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1: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7:04
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河套地区及内蒙古阴山地区,快速崛起了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人。匈奴与殷周以来的猃狁,荤粥,鬼方,西戎等游牧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也是在上述诸族的基础上,吸收周围各族人民发展起来的。
自战国中期以来,占据河套地区的匈奴部族不断掳掠秦国北部地区。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这不仅使秦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屯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秦国对中原地区的统一。由于当时中原各国忙于征战,秦国正着力于中原地区的统一,无暇北顾。对于北部匈奴的袭扰只能采取避让保全措施,只要不伤其根本,尽力不与之交战。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
对待北部的匈奴,秦最早的策略是修筑长城以保平安。战国时期,赵、燕所修长城也是针对匈奴的。秦修建了对付匈奴的长城.不过秦对付匈奴的长城还在今宁夏的南部,大约在固原一带,并没有到达现在的灵武地区,这也充分说明战国时期的宁夏北部、灵武及河套地区是匈奴的辖地,而非秦国的版图。为了防止匈奴的袭扰,秦在尚未完成统一之时,便着手将秦、赵、燕只闲的长城进行联结,试图修建一条一劳永逸的长城以保证其国土安全。因此,在蒙恬结束灭齐的战事之后便开始在边境修缮原秦、赵、燕的长城,并将其连接起来组成一道连亘的防线。
秦始皇于十二年(前215年),为解除匈奴对秦的威胁,秦始皇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蒙恬统主力军从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北出长城攻其东;杨翁子率偏师山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出长城攻其西。这种钳形攻势拉长了匈奴的战线,迫使其两面作战,一首尾不能相顾。但就当时双方的情况而言.这并非是最好的战法,因为蒙恬所面对的是机动性极强的匈奴部队。虽然蒙恬已经将长城修缮联结,形成了一条最低的防守底线,但是秦军此时以步兵为主力,以匈奴人强大的机动能力,他们仍然可以在蒙恬北伐的时候暂时避开蒙恬的主力.在秦帝国边境的薄弱地区集中主力实行突破,一旦突破,对在前方的蒙恬主力和长城沿线的部队都是不小的威胁。
但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秦军的背后,是一条十分稳固的防线,在这条防线与秦军主力之间.是一条较短的补给线。无论匈奴人进攻秦军主力还是进攻其背后的长城沿线,都会被碰得头破血流。蒙恬所率的秦军依仗着严密的军事组织,精良的远程武器—弩箭,坚固的铠甲,一路北进;加之秦军的打击目标十分明确,出击距离比较短,秦军补给线可以得到后方长城沿线部队与秦军主力的有力掩护,便以锐不可当之势,一举收复河套地区,使匈奴望风而逃,远遁大漠。夺取“河南地”迫使匈奴向北退却700余里,灵武历史上首次纳人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次年,由于战线的前移,蒙恬背后有部分长城防线已经失去驻守的意义,这部分兵力可以调集来驻守黄河沿线,与原先的防线形成一条新的向前推进了的防线。为了巩固这条新的防线,秦始皇“筑塞于河上”(在河套一带筑障寨),又移内地3万家至北河(今乌加河北)、榆中(今河套东北岸)以实边防。秦人在黄河沿线修筑城塞,设置了44个县,以移民来充实这地广人稀之地。“河南地”的夺取,使灵武地区完全纳人到了秦版图之中,并且成为秦对匈奴新的防线。在完善了黄河防线之后,蒙恬渡过黄河,攻占高闻,控制阳山、北假,进而因地制宜,依托高山大河,建立了一条坚固的长城防线。
匈奴人所占据的地区,有适合发展农业与畜牧业的地区,也有大量不毛之地;有以高山大河作屏障的地区,也有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的离中原地区远,有的离中原地区近。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水草肥美的地区适合休养生息,大量不毛之地则是他们对抗农业民族进攻的天然盾牌,假如农业民族的军队不具备足够的机动性咬住他们,那么匈奴人可以让对手永无休止地在大草原上做武装大*,一直到将其拖死为止。
与之相对的,对于农业民族来说,不毛之地难以生存,无险可守的地区无法持久,离边境太远的地区难以固守。对于中原民族来说,为了对付战略机动性与战术机动性都超强的游牧民族,首先考虑的是能不能向前延伸一条坚固的防线。秦军向前延伸了防线,就意味着匈奴机动空间的收缩,秦军出击后勤补给线的缩短。这两点对秦军的军事行动有莫大的帮助。因此对于农业民族来说,离边境较近的、有高山大河作为屏障的、土地较肥沃的地区是其理想的进攻目标;而其余的地区,则是农业民族不方便去占领的。
秦始皇征战六国,大将无数,而面对匈奴为何会选择蒙恬领兵出征,这里大概有两个原因:其一,青年时代的蒙恬长年在北方边境守卫,对匈奴的战法极其熟悉,这是那些长年征战中原的老将们所不能比的;其二,蒙恬是秦军里最富有进攻精神和野战能力的将领,秦朝其他将领打的多是中原地区的攻坚战,对于塞北草原上与匈奴的野战并无多少经验。从蒙恬个人角度来说他出生在将门,从小就受到忠君爱国思想的熏陶。再加上他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将军,为国效忠和带兵打仗是家常便饭。因此,他在思想上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安危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战。
在秦军以步兵为主力的情况下,蒙恬积极防御,以有限的目标逐步推进的战术,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30万大军日夜兼程赶赴边关。扎下大营后,他一边派人侦察敌情,一边亲自翻山越岭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战,就杀得匈奴人仰马翻,溃散草原。公元前214年的春天,又爆发了最具决定性的战争。蒙恬与匈奴人在黄河以北进行了几场战争,匈奴主力遭受重创。秦国的攻击以步骑和战车相结合的战法为主。《史记》中曾记载:秦以战车开路,箭矢如蝗,步骑大军随后掩杀,匈奴大溃。可见这是一种以重装战车为主的战法。秦在战役中,有一个最核心的武器—弩。弩当时是中原人所特有的武器,匈奴人没有弩,因此弩事实上是当时军事气数的高峰。秦的重装战车体型高大,上载各式弩箭,发射起来密集如雨,匈奴人被彻底打败。
蒙恬并没有辜负众望,一战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飞魄散。经此一役,当时的秦军再无敌手,蒙恬也一跃成为秦帝国最为出色的将领。贾谊曾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正是对河套战役功业的称赞。蒙恬的征伐,夺取了原为匈奴占据的“河南地”,使由匈奴所控制的灵武及河套一带尽入秦之版图,并以黄河为天险,使之成为秦与匈奴的新防线。而蒙恬的征战,使匈奴在很长时期不敢再涉足此地,这不能不说与蒙恬的这一战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