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分别是什么,分别是什么时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0:00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0:38
河南粮食核心区规划-2009年8月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年11月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2013年3月7日
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0:38
河南三大国家站略规划分别是:
河南粮食核心区规划:2009年8月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年11月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2013年3月7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0:39
关于三大国家战略规划
上面wgst 回答的是河南地方自认为的。下面我说说上层怎么认为的:
种粮食——过去
种更多粮食——现在
只能种粮食——未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0:39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省情研究中心课题组
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中原经济区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三大国家战略规划,赋予了河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战略平台。三大战略规划实施以来,有的已进入规划中期,有的正处在全面加速阶段,对三大战略实施的进程、成效及存在问题等进行阶段性评估十分必要。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社科院院长喻新安主编的《河南经济蓝皮书(2015)》,首次发布了“河南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总体评估”报告。该报告由河南省社科院省情研究中心组织完成,部分院外人员参与了调研活动。研究人员在前期调研、收集资料信息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指标评价与*评价相结合、效应评估与问题评估相结合等思路和方法,通过对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阶段性、综合性、数量化评估,核算进度,评估效应,得出了一系列评估结论,对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实际进程,更加有效地推进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规划实施成效评估:
起点高、增速快、成效显
◎规划实施进程评估:
超额完成阶段性进度目标
◎主要问题挑战:保持高起点高速增长的挑战;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航空港经济内生增长模式的挑战;高端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的挑战;以郑州航空港为龙头创新对外开放*机制的挑战。
2013年3月7日,*批准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对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打造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为中西部地区扩大开放提供强力支撑都具有重大意义。
规划目标
到2025年,建成富有生机活力、彰显竞争优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验区。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地位显著提升,航空货邮吞吐量达300万吨左右,跻身全国前列;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国际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与航空关联的高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0亿元;建成现代化航空都市,营商环境与国际全面接轨,进出口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成为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
1.规划实施成效评估
(1)分项评估
①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
2013年,郑州机场全年新开航线53条,达到143条,基本形成覆盖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航线网络。其中,已开通全货运国际航线达到19条,货邮吞吐量完成25万吨,同比增长69.5%,增速居全国大型机场第一位(本部分评估数据除注明外,均来自《河南商务发展报告2014》)。同时,郑州机场还是中部地区唯一开展国际快件的机场、货运航线总数位居中西部第一的机场。显然,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②开放门户建设
2011年、2012年、2013年,实验区完成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95亿美元、285亿美元、348.8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始终在50%以上,对全省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始终在95%以上,推动了全省进出口增长的强劲攀升,航空港开放门户地位已初步奠定。
(2)总体评估:
总体来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表现出起点高、增速快、成效显的突出特征。
2.规划实施进程评估
从实施进程来看,实验区在2013年3月到12月仅10个月、占6.5%规划期的时间,航空货邮吞吐量就已经完成2025年总目标的8.3%,进出口总额就已经完成2025年总目标的17.4%,均超额完成阶段性进度目标。如图1所示。
3.主要问题挑战
(1)保持高起点高速增长的挑战
规划实施以来,在2013年3月到12月仅10个月的时间里,郑州航空港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体系、枢纽建设等各方面均表现出全民聚焦、全力推进、全面展开、全速发展的积极态势,以航空货邮吞吐量、进出口总额以及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等为代表的各指标均表现出高速增长态势。但是在起点高的同时也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在高起点上保持高速稳定增长,面临更大挑战。
(2)高端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的挑战
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航空设备制造维修、与航空关联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国际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这其中,既要求有航空经济这一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探索,又有高端产业发展的水平要求,还有产业体系构建的系统要求,如何立足发展基础、突出发展特色、增创发展优势,均是新课题新挑战。
(3)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航空港经济内生增长模式的挑战
规划提出“建设大枢纽,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实验区发展主线,也就是要通过建设大枢纽,带动大物流;通过大物流,带动产业群;通过产业群发展,带动城市群发展,进而以城市群带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如何在这一发展路径指引下,形成以互动融合为特征的航空港经济内生增长模式,进而实现快速发展,是目前航空港在起步期必须筹谋且时不我待的关键问题。
(4)以郑州航空港为龙头创新对外开放*机制的挑战
我省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以郑州航空港为龙头创新对外开放*机制。如何利用实验区这个特殊区域来探索改革措施、创新*机制,使实验区成为河南乃至中原地区对外开放的平台和窗口,还面临诸多问题挑战需要破解。
探索航空经济驱动型发展模式,实际上也就是以航空经济加速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种新模式,需要把产业的转型升级、“四化”的同步发展以及区域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交通方式的*性变化融为一体,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关键点和着力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以航空经济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重点是要实现以先进制造业、高成长服务业“双轮驱动”,通过着力发展有航空偏好型的临空产业,全力建设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产业集群和生产基地,形成有航空经济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通过着力发展航空物流业、跨境电子商务以及总部经济等,形成高成长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成长服务业互为支撑、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是以航空港建设带动产城融合发展,以高端产业体系发展与现代新城区建设互促并进,以航空物流带动航空产业发展、以航空经济带动现代新型港区建设,形成带动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示范区。
三是以航空港带动我省对外开放发展方式转变,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进转变,从以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后移出的产业为主向吸引集聚高端产业转变,以全面深化扩大开放*机制创新来激发动力活力,建设我省*机制创新的示范区。
四是以航空港带动我省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国际化航空物流中心,搞好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推动空港、陆港以多式联运打造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便捷安全的通道,建设我省全面扩大开放、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和前沿。
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规划实施成效评估:
基本完成阶段性成效目标
◎规划实施进程评估:
基本完成阶段性进度目标
◎主要问题挑战: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的问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的问题;边际产量递减的问题。
以2009年8月国家*《关于印发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通知》为标志,河南省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目前,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已经实施了5年多,取得了突出成效,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夏粮“十二连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被总*称为河南的“王牌”。
规划目标
到2020年,在保护全省1.03亿亩基本农田的基础上,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生产用地稳定在7500万亩,使我省粮食生产的支撑条件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达到650亿公斤,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核心区、*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示范区。
1.规划实施成效评估
在对规划实施成效评估中,立足规划要求及总体目标,从四个方面出发,分别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综合效益、粮食生产支撑条件、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行单项评估,并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权重,进而对规划实施成效进行总体评估。
(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估
规划实施以来,我省紧紧抓住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这个重心,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从*支持、科技强农、高产创建等着手,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总产量“十一连增”,连续9年超1000亿斤,连续4年超1100亿斤(注:文中除标明外,数据均来自河南省统计局相关资料)的骄人成绩,打造了河南“王牌”,切实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在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评估中,主要基于规划提出的稳定面积、主攻单产的基本思路,分别从是否实现“稳定面积”目标、实现亩产量情况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估。2013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超过15万亩,比2010年增长3.5%,保持了连年平稳增长,实现了“稳定面积”的目标。从亩产量来看,2010年以来,我省粮食亩产量在实现了从中低产向中高产的提升后,在达到750斤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增长态势,但是与在稳定面积前提下实现总产量目标所需的规划亩产量相比较,依然略有差距,故此在实现亩产量情况的评估中,根据实际亩产量与规划亩产量的量化比较,得分率为98.9%。在综合2个指标的单项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进而可以得到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综合评估结果为99.5%。
(2)农业综合效益评估
在规划各项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力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目标。基于此,在对农业综合效益评估中,选取了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这2个体现农业、农民效益情况的指标进行评估。从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来看,2009年以来,除了2011年我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外,其余各年均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或是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情况来看,2009年到2013年,河南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均少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同时也要看到,2009年到2013年河南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平均增速为15.2%,快于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收入差距呈逐步缩小趋势。
按照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目标要求,对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这2个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量化比较,可以得出2009年到2013年的年度评估结果,进而取平均值得到农业综合效益的综合评估结果为9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完成得分情况明显好于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评估得分。
(3)粮食生产支撑条件评估
在规划提出的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我省粮食生产的支撑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考虑到粮食生产的支撑条件与农业科技、财政投入、农业基础设施、机械化水平以及现代农业载体建设密切相关,因此从科技支撑、投资支撑、基础设施条件、机械化水平、载体建设这5个方面分别进行单项评估,进而得出粮食生产支撑条件的综合评估结果。
①科技支撑
我省坚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全省小麦良种覆盖率基本达到100%,玉米、水稻等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在高标准粮田区域内,良种覆盖率达到100%。通过重点加强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达到测土配方施肥100%、病虫害统防统治100%。但是综合来看,我省农业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2013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为55.2%,而河南的农业科技贡献率为5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考虑到科技支撑的总体状况和现实需求,采用河南与全国的农业科技贡献率比值92.4%作为科技支撑评估结果。
②投资支撑
2008到2013年,全省公共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累计达2632.4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4.6%。在进行投资支撑评估中,采用各考核年农林水事务支出额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得出,再用各年度评估结果加权平均得到综合评估结果为95.7%。
③基础设施条件
2012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809万亩,比2007年增加了375.2万亩,其中,机电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保持在80%左右,考虑到机电灌溉的重要性并且是体现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采用这一指标值作为基础设施评估结果为80%。
④机械化水平
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007年的8718.7万千瓦增长到了2012年的10872.7万千瓦,增幅达24.7%。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稳定在95%以上,水稻机收率达到了76.5%,玉米机播水平超过80%,机收水平接近50%,实现了连年翻番。基于此,采用机收率作为评估指标,分小麦、水稻、玉米三个作物,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权重,进而进行加权评估,可以得到机械化水平的综合评估结果为80.5%。
⑤载体支撑
2012年开始的粮食生产核心区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两年来,全省完善建成高标准粮田2623万亩,其中2013年建成970.9万亩。根据目标值与实际完成情况比较,得到载体支撑评估结果为100%。
根据科技支撑、投资支撑、基础设施、机械化水平、载体支撑这5个指标的单指标评估结果,进行加权综合可以得到粮食生产支撑条件评估结果为89.7%。
(4)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评估
近年来,河南粮食生产在遭遇雨雪冰冻、特大旱灾等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高基点连年增产,取得了傲人成绩。基于此,在进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评估中,选取了几个有重大灾害的典型年份,并以该年粮食总产量是否保持了持续增长、完成规划增速的比率这两个指标作为重点评估指标,进而可以得到2008年、2009年、2011年这3个年度的评估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可以得到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综合评估结果为91.3%。
(5)实施成效总体评估
根据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综合效益、粮食生产支撑条件、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这4个单指标评估结果,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加权后进而可以得到规划实施成效的总体评估结果为94.6%,如图2所示。综合来看,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综合效益、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方面基本达到规划目标,粮食生产支撑条件总体有所不足,综合评估结果为“基本完成阶段性成效目标”。
2.规划实施进程评估
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明确了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650亿公斤。在规划实施进程评估中,采用各年度实际总产量与规划目标值进行比较,得出各年度完成目标比例,进而求出平均值作为完成目标进程情况的评估结果。如图3所示,根据前述评估方法,得到综合评估结果为98.8%,基本完成阶段性进度目标。
3.主要问题挑战
(1)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的问题
粮食增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但从综合性指标来看,河南农业科技贡献率为0.5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亟待提升。同时,在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仅有70%左右,小麦50%左右,水稻55%左右。
(2)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评估中,粮食生产支撑条件是得分最低的一项。目前全省仍有5000多万亩中低产田,近3000万亩不能得到有效灌溉,还有1519万亩低洼易涝地需要治理。另一方面,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极端气候出现频率增多,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直接影响着粮食稳产增产目标的实现,而这一问题更是给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的问题
2013年我省夏粮每亩生产收益361.3元,秋粮每亩生产收益504.3元,两季相加共865.6元,抵不上农民外出打工半个月的收入。近年来,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农民种粮的收益依然偏低,直接影响种粮积极性的提高。
(4)边际产量递减的问题
2008年到2013年,河南粮食总产量累计达到6617.3亿斤,粮食产量年均递增1.4%,粮食单产超过750斤/亩,实现了从中低产到中高产的跨越。但是同时要看到,河南粮食单产已经达到中高产水平,受边际效应影响,要在高基点上、在中长期内保持粮食总产量持续增长,到2020年实现1300亿斤的目标,面临着较大挑战。
中原经济区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规划实施成效评估:完成阶段性成效目标
◎规划实施进程评估:完成阶段性进度目标
◎主要问题挑战:
人均指标水平依然亟待提升;综合实力以及粮食生产、消费等需要着力增强;结构调整依然面临较大挑战。
自2012年11月,*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省以规划为引领,着力破解难题、加快发展,全省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凸显。目前,距离第一个阶段性目标,即2015年目标已经只有一年的时间。此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和综合分析,对于摸清现状、把握问题,并进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目标
到2015年,初步形成发展活力彰显、崛起态势强劲的经济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三化”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全面提高。
1.规划实施成效评估
在规划实施成效评估中,指标选取及目标值确定,均依据《中原经济区规划》中“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三节发展目标”中提出的中原经济区主要规划指标及其分阶段目标值,在单指标评估的基础上,分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资源环境、民生改善共4类进行分项评估,并进而得到总体评估结果。
其中,在经济发展分项评估中,按照中原经济区主要规划指标构成,采用河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这2个指标进行分项评估。①河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1年到2013年年均增速9.22%,与规划目标相比,实
际年均增速比规划年均增速快1.91个百分点,较好完成了规划目标。②河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2011、2012、2013年完成值分别为5.75%、5.74%、5.7%,与规划目标相比略有差距。经济发展分项综合评估结果为“完成规划目标”。
在结构调整分项评估中,按照中原经济区主要规划指标构成,采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城镇化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这5个指标进行分项评估。①采用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相关统计指标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估,2011年到2013年年均增速为1.52%,与2011年到2015年规划年均增速1.99%相比略有差距。②2011年到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年均增速为15.11%,高于规划增速0.11个百分点,完成规划目标。③河南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2011年到2013年年均增速为5.41%,高于规划增速3.36个百分点,较好完成了规划目标。④河南城镇化率2011年到2013年年均增速为4.46%,高于规划增速0.19个百分点,完成规划目标。⑤河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为18.1%、15.7%、13.8%,呈波动下降态势,与规划目标相比,存在差距。结构调整分项综合评估结果为“略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