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7: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1:51
一、创设课堂和谐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 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课堂教育教学非常重要。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中要获得生物知识,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的兴趣。 如:本人在教学“鸟的生殖和发育”这节课时,对观察鸡卵的结构,采用了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组织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所有用到的材料,包括一生和一熟的鸡蛋。课上请一位同学打开熟鸡蛋讲解各部分的结构名称,让另一名同学打开生鸡蛋,认识胚盘、脐带等结构,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并总结各部分的功能。 又如:讲授“认识生物多样性”这个章节时,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本人充分利用学校天然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 大自然,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搜集资料、筛选资料和 运用资料。这比教师讲授和学生接收要管用得多,在实际活动中掌握真正的技巧和能力。实践证明,一节课下来,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中掌握了应学的知识,即在快乐中达到求知的目的。 教师有意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要想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课前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并且要尽量多地设计或创造让学生活起来的机会。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才能充分体现他们的潜能,才能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如:在食物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用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将学生直接地带到了食物链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 学生感到原来食物链就这么简单我也能学会,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在生态系统教学中教师用大雁南飞、蜜蜂跳舞两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将学生引进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 递中,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致别提有多高啦。寻找生活细节中的闪光点,引发学生共鸣,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的同时以快乐的心态进入新课。 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画、讲故事等灵活使用,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很多中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是因为生物课讲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或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他们希望老师能带领他们遨游在生物学海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多媒体的应用不但充实了学科内的知识而且促进和提高了教学效率。借助多媒体,使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理解和问题能力。对于没有电脑等设备的学校,教师可以采用的图片、模型来模拟。总之不管应用什么方法,只要教师自身善于动手、动脑才有可能调动学生动手、动脑,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与过去相比,生物新课程在理念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一 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三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四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新课程四大理念的实现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需要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例如在食物链这节中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后总结什么是食物链,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在自学总 结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请各组代表发言总结,并由其他组补充,这样经过自主——合作——探究一连串的学生活动之后,学生也彻底理解了食物链,然后通过一个非常实际的生活问题“大家中午吃了什么食物?根据你中午所吃的食物写出相应的食物链来”,这个问题的提出既是对全体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检验,同时也很自然的把问题又引到了食物网上。这样教学既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也教给了学生要学以致用。 三、充分利用教学中实验,让学生动起来 人的认识遵循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利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教师的教育目的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但受年龄的影响,大部分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哪怕是课本上最简单的理论知识,对他们而言,教师的讲授有时仍像“纸上谈兵”。怎样把书本知识这种间接经验变为学生的直接经验呢?在生物 教学中教师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恰当的实验,学生学起知识来才不至于枯燥无味。 如:“植物无性生殖在农业上的运用”这节中对于嫁接的知识,无论课堂上怎样讲都不如亲自给学生演示效果好。讲到类似的内容,笔者都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课后布置学生实践,让他们体会知识的价值所在。经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材料要就地取材,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对于一些实在不能做的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就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设计虚拟实验。 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课中的三个演示实验等,笔者都是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学生既观察到了整个实验的全过程,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实验过程比较长,也是通过课件演示的。 有些实验学生可以自己亲自动手,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兴趣。 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实验时,因为当时季节问题,鲫鱼比较少,价格较贵,所以我们选用 小金鱼,实验时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 怎么办?当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 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方法一:“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再放回清水。”;方法二:“将鱼放在桌上蜡盘,因为蜡盘大,水浅”;方法三: “用手挡住鱼不让游动”;方法四:“用桌上绑鱼鳍的塑料片拦住鱼”;方法五:“用手抓住鱼,直接往鱼口滴墨水”;方法六:“减少水,使鱼游速减慢”。并且 对老师介绍的方法提出建议,认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鲁,容易伤害小鱼。 另外,还可以通过做一些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让学生 “观察蚂蚁的捕食行为”和“观察淀粉粒”等有趣的课外小实验。 四、师生相互切磋,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通过学生的预习,经学生自己的思考,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补充与纠正,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节教学内容。教师应以肯定、鼓励为主。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和语言表达概括能力。对于性格内向、不敢举手的学生,要注意观察,给其创造发言机会。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在知识归纳中,教师起指导作用,让学生起主体作用。要处理好“空白”教学,即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处理要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为他们留有发挥余地,不把学生思路禁锢在教学框框中。 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知识,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真正学到东西,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1:51
一、创设课堂和谐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 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课堂教育教学非常重要。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中要获得生物知识,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的兴趣。 如:本人在教学“鸟的生殖和发育”这节课时,对观察鸡卵的结构,采用了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组织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所有用到的材料,包括一生和一熟的鸡蛋。课上请一位同学打开熟鸡蛋讲解各部分的结构名称,让另一名同学打开生鸡蛋,认识胚盘、脐带等结构,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并总结各部分的功能。 又如:讲授“认识生物多样性”这个章节时,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本人充分利用学校天然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 大自然,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搜集资料、筛选资料和 运用资料。这比教师讲授和学生接收要管用得多,在实际活动中掌握真正的技巧和能力。实践证明,一节课下来,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中掌握了应学的知识,即在快乐中达到求知的目的。 教师有意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要想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课前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并且要尽量多地设计或创造让学生活起来的机会。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才能充分体现他们的潜能,才能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如:在食物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用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将学生直接地带到了食物链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 学生感到原来食物链就这么简单我也能学会,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在生态系统教学中教师用大雁南飞、蜜蜂跳舞两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将学生引进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 递中,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致别提有多高啦。寻找生活细节中的闪光点,引发学生共鸣,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的同时以快乐的心态进入新课。 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画、讲故事等灵活使用,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很多中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是因为生物课讲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或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他们希望老师能带领他们遨游在生物学海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多媒体的应用不但充实了学科内的知识而且促进和提高了教学效率。借助多媒体,使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理解和问题能力。对于没有电脑等设备的学校,教师可以采用的图片、模型来模拟。总之不管应用什么方法,只要教师自身善于动手、动脑才有可能调动学生动手、动脑,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与过去相比,生物新课程在理念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一 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三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四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新课程四大理念的实现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需要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例如在食物链这节中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后总结什么是食物链,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在自学总 结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请各组代表发言总结,并由其他组补充,这样经过自主——合作——探究一连串的学生活动之后,学生也彻底理解了食物链,然后通过一个非常实际的生活问题“大家中午吃了什么食物?根据你中午所吃的食物写出相应的食物链来”,这个问题的提出既是对全体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检验,同时也很自然的把问题又引到了食物网上。这样教学既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也教给了学生要学以致用。 三、充分利用教学中实验,让学生动起来 人的认识遵循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利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教师的教育目的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但受年龄的影响,大部分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哪怕是课本上最简单的理论知识,对他们而言,教师的讲授有时仍像“纸上谈兵”。怎样把书本知识这种间接经验变为学生的直接经验呢?在生物 教学中教师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恰当的实验,学生学起知识来才不至于枯燥无味。 如:“植物无性生殖在农业上的运用”这节中对于嫁接的知识,无论课堂上怎样讲都不如亲自给学生演示效果好。讲到类似的内容,笔者都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课后布置学生实践,让他们体会知识的价值所在。经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材料要就地取材,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对于一些实在不能做的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就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设计虚拟实验。 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课中的三个演示实验等,笔者都是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学生既观察到了整个实验的全过程,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实验过程比较长,也是通过课件演示的。 有些实验学生可以自己亲自动手,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兴趣。 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实验时,因为当时季节问题,鲫鱼比较少,价格较贵,所以我们选用 小金鱼,实验时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 怎么办?当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 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方法一:“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再放回清水。”;方法二:“将鱼放在桌上蜡盘,因为蜡盘大,水浅”;方法三: “用手挡住鱼不让游动”;方法四:“用桌上绑鱼鳍的塑料片拦住鱼”;方法五:“用手抓住鱼,直接往鱼口滴墨水”;方法六:“减少水,使鱼游速减慢”。并且 对老师介绍的方法提出建议,认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鲁,容易伤害小鱼。 另外,还可以通过做一些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让学生 “观察蚂蚁的捕食行为”和“观察淀粉粒”等有趣的课外小实验。 四、师生相互切磋,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通过学生的预习,经学生自己的思考,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补充与纠正,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节教学内容。教师应以肯定、鼓励为主。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和语言表达概括能力。对于性格内向、不敢举手的学生,要注意观察,给其创造发言机会。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在知识归纳中,教师起指导作用,让学生起主体作用。要处理好“空白”教学,即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处理要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为他们留有发挥余地,不把学生思路禁锢在教学框框中。 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知识,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真正学到东西,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1:51
一、创设课堂和谐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 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课堂教育教学非常重要。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中要获得生物知识,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的兴趣。 如:本人在教学“鸟的生殖和发育”这节课时,对观察鸡卵的结构,采用了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组织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所有用到的材料,包括一生和一熟的鸡蛋。课上请一位同学打开熟鸡蛋讲解各部分的结构名称,让另一名同学打开生鸡蛋,认识胚盘、脐带等结构,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并总结各部分的功能。 又如:讲授“认识生物多样性”这个章节时,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本人充分利用学校天然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 大自然,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搜集资料、筛选资料和 运用资料。这比教师讲授和学生接收要管用得多,在实际活动中掌握真正的技巧和能力。实践证明,一节课下来,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中掌握了应学的知识,即在快乐中达到求知的目的。 教师有意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要想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课前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并且要尽量多地设计或创造让学生活起来的机会。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才能充分体现他们的潜能,才能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如:在食物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用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将学生直接地带到了食物链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 学生感到原来食物链就这么简单我也能学会,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在生态系统教学中教师用大雁南飞、蜜蜂跳舞两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将学生引进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 递中,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致别提有多高啦。寻找生活细节中的闪光点,引发学生共鸣,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的同时以快乐的心态进入新课。 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画、讲故事等灵活使用,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很多中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是因为生物课讲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或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他们希望老师能带领他们遨游在生物学海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多媒体的应用不但充实了学科内的知识而且促进和提高了教学效率。借助多媒体,使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理解和问题能力。对于没有电脑等设备的学校,教师可以采用的图片、模型来模拟。总之不管应用什么方法,只要教师自身善于动手、动脑才有可能调动学生动手、动脑,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与过去相比,生物新课程在理念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一 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三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四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新课程四大理念的实现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需要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例如在食物链这节中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后总结什么是食物链,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在自学总 结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请各组代表发言总结,并由其他组补充,这样经过自主——合作——探究一连串的学生活动之后,学生也彻底理解了食物链,然后通过一个非常实际的生活问题“大家中午吃了什么食物?根据你中午所吃的食物写出相应的食物链来”,这个问题的提出既是对全体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检验,同时也很自然的把问题又引到了食物网上。这样教学既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也教给了学生要学以致用。 三、充分利用教学中实验,让学生动起来 人的认识遵循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利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教师的教育目的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但受年龄的影响,大部分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哪怕是课本上最简单的理论知识,对他们而言,教师的讲授有时仍像“纸上谈兵”。怎样把书本知识这种间接经验变为学生的直接经验呢?在生物 教学中教师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恰当的实验,学生学起知识来才不至于枯燥无味。 如:“植物无性生殖在农业上的运用”这节中对于嫁接的知识,无论课堂上怎样讲都不如亲自给学生演示效果好。讲到类似的内容,笔者都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课后布置学生实践,让他们体会知识的价值所在。经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材料要就地取材,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对于一些实在不能做的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就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设计虚拟实验。 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课中的三个演示实验等,笔者都是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学生既观察到了整个实验的全过程,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实验过程比较长,也是通过课件演示的。 有些实验学生可以自己亲自动手,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兴趣。 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实验时,因为当时季节问题,鲫鱼比较少,价格较贵,所以我们选用 小金鱼,实验时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 怎么办?当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 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方法一:“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再放回清水。”;方法二:“将鱼放在桌上蜡盘,因为蜡盘大,水浅”;方法三: “用手挡住鱼不让游动”;方法四:“用桌上绑鱼鳍的塑料片拦住鱼”;方法五:“用手抓住鱼,直接往鱼口滴墨水”;方法六:“减少水,使鱼游速减慢”。并且 对老师介绍的方法提出建议,认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鲁,容易伤害小鱼。 另外,还可以通过做一些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让学生 “观察蚂蚁的捕食行为”和“观察淀粉粒”等有趣的课外小实验。 四、师生相互切磋,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通过学生的预习,经学生自己的思考,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补充与纠正,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节教学内容。教师应以肯定、鼓励为主。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和语言表达概括能力。对于性格内向、不敢举手的学生,要注意观察,给其创造发言机会。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在知识归纳中,教师起指导作用,让学生起主体作用。要处理好“空白”教学,即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处理要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为他们留有发挥余地,不把学生思路禁锢在教学框框中。 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知识,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真正学到东西,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1:51
一、创设课堂和谐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 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课堂教育教学非常重要。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中要获得生物知识,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的兴趣。 如:本人在教学“鸟的生殖和发育”这节课时,对观察鸡卵的结构,采用了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组织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所有用到的材料,包括一生和一熟的鸡蛋。课上请一位同学打开熟鸡蛋讲解各部分的结构名称,让另一名同学打开生鸡蛋,认识胚盘、脐带等结构,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并总结各部分的功能。 又如:讲授“认识生物多样性”这个章节时,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本人充分利用学校天然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 大自然,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搜集资料、筛选资料和 运用资料。这比教师讲授和学生接收要管用得多,在实际活动中掌握真正的技巧和能力。实践证明,一节课下来,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中掌握了应学的知识,即在快乐中达到求知的目的。 教师有意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要想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课前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并且要尽量多地设计或创造让学生活起来的机会。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才能充分体现他们的潜能,才能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如:在食物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用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将学生直接地带到了食物链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 学生感到原来食物链就这么简单我也能学会,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在生态系统教学中教师用大雁南飞、蜜蜂跳舞两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将学生引进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 递中,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致别提有多高啦。寻找生活细节中的闪光点,引发学生共鸣,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的同时以快乐的心态进入新课。 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画、讲故事等灵活使用,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很多中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是因为生物课讲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或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他们希望老师能带领他们遨游在生物学海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多媒体的应用不但充实了学科内的知识而且促进和提高了教学效率。借助多媒体,使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理解和问题能力。对于没有电脑等设备的学校,教师可以采用的图片、模型来模拟。总之不管应用什么方法,只要教师自身善于动手、动脑才有可能调动学生动手、动脑,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与过去相比,生物新课程在理念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一 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三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四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新课程四大理念的实现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需要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例如在食物链这节中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后总结什么是食物链,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在自学总 结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请各组代表发言总结,并由其他组补充,这样经过自主——合作——探究一连串的学生活动之后,学生也彻底理解了食物链,然后通过一个非常实际的生活问题“大家中午吃了什么食物?根据你中午所吃的食物写出相应的食物链来”,这个问题的提出既是对全体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检验,同时也很自然的把问题又引到了食物网上。这样教学既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也教给了学生要学以致用。 三、充分利用教学中实验,让学生动起来 人的认识遵循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利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教师的教育目的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但受年龄的影响,大部分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哪怕是课本上最简单的理论知识,对他们而言,教师的讲授有时仍像“纸上谈兵”。怎样把书本知识这种间接经验变为学生的直接经验呢?在生物 教学中教师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恰当的实验,学生学起知识来才不至于枯燥无味。 如:“植物无性生殖在农业上的运用”这节中对于嫁接的知识,无论课堂上怎样讲都不如亲自给学生演示效果好。讲到类似的内容,笔者都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课后布置学生实践,让他们体会知识的价值所在。经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材料要就地取材,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对于一些实在不能做的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就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设计虚拟实验。 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课中的三个演示实验等,笔者都是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学生既观察到了整个实验的全过程,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实验过程比较长,也是通过课件演示的。 有些实验学生可以自己亲自动手,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兴趣。 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实验时,因为当时季节问题,鲫鱼比较少,价格较贵,所以我们选用 小金鱼,实验时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 怎么办?当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 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方法一:“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再放回清水。”;方法二:“将鱼放在桌上蜡盘,因为蜡盘大,水浅”;方法三: “用手挡住鱼不让游动”;方法四:“用桌上绑鱼鳍的塑料片拦住鱼”;方法五:“用手抓住鱼,直接往鱼口滴墨水”;方法六:“减少水,使鱼游速减慢”。并且 对老师介绍的方法提出建议,认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鲁,容易伤害小鱼。 另外,还可以通过做一些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让学生 “观察蚂蚁的捕食行为”和“观察淀粉粒”等有趣的课外小实验。 四、师生相互切磋,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通过学生的预习,经学生自己的思考,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补充与纠正,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节教学内容。教师应以肯定、鼓励为主。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和语言表达概括能力。对于性格内向、不敢举手的学生,要注意观察,给其创造发言机会。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在知识归纳中,教师起指导作用,让学生起主体作用。要处理好“空白”教学,即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处理要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为他们留有发挥余地,不把学生思路禁锢在教学框框中。 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知识,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真正学到东西,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1:51
一、创设课堂和谐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 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课堂教育教学非常重要。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中要获得生物知识,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的兴趣。 如:本人在教学“鸟的生殖和发育”这节课时,对观察鸡卵的结构,采用了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组织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所有用到的材料,包括一生和一熟的鸡蛋。课上请一位同学打开熟鸡蛋讲解各部分的结构名称,让另一名同学打开生鸡蛋,认识胚盘、脐带等结构,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并总结各部分的功能。 又如:讲授“认识生物多样性”这个章节时,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本人充分利用学校天然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 大自然,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搜集资料、筛选资料和 运用资料。这比教师讲授和学生接收要管用得多,在实际活动中掌握真正的技巧和能力。实践证明,一节课下来,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中掌握了应学的知识,即在快乐中达到求知的目的。 教师有意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要想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课前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并且要尽量多地设计或创造让学生活起来的机会。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才能充分体现他们的潜能,才能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如:在食物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用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将学生直接地带到了食物链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 学生感到原来食物链就这么简单我也能学会,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在生态系统教学中教师用大雁南飞、蜜蜂跳舞两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将学生引进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 递中,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致别提有多高啦。寻找生活细节中的闪光点,引发学生共鸣,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的同时以快乐的心态进入新课。 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画、讲故事等灵活使用,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很多中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是因为生物课讲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或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他们希望老师能带领他们遨游在生物学海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多媒体的应用不但充实了学科内的知识而且促进和提高了教学效率。借助多媒体,使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理解和问题能力。对于没有电脑等设备的学校,教师可以采用的图片、模型来模拟。总之不管应用什么方法,只要教师自身善于动手、动脑才有可能调动学生动手、动脑,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与过去相比,生物新课程在理念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一 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三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四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新课程四大理念的实现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需要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例如在食物链这节中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后总结什么是食物链,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在自学总 结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请各组代表发言总结,并由其他组补充,这样经过自主——合作——探究一连串的学生活动之后,学生也彻底理解了食物链,然后通过一个非常实际的生活问题“大家中午吃了什么食物?根据你中午所吃的食物写出相应的食物链来”,这个问题的提出既是对全体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检验,同时也很自然的把问题又引到了食物网上。这样教学既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也教给了学生要学以致用。 三、充分利用教学中实验,让学生动起来 人的认识遵循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利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教师的教育目的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但受年龄的影响,大部分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哪怕是课本上最简单的理论知识,对他们而言,教师的讲授有时仍像“纸上谈兵”。怎样把书本知识这种间接经验变为学生的直接经验呢?在生物 教学中教师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恰当的实验,学生学起知识来才不至于枯燥无味。 如:“植物无性生殖在农业上的运用”这节中对于嫁接的知识,无论课堂上怎样讲都不如亲自给学生演示效果好。讲到类似的内容,笔者都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课后布置学生实践,让他们体会知识的价值所在。经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材料要就地取材,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对于一些实在不能做的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就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设计虚拟实验。 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课中的三个演示实验等,笔者都是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学生既观察到了整个实验的全过程,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实验过程比较长,也是通过课件演示的。 有些实验学生可以自己亲自动手,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兴趣。 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实验时,因为当时季节问题,鲫鱼比较少,价格较贵,所以我们选用 小金鱼,实验时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 怎么办?当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 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方法一:“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再放回清水。”;方法二:“将鱼放在桌上蜡盘,因为蜡盘大,水浅”;方法三: “用手挡住鱼不让游动”;方法四:“用桌上绑鱼鳍的塑料片拦住鱼”;方法五:“用手抓住鱼,直接往鱼口滴墨水”;方法六:“减少水,使鱼游速减慢”。并且 对老师介绍的方法提出建议,认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鲁,容易伤害小鱼。 另外,还可以通过做一些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让学生 “观察蚂蚁的捕食行为”和“观察淀粉粒”等有趣的课外小实验。 四、师生相互切磋,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通过学生的预习,经学生自己的思考,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补充与纠正,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节教学内容。教师应以肯定、鼓励为主。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和语言表达概括能力。对于性格内向、不敢举手的学生,要注意观察,给其创造发言机会。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在知识归纳中,教师起指导作用,让学生起主体作用。要处理好“空白”教学,即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处理要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为他们留有发挥余地,不把学生思路禁锢在教学框框中。 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知识,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真正学到东西,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1:51
一、创设课堂和谐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 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课堂教育教学非常重要。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中要获得生物知识,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的兴趣。 如:本人在教学“鸟的生殖和发育”这节课时,对观察鸡卵的结构,采用了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组织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所有用到的材料,包括一生和一熟的鸡蛋。课上请一位同学打开熟鸡蛋讲解各部分的结构名称,让另一名同学打开生鸡蛋,认识胚盘、脐带等结构,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并总结各部分的功能。 又如:讲授“认识生物多样性”这个章节时,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本人充分利用学校天然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 大自然,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搜集资料、筛选资料和 运用资料。这比教师讲授和学生接收要管用得多,在实际活动中掌握真正的技巧和能力。实践证明,一节课下来,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中掌握了应学的知识,即在快乐中达到求知的目的。 教师有意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要想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课前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并且要尽量多地设计或创造让学生活起来的机会。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才能充分体现他们的潜能,才能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如:在食物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用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将学生直接地带到了食物链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 学生感到原来食物链就这么简单我也能学会,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在生态系统教学中教师用大雁南飞、蜜蜂跳舞两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将学生引进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 递中,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致别提有多高啦。寻找生活细节中的闪光点,引发学生共鸣,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的同时以快乐的心态进入新课。 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画、讲故事等灵活使用,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很多中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是因为生物课讲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或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他们希望老师能带领他们遨游在生物学海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多媒体的应用不但充实了学科内的知识而且促进和提高了教学效率。借助多媒体,使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理解和问题能力。对于没有电脑等设备的学校,教师可以采用的图片、模型来模拟。总之不管应用什么方法,只要教师自身善于动手、动脑才有可能调动学生动手、动脑,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与过去相比,生物新课程在理念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一 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三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四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新课程四大理念的实现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需要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例如在食物链这节中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后总结什么是食物链,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在自学总 结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请各组代表发言总结,并由其他组补充,这样经过自主——合作——探究一连串的学生活动之后,学生也彻底理解了食物链,然后通过一个非常实际的生活问题“大家中午吃了什么食物?根据你中午所吃的食物写出相应的食物链来”,这个问题的提出既是对全体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检验,同时也很自然的把问题又引到了食物网上。这样教学既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也教给了学生要学以致用。 三、充分利用教学中实验,让学生动起来 人的认识遵循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利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教师的教育目的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但受年龄的影响,大部分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哪怕是课本上最简单的理论知识,对他们而言,教师的讲授有时仍像“纸上谈兵”。怎样把书本知识这种间接经验变为学生的直接经验呢?在生物 教学中教师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恰当的实验,学生学起知识来才不至于枯燥无味。 如:“植物无性生殖在农业上的运用”这节中对于嫁接的知识,无论课堂上怎样讲都不如亲自给学生演示效果好。讲到类似的内容,笔者都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课后布置学生实践,让他们体会知识的价值所在。经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材料要就地取材,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对于一些实在不能做的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就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设计虚拟实验。 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课中的三个演示实验等,笔者都是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学生既观察到了整个实验的全过程,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实验过程比较长,也是通过课件演示的。 有些实验学生可以自己亲自动手,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兴趣。 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实验时,因为当时季节问题,鲫鱼比较少,价格较贵,所以我们选用 小金鱼,实验时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 怎么办?当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 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方法一:“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再放回清水。”;方法二:“将鱼放在桌上蜡盘,因为蜡盘大,水浅”;方法三: “用手挡住鱼不让游动”;方法四:“用桌上绑鱼鳍的塑料片拦住鱼”;方法五:“用手抓住鱼,直接往鱼口滴墨水”;方法六:“减少水,使鱼游速减慢”。并且 对老师介绍的方法提出建议,认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鲁,容易伤害小鱼。 另外,还可以通过做一些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让学生 “观察蚂蚁的捕食行为”和“观察淀粉粒”等有趣的课外小实验。 四、师生相互切磋,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通过学生的预习,经学生自己的思考,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补充与纠正,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节教学内容。教师应以肯定、鼓励为主。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和语言表达概括能力。对于性格内向、不敢举手的学生,要注意观察,给其创造发言机会。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在知识归纳中,教师起指导作用,让学生起主体作用。要处理好“空白”教学,即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处理要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为他们留有发挥余地,不把学生思路禁锢在教学框框中。 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知识,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真正学到东西,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1:51
一、创设课堂和谐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 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课堂教育教学非常重要。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中要获得生物知识,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的兴趣。 如:本人在教学“鸟的生殖和发育”这节课时,对观察鸡卵的结构,采用了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组织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所有用到的材料,包括一生和一熟的鸡蛋。课上请一位同学打开熟鸡蛋讲解各部分的结构名称,让另一名同学打开生鸡蛋,认识胚盘、脐带等结构,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并总结各部分的功能。 又如:讲授“认识生物多样性”这个章节时,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本人充分利用学校天然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 大自然,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搜集资料、筛选资料和 运用资料。这比教师讲授和学生接收要管用得多,在实际活动中掌握真正的技巧和能力。实践证明,一节课下来,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中掌握了应学的知识,即在快乐中达到求知的目的。 教师有意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要想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课前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并且要尽量多地设计或创造让学生活起来的机会。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才能充分体现他们的潜能,才能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如:在食物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用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将学生直接地带到了食物链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 学生感到原来食物链就这么简单我也能学会,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在生态系统教学中教师用大雁南飞、蜜蜂跳舞两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将学生引进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 递中,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致别提有多高啦。寻找生活细节中的闪光点,引发学生共鸣,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的同时以快乐的心态进入新课。 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画、讲故事等灵活使用,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很多中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是因为生物课讲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或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他们希望老师能带领他们遨游在生物学海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多媒体的应用不但充实了学科内的知识而且促进和提高了教学效率。借助多媒体,使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理解和问题能力。对于没有电脑等设备的学校,教师可以采用的图片、模型来模拟。总之不管应用什么方法,只要教师自身善于动手、动脑才有可能调动学生动手、动脑,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与过去相比,生物新课程在理念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一 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三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四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新课程四大理念的实现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需要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例如在食物链这节中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后总结什么是食物链,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在自学总 结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请各组代表发言总结,并由其他组补充,这样经过自主——合作——探究一连串的学生活动之后,学生也彻底理解了食物链,然后通过一个非常实际的生活问题“大家中午吃了什么食物?根据你中午所吃的食物写出相应的食物链来”,这个问题的提出既是对全体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检验,同时也很自然的把问题又引到了食物网上。这样教学既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也教给了学生要学以致用。 三、充分利用教学中实验,让学生动起来 人的认识遵循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利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教师的教育目的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但受年龄的影响,大部分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哪怕是课本上最简单的理论知识,对他们而言,教师的讲授有时仍像“纸上谈兵”。怎样把书本知识这种间接经验变为学生的直接经验呢?在生物 教学中教师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恰当的实验,学生学起知识来才不至于枯燥无味。 如:“植物无性生殖在农业上的运用”这节中对于嫁接的知识,无论课堂上怎样讲都不如亲自给学生演示效果好。讲到类似的内容,笔者都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课后布置学生实践,让他们体会知识的价值所在。经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材料要就地取材,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对于一些实在不能做的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就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设计虚拟实验。 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课中的三个演示实验等,笔者都是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学生既观察到了整个实验的全过程,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实验过程比较长,也是通过课件演示的。 有些实验学生可以自己亲自动手,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兴趣。 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实验时,因为当时季节问题,鲫鱼比较少,价格较贵,所以我们选用 小金鱼,实验时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 怎么办?当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 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方法一:“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再放回清水。”;方法二:“将鱼放在桌上蜡盘,因为蜡盘大,水浅”;方法三: “用手挡住鱼不让游动”;方法四:“用桌上绑鱼鳍的塑料片拦住鱼”;方法五:“用手抓住鱼,直接往鱼口滴墨水”;方法六:“减少水,使鱼游速减慢”。并且 对老师介绍的方法提出建议,认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鲁,容易伤害小鱼。 另外,还可以通过做一些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让学生 “观察蚂蚁的捕食行为”和“观察淀粉粒”等有趣的课外小实验。 四、师生相互切磋,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通过学生的预习,经学生自己的思考,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补充与纠正,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节教学内容。教师应以肯定、鼓励为主。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和语言表达概括能力。对于性格内向、不敢举手的学生,要注意观察,给其创造发言机会。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在知识归纳中,教师起指导作用,让学生起主体作用。要处理好“空白”教学,即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处理要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为他们留有发挥余地,不把学生思路禁锢在教学框框中。 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知识,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真正学到东西,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