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7: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2:30
羊泰勒虫病是由山羊泰勒虫(莱氏泰勒虫)和绵羊泰勒虫(隐藏泰勒虫)等寄生于山羊和绵羊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婢传性血液原虫病,俗称泰勒焦虫病。临床以高热稽留、发病率和致死率高为特征。山羊泰勒虫的致病力强,致死率高,成年羊的致死率可达46%~100%。绵羊泰勒虫的致病力弱,一般呈良性经过,死亡率很低。泰勒虫均为大小不一、形态多样的多形性虫体,在红细胞内的虫体呈圆形、卵圆形、梨子形、环形、椭圆形、逗点形、针形、点状、短杆形、三叶草形和不规则形等,其中以圆形和卵圆形虫体最多见。姬氏染色后,虫体的原生质呈淡蓝色或着色不明显,染色质为紫红色,呈点状或半月状居于虫体一侧边缘。山羊泰勒虫的裂殖体(石榴体)见于脾脏和淋巴结涂片的淋巴细胞中,而绵羊泰勒虫的裂殖体仅见于淋巴结中且不易查见;有的裂殖体游离于细胞外;姬氏染色后,裂殖子的原生质呈淡蓝色,核呈紫红色。羊泰勒虫的传病婢包括青海血婢、长角血婢、囊形扇头婢和小亚璃眼婢等。当婢叮咬羊吸血时把泰勒虫注入羊体内而感染和发病。本病在我国的四川、青海和甘肃等地多见,其他地方散在发病。一般3月下旬开始发病,4月和5月为发病高峰期,6月中旬后逐渐停止。常呈地方性流行,带虫羊是主要传染源,绵羊和山羊均易感。1~6月龄的羔羊发病率高,病死率也高,1~2岁的羊次之,2岁以上的羊很少发病。本病潜伏期4~12天。病羊体温升高达40~42℃,多呈稽留型热,一般持续4~7天,也有间歇热者;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体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浅淋巴结显著肿大;呼吸加快且困难;脉搏加快,心律不齐;严重贫血,可视黏膜苍白但黄疸不明显;尿液一般无变化,个别羊尿液混浊或呈红色;反刍及胃肠蠕动音减弱或停止,初期便秘,后期腹泻,呈酱油状,有的病羊粪便混有血样黏液。病羊精神沉郁,消瘦,被毛粗乱,四肢僵硬,以羔羊最明显,放牧时常离群,头伸向前方,呆立不动,步态不稳,后期衰弱,卧地不起,最后衰竭而死。妊娠母羊流产。病程6~12天,急性病例1~2天内死亡。剖检病死羊可见尸体消瘦,贫血,血液稀薄,凝固不良,呈淡褐色。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胀,尤以肠系膜淋巴结、颈浅淋巴结、肝淋巴结和肺淋巴结更为明显,充血和出血,呈紫红色,被膜上有散在出血点,切面多汁;第四胃和十二指肠黏膜脱落,有溃疡斑;肝脏、胆囊、脾脏肿大,有出血点;肺水肿,充血或出血;肾脏呈黄褐色,表面有淡黄或灰白色结节和小出血点;小肠和大肠黏膜有出血点。心内外膜有出血点,甚至有大面积片状出血,心冠状沟黄染,心肌苍白、松软,心包液增多,心外膜有纤维素样渗出。防治的重点是做好灭婢工作。在婢类活动季节,用敌杀死、杀灭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或辛硫磷、敌百虫等喷洒羊体、畜舍和运动场等环境灭婢;间隔15天左右再用药1次。加强检疫,引人或调出羊只,先隔离检疫,经检查无泰勒虫和婢寄生时再合群或调出。发现病羊,除加强饲养管理和对症治疗外,及时用下列药物治疗,杀灭羊体内的泰勒虫,防止病原散播。(1)贝尼尔(三氮眯、血虫净)每千克体重5~6毫克,臀部深层肌内多点注射。轻症注射1次后隔3天再注射1次即可痊愈,重症隔天注射1次,连用3次。(2)磷酸伯氨喳啉注射剂按每千克体重0.12~0.15毫升肌内注射,或片剂按每千克体重0.75毫克,灌服,每天1次,连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