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9: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0:21
在中国提起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中国有很多关于龙呼风唤雨、行云播雾,化育万物的神话故事,有“二月二,龙抬头”的农历节日,有赛龙舟、舞龙灯的民俗,有“望子成龙”、“卧虎藏龙”的成语,有寻龙捉脉的风水观念,连十二生肖里也有龙的属相,甚至很多名人起的名字也带“龙”字,如:李小龙、梁小龙、成龙、狄龙等。
当今如果一提中国的象征,或者一种最能代表中国的动物,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龙”,而我们也都因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正如狮子之于英国的象征意义一样,龙也是中国的国家象征。
中国龙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的传承中,无论历史如何变化,王朝如何更迭,龙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始终存在并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可谓“流水的王朝,铁打的龙”,称得上“永不磨灭的符号”。
那么龙是如何从民族图腾成为国家象征的呢?
龙图腾的产生与演化
“图腾”一词源于北美印第安人的土语,意思为“他的亲族”。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定一种事物,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而具体到我们华夏民族的图腾,就是以蛇为原型的龙。
汉画像石拓片,右上为人首蛇神的伏羲女蜗
原始夏人的图腾为蛇,如夏朝的奠基人禹,《说文解字》解释“禹,虫也”,在甲骨文,金文中,“虫”字正是蛇头、蛇身、蛇尾俱全的蛇的象形,换而言之,禹的名字来自于蛇图腾。《列子·黄帝》中也有“夏后氏蛇身人面的说法”。等到后来随着加入夏、商统治下的民族越来越多,蛇图腾就不断的兼并,吸收,整合其他部族图腾,逐渐丰富为集走兽为大成的龙。
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民族的大融合,龙的形象经过了不断的演化和丰富,到了唐宋大体定义了龙的形象。
南宋罗愿《尔雅翼》卷二八《释鱼·龙》云: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颈似蛇,腹似蜃,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即通常所说的“龙身九似”,龙的基本形象标准由此定了下来。
龙形象的发展逐渐脱离了原始图腾的意味,而演化成华夏、汉族乃至中华民族长久信奉的的一种神异动物,成了华夏的民族图腾。
龙从图腾成为皇帝的化身。
随着社会的发展,君权*制度的不断加深,统治者为了统治需要,利用人们普遍尊崇龙的心理,把作为中国先民崇拜图腾的龙与自身合为一体,龙作为民族图腾开始成为统治者——皇帝的化身。
龙成为皇帝的化身,有三个关键的人物不得不提。一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重耳本是晋国公子,因为国家内乱,在外*19年,然后回国登基。随他*的介子推赋诗道:“有龙于飞,周遍天下。...龙反其,得其处所“(《吕氏春秋·介立》),这是介子推以龙比喻他的主子重耳。
二是秦始皇帝赢政,他自称“祖龙”,后人的解释是:“祖,始也。龙,人君象”这也中国第一个把自身比喻为龙的皇帝。
秦汉时代的龙纹
三是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有过这样一段记载:
刘邦“父曰太公,母日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时雷电中明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也就是说,汉高祖刘邦竟然是个龙种。从刘邦始作俑者地如此刻意编造以后,历代皇帝就多自诩为龙种,“龙种自与常人殊",于是连带着,与“真龙天子”皇帝有关的东西,就多带上了龙字,如龙体、龙颜、龙床、龙椅、龙辇、龙袍、龙子、龙孙,等等,发展到了后来,甚至服装、建筑、器具之上的龙纹,也成了皇家的专利。这样,龙就变成了皇帝的化身。
建筑中的龙元素
由皇帝化身变为国家象征。
龙既然变成了皇帝的化身,在中国传统时代,又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称天子为国家”等等的观念,两相结合,于是龙就开始顺理成章地成了国家的象征。
龙作为国家象征,最典型的表现是在清朝后期。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后,帝国主义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行进入了中国。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甚至在中国水域部署海军。这些帝国主义国家都有国旗,他们的军舰以及商船也会树立本国的国旗。于是清朝为了方便中外交往,并顺应国际惯例,也制作了具有国家象征意义的黄龙旗。起初是1862年制作的三角形黄龙旗,主要给水师军舰和大清官船使用。1888年三角形黄龙旗改为长方形黄龙旗,并正式定为大清国旗。
黄龙旗
无论是三角形还是长方形的黄龙旗,都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传统元素,比如*既是五行学说中的*颜色、土德之色,也是历史中皇帝之色,还是农业上的象征丰收,文化上象征中和,民族上象征黄种人的颜色;至于那条五爪飞龙,则本来就是皇帝的化身。
如此大清的长方形黄龙旗即黄底青龙戏红珠旗,既是中国第一面国旗,其中的五爪飞龙,又是清朝皇帝的象征,而在“天子”即“国家”的观念下,龙又当然成为中国国家的象征。
外国也把龙作为中国国家象征。
其实很早以前,龙在中国所具有的丰富象征意义,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已经或多或少地有所了解。
利玛窦
比如明朝的传教士利玛窦指出:“龙在中国是皇权的象征”,来到中国的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恩指出:“中国皇帝的标记是龙”,而从来没来过中国的法国神父杜赫德也在他编辑的、1735年问世的《中华帝国全志》中指出:“龙无疑是中国人的国家象征,正如鹰之于罗马。”
罗马的鹰帜
当然需要特殊说明的是,龙在西方人的眼里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象征”乃至中国的代称,关键还在于中国龙与西方龙完全不同的指示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是首先由利玛窦对译为“龙”的Dragon,是一种长着四足,背上有一对巨大翅膀,而且会喷火的怪兽,代表着*和贪婪。所以在《圣经中》有圣乔治屠龙除害的故事,英国史诗《贝奥武甫》歌颂了国王搏命杀龙的英雄事迹。
乔治斗恶龙
在中国,龙不仅是皇家、国家、人民的象征,还是吉祥的瑞兽,虽然西方人取其形似把“龙”译为了Dragon,但为了区别含义完全不同的中国龙和西方龙,于是又在中国龙前面加了一个限定词China或者Chinese,这样China Dragon或者Chinese Dragon就成了中国龙的习惯译法。
换句话说,在西方的语境中,看到、写到、或者说到中国的龙,就会联想到中国China,中国人Chinese,这样,久而久之龙在西方就演变为中国的象征和代称。
最后:龙从图腾到国家象征的发展历程,不只是龙文化的发展,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发展,他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包容、进取、独立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悠久中华民族历史中永不磨灭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