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7:1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9:42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从甲午战争的士大夫民族英雄主主义开始,到义和团的民间民族主义的兴起,再到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民族主义全面推进,再到全民抗战时期的全民民族主义觉醒,大至分为这几个阶段。
甲午战争以前,国贵民轻,民间力量只是少有的几次农民起义,都很快为士大夫阶层左右成为士大夫手中的廉价兵源,除了抗北方掠夺,东倭盗窃外,少有民众自觉的民族意识。只有国家机器的主宰,皇室阶层有广义上的一些民族主义。
甲午战争后,中国所有的士大夫才知道自己真正的被别人刮了一耳刮子,由于资讯的发展,民间力量民族主义意识渐渐觉醒,迫使大多数士大夫阶层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上的民族主义。
义和团的抗击八国联军,是民间民族主义真正觉醒的开端,从那开始,民间的封建统治阶层和手工业者以及城市流民,都知道了民族的大概意识。
五四运动让所有的城市阶层和学生阶层都觉醒了自己的民族主义意识,并且象全国城郊和农村传播,也致使了部分富农阶层的民族意识觉醒。
全民抗战时期,是全民民族主义觉醒的时期,日本的南京大*、三光*,给中国各族人民集体上了一课,知道了亡国灭族的命运倒底是怎么回事。
元朝和清朝也是外族入主中国,为什么没有造成全民民族主义的觉醒,是因为战争层面只是在少数的国家重点经济区有战争或沦陷,然后外族直接接收汉人为主的行政体系,保持了和延续了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不变,很多农村和边远地区可能是战争和政权更替后几年了,才知道换了“天子”,所以甲午战争以前的国家政权改变,只是一种“改朝换代”,一种朝庭的更替,不是民族命运转变、生存权力的更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或民族资源从中国土地上流失到中国土地之外。而以后的各次朝庭主导的战争,不但是朝庭权力的丧失,而且是国家主权,民族生存方式的转变,是国家资源不断流失到中国土地之外,中国国民生存权力被剥夺的抗争战争。这种民族抗争战争,最终导致了全*识形态上的民族主义觉醒,成为中国近代以后民族主义的主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9:42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从甲午战争的士大夫民族英雄主主义开始,到义和团的民间民族主义的兴起,再到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民族主义全面推进,再到全民抗战时期的全民民族主义觉醒,大至分为这几个阶段。
甲午战争以前,国贵民轻,民间力量只是少有的几次农民起义,都很快为士大夫阶层左右成为士大夫手中的廉价兵源,除了抗北方掠夺,东倭盗窃外,少有民众自觉的民族意识。只有国家机器的主宰,皇室阶层有广义上的一些民族主义。
甲午战争后,中国所有的士大夫才知道自己真正的被别人刮了一耳刮子,由于资讯的发展,民间力量民族主义意识渐渐觉醒,迫使大多数士大夫阶层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上的民族主义。
义和团的抗击八国联军,是民间民族主义真正觉醒的开端,从那开始,民间的封建统治阶层和手工业者以及城市流民,都知道了民族的大概意识。
五四运动让所有的城市阶层和学生阶层都觉醒了自己的民族主义意识,并且象全国城郊和农村传播,也致使了部分富农阶层的民族意识觉醒。
全民抗战时期,是全民民族主义觉醒的时期,日本的南京大*、三光*,给中国各族人民集体上了一课,知道了亡国灭族的命运倒底是怎么回事。
元朝和清朝也是外族入主中国,为什么没有造成全民民族主义的觉醒,是因为战争层面只是在少数的国家重点经济区有战争或沦陷,然后外族直接接收汉人为主的行政体系,保持了和延续了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不变,很多农村和边远地区可能是战争和政权更替后几年了,才知道换了“天子”,所以甲午战争以前的国家政权改变,只是一种“改朝换代”,一种朝庭的更替,不是民族命运转变、生存权力的更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或民族资源从中国土地上流失到中国土地之外。而以后的各次朝庭主导的战争,不但是朝庭权力的丧失,而且是国家主权,民族生存方式的转变,是国家资源不断流失到中国土地之外,中国国民生存权力被剥夺的抗争战争。这种民族抗争战争,最终导致了全*识形态上的民族主义觉醒,成为中国近代以后民族主义的主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9:42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末民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
其特征有三:一为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而新(近代民族主义)的量在增加,旧(传统民族主义)的量在减少;二是反对国外民族压迫和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亦即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三是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推动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
第二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
其特征有三:一是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这一时期,由于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舞台,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的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正是对帝国主义认识的这种变化,中国人民开始将反帝与反封建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近代民族主义新的内涵。二是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人们开始认识到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落后,这种落后又导致了一系列*改革和*的失败,所以,解决民族危机的不二法门就是从文化上入手,谋求文化上的解决。三是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
第三阶段:“九一八”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
特征有二:一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因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首要的工作是如何团结人心,激发民族意识,以抵抗日本侵略,而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生活与斗争之结晶的传统文化,很自然地成为人们鼓舞士气、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以抵抗日本侵略的有力武器。当时的学术研究出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就是文化史学的蓬勃兴起,有关中国文化史的著作不断出现。国内各个阶级、各党各派、各种*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9:42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末民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
其特征有三:一为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而新(近代民族主义)的量在增加,旧(传统民族主义)的量在减少;二是反对国外民族压迫和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亦即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三是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推动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
第二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
其特征有三:一是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这一时期,由于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舞台,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的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正是对帝国主义认识的这种变化,中国人民开始将反帝与反封建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近代民族主义新的内涵。二是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人们开始认识到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落后,这种落后又导致了一系列*改革和*的失败,所以,解决民族危机的不二法门就是从文化上入手,谋求文化上的解决。三是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
第三阶段:“九一八”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
特征有二:一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因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首要的工作是如何团结人心,激发民族意识,以抵抗日本侵略,而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生活与斗争之结晶的传统文化,很自然地成为人们鼓舞士气、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以抵抗日本侵略的有力武器。当时的学术研究出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就是文化史学的蓬勃兴起,有关中国文化史的著作不断出现。国内各个阶级、各党各派、各种*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