王摇……为瓯越,自湘漓而南为西越……”。湘,即湘江,指代湖南,《辞源》所述与《史记》吻含。由此可知,战国末期,湖南大部分地区有许多西越人在此定居。其中一些失去统属的越族士兵,就到了梅山。安化“东山乡周梅村出土地的铜矛、铜剑、戟等一批青铜器物。属战国时期越人使用的兵器。” (见1993年《安化县志.文物 胜迹》P.531),这批兵器只可能是他们带去的。
秦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益阳属长沙郡,这时梅山正为益阳属地。秦未,天下叛之,江西鄱阳令吴芮“率越人举兵以应诸侯。沛公攻南阳,乃遇芮之将梅娟。与偕攻析郦,降之,及项羽称王,以芮率百越佐诸侯从入关。故立芮为衡阳王,都邾(湖北黄冈)。其将梅娟功多。封十万户。列侯。”(1983年中华书局《汉书.吴芮列传》P.1895)当时天下未定,项羽封梅娟为十万侯,只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梅娟并未拥有十万户的封地。后来楚汉相争,楚败,“项羽死,上(刘邦)以娟有功,从入武关,故德芮徙为长沙王,都临湘(今长沙)”,( 1983年中华书局《汉书.吴芮列传》P.1895),这时梅娟随吴芮到长沙,被封为在梅山。清同治《安化县志》根据《楚志》记载了这件事“吴芮为长沙王其将梅娟从之,家益阳,姓其所居曰‘梅山’,即今安化县地。”清光绪《湖南通志》也有记载,可互相佐证:“梅山在新化县南五里,一名上梅山,汉时梅娟家此。” 今安化新化俱无成片梅林,安化志上,明朝以前亦无梅林的记载。梅山命名的来源当以同治《安化县志》所记为可信。
梅娟率领其部属进驻梅山后,与当地土地着民族和平共处并逐渐融合。梅山土著是从长江中游江南一带陆续迁入的。在史前期尚无明显的民族特征,在三代时,则是炎黄二帝所代表的南方民族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中原民族的后裔,应属后来所谓的汉族 ,而越人是黄帝的子孙(1988年岳麓书社《史记.越王勾践世家》P.345),其文化与汉文化同源。因此,梅山文化是基础是汉民族的文化。至今还在安化新化民间运用的梅山方言中保留了大量汉字的古义古音,如新称饭锅为“鼎”,菜锅为“镬”。安化“竹、笃”同间,均念dou,“讲、港”同音,均念gang;“江、缸”同音,均念gang这些都是汉字中的上古音。又“也、雅”同音,均念ya,“入、日”同音均念 ri(-i前),“贤惠”与“盐味”同音,念ye wei,“干”与“官”同音,均念gue,这些都与江浙越语相同;“热”“烈”同音,均念lie,与粤语相近。这一切都说明梅山方言本属汉语系统,夹尽杂着越粤语音。 1. 在南北朝齐梁间出现的“莫徭”这个名词是在《梁书》上。《梁书张缵传》:“梁武帝大同降年张缵都湘、桂、东宁三州诸军事。湘州(即长沙)刺史……有莫徭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因此向化。”梁武商萧衍于公元502年建国。都于建康(今南京),大同降即公元544年,任张缵为湘州刺史。撰传者欲突出张缵使莫徭接受教化的功绩。故用莫徭经历好几届的统治均不服从的旧事作为反衬。这执“政”者,可能是梁的*。也可能是齐的官司员。由此见莫徭的出现是在齐梁间的公元500年左右。
后来,《隋书.地理志》再次提出到莫徭:“长沙君又杂有夷蜒(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名曰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其男子但着白布裤衫,更无巾绔;其女子青布衫。班布裙通无鞋履。婚姻用铁钴(大铁锅)不聘财。武陵(常德)、巴陵(岳阳)、零陵、桂阳、澧阳、衡山熙平(广州)皆同焉。”(1973年中华书局《隋书.地理表》P.898)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武陵任刺史时写过一首《莫徭歌》:“莫徭自生长,名字无符籍。市易杂鲛人,婚姻通木客。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夜渡千仞人谷,含沙涌射。”(1995年国际文化出版社《全唐诗 .刘属锡莫徭歌》P.1141)
综合以上三个材料来看。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莫徭就是随吴芮起兵叛秦从诸侯入关立过大功的西越人的后代。南北朝时梅山越人的后代是莫徭的一部分。理由有四:
第一、 莫徭分布的地区就是当年西越人所居的地方;
第二、 莫徭自去祖先有功常免徭役。与西越人随吴芮起兵推翻秦朝一事吻合。
第三、 依山险而居。刀耕火种,在当时社会没有*认可的户。名字没造进籍册。正是梅山莫徭和其他莫徭的共同特点。
第四、 梅山越人世间多数是随梅娟攻秦立功的。他们最有资格做莫徭有功的祖先。
顺便还说一句,“莫徭”不同于现在“瑶族”这个概念。现在我国瑶族 的先民是盘瓠蛮,“即以盘瓠(神犬)作为图腾的民族,现代的畲族和瑶族、苗族有些人仍然保存持着关于盘瓠的信仰的传说。”(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常识》)
徭役制度起源很早。《礼记.王制》中已婚有关于周代征发徭役的规定。秦汉以后。名目繁多。办法严苛,成为残酷压榨人民的制度。西越人参与推翻秦朝有功。汉朝统治者免除他们的徭役,但汉以后的魏晋、南朝的宋齐就不会承认他们有功了。于是沉重的负担又落到在他们头上。为了摆脱重压,西越人一面称自己是祖上有功。不服徭役的“莫徭”,一面在行动上与官府对抗。不服征发。形成了历代官司府与“莫徭”之间尖锐的阶级矛盾。《梁书》所记“历政不宾服”正是这种情况。
梅山属益阳地,当然处于这种激烈的阶级斗争中.梅山以外的“莫徭”,在与统治者的斗争中。一部分遭到杀戮,一部分被赶到边远山区。唯有梅山这一支。由于梅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统治集团鞭长莫及。因而不但没有被削弱。返而逐渐强大起来,这就是梅山徭人的在晚唐以后崛起、割据一方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