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的建造材料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0: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2:25
一、蔬菜大棚的建造
1.大棚的形式
适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蔬菜大棚一般是塑料大棚,大棚形式多种多样,按骨架材料可分为竹木大棚与钢管大棚;按大棚的栋数可分单栋大棚与连栋大棚。目前,绝大多数农户搭建的是竹木大棚,它造价低,每m2造价为5~6元,但强度较差、寿命短,仅2年左右,并具有抗灾能力弱、操作管理不便等缺点。而连栋大棚,由钢管构成,强度大(寿命长达15年)、抗灾能力强(一般能抗10级台风);棚体高大,通风采光条件好,土地利用率高,操作管理方便,但造价高(每m2造价80元以上),农户与一般企业都无法承受。单栋钢管大棚,不仅具有连栋大棚的优点,并且造价低得多,每m2为25~30元,农户可考虑用此取代竹木大棚。
2.材料选择
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为多雨天气,空气湿度大,并在7~9月常遭受台风的袭击,冬季时有积雪。建造单栋钢管大棚,必须选择既能防锈,又较牢固(具有抗风、雪能力)的钢管。要求为热镀镀锌钢管,钢管直径28~32mm,壁厚1.5mm。
3.地块与方向的选择
蔬菜大棚应建在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上;大棚一般要求为南北走向,排风口设在东西两侧。这样,一是有利于棚内湿度的降低;二是减少了棚内搭架栽培作物、高秆作物间的相互遮荫,使之受光均匀;三是避免了大棚在冬季进行通风(降温)、换气操作时,降温过快以及北风的侵入,同时增加了换气量。
4.大棚的规格
根据笔者的试验研究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的推荐,单栋钢管大棚规格应为:肩高1.8~2m,顶高2.8~3.2m,跨度7~8m,长度40~55m,通风口高度1.2~1.5m,钢管间距0.6~1m。这样的规格,主要考虑大棚在抗风、雪的前题下,增加棚内的通风透光量,并且考虑到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与各种作物栽培的适宜环境。
二、蔬菜大棚的常用栽培管理技术
1.温度控制
大棚内气温的日变化趋势与露地相同,但昼夜温差变幅很大。白天晴朗天气如果棚膜密闭,棚内气温上升很快,一般比棚外高20℃以上,甚至可达30℃,即使在冬季,有太阳出来时,1h内就可把棚内温度提高到40℃以上;夏季棚内温度可达60~65℃。阴雨天气,棚内气温变化不大;夜里棚内最低气温一般比外界仅高1~3℃。而蔬菜生长适宜气温一般需要白天20~30℃,夜温10~20℃,5℃以下40℃以上生长受抑制,有些作物对温度要求很高,如西瓜、甜瓜,白天要求适温25~30℃,10℃就停止生长,5℃即遭受冻害。所以,要根据作物生长特性做好棚内温度调节工作。棚内的温度调节主要是通过保温加温、通风换气等措施来实现的。具体方法:冬季,大棚棚膜一定要尽量盖严,北面设置风障(北门紧闭),大棚内设置小、中拱棚,夜里进行多重多层薄膜覆盖(采取3棚4层5~6膜方法覆盖保温),这样棚内土温比较稳定,通常能维持在10~20℃,满足了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在白天晴朗天气,要及时做好棚内气温的测定工作,气温一上升到30℃以上,立即打开两侧通风口通风,调节通风口,尽量使棚内气温稳定在25~30℃。如在冬季碰到连续阴雨等低温天气,需采用人工加温方法来增加棚内温度,土法可采用棚内设多只煤饼灶加温(但人进入棚内要防一氧化碳中毒),有条件的可采用电热线和柴油暖风机等设备加温。夏季,棚内温度很高,必须把大棚四周的通风口全部打开,棚内(1.8m以下的部位)最高温度可保持在40℃左右,这样也可种植青菜、西瓜(笔者经验),如温度太高,大棚顶部可覆盖遮阳网进行降温。
2.温度控制
大棚内的空气湿度通常比较高,白天相对湿度为70%~90%,夜里常常达到100%并凝结成水珠。棚内湿度过大,不仅影响作物生长,而且容易引起病害暴发,这是南方大棚的弊端(东南沿海地区雨天较多),所以大棚的降湿工作十分重要。棚内的空气湿度调节,在冬季主要结合通风降温进行,天气晴朗时要及时通风排湿;对棚内地面要全部进行地膜覆盖,没覆盖到的地方(沟间),可用稻草、谷壳等物覆盖,尽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棚内土壤灌水,采用地膜下铺设塑料软管进行喷灌,有条件的可使用滴灌设施;棚内喷药防治病虫害,应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阴雨天尽量不喷药,必须喷药的话,最好采用烟熏剂与粉尘剂。通过以上措施可大大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3.光照控制
在适宜的条件下,增加光照,一般能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产量,对喜光作物尤其明显。而塑料大棚内的光照强度比露地低,影响棚内光照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塑料棚膜的质量,还有棚内的不透明物体(包括棚架、压膜线、支架等)。一般质量好的新棚膜透光率在85%以上,随着覆盖时间的延长,棚膜老化、粉尘积累,透光率也随之下降,污染严重质量差的棚膜,2年后透光率就可下降到50%以下,所以一般的塑料棚膜只能使用2年;棚内的湿度较大,常在普通棚膜上形成水珠,棚膜上的水珠也会降低棚膜的透光率。据测定,棚膜上的水珠可使透光率降低10%~20%,生产上最好采用无滴膜;尽量减少棚内不透明物体的存在,棚架、压膜线不需要过分粗大,支撑作物的竹木支架应改用塑料绳(捆扎),这样不仅可减少棚内遮光,而且可改善高秆作物的受光角度。
4.病害防治
东南沿海地区雨天较多,大棚内的空气湿度始终很高,很容易引起病害的盛发。控制棚内作物病害的发生,首先要做好大棚的降湿工作;其次要定期做好喷药预防工作,一般做到7~10天喷药1次;同时要及时做好棚内病株病叶的清理工作,减少相互传染;及时打掉作物底部的老叶,增加棚内的通风透光量,还要做好棚内土壤与空气的消毒工作。由于大棚在一整年种植后,大量病菌残留在棚内的土壤、空气、棚架及棚膜上,是棚内作物病害的侵染源,连年积累,将会造成棚内作物病害大暴发,所以要做好杀灭工作。常用的方法有:药剂、蒸气、夏季高温等3种消毒方法,但采用药剂、蒸气进行消毒成本高,一般农户可采用夏季高温杀菌方法。具体方法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对大棚内土壤灌水,使土壤水分处饱和状态,然后覆盖薄膜,再封闭大棚,棚内气温保持60℃以上、土温保持40℃以上,连续10~15天,可消灭棚内一般病菌及害虫,但对土壤内的枯萎病菌无效,需用药剂防治,或选用嫁接苗种植。
5.虫害防治
控制棚内作物虫害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大棚的通风窗口设置防虫网,采用银灰色的避蚜型防虫网,防虫网一般要求40~60目/m2(目数过少,防虫效果不好;目数过多,通风效果差)。操作人员进出大棚,要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棚内作物如发生了虫害,要及时用药防治,但必须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对于进入棚内的害虫及一些地下害虫,最好采取毒饵与物理方法进行诱杀。
6.土壤盐分控制
大棚土壤由于长期覆盖,缺少雨水淋洗,常出现土壤返盐现象,引起耕作层土壤盐分过量积累,从而影响棚内作物的生长,严重的会造成棚内作物枯死。防止大棚内土壤盐分过量积累的主要措施有:在夏季不栽种作物时,要揭掉大棚顶膜,让棚内土壤受雨水自由冲刷;在不揭掉大棚顶膜的情况下,于换季栽种作物的空隙,要多用淡水来冲刷棚内返上来的土壤盐分;棚内作物施肥时,要避免单纯使用化肥,尽量做到多施有机肥料,少施化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