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2: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3:09
电容器的充电原理就是说有电势差存在,电子就会移动。
电容器中间是空气电介质,除非电容器电场强度很大,中间空气被击穿才会与电荷,否则电极板中间是不可能有电子通过。正极板上的电子流到电源正极,然后通过电源正极到电源负极,如果是普通的干电池会在电池内部产生“水合作用”,也就是电源非静电力的来源,通过电源负极运动到负极板。电源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还是维持稳定的电势差的作用,有了电势差才会有电子移动,没有电源是不可能产生上述的电子移动的。
给电容器充完电后,如果电源还可以提供足够的电势差的话还是可以给另外的电器上用。关于这个问题,如果你学过北大版赵凯华《电磁学》或者其它教材,加上自己适当的分析,也是可以想明白的。给你附上干电池的图方便你理解问题。
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电源在供电的时候,电源电势差会随着时间供电时间变长而减小,电池内阻会增加。其实就是说是电源在长时间供电后,电池里面的电介质有部分被极化,也就是电池两个极板上的正负电荷有中和现象,那么电池的极板表面电荷就减少了,则根据相应的理*式,电势差就会下降,也就是移动电荷的能力下降了。与此同时电介质对电荷的阻碍能力变弱了,也就是电导增大,由于电导是电阻的倒数(电导概念是定义为电阻倒数,使用方便而已),那么电阻也相应地增大,也就是说电源的电势差下降内阻增大。正电荷在通过电介质的时候电位(也叫电势)下降,在通过极板的时候由于水合作用,也就是电池内部的非静电力作用,使得电势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