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法师的生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0:54
我来回答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4:09
海灯法师(西元1902~1989年)
海灯法师俗家姓范,名无病,四川省江油县人,公元一九○二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出生。海灯五岁丧母,七岁随舅父习武,十二岁因父亲被当地恶霸打死,立志为父报仇。后来在江油县某寺院出家,法名海灯。【注】他因为父报仇心切,到处访求名师,苦练武功。大约在一九三○年前后,有两位少林寺护寺高手的和尚,因祖庭被军阀所毁,云游到了四川,海灯遂拜二位和尚为师,学习少林武功。在二位少林武僧的苦心教导下,海灯学得不少的少林工夫。据说他每天凌晨三时闻鸡起舞,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四大绝技:一、面壁坐禅:传说他一九四七年到了少林寺,在当年达摩祖师面壁洞坐禅,入定七天七夜,轰动一时。二、二指禅功:就是用二指撑地,翻身倒立可达二分钟。三、童子柔功:须从少年学起,终年不辍,终生不娶,才能练得全身柔软如棉,能头套进腰鼓桶,运用软功,利索落地。四、梅花椿拳:脚踏梅花椿,步法稳健,分寸不乱,才能在十一根高约三尺左右的梅花木椿上如履平地,表演梅花拳法。开始练低椿,再逐步提高。
他一九四七年曾到登封少林寺,挂单住云水堂,住了一段时间而去。后来于一九五三年、*年,曾两次在少林寺挂单暂住。他最后一次到少林寺,是一九八二年。事缘当时少林寺的当家和尚释行正,送几个学僧到四川读佛学院,途经海灯的家乡江油市。他与海灯是旧识故友重逢,互叙友情,海灯称将再到少林参访,行正表示欢迎。他回到河南后,未久海灯带了六名弟子,到少林挂单住下来,翌年(一九八三年),就发生了记者采访、称海灯为少林寺‘方丈’的新闻。到底是他自称为少林寺方丈,还是新闻记者给他加的头衔,就无从考查了。后来又有*新闻电影制片厂为他摄制记录片,展现了他的四大绝技。“北京晚报”也在一九八三年连载“海灯法师传”的长篇小说,使海灯成为媒体的焦点。
因为海灯以少林寺“方丈”的名义大出风头,使身为当家师的行正和尚(他于一九八六年十月,正式晋任为少林寺方丈)大为不悦,就迁了海灯师徒七人的单(迁单),就是对他们下了“逐客令”。既然主人不留客,海灯也就带著六名弟子离开了少林寺。
海灯师徒离寺后,少林寺的人也就不再过问此事。但是登封县的县委宣传部,认为外来的和尚冒充少林寺住持,报纸上也为他大肆宣传,此事不能不予以澄清。于是,由县委宣传部的一位甄秉浩先生执笔,写了一份详尽的上诉材料,声明海灯法师并不是少林寺的方丈。他找到先前替海灯宣传的〈河南日报〉、〈郑州晚报〉等报社,要求报社予以刊登。报社不愿刊登他们更正声明(以免暴露其报道失实)。那位甄先生仍不甘心,他把这份上诉材料托请一位有关的韩树英同志,转到中国佛教协会的负责人赵朴初会长那里,这已是一九八五年的事了。后来得到赵朴初会长的回信,信上说:
韩树英同志:
来信奉悉。海灯法师是中国佛教协会的理事,会武功。几年来,许多报纸对他的宣传报导,甚至电影制片厂为他拍摄专题影片,做得过度。不仅少林寺方丈问题,还有其他的事,也不免失貌。但事情已经过去。现在甄秉浩同志写稿澄清,有些不够及时,似在报纸刊物上再有这类报导时,以读者来信的方式,针对发表为好。以上意见,供参考。
即致敬礼
赵朴初一九八五、十二、十六
海灯师徒离开少林寺回到四川后,他在江油设了一所“江油市海灯法师武术馆”,由于他的名气很大,一般学武者趋之若骛。一九八七年,四川电视台为他拍摄了二十集的“海灯法师”连续剧,记录了他的传奇事迹。在电视台播出后,更使他声名远播,中外皆知。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三十日,他随著中国电影代表团到美国纽约访问,使当地华人社会掀起了一阵“少林旋风”。他在新声戏院登台献技,他的弟子范应莲轻松击败一个身高一米八五、体重一百六十英磅的美国青年拳手维克特。
海灯法师曾撰写过一本《少林气功精要》,全书约四万余字,出版后受到广大武术爱好者的欢迎。他不仅武功高超,于佛学也颇有造诣,五十年代,曾在上海佛教青年会宣讲《金刚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晚年曾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江油市海灯法师武术馆馆长,观雾山极乐寺住持。海灯和尚能还能作诗,后来收集了平生诗作二百二十多首,辑成《少林云水诗集》,由巴蜀诗社出版。他于一九*年一月在成都圆寂,终年八十六岁。
海灯和尚少林寺方丈的头衔是假的,但他的武功确有过人之处。
--------
据传,近代宣化上人与海灯法师是同门师兄弟,同为虚云法师的禅宗临济宗传人。虚云法师和海灯法师曾先后任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真如禅院住持。
【注】:元代初年,少林寺的雪庭福裕大和尚,受到元世祖忽必烈加封为国师、少林寺方丈大和。雪庭福裕为了后世传宗不乱,特拟出七十个辈号。后世少林僧徒取法名时一直严格遵守,这也是少林寺僧与其他寺僧的一种区别。这七十个辈号是: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
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
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
德行永延恒,妙本常坚固。
由上列辈号来看,少林寺近代名僧如素喜、德扬、行正,以及现任方丈永信,正是照雪庭福裕大和尚的辈号表排列的,此亦可证明海灯不是少林寺的和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4:10
海灯法师生平
海灯法师为当代著名武僧,俗姓范,名靖鹤,字剑英,自号无病道人。四川省江油市重华镇人,生于1902年8月14日午时,圆寂于1989年1月10日亥时,世寿88岁,慧命59年。�
提起海灯法师的大名,可谓声播海内外。特别是有关他的小说在广播电台连续播出,有关他生平事迹的电视连续剧在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播映后,更是家喻户晓了。这位原全国政协委员、中佛协常务理事、我国武林中的传奇人物不仅有着精湛的武功,更有着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但是人们对他生前在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真如寺的一段经历以及死后魂系云居山的情愫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海灯法师是1956年农历6月初10从上海来到云居山真如禅寺的,于1957年农历10月底离开真如寺回上海,这中间共经历了近一年半的时间。因为他是属佛教中的天台宗一派,在这里每天的活动主要是讲经、练武和放“焰口”,因此他在山上的一年多时间里主要就是从事上述这三个方面的活动。另外,他还以寺庙主持的身份,主持修建了钟楼和鼓楼两座建筑。�
当时,真如禅寺在中佛协名誉会长虚云老和尚的主持下,修复建设工作已接近尾声,即将全面完工,虚云也已退居二线当了老和尚,寺庙的方丈是由全国佛协常务理事、江西省政协常委性福和尚担任。海灯法师上山后,虚云老和尚打算在寺中创办一所佛学院,拟请海灯法师主持教务和讲经,因此决定设法把他留下来,并由他担任寺庙的方丈之职。海灯上山时恰逢性福和尚到省里开会去了,待性福从省里开完会回来后,虚云将此意告之了他,为顾全大局,性福和尚点头同意了虚云的意见和安排。于是,便在当年的农历7月15日举行升座仪式,由海灯法师正式当上了真如禅寺的方丈职务,并从那时开始了在真如寺的讲经活动。1956年下半年,他花了4个月的时间讲完了《楞严经》。1957年的上半年,他又用了4个月的时间,讲完了另一个大经《法华经》。若不讲经时,每天坚持练武和放焰口。当时庙里常住僧众有120多人,听他讲经的除了本寺和山上山下周围小庙的僧尼之外,还有从香港和国内各地来的僧尼和男女居士等,人数最多时达300多人,一般情况也有200人左右。他对*十分熟悉,讲解时流利自如,通俗易懂,口齿清楚,声音宏亮,叙述生动有趣,所以大家每堂课都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愿意听他讲经。�
为了提高寺中青年僧人的文化修养,法师在讲经之余,还以《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古典名籍为教材,给大家讲授中国古典文学知识,使青年僧众受益非浅。�
海灯法师一生除讲经、习武之外,还写了不少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余舍俗被缁六十余载,志在金经一卷、山芋两坛,长木妻兰若足矣,而积习未忘,禅余偶有吟咏,亦聊以志所感。”(见《少林云水诗集》之“序言”)海灯法师当年在云居山真如寺讲《楞严经》时就曾写了一首名为“云居山讲楞严经”的诗:“农事泯诸相,勤耕第一荣。饱温既有得,闲坐话无生。”诗既写了当时在寺中讲经的情形,又体现出他十分推崇禅宗的“农禅并重”之家风。这首诗现已收录在1985年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的海灯法师所著《少林云水诗集》之中。真如禅寺属于我国佛教八大宗派中的禅宗一派,一般不习武,而以参禅为主,所以庙里基本上没有什么人专门跟他习武,他每天清晨主要是自己一个人单独练习,有时也和带来的弟子济平一道对练。但在真如寺期间,他曾为大家表演过几场武功,给当时寺庙常住的僧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他的拿手绝技“二指禅功”,还有三节棍、九节鞭、罗汉拳、梅花掌、空中射箭等等。他打的三节棍能摔成一条直线,变化多端;空中射箭则更是令人叹服不已。特别是他的“二指禅功”更是令人叫绝。�
海灯法师在真如寺任方丈虽然时间并不长,但却为这座千古名刹主持修建了钟楼和鼓楼两座重要建筑,现在重新修复的钟鼓二楼就是在那时的基础上重建的。登上真如禅寺的钟楼和鼓楼,便见正中大梁上一行醒目文字:“佛历二八八四年(公元1957年)岁次丁酉夏四月初八主持海灯皆两亭大众同建”。�
海灯法师生平
海灯法师在云居山真如寺有着许多趣闻轶事,给僧人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年近七旬、现仍住在该寺的海灯法师徒弟之一的寂祥法师回忆当年情况时说:“那年农历7月15日,海灯法师举行升座仪式当上方丈之后,当天虚云老和尚便吩咐侍者于方丈室中为他架了一张木板床,铺好了被子。但到了晚上,海灯法师却叫人把床铺拆了,被子也送回到客堂,而他却自己搬了一个龛子放在门边,晚上就在里面打坐休息,根本用不着躺下来睡觉。”寂祥法师回忆海灯十分关心僧人们的饮食起居,那时生活过得很不错。他感叹地说:“这可都是海灯法师他老人家的功德啊!”他还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海灯法师讲经时可以连续讲上两个小时不喝一口水,不走动一下,每晚讲完一坐经之后,解个小便,喝上半杯开水,接着便到大殿里去放“焰口”,精力着实充沛。�
海灯法师在云居山由于修持严谨,治学精勤,虚云老和尚斟酌考察之后,遂将禅宗伪仰宗法派心印传授与法师,法师于此成为虚云老和尚之法嗣,取名宣明,是为伪仰宗第九代。�
1957年农历10月底,海灯法师离山。真如寺则又由性福和尚重新担任方丈之职。此后,海灯法师曾于1959年底和1962年先后两次来云居山真如寺朝过山。1959年那次是这年的10月底在其得知虚云老和尚在真如寺圆寂的消息之后,他特意赶上山来,亲自为虚云老和尚放了一堂焰口,超度这位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高僧大德早生“极乐世界”。海灯法师那次上山还应庙里僧众的请求,在大殿门前为大家作了在云居山的最后一场武术表演。1962年那次,是法师在回四川家乡途中,又一次顺路朝拜云居山,与真如寺的道友们重叙别后离情,并在寺中留居多日 “文化大*”后期的七十年代中,法师又来到江西,于永修县梅荣乡苦慧寺依徒济平法师。苦慧寺是座小庙,座落在偏僻的竹林之中,法师于此度过了“文化大*”最后几个年头,直至国家重新安定,才返回江油重华镇故居。因“*”期间云居山真如寺被占,僧众被赶走。法师此次未能落足真如寺中。只能在隔山相望的杨峻山呆了数年。�
生之有念,死之有托。我国近代这位集武术、佛学、文学于一身的佛教界传奇人物,终因积劳成疾,于1989年1月1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的医院里圆寂,享年88岁。在其病重住院期间,法师仍念念不忘曾经生活过一年多时间并任过方丈、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过美好回忆的云居山真如禅寺。他曾经几次提出要转到真如寺来住,以便最后能在真如寺圆寂。但因一方面本身病情太重,医生不同意他离开医院转往他处,另一方面他身边的几位弟子也反对而未能成行。尽管如此,临终前法师仍无法割舍这片故土,于是在他留下的遗嘱中交待,死后一定要将其骨灰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定要埋葬到真如禅寺内。遵其遗愿,1989年1月13日,当时任中佛协理事、江西省佛协副会长的真如寺方丈一诚法师(现任中佛协副会长、江西省佛协会长、省政协常委),冒着严寒带领一名侍者起程,坐火车、乘轮船专程前往海灯法师的家乡四川省江油市迎回了法师的部分骨灰和3颗舍利子。先安放在真如寺的海会塔之中,并海灯法师舍利塔位于真如�寺内明月湖东侧山坡之上。�
海灯法师
全国政协委员、高僧海灯(1903-1989),原名范无病,四川江油县人。幼年多病,跟舅父薛久志学剑,以武功强身。17岁毕业于绵阳南山师范学校,后相继就读于法政学院(四川大学前身)文学系和省立警监专科学校。只因父亲范绍安被恶霸黄团练*致死,为报父仇,他历访名师学武。20岁投昭觉寺智化上人座下学佛,披剃出家。
“去留为道原无方,栖隐何须恋故乡。”1945年春,海灯离开四川,抵河南崇山少林寺,被僧众推为国术教授。半年后,取道洛阳,转开封,走陕西,辗转来到吴山越水之间,于1946年登上渴慕已久的天台山。“山水精蓝尽兴游,世缘息去入台州。慈风凉月菩提路,三径不须别买丘”,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将长期安禅在这块佛教圣地上。
七年中,海灯先后驻锡于华顶、上方广、天封、高明、国清、万年、真觉诸寺。其中在国清寺约4年,最后由真觉寺(智者塔院)出山赴沪。他持戒精严、生活俭朴、勤习密台、乐于助人,并以擅长讲经、诗书和武术闻名遐迩。
苦已利人
海灯法师的苦行是有口皆碑的。天台山海拔1098米,冬天气温降到零下10余度时,他也只穿一件单短衣、夹短衣,外罩一件过膝的千针衣。他的寝室没有床铺,也没有被褥,只有一张宽长各60厘米的正方凳子。每夜12时后跏趺而坐两三个钟头,就算睡眠。一日两餐,保持着“过午不食”的佛教徒古制。终年吃喝少而粗。1951年冬,他在华顶茅蓬修持,日食一两米淡粥多时,生活非常清苦。但由于他精修密宗,功底深厚,故而身体仍然十分健康。三年相处,居然听不到他一声咳嗽感冒之事。僧众见海灯法师所食粥稀薄不免皱眉,他就口占一绝调侃:“稀粥底下有一我,鼻风吹起浪翻波。波起我变非是我,形影相对笑呵呵。”大家顿时改颜为笑,跟着念起这首打油诗。一次,返回华顶山,夕阳西坠,海灯步履轻捷,同行者人困体乏,小跑才勉强跟上,后面还有挑柴的农民赶路。海灯又脱口而出:“他人骑马我骑驴,悒悒思量还不出。回头看看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鼓动同行的余勇,使之坚持到山顶。
海灯以“惜衣、惜食、才惜福”作为座右铭,艰苦自持,乐于助人。1952年华顶寺50多位僧人缺粮断炊,他就把自己的衣被财物变卖掉,买成粮食送上山,每人济助4斗(约45斤)。平时别人供养他钱物,他总是送给贫病老僧。有位陈姓贫农,一家5口,断炊多日,海灯闻讯,就送去仅存的10多斤米,自己则喝番薯汤度日。1951年土地改革,法师分得真觉寺前一亩七分地。他躬耕自食,像《煨芋》、《春耕》、《天封寺锄草》这些诗就是以劳动为题材的。如,《山居即事》:“修罢止观还读易,犁松芋土更担柴。山居莫道多清苦,妙乐无边自耦耕。”他烹煮的豆腐、竹笋、芋艿等特别可口,赢得僧的啧啧赞赏。
海灯擅医,经常给人治病。四川来了一位和尚,腿上疔疮疼痛难熬,海灯用气功把他治好。1950年,天台邮电*丁某,患肺结核,经他调治,并授予大悲*,只半年就霍然而愈。1952年,天台福溪岩下许承福,腹有症块,日益肿大,胀闷欲绝,登门求治。海灯授以大力金刚丸,并教给达摩功,二月后症块缩小,五月后消失。如此疗效显著的例子比比皆是。他还有专治肩臂腰腿顽麻疼痛的验方,屡试不爽。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82512721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4:10
灯法师为当代著名武僧,俗姓范,名靖鹤,字剑英,自号无病道人。四川省江油市重华镇人,生于1902年8月14日午时,圆寂于1989年1月10日亥时,世寿88岁,慧命59年。�
提起海灯法师的大名,可谓声播海内外。特别是有关他的小说在广播电台连续播出,有关他生平事迹的电视连续剧在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播映后,更是家喻户晓了。这位原全国政协委员、中佛协常务理事、我国武林中的传奇人物不仅有着精湛的武功,更有着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但是人们对他生前在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真如寺的一段经历以及死后魂系云居山的情愫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海灯法师是1956年农历6月初10从上海来到云居山真如禅寺的,于1957年农历10月底离开真如寺回上海,这中间共经历了近一年半的时间。因为他是属佛教中的天台宗一派,在这里每天的活动主要是讲经、练武和放“焰口”,因此他在山上的一年多时间里主要就是从事上述这三个方面的活动。另外,他还以寺庙主持的身份,主持修建了钟楼和鼓楼两座建筑。�
当时,真如禅寺在中佛协名誉会长虚云老和尚的主持下,修复建设工作已接近尾声,即将全面完工,虚云也已退居二线当了老和尚,寺庙的方丈是由全国佛协常务理事、江西省政协常委性福和尚担任。海灯法师上山后,虚云老和尚打算在寺中创办一所佛学院,拟请海灯法师主持教务和讲经,因此决定设法把他留下来,并由他担任寺庙的方丈之职。海灯上山时恰逢性福和尚到省里开会去了,待性福从省里开完会回来后,虚云将此意告之了他,为顾全大局,性福和尚点头同意了虚云的意见和安排。于是,便在当年的农历7月15日举行升座仪式,由海灯法师正式当上了真如禅寺的方丈职务,并从那时开始了在真如寺的讲经活动。1956年下半年,他花了4个月的时间讲完了《楞严经》。1957年的上半年,他又用了4个月的时间,讲完了另一个大经《法华经》。若不讲经时,每天坚持练武和放焰口。当时庙里常住僧众有120多人,听他讲经的除了本寺和山上山下周围小庙的僧尼之外,还有从香港和国内各地来的僧尼和男女居士等,人数最多时达300多人,一般情况也有200人左右。他对*十分熟悉,讲解时流利自如,通俗易懂,口齿清楚,声音宏亮,叙述生动有趣,所以大家每堂课都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愿意听他讲经。�
为了提高寺中青年僧人的文化修养,法师在讲经之余,还以《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古典名籍为教材,给大家讲授中国古典文学知识,使青年僧众受益非浅。�
海灯法师一生除讲经、习武之外,还写了不少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余舍俗被缁六十余载,志在金经一卷、山芋两坛,长木妻兰若足矣,而积习未忘,禅余偶有吟咏,亦聊以志所感。”(见《少林云水诗集》之“序言”)海灯法师当年在云居山真如寺讲《楞严经》时就曾写了一首名为“云居山讲楞严经”的诗:“农事泯诸相,勤耕第一荣。饱温既有得,闲坐话无生。”诗既写了当时在寺中讲经的情形,又体现出他十分推崇禅宗的“农禅并重”之家风。这首诗现已收录在1985年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的海灯法师所著《少林云水诗集》之中。真如禅寺属于我国佛教八大宗派中的禅宗一派,一般不习武,而以参禅为主,所以庙里基本上没有什么人专门跟他习武,他每天清晨主要是自己一个人单独练习,有时也和带来的弟子济平一道对练。但在真如寺期间,他曾为大家表演过几场武功,给当时寺庙常住的僧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他的拿手绝技“二指禅功”,还有三节棍、九节鞭、罗汉拳、梅花掌、空中射箭等等。他打的三节棍能摔成一条直线,变化多端;空中射箭则更是令人叹服不已。特别是他的“二指禅功”更是令人叫绝。�
海灯法师在真如寺任方丈虽然时间并不长,但却为这座千古名刹主持修建了钟楼和鼓楼两座重要建筑,现在重新修复的钟鼓二楼就是在那时的基础上重建的。登上真如禅寺的钟楼和鼓楼,便见正中大梁上一行醒目文字:“佛历二八八四年(公元1957年)岁次丁酉夏四月初八主持海灯皆两亭大众同建”。�
海灯法师在云居山真如寺有着许多趣闻轶事,给僧人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年近七旬、现仍住在该寺的海灯法师徒弟之一的寂祥法师回忆当年情况时说:“那年农历7月15日,海灯法师举行升座仪式当上方丈之后,当天虚云老和尚便吩咐侍者于方丈室中为他架了一张木板床,铺好了被子。但到了晚上,海灯法师却叫人把床铺拆了,被子也送回到客堂,而他却自己搬了一个龛子放在门边,晚上就在里面打坐休息,根本用不着躺下来睡觉。”寂祥法师回忆海灯十分关心僧人们的饮食起居,那时生活过得很不错。他感叹地说:“这可都是海灯法师他老人家的功德啊!”他还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海灯法师讲经时可以连续讲上两个小时不喝一口水,不走动一下,每晚讲完一坐经之后,解个小便,喝上半杯开水,接着便到大殿里去放“焰口”,精力着实充沛。�
海灯法师在云居山由于修持严谨,治学精勤,虚云老和尚斟酌考察之后,遂将禅宗伪仰宗法派心印传授与法师,法师于此成为虚云老和尚之法嗣,取名宣明,是为伪仰宗第九代。�
1957年农历10月底,海灯法师离山。真如寺则又由性福和尚重新担任方丈之职。此后,海灯法师曾于1959年底和1962年先后两次来云居山真如寺朝过山。1959年那次是这年的10月底在其得知虚云老和尚在真如寺圆寂的消息之后,他特意赶上山来,亲自为虚云老和尚放了一堂焰口,超度这位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高僧大德早生“极乐世界”。海灯法师那次上山还应庙里僧众的请求,在大殿门前为大家作了在云居山的最后一场武术表演。1962年那次,是法师在回四川家乡途中,又一次顺路朝拜云居山,与真如寺的道友们重叙别后离情,并在寺中留居多日 “文化大*”后期的七十年代中,法师又来到江西,于永修县梅荣乡苦慧寺依徒济平法师。苦慧寺是座小庙,座落在偏僻的竹林之中,法师于此度过了“文化大*”最后几个年头,直至国家重新安定,才返回江油重华镇故居。因“*”期间云居山真如寺被占,僧众被赶走。法师此次未能落足真如寺中。只能在隔山相望的杨峻山呆了数年。�
生之有念,死之有托。我国近代这位集武术、佛学、文学于一身的佛教界传奇人物,终因积劳成疾,于1989年1月1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的医院里圆寂,享年88岁。在其病重住院期间,法师仍念念不忘曾经生活过一年多时间并任过方丈、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过美好回忆的云居山真如禅寺。他曾经几次提出要转到真如寺来住,以便最后能在真如寺圆寂。但因一方面本身病情太重,医生不同意他离开医院转往他处,另一方面他身边的几位弟子也反对而未能成行。尽管如此,临终前法师仍无法割舍这片故土,于是在他留下的遗嘱中交待,死后一定要将其骨灰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定要埋葬到真如禅寺内。遵其遗愿,1989年1月13日,当时任中佛协理事、江西省佛协副会长的真如寺方丈一诚法师(现任中佛协副会长、江西省佛协会长、省政协常委),冒着严寒带领一名侍者起程,坐火车、乘轮船专程前往海灯法师的家乡四川省江油市迎回了法师的部分骨灰和3颗舍利子。先安放在真如寺的海会塔之中,并海灯法师舍利塔位于真如�寺内明月湖东侧山坡之上。�
高僧海灯法师
全国政协委员、高僧海灯(1903-1989),原名范无病,四川江油县人。幼年多病,跟舅父薛久志学剑,以武功强身。17岁毕业于绵阳南山师范学校,后相继就读于法政学院(四川大学前身)文学系和省立警监专科学校。只因父亲范绍安被恶霸黄团练*致死,为报父仇,他历访名师学武。20岁投昭觉寺智化上人座下学佛,披剃出家。1989年1月11日,海灯圆寂。
1972年巩成祥先生与海灯法师游西湖与晚辈席阿虎、毛老虎、应祖培、陆国梁、方树人等人合影.
苦已利人
海灯法师的苦行是有口皆碑的。天台山海拔1098米,冬天气温降到零下10余度时,他也只穿一件单短衣、夹短衣,外罩一件过膝的千针衣。他的寝室没有床铺,也没有被褥,只有一张宽长各60厘米的正方凳子。每夜12时后跏趺而坐两三个钟头,就算睡眠。一日两餐,保持着“过午不食”的佛教徒古制。终年吃喝少而粗。1951年冬,他在华顶茅蓬修持,日食一两米淡粥多时,生活非常清苦。但由于他精修密宗,功底深厚,故而身体仍然十分健康。三年相处,居然听不到他一声咳嗽感冒之事。僧众见海灯法师所食粥稀薄不免皱眉,他就口占一绝调侃:“稀粥底下有一我,鼻风吹起浪翻波。波起我变非是我,形影相对笑呵呵。”大家顿时改颜为笑,跟着念起这首打油诗。一次,返回华顶山,夕阳西坠,海灯步履轻捷,同行者人困体乏,小跑才勉强跟上,后面还有挑柴的农民赶路。海灯又脱口而出:“他人骑马我骑驴,悒悒思量还不出。回头看看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鼓动同行的余勇,使之坚持到山顶。
海灯以“惜衣、惜食、才惜福”作为座右铭,艰苦自持,乐于助人。1952年华顶寺50多位僧人缺粮断炊,他就把自己的衣被财物变卖掉,买成粮食送上山,每人济助4斗(约45斤)。平时别人供养他钱物,他总是送给贫病老僧。有位陈姓贫农,一家5口,断炊多日,海灯闻讯,就送去仅存的10多斤米,自己则喝番薯汤度日。1951年土地改革,法师分得真觉寺前一亩七分地。他躬耕自食,像《煨芋》、《春耕》、《天封寺锄草》这些诗就是以劳动为题材的。如,《山居即事》:“修罢止观还读易,犁松芋土更担柴。山居莫道多清苦,妙乐无边自耦耕。”他烹煮的豆腐、竹笋、芋艿等特别可口,赢得僧的啧啧赞赏。
海灯擅医,经常给人治病。四川来了一位和尚,腿上疔疮疼痛难熬,海灯用气功把他治好。1950年,天台邮电*丁某,患肺结核,经他调治,并授予大悲*,只半年就霍然而愈。1952年,天台福溪岩下许承福,腹有症块,日益肿大,胀闷欲绝,登门求治。海灯授以大力金刚丸,并教给达摩功,二月后症块缩小,五月后消失。如此疗效显著的例子比比皆是。他还有专治肩臂腰腿顽麻疼痛的验方,屡试不爽。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82512721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4:11
海灯法师
全国政协委员(1903-1989),原名范无病,四川江油县人。幼年多病,跟舅父薛久志学剑,以武功强身。17岁毕业于绵阳南山师范学校,后相继就读于法政学院(四川大学前身)文学系和省立警监专科学校。只因父亲范绍安被恶霸黄团练*致死,为报父仇,他历访名师学武。20岁投昭觉寺智化上人座下学佛,披剃出家。
“去留为道原无方,栖隐何须恋故乡。”1945年春,海灯离开四川,抵河南崇山少林寺,被僧众推为国术教授。半年后,取道洛阳,转开封,走陕西,辗转来到吴山越水之间,于1946年登上渴慕已久的天台山。“山水精蓝尽兴游,世缘息去入台州。慈风凉月菩提路,三径不须别买丘”,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将长期安禅在这块佛教圣地上。
七年中,海灯先后驻锡于华顶、上方广、天封、高明、国清、万年、真觉诸寺。其中在国清寺约4年,最后由真觉寺(智者塔院)出山赴沪。他持戒精严、生活俭朴、勤习密台、乐于助人,并以擅长讲经、诗书和武术闻名遐迩。
海灯法师一生除讲经、习武之外,还写了不少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余舍俗被缁六十余载,志在金经一卷、山芋两坛,长木妻兰若足矣,而积习未忘,禅余偶有吟咏,亦聊以志所感。”(见《少林云水诗集》之“序言”)海灯法师当年在云居山真如寺讲《楞严经》时就曾写了一首名为“云居山讲楞严经”的诗:“农事泯诸相,勤耕第一荣。饱温既有得,闲坐话无生。”诗既写了当时在寺中讲经的情形,又体现出他十分推崇禅宗的“农禅并重”之家风。这首诗现已收录在1985年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的海灯法师所著《少林云水诗集》之中。真如禅寺属于我国佛教八大宗派中的禅宗一派,一般不习武,而以参禅为主,所以庙里基本上没有什么人专门跟他习武,他每天清晨主要是自己一个人单独练习,有时也和带来的弟子济平一道对练。但在真如寺期间,他曾为大家表演过几场武功,给当时寺庙常住的僧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他的拿手绝技“二指禅功”,还有三节棍、九节鞭、罗汉拳、梅花掌、空中射箭等等。他打的三节棍能摔成一条直线,变化多端;空中射箭则更是令人叹服不已。特别是他的“二指禅功”更是令人叫绝。
我国近代这位集武术、佛学、文学于一身的佛教界传奇人物,终因积劳成疾,于1989年1月1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的医院里圆寂,享年88岁。在其病重住院期间,法师仍念念不忘曾经生活过一年多时间并任过方丈、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过美好回忆的云居山真如禅寺。他曾经几次提出要转到真如寺来住,以便最后能在真如寺圆寂。但因一方面本身病情太重,医生不同意他离开医院转往他处,另一方面他身边的几位弟子也反对而未能成行。尽管如此,临终前法师仍无法割舍这片故土,于是在他留下的遗嘱中交待,死后一定要将其骨灰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定要埋葬到真如禅寺内。遵其遗愿,1989年1月13日,当时任中佛协理事、江西省佛协副会长的真如寺方丈一诚法师(现任中佛协副会长、江西省佛协会长、省政协常委),冒着严寒带领一名侍者起程,坐火车、乘轮船专程前往海灯法师的家乡四川省江油市迎回了法师的部分骨灰和3颗舍利子。先安放在真如寺的海会塔之中,并海灯法师舍利塔位于真如�寺内明月湖东侧山坡之上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82512721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4:11
海灯法师
全国政协委员(1903-1989),原名范无病,四川江油县人。幼年多病,跟舅父薛久志学剑,以武功强身。17岁毕业于绵阳南山师范学校,后相继就读于法政学院(四川大学前身)文学系和省立警监专科学校。只因父亲范绍安被恶霸黄团练*致死,为报父仇,他历访名师学武。20岁投昭觉寺智化上人座下学佛,披剃出家。
“去留为道原无方,栖隐何须恋故乡。”1945年春,海灯离开四川,抵河南崇山少林寺,被僧众推为国术教授。半年后,取道洛阳,转开封,走陕西,辗转来到吴山越水之间,于1946年登上渴慕已久的天台山。“山水精蓝尽兴游,世缘息去入台州。慈风凉月菩提路,三径不须别买丘”,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将长期安禅在这块佛教圣地上。
七年中,海灯先后驻锡于华顶、上方广、天封、高明、国清、万年、真觉诸寺。其中在国清寺约4年,最后由真觉寺(智者塔院)出山赴沪。他持戒精严、生活俭朴、勤习密台、乐于助人,并以擅长讲经、诗书和武术闻名遐迩。
我国近代这位集武术、佛学、文学于一身的佛教界传奇人物,终因积劳成疾,于1989年1月1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的医院里圆寂,享年88岁。在其病重住院期间,法师仍念念不忘曾经生活过一年多时间并任过方丈、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过美好回忆的云居山真如禅寺。他曾经几次提出要转到真如寺来住,以便最后能在真如寺圆寂。但因一方面本身病情太重,医生不同意他离开医院转往他处,另一方面他身边的几位弟子也反对而未能成行。尽管如此,临终前法师仍无法割舍这片故土,于是在他留下的遗嘱中交待,死后一定要将其骨灰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定要埋葬到真如禅寺内。遵其遗愿,1989年1月13日,当时任中佛协理事、江西省佛协副会长的真如寺方丈一诚法师(现任中佛协副会长、江西省佛协会长、省政协常委),冒着严寒带领一名侍者起程,坐火车、乘轮船专程前往海灯法师的家乡四川省江油市迎回了法师的部分骨灰和3颗舍利子。先安放在真如寺的海会塔之中,并海灯法师舍利塔位于真如�寺内明月湖东侧山坡之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4:12
海灯法师名已传虚,再传已无实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