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0:28
共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14 06:53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诗词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意思是说,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哪怕放开喉咙吟唱从容地走,竹杖和草鞋轻便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同时还是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代表;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的小事,表现出了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特别是结尾那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关于诗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04:01
意思: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
出自:《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翻译: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任由这突如其来的一阵雨吹打吧,不怕!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05:36
参*: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07:27
语出苏轼《定风波》,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