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气候分别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7:3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1:07
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它们的主要气候分别是季风气候、温带*性气候和山地高原气候。
东部季风区是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本区背靠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本区包括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这一区湿润程度较高,温度因纬度变化而变化,由此向南,气候逐渐变暖。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北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河流、土壤冻结。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此线以南,一年四季水绿山清,变化不明显,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温暖。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等地貌单元。高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地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广泛存在。全区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在平地上产生的地表水几乎全属雨水补给的短暂水流。湖泊较多,大多是咸水湖。山地径流是重要的资源,其补给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
青藏高寒区处于我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有地球的第三极之称,本区高原地势作用超过了纬度的影响。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干燥,风力强劲,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而且年较差、日较差很大,冰川冻土发育,寒冻风化和融冻作用十分普遍。湖泊众多,除少数淡水湖外,大部分是咸水湖和盐湖。气候由东部温暖湿润向西北寒冷干旱递变,植被也相应呈森林带、草甸区、草原区、荒漠带依次更迭。青藏高寒区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原始自然状态,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宝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1:08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三大自然区
1.划分的主要依据
气候与地貌。
自然要素 地域差异 形成原因
地貌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复杂的地质作用
气候 气温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转向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降水 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夏季风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2.划分界线
(1)东部季风区——400 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东部季风区——3 000 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青藏高寒区
3.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范围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 青藏高原
自然因素 地貌 第二、*阶梯上,三大平原、两大高原,低地、丘陵、盆地,海拔较低 海拔较高,差别显著,第二级阶梯,高原、山地、盆地 海拔高,第一级阶梯,有世界高大山地
气候 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高温多雨 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大风天气多 高寒,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风力大
植被 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土壤 多为林下发育,淋溶作用强 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高 土层薄,发育差
水文 多外流河、多大河,以雨水补给为主;湖泊多为淡水湖 多内流河,短小,雨水、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泊多为咸水湖 多为内流河,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人类影响 广泛、深刻,主要农耕区 影响小,只在有水的地方有人类活动,农业以绿洲农业和牧业为主 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较完整,以高寒畜牧业为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1:07
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它们的主要气候分别是季风气候、温带*性气候和山地高原气候。
东部季风区是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本区背靠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本区包括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这一区湿润程度较高,温度因纬度变化而变化,由此向南,气候逐渐变暖。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北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河流、土壤冻结。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此线以南,一年四季水绿山清,变化不明显,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温暖。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等地貌单元。高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地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广泛存在。全区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在平地上产生的地表水几乎全属雨水补给的短暂水流。湖泊较多,大多是咸水湖。山地径流是重要的资源,其补给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
青藏高寒区处于我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有地球的第三极之称,本区高原地势作用超过了纬度的影响。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干燥,风力强劲,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而且年较差、日较差很大,冰川冻土发育,寒冻风化和融冻作用十分普遍。湖泊众多,除少数淡水湖外,大部分是咸水湖和盐湖。气候由东部温暖湿润向西北寒冷干旱递变,植被也相应呈森林带、草甸区、草原区、荒漠带依次更迭。青藏高寒区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原始自然状态,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宝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1:08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三大自然区
1.划分的主要依据
气候与地貌。
自然要素 地域差异 形成原因
地貌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复杂的地质作用
气候 气温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转向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降水 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夏季风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2.划分界线
(1)东部季风区——400 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东部季风区——3 000 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青藏高寒区
3.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范围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 青藏高原
自然因素 地貌 第二、*阶梯上,三大平原、两大高原,低地、丘陵、盆地,海拔较低 海拔较高,差别显著,第二级阶梯,高原、山地、盆地 海拔高,第一级阶梯,有世界高大山地
气候 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高温多雨 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大风天气多 高寒,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风力大
植被 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土壤 多为林下发育,淋溶作用强 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高 土层薄,发育差
水文 多外流河、多大河,以雨水补给为主;湖泊多为淡水湖 多内流河,短小,雨水、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泊多为咸水湖 多为内流河,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人类影响 广泛、深刻,主要农耕区 影响小,只在有水的地方有人类活动,农业以绿洲农业和牧业为主 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较完整,以高寒畜牧业为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1:08
自己看http://www.pep.com.cn/gzdl/jszx/pg/xxe/jsys/200408/t20040816_114420.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1:07
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它们的主要气候分别是季风气候、温带*性气候和山地高原气候。
东部季风区是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本区背靠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本区包括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这一区湿润程度较高,温度因纬度变化而变化,由此向南,气候逐渐变暖。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北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河流、土壤冻结。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此线以南,一年四季水绿山清,变化不明显,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温暖。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等地貌单元。高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地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广泛存在。全区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在平地上产生的地表水几乎全属雨水补给的短暂水流。湖泊较多,大多是咸水湖。山地径流是重要的资源,其补给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
青藏高寒区处于我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有地球的第三极之称,本区高原地势作用超过了纬度的影响。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干燥,风力强劲,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而且年较差、日较差很大,冰川冻土发育,寒冻风化和融冻作用十分普遍。湖泊众多,除少数淡水湖外,大部分是咸水湖和盐湖。气候由东部温暖湿润向西北寒冷干旱递变,植被也相应呈森林带、草甸区、草原区、荒漠带依次更迭。青藏高寒区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原始自然状态,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宝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1:07
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它们的主要气候分别是季风气候、温带*性气候和山地高原气候。
东部季风区是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本区背靠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本区包括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这一区湿润程度较高,温度因纬度变化而变化,由此向南,气候逐渐变暖。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北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河流、土壤冻结。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此线以南,一年四季水绿山清,变化不明显,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温暖。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等地貌单元。高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地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广泛存在。全区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在平地上产生的地表水几乎全属雨水补给的短暂水流。湖泊较多,大多是咸水湖。山地径流是重要的资源,其补给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
青藏高寒区处于我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有地球的第三极之称,本区高原地势作用超过了纬度的影响。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干燥,风力强劲,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而且年较差、日较差很大,冰川冻土发育,寒冻风化和融冻作用十分普遍。湖泊众多,除少数淡水湖外,大部分是咸水湖和盐湖。气候由东部温暖湿润向西北寒冷干旱递变,植被也相应呈森林带、草甸区、草原区、荒漠带依次更迭。青藏高寒区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原始自然状态,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宝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1:08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三大自然区
1.划分的主要依据
气候与地貌。
自然要素 地域差异 形成原因
地貌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复杂的地质作用
气候 气温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转向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降水 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夏季风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2.划分界线
(1)东部季风区——400 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东部季风区——3 000 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青藏高寒区
3.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范围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 青藏高原
自然因素 地貌 第二、*阶梯上,三大平原、两大高原,低地、丘陵、盆地,海拔较低 海拔较高,差别显著,第二级阶梯,高原、山地、盆地 海拔高,第一级阶梯,有世界高大山地
气候 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高温多雨 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大风天气多 高寒,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风力大
植被 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土壤 多为林下发育,淋溶作用强 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高 土层薄,发育差
水文 多外流河、多大河,以雨水补给为主;湖泊多为淡水湖 多内流河,短小,雨水、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泊多为咸水湖 多为内流河,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人类影响 广泛、深刻,主要农耕区 影响小,只在有水的地方有人类活动,农业以绿洲农业和牧业为主 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较完整,以高寒畜牧业为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1:08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三大自然区
1.划分的主要依据
气候与地貌。
自然要素 地域差异 形成原因
地貌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复杂的地质作用
气候 气温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转向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降水 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夏季风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2.划分界线
(1)东部季风区——400 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东部季风区——3 000 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青藏高寒区
3.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范围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 青藏高原
自然因素 地貌 第二、*阶梯上,三大平原、两大高原,低地、丘陵、盆地,海拔较低 海拔较高,差别显著,第二级阶梯,高原、山地、盆地 海拔高,第一级阶梯,有世界高大山地
气候 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高温多雨 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大风天气多 高寒,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风力大
植被 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土壤 多为林下发育,淋溶作用强 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高 土层薄,发育差
水文 多外流河、多大河,以雨水补给为主;湖泊多为淡水湖 多内流河,短小,雨水、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泊多为咸水湖 多为内流河,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人类影响 广泛、深刻,主要农耕区 影响小,只在有水的地方有人类活动,农业以绿洲农业和牧业为主 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较完整,以高寒畜牧业为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1:08
自己看http://www.pep.com.cn/gzdl/jszx/pg/xxe/jsys/200408/t20040816_114420.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1:08
自己看http://www.pep.com.cn/gzdl/jszx/pg/xxe/jsys/200408/t20040816_114420.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1:08
自己看http://www.pep.com.cn/gzdl/jszx/pg/xxe/jsys/200408/t20040816_114420.htm
三大自然区是什么
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它们的主要气候分别是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山地高原气候。三大自然区特征表:1、东部季风区特点:海拔较低,有广阔的平原。风向和降水均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河流一般为外流河。2、干旱半干旱区和特点: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气温年较...
中国分为哪几个气候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它们的主要气候分别是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山地高原气候。东部季风区是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本区背靠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
我国三大自然区
我国三大自然区是指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全国可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个自然大区。东部季风区主要是指我国东部,气候上属于季风气候的区域,大致范围为大兴安岭、至400毫米等降水...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根据
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是地貌和气候。中国三大自然区包括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约占全国面积的46%,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7.3%,青藏高寒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6.7%,青藏高寒区与其他地区划分的依据是地貌;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区划分的界线是气候。自然区是在...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气候分别是什么?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气候特点如下:1. 东部季风区:这一区域包括大兴安岭以东至海洋广大地区,呈现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则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寒冷干燥。风向和降水随季节变化明显,区域内部气候差异显著,以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为主。...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 范围 地形、地势 气候 河流 植被 人类活动 东部季风区 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面积占45%,人口占95% 二、三级阶梯。三大平原;辽东、山东、东南丘陵;黄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横断山区 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秦岭以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以南)...
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农业、人口...
三大自然区是指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东部季风区 地形地势: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为主。包括三大平原、二大高原、低山丘陵和盆地 气候: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降水多,集中在5~10月 植被:森林,部分为森林草原 土壤:林下发育,淋溶性强 水文:外流河,多大江大河,雨水补给 ...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青藏地区 地形 海拔较低(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为主 海拔较高(1000-2000米)高原、盆地为主 海拔最高(4000米)高原、山脉为主 气 候 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指标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的影响依据是气候和地貌。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在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成分(岩石、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群落等)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由于自然条件的空间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区域共轭性,以及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指标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是根据气候和地貌的主要影响依据来划分的。这三个区域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每个区域在一定的范围内,其自然地理成分(如岩石、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群落等)表现出相对一致性。地球表面的自然条件具有规律性和区域共轭性,以及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