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称呼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3:0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23:23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
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
呼不礼貌。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例如,“陛
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对
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
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
,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
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身体为“玉体”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人、谢宾客、仙游”等。
同样地,说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时,也一律采用谦虚的说法。例如: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拙荆”。
称自己的孩子为“*息、犬子”。
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
称自己的事情为“*事”。
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
把自己的官叫“待罪”。
向别人询问叫“拜问”。
回答别人称“上报”等等。
【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干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贱称】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殊称谓】
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孩提是指二三岁之间,还在襁褓里的幼儿。也写成「孩抱」。《孟子.尽心上》中有「孩提之童」。
垂髫是三四岁至*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口是指十岁以下。《淮南子.汜论训》中有「古之伐国,不杀黄口」。
总角是*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陶渊明《荣木诗亭》「总角闻道,百首无戍」。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杜甫《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大戴礼记》中有「束发而就大学」。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夹住,表示已经成年。《礼记》中有「(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牡丹亭》中有「忽有一生,年可弱冠,风姿俊妍」。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论语》中有「三十而立」。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论语》「四十而不惑」。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论语》中有「五十而知天命」。
花甲是六十岁。《唐诗纪事》中有「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有珠」。
古稀是七十岁。杜甫有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因这句诗,称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耄耋指*十岁。《聊斋志异》中有「君无大贵,但得耄耋足矣」。
期颐指一百岁。《聊斋志异》中有「儿福相,君亦期颐,更何求」。
【避讳】
避讳是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敬,而改变原来的称呼,采用一种新的称呼。避讳的方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有改字法、空字缺省法、缺笔法。以同音字、同义字、近音字、近义字来代替应避讳的字,是最常用的方法。如秦朝为避秦始皇嬴政的讳,该「正月」为「端月」。晋代为避晋景帝司马师的名讳,改「师」为「帅」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23:23
父亲怎么称呼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23:24
随便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23:24
上五年级可以演个道士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23:25
好人后了么好的人力资源部的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