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7:2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5:17
BIM学习总的来说是分为理论学习、软件学习、现场实践三个层面。 关于BIM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5大好处 1、减少纠纷 传统上,建筑师和业主讨论建筑设计方案,都是在设计图上讨论,可能会造成沟通了解上面的盲点,至于BIM所产生的三维信息模型,将所有的设计条件参数化,可以从不同的参数内容形成另一个替代方案,建筑师与业主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选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案,将双方的立场由对立转为协同,沟通变得更为清楚透明化,减少设计方案在中期修改或再度翻案的机会。 2、工作区域的跨越 以往的工作内容总是划分的很清楚,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之间的工作内容划分清楚,总是一个阶段后再进行讨论,无法进行随时随地的变更讨论,且互相衔接的接口不容易分清楚,导致可能建筑师的图和结构工程师的图都是对的,但放在一起之后,便合不起来了,要花相当多的时间进行修改。但如果利用BIM的概念,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便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用相同的模型,用共通的语言,进行双向式的探讨,这样的工作就像个团队,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专业间的界面重叠处衔接清楚,减少设计内容相互抵触的现象。3、建筑信息整合一致 以往数据含量大,各种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图等,都处于不同档案,要修改总是分别将档案修改,而且修改过后可能还是会有些微误差,要经过多次校正检核,才可以确保图纸的正确性,但若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所有信息都处于同一个模型当中,如有变更设计,所有的信息都会跟着更动而自动更动,陆续的各种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图也都会一起变动,这样就不用一一的去校正,省去了大量的沟通校正时间,当然也减少错误及遗漏的可能性。 4、讯息实时更新 有了这接口对于信息的更新更为便利,监理单位可以直接利用ipad或手机,来比对工程是否有按图施工,如果有彼此不兼容的地方,便马上做记号标记,整个讯息便会传到BIM的整合接口中,结构工程师再进行检核是否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考虑是否要更改设计,缩减了沟通的时间,传统上,查核出错,便要带着施工图去找结构工程师询问,并且在图纸上做记号,还要讨论是否要修改设计,若必要的话可能还要找上建筑师,过程相当琐碎,可见其平台重要性。5、化解交代不清楚的死角 以往利用二维图形去描述设计图,有些视觉死角会比较难沟通甚至造成误会,导致施工后工地现场和图纸不一,如果建筑设计过程上应用了BIM三维建筑信息模型,三维的空间可以清楚的交代设计图,减少沟通上面的误解,并且在设计时间上轻易地察觉到冲突断面,如管线冲突、钢筋冲突等,加以改善,不至于到了施工后才发现问题,可以厘清责任。5大应用 1、碰撞检查 BIM最直观的特点在于三维可视化,降低识图误差,利用BIM的三维技术在前期进行碰撞检查,直观解决空间关系冲突,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和返工,而且优化净空,优化管线排布方案。最后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提高施工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与业主沟通的能力。 2、模拟施工 有效协同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进度模拟施工。随时随地直观快速地将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同时进行有效协同。施工方、监理方、甚至非工程行业出身的业主、领导都能对工程项目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了如指掌。这样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3、三维渲染 宣传展示三维渲染动画,可通过虚拟现实让客户有代入感,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配合投标演示及施工阶段调整实施方案。建好的BIM模型可以作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基础,大大提高了三维渲染效果的精度与效率,给业主更为直观的宣传介绍,提升中标几率。 4、数据共享 因为建筑过程的数据对后面几十年的运营管理都是最有价值的数据。可以把模拟的模型及数据共享给运营、维护方。有了BIM这样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可以使业主、管理公司、施工单位、施工班组等众多单位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使沟通更为便捷、协作更为紧密、管理更为有效。 5、积累经验保存信息模拟过程可以获取施工中不易被积累的知识和技能。4大注意 1、公司和项目的合作 从所接触的BIM项目来看,大部分是企业引入BIM,然后进入项目应用。那么需要解决企业和项目的矛盾。企业是从企业发展角度出发,需要在公司推广新技术,保持企业的竞争力。而项目的目标很明确,保证质量控制成本增加收入。两个目标具有继承性,需要解决公司和项目两者的关系。根据权责对等原则,企业在电脑硬件、人力等方面对项目提供支持,对项目上的BIM工程师制定免费培训、奖金等*。对等的,项目部在项目上应用BIM技术,通过BIM三维可视、信息丰富的优势辅助施工,提供公司应用经验、成果。 2、人员协调 实际中,BIM团队的人员来自不同项目部甚至分公司,人员工作时间很难保证,协调难度很大。最好BIM负责人对人员具有完全领导权,而且保证主干人员的时间。3、避免和生产脱节 在项目期间,阶段性成果需要及时沟通。有的BIM应用和项目施工两条线,施工管理人员很少进入BIM办公室,不过问BIM,而BIM工程师也是忙于建模,BIM成为为BIM而BIM。 4、保持BIM工程师的积极性 只有每个阶段有成果和进度,才能保持人员的积极性。 5大误区 1、未将BIM技术列为企业战略 很多企业只是被动完成业主方或投标要求,未意识到这是行业*的发端,被动应用BIM,不可能获得好的回报。部分有私心的管理层甚至惧怕透明化给自己带来威胁。当这两种心理在管理层中占大多数时,一旦BIM应用遭遇阻力,就无法克服。 2、BIM就是建模 客观上讲,目前阶段国内应用BIM是从设计院开始,起初设计院采用BIM的一个核心功能的确是建模。但BIM的终极目标是基于设计阶段的基础模型创建,随着建造过程的不断深入,会在不同的阶段逐步加载相应数据和信息,达到协同共享使用的目的。所以建模仅仅是BIM的一个功能,但决不能因此把BIM与建模划上等号。3、对BIM期望过高 每一次的新技术*,都会短时间内让大家兴奋异常,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软件万能,系统万能,信息化万能。很多施工企业基础管理很差,项目管理一塌糊涂,成本的跑冒滴漏非常严重,以为引进了BIM就能够脱胎换骨,瞬间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这显然是犯了BIM万能的逻辑错误。其实BIM也好,其他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也好,终归都是一种技术工具、管理工具,最终都要靠人去驾驭和使用,所以BIM是企业管理完善的锦上添花,而不是管理低下的雪中送炭。 4、将引入BIM技术作为成本,投入不足 领导层对BIM从未做深入了解,只是应付业主和招标要求。一开始就将BIM技术作为成本投资,而非提升竞争力和效益的投资,投入不足,导致BIM技术方案选型落后,不能聘请好的应用顾问,无法获得正确的实施经验,导致失败。5、未找到好的实施方式 很多企业只是被动完成业主方或投标要求,未意识到这是行业*的发端,被动应用BIM,不可能获得好的回报。部分有私心的管理层甚至惧怕透明化给自己带来威胁。当这两种心理在管理层中占大多数时,一旦BIM应用遭遇阻力,就无法克服。 关于BIM软件,需要了解学习什么软件以及如何学最有效:Revit软件是BIM系列软件的核心,学会Revit就可以创建三维模型,这就是基础的建模阶段; 在Revit建模的基础上,用Navisworks做碰撞检测(敲黑板、划重点这个功能在工作中非常非常非常实用);用Fuzor、Lumion等做渲染漫游。这些是属于BIM应用阶段,也是现在应用最广范的BIM实用技术。Revit软件是BIM系列软件的核心,学会Revit就可以创建三维模型,这就是基础的建模阶段; 在Revit建模的基础上,用Navisworks做碰撞检测(敲黑板、划重点这个功能在工作中非常非常非常实用);用Fuzor、Lumion等做渲染漫游。这些是属于BIM应用阶段,也是现在应用最广范的BIM实用技术。最后强调一下:自学BIM离不开现场实践 将BIM作为核心技术,不管是进入建筑施工单位或者是BIM咨询单位,都需要了解现场施工。 因为即便建模建的再精准,施工依旧会有偏差,如果不了解施工具体情况,那建模与施工相互脱离,BIM的作用就发挥不出来。 所以学会BIM技术之后,前期一定要勤去现场,与现场施工作比对,遇到不一致就要考虑,是调整模型参数还是调整施工方案?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5:17
先学习的是Magicad,基于CAD平台的操作,最后的交付模型等问题,需要学习Revit,关于建模,3Dmax也很好。
1、BIM首先不是个软件,应该是个理念,所以BIM并没有学与不学之说。这是个每个建筑从业人员以后都应贯穿始终的理念。
2、现阶段的你不应该执著于学那个软件好,或者觉得一定要把软件学到个什么程度才算OK。你更应该培养自己的观念,一个对于以后走上岗位的信息化观念。
3、BIM,最重要的是information,怎样去应用building model里面的information才是BIM的意义。个人认为有这些比懂软件更重要,但同时软件作为一个辅助实现目标的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
4、先学习的不是主流的revit,而是有点冷门的Magicad。Magicad的入门比Revit稍难,而且感觉基于CAD平台的操作,对于三维建模来说并不友好。但是有一点好处的是,大多数的建筑业内人员只要是懂的CAD基本操作的话,对于查看和修改批注模型等简单操作都相对容易上手,因为这不需要他们从新去再学习一个新的软件。
5、虽然用Magicad我们已经建完所有的机电模型,但碍于最后的交付模型等问题,需要学习Revit。
6、事实上,基础的建模操作是十分容易掌握的,无论是常见的revit、microstation、ArchiCAD,还是高级一点的rhino和catiaDP,照着教程和视频画画图很容易掌握初级的基础建模。但是这里面有很多的细节、逻辑性、体系框架和参数设置,都是基于一定的专业知识为背景的,换句话说,专业知识积累不够,是无法举一反三的建模的,更无法体会到BIM对于建筑行业的强大影响和巨大潜力。所以你有可能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入了门确找不到门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