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7:4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1:51
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通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裁体。它源于大自然,发自人的内心,就在你的身边,且每时每刻都与你相伴。这门使人精神愉悦外,从中获得美感的功课,为什么不受学生的喜爱呢?长期以来,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受专业艺术教育影响,一直存在“重技轻乐”的倾向。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专业学科的规律,而忽视了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及审美认识的规律。音乐课上,往往是老师用尽力气的灌,学生似懂非懂的听。最后,就变成讲的自认为自己把音乐分析清楚,听的却是糊里糊涂,一直在门口徘徊的孩子们在其中找不到乐趣又怎么进入音乐,热爱音乐呢?
国家新的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音乐教师给音乐课改些什么呢?首先要改变的当然是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了。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或是优秀的音乐教材,最终都会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为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脑、动口、动手等一切能发展其身心健康的行为,我制定了如下目标,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
一、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感到快乐,从情感上得到满足和陶冶
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音乐使人类的情感得到沟通、融洽、亲近,缺乏情感的音乐是没有生命力的,它在声情并茂的震撼中达到从情感育人的目的,使人的心灵得到真、善、美的升华。因此,音乐学习应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教师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寓知识与技能学习于音乐之中,形成“激发兴趣---学习知识----再创造兴趣”这样一个循环。
例如在课改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音乐(简谱)下册歌曲《保护小羊》的教学上,我以坐小火车进行森林之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路经过火车上坡、下坡、过山洞和在平地上的行驶引出节奏练习,在各个动物的声音和脚步声中分辩音的长短,并在模仿时感受与体验它。最后在游戏中巩固歌曲演唱,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力。
二、为学生提供表现的平台
情感是内涵的,要想把它表达与渲染出来,得靠表演。音乐表演可使学生身心愉悦,满足学生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尊重的愿望,体现参与音乐活动的喜悦。音乐表演教学与音乐创作、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紧密联系,是完成音乐教学目标,使学生终生对音乐保持最大热忱的最佳手段。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观众、听众而是各种音乐活动的参与主体,是音乐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评论者。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知识、节奏溶于游戏,溶于简单的律动中,随着音乐表现某一具体的动作,再通过动作再现音乐的意境,让学生随着音乐活动,慢慢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表演能力、创造力。让所有的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一个既是娱乐又是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身心能在这些活动中健康成长。
三、新颖的课堂教学
音乐教学要根据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教学的情趣性,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它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教学工作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教师来说,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能最有效地解决相应的组织学习、刺激学习和检查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争取最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大鹿》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动手布置情境,表演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且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发展了想象力、表现力,使其对自我能力充分肯定及对形象艺术充分表达,从而在情感上激发创造欲。
四、乐器进入课堂,动眼、耳、口、手、足。
儿童天生具有一种自发的对乐器的兴趣,在婴儿时其就能在乐器的音响或节奏中做出反应。乐器的演奏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它促进眼、耳、口、手、足多种器官协调发展,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积极作用,是学生从多方位学习音乐,表现创造音乐的桥梁。让乐器进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也有助于展开音乐活动,它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辅助手段。
课堂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学习创造而积累的宝贵财富。每一节优秀的令人难忘的音乐课堂教学都与教师的教学艺术魅力紧密相连,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学生情感的最优化控制,这是我国著名学者曹理教授在她的著作中指出的。因此,教师必须要确立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目标。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随着世界的多元化,国际间各种文化交流的增多和互联网带来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如果教师再有没有追求自身的进步,将因知识观念的陈旧而落后于时代。在新的世纪里,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钻研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为音乐教育服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1:51
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通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裁体。它源于大自然,发自人的内心,就在你的身边,且每时每刻都与你相伴。这门使人精神愉悦外,从中获得美感的功课,为什么不受学生的喜爱呢?长期以来,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受专业艺术教育影响,一直存在“重技轻乐”的倾向。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专业学科的规律,而忽视了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及审美认识的规律。音乐课上,往往是老师用尽力气的灌,学生似懂非懂的听。最后,就变成讲的自认为自己把音乐分析清楚,听的却是糊里糊涂,一直在门口徘徊的孩子们在其中找不到乐趣又怎么进入音乐,热爱音乐呢?
国家新的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音乐教师给音乐课改些什么呢?首先要改变的当然是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了。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或是优秀的音乐教材,最终都会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为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脑、动口、动手等一切能发展其身心健康的行为,我制定了如下目标,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
一、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感到快乐,从情感上得到满足和陶冶
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音乐使人类的情感得到沟通、融洽、亲近,缺乏情感的音乐是没有生命力的,它在声情并茂的震撼中达到从情感育人的目的,使人的心灵得到真、善、美的升华。因此,音乐学习应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教师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寓知识与技能学习于音乐之中,形成“激发兴趣---学习知识----再创造兴趣”这样一个循环。
例如在课改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音乐(简谱)下册歌曲《保护小羊》的教学上,我以坐小火车进行森林之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路经过火车上坡、下坡、过山洞和在平地上的行驶引出节奏练习,在各个动物的声音和脚步声中分辩音的长短,并在模仿时感受与体验它。最后在游戏中巩固歌曲演唱,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力。
二、为学生提供表现的平台
情感是内涵的,要想把它表达与渲染出来,得靠表演。音乐表演可使学生身心愉悦,满足学生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尊重的愿望,体现参与音乐活动的喜悦。音乐表演教学与音乐创作、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紧密联系,是完成音乐教学目标,使学生终生对音乐保持最大热忱的最佳手段。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观众、听众而是各种音乐活动的参与主体,是音乐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评论者。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知识、节奏溶于游戏,溶于简单的律动中,随着音乐表现某一具体的动作,再通过动作再现音乐的意境,让学生随着音乐活动,慢慢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表演能力、创造力。让所有的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一个既是娱乐又是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身心能在这些活动中健康成长。
三、新颖的课堂教学
音乐教学要根据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教学的情趣性,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它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教学工作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教师来说,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能最有效地解决相应的组织学习、刺激学习和检查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争取最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大鹿》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动手布置情境,表演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且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发展了想象力、表现力,使其对自我能力充分肯定及对形象艺术充分表达,从而在情感上激发创造欲。
四、乐器进入课堂,动眼、耳、口、手、足。
儿童天生具有一种自发的对乐器的兴趣,在婴儿时其就能在乐器的音响或节奏中做出反应。乐器的演奏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它促进眼、耳、口、手、足多种器官协调发展,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积极作用,是学生从多方位学习音乐,表现创造音乐的桥梁。让乐器进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也有助于展开音乐活动,它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辅助手段。
课堂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学习创造而积累的宝贵财富。每一节优秀的令人难忘的音乐课堂教学都与教师的教学艺术魅力紧密相连,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学生情感的最优化控制,这是我国著名学者曹理教授在她的著作中指出的。因此,教师必须要确立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目标。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随着世界的多元化,国际间各种文化交流的增多和互联网带来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如果教师再有没有追求自身的进步,将因知识观念的陈旧而落后于时代。在新的世纪里,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钻研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为音乐教育服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1:52
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通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裁体。它源于大自然,发自人的内心,就在你的身边,且每时每刻都与你相伴。这门使人精神愉悦外,从中获得美感的功课,为什么不受学生的喜爱呢?长期以来,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受专业艺术教育影响,一直存在“重技轻乐”的倾向。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专业学科的规律,而忽视了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及审美认识的规律。音乐课上,往往是老师用尽力气的灌,学生似懂非懂的听。最后,就变成讲的自认为自己把音乐分析清楚,听的却是糊里糊涂,一直在门口徘徊的孩子们在其中找不到乐趣又怎么进入音乐,热爱音乐呢?
国家新的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音乐教师给音乐课改些什么呢?首先要改变的当然是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了。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或是优秀的音乐教材,最终都会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为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脑、动口、动手等一切能发展其身心健康的行为,我制定了如下目标,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
一、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感到快乐,从情感上得到满足和陶冶
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音乐使人类的情感得到沟通、融洽、亲近,缺乏情感的音乐是没有生命力的,它在声情并茂的震撼中达到从情感育人的目的,使人的心灵得到真、善、美的升华。因此,音乐学习应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教师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寓知识与技能学习于音乐之中,形成“激发兴趣---学习知识----再创造兴趣”这样一个循环。
例如在课改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音乐(简谱)下册歌曲《保护小羊》的教学上,我以坐小火车进行森林之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路经过火车上坡、下坡、过山洞和在平地上的行驶引出节奏练习,在各个动物的声音和脚步声中分辩音的长短,并在模仿时感受与体验它。最后在游戏中巩固歌曲演唱,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力。
二、为学生提供表现的平台
情感是内涵的,要想把它表达与渲染出来,得靠表演。音乐表演可使学生身心愉悦,满足学生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尊重的愿望,体现参与音乐活动的喜悦。音乐表演教学与音乐创作、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紧密联系,是完成音乐教学目标,使学生终生对音乐保持最大热忱的最佳手段。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观众、听众而是各种音乐活动的参与主体,是音乐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评论者。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知识、节奏溶于游戏,溶于简单的律动中,随着音乐表现某一具体的动作,再通过动作再现音乐的意境,让学生随着音乐活动,慢慢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表演能力、创造力。让所有的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一个既是娱乐又是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身心能在这些活动中健康成长。
三、新颖的课堂教学
音乐教学要根据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教学的情趣性,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它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教学工作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教师来说,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能最有效地解决相应的组织学习、刺激学习和检查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争取最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大鹿》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动手布置情境,表演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且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发展了想象力、表现力,使其对自我能力充分肯定及对形象艺术充分表达,从而在情感上激发创造欲。
四、乐器进入课堂,动眼、耳、口、手、足。
儿童天生具有一种自发的对乐器的兴趣,在婴儿时其就能在乐器的音响或节奏中做出反应。乐器的演奏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它促进眼、耳、口、手、足多种器官协调发展,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积极作用,是学生从多方位学习音乐,表现创造音乐的桥梁。让乐器进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也有助于展开音乐活动,它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辅助手段。
课堂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学习创造而积累的宝贵财富。每一节优秀的令人难忘的音乐课堂教学都与教师的教学艺术魅力紧密相连,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学生情感的最优化控制,这是我国著名学者曹理教授在她的著作中指出的。因此,教师必须要确立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目标。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随着世界的多元化,国际间各种文化交流的增多和互联网带来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如果教师再有没有追求自身的进步,将因知识观念的陈旧而落后于时代。在新的世纪里,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钻研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为音乐教育服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1:52
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通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裁体。它源于大自然,发自人的内心,就在你的身边,且每时每刻都与你相伴。这门使人精神愉悦外,从中获得美感的功课,为什么不受学生的喜爱呢?长期以来,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受专业艺术教育影响,一直存在“重技轻乐”的倾向。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专业学科的规律,而忽视了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及审美认识的规律。音乐课上,往往是老师用尽力气的灌,学生似懂非懂的听。最后,就变成讲的自认为自己把音乐分析清楚,听的却是糊里糊涂,一直在门口徘徊的孩子们在其中找不到乐趣又怎么进入音乐,热爱音乐呢?
国家新的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音乐教师给音乐课改些什么呢?首先要改变的当然是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了。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或是优秀的音乐教材,最终都会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为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脑、动口、动手等一切能发展其身心健康的行为,我制定了如下目标,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
一、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感到快乐,从情感上得到满足和陶冶
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音乐使人类的情感得到沟通、融洽、亲近,缺乏情感的音乐是没有生命力的,它在声情并茂的震撼中达到从情感育人的目的,使人的心灵得到真、善、美的升华。因此,音乐学习应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教师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寓知识与技能学习于音乐之中,形成“激发兴趣---学习知识----再创造兴趣”这样一个循环。
例如在课改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音乐(简谱)下册歌曲《保护小羊》的教学上,我以坐小火车进行森林之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路经过火车上坡、下坡、过山洞和在平地上的行驶引出节奏练习,在各个动物的声音和脚步声中分辩音的长短,并在模仿时感受与体验它。最后在游戏中巩固歌曲演唱,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力。
二、为学生提供表现的平台
情感是内涵的,要想把它表达与渲染出来,得靠表演。音乐表演可使学生身心愉悦,满足学生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尊重的愿望,体现参与音乐活动的喜悦。音乐表演教学与音乐创作、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紧密联系,是完成音乐教学目标,使学生终生对音乐保持最大热忱的最佳手段。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观众、听众而是各种音乐活动的参与主体,是音乐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评论者。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知识、节奏溶于游戏,溶于简单的律动中,随着音乐表现某一具体的动作,再通过动作再现音乐的意境,让学生随着音乐活动,慢慢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表演能力、创造力。让所有的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一个既是娱乐又是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身心能在这些活动中健康成长。
三、新颖的课堂教学
音乐教学要根据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教学的情趣性,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它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教学工作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教师来说,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能最有效地解决相应的组织学习、刺激学习和检查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争取最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大鹿》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动手布置情境,表演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且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发展了想象力、表现力,使其对自我能力充分肯定及对形象艺术充分表达,从而在情感上激发创造欲。
四、乐器进入课堂,动眼、耳、口、手、足。
儿童天生具有一种自发的对乐器的兴趣,在婴儿时其就能在乐器的音响或节奏中做出反应。乐器的演奏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它促进眼、耳、口、手、足多种器官协调发展,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积极作用,是学生从多方位学习音乐,表现创造音乐的桥梁。让乐器进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也有助于展开音乐活动,它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辅助手段。
课堂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学习创造而积累的宝贵财富。每一节优秀的令人难忘的音乐课堂教学都与教师的教学艺术魅力紧密相连,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学生情感的最优化控制,这是我国著名学者曹理教授在她的著作中指出的。因此,教师必须要确立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目标。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随着世界的多元化,国际间各种文化交流的增多和互联网带来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如果教师再有没有追求自身的进步,将因知识观念的陈旧而落后于时代。在新的世纪里,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钻研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为音乐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