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日本何时拉开与中国的差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5:29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
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
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景气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7.5%、1957年度7.8%,1958年降为6.2%。

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景气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13.1%和11.9%,1962年降为8.6%。

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970年7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11.1%、11.9%、12.0%、10.3%,1971年降为4.4%。如此长时间的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伊奘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三、经济低速增长阶段(1973-1990年)
经过第一次石油冲击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日本经济就由高速增长转为了低速增长。1976、1977和1978年度各为4.0%、4.4%和5.3%,与高速增长时期比,还不及1965年经济危机时5.7%的水平。尽管如此,但1978年后已摆脱了萧条的影子,景气确实是处于上升阶段,企业的收益也增加了。为此,日本《经济*》在总结这种现象时说:虽然是4%-6%的经济增长,但却有经济景气的感觉,这意味着日本经济今后将进入“新的成长轨道”。与高速增长时期10%左右的增长率相比,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是低速增长,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3%左右的增长率相比,却依然高出一截,所以就被称之为中速增长。中速增长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这一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动不大,而且与其他发达国家比仍属于增长最快的国家,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稳定增长时期。

这一阶段有个平成景气,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顶点。平成景气从1987年6月到1991年2月,共持续了51个月,仅次于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型景气。在平成景气期间,日本经济继续保持了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经济增长率。

在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在重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结果,从1983年贸易黑字超过西德、资本输出超过英国以来,日本就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贸易黑字大国、经常收支黑字大国和资本输出大国。1987年,贸易黑字和经常收支黑字分别高达964亿美元和870亿美元;1986、1987和1988年,长期资本输出额连续3年超过了1300亿美元,分别为1315亿美元、1365亿美元和1309亿美元,都大大超过了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资本输出的总和。另外,从1985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国,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债权大国,而美国则开始沦为世界最大的海外债务大国。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而且还开始被称为“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这样,日本经济就达到了战后的顶点。

以此为背景,在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大趋势下,日本就向美国霸权发起了全面的挑战。于是,继英国霸权时代、美国霸权时代之后,世界将迎来“日本霸权的时代”, “21世纪是日本世纪”,这些说法就一时流行开来了。

平成景气期间也是*的发展期间。*发展,虽然通过资产效果推动了平成景气的发展和扩大,但与此同时,也使日本经济孕育了深刻的矛盾,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资产的规模迅速膨胀了。以国民总资产为例,自1975年开始统计以来,其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GNP的增长速度。尤其是80年代后期,其年均增长率高达14.9%,几乎相当于名义GNP年均增长4.9%的3倍。结果,到1987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已高达36.9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35.8万亿美元,一时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资产大国。到1989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又高达6871万亿日元,按美元换算为48.1万亿美元,约相当于当年名义GNP的17.2倍。

*期间,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市场日经平均股价(日本经济新闻社统计225种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的暴涨情况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在*开始之前的1985年,日经平均股价就已经开始上涨了。1986年,股价在1-12月间上涨了44.1%,从而拉开了*的序幕。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价增加到前所未有的38130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月平均11815日元的3.23倍;其中1989年12月29日高达38915日元。从全年平均股价看,1989年为34059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2566日元的2.75倍。

*期间,土地价格暴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地价暴涨是从1987年开始的,一直持续到1991年。在地价涨幅最大的1988年,全国平均上涨了21.7%,其中三大都市圈上涨了43.8%,东京圈的涨幅更高达65.3%。由此可见,地价暴涨是从三大都市圈特别是从东京圈开始的。

地价上涨虽然是由于大型景气中企业经营收益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结果,但由于如此大幅度的涨价明显超过了企业经营收入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幅度,1987年-1990年制造业企业经营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只为5.9%,因此,其暴涨的原因只能归咎于土地的投机。在土地投机的过程中,银行过大的房地产融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长期经济停滞阶段(1991- )
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经平均股价曾高达38915日元,而1990年10月1日却跌破了2万日元,为19781日元,跌幅达49%。由此,东京股票市场的时价总额就像泡沫一样消失了270万亿日元。这一天被称之为“黑色星期一”,也是*开始崩溃的起点。

地价1991年也转为下降,下降了1.8%。其后,由于大规模破产的增加,特别是1992年4月28日东洋信用金库因受到料亭惠三(房地产公司)破产的影响而倒闭,首次打破了“银行不会破产”的神话,日本的*就宣告崩溃了。

*崩溃后,随着不动产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破产增加,银行的不良债权也就大量增加了。1992年3月末,仅城市银行、长期信用银行和信托银行合计的不良债权(连续6个月以上拖延还本付息的债权)就已达8万亿日元左右,其中,没有任何担保的贷款为25619亿日元。当年9月末,仅仅过了半年,上述不良债权和贷款就又分别增加到12万亿日元和4万亿日元。其后,不良债权就一直是不断增加的趋势。

在此期间,日本经济出现了三大过剩,分别是设备过剩、房地产过剩和人员过剩。1991年,制造业开工率下降了1.5%,1992年又下降了7.7%。结果,1992年末,制造业开工率就下降到了197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大量建造的公寓特别是豪华的别墅卖不出去,再加上办公楼的空室率提高,休闲游乐设施的利用率下降,房地产就严重过剩了。在*期间,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扩大,企业雇佣规模也随之扩大了。因此,在*崩溃后,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缩小,企业就出现了人员过剩的局面。

*崩溃后,由于土地资产和股票资产的迅速贬值,企业设备投资和家庭消费支出都和*时期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首先,从企业的情况看,由于以钱赚钱的“生财术”(赚钱术)运用失败,企业的资产卖出损失增加,1990年仅股票资产就减值104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当年经常利润38.1万亿日元的2.7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不能靠“生财术”来弥补本业经营的亏损,反而使经营收益趋于恶化。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由于企业以资产为担保的借款能力下降,借款条件提高,再加上发行公司债和股票都变得愈益困难,从而不仅使企业的设备投资大为减少,破产也大量增加了。其次,从家庭和个人消费方面看,在*期间突然膨胀起来的资产又迅速消失了。1990年,家庭和个人的股票资产由237万亿日元减少为163万亿日元,一下子就减少了74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当年家庭和个人可处理收入的1/4。其后,家庭和个人所有的住宅和土地也大幅度地贬值了。由于家庭和个人由暴富到暴贫的感觉上的变化,家庭和个人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大手大脚、追求高档和奢侈消费,转变为斤斤计较、精打细算了。结果,家庭和个人的消费支出就随之减少了。

由于*崩溃及其后遗症的影响,日本经济从1990年3月起,就陷入了*崩溃萧条。*崩溃萧条一直持续到1993年10月,共持续了32个月,超过了迄今为止10次经济萧条平均的14个月,仅次于1980年-1983年经济萧条的36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

1993年10月*崩溃萧条下降到谷底以后,尽管景气停止了下滑的势头,但复苏却十分乏力,到1997年5月,景气上升一共持续了43个月。如果从持续时间方面看,这次景气仅次于伊奘诺景气和平成景气,是战后第三个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然而,虽说是景气上升时期,人们却没有什么景气繁荣的感觉,在三年零七个月的期间内,实际GDP总共才增长了8%多一点,其中1994年度只为0.6%。与伊奘诺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67.8%、平成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4.5%、神武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3.6%相比,这是一个战后历次景气中最差的景气。

1997年4月,日本经济再次进入衰退阶段。1997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只有1.6%,1998年下降了2.0%,1999年又下降了0.1%,首次出现了连续2年的负增长。不仅如此,1998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也首次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为2.0%,1999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再次下降1.4%。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优等生。然而,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1992-2000年,日本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只为1.0%;其他有关指标是家庭和个人消费年均增长1.4%,个人住宅投资和企业设备投资则分别为-3.1%和-0.2%,都是负增长。由此可见,在这10年间,日本的企业生产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什么提高,勉强实现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公共投资和出口的扩大。

相比之下,美国自摆脱9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后,景气从1991年3月起一直是稳定而强劲地扩大,到2000年9月,景气扩大已持续了115个月,堪称前所未有的大型景气繁荣。1992-2000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2%,除个别年份外,一直处于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另外,西欧和加拿大的经济发展状况也都明显地好于日本。这样,日本就沦为了发达国家经济的“劣等生”。对日本经济来说,90年代可说是失去了的10年。

2000年前后,受美国IT繁荣的影响,日本曾出现过暂短的IT景气,世纪经济增长率达到2.9%。然而,2001年美国IT泡沫崩溃后,日本经济又再次陷入危机,2001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为0.2%。日本经济从2002年初开始复苏,当年度实际增长率恢复到0.3%,2003、2004、2005、2006、2007年度分别增长1.4%、2.7%、1.9%、2.0%和2.4%;这次景气从2002年2月开始,到2007年已持续了65个月,超过了岩戸景气的42个月、平成景气的51个月和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成为战后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这次景气扩大实际增长率年均为1.5%,虽然不算高,但与90年代的年均1%的增长率相比明显提高。

日本经济的这次景气复苏是在世界经济、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实现的。由此,日本才实现了出口增加并以此带动了景气复苏。2002、2003和2004年度,日本出口分别增加8.5%、6.3%和10.1%;其中对中国出口分别增加34.3%、33.3%和20.5%;2005年,日本出口增加7.3%,其中对中国出口增加10.6%。

“中国特需”:由于面向中国的出口迅速增加,日本企业的开工率普遍提高,其中钢铁在2005年甚至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机械设备订货也很旺盛,2005年第四季度超过7兆日元,是199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12月为2兆593亿日元,是1987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造船业、海运业也接满了定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然而,进入2008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在这一年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再次出现双负增长,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1.6%,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0.6%,且危机延续到2009年,一季度,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9.7%,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8.6%,均创战后历史最大降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
——黄遵宪
19世纪70至90年代,西方工业*基本完成。世界进入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由此,西方强国以先驱者姿态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中国沦为被猎取、被宰割的对象。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经过维新改革,很快拔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泥淖,走向强盛……
激变中的纷纭世界
18世纪60年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代。正是从这一时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封建主义的城堡开始土崩瓦解,人类文明迈入新纪元。
不列颠的蒸汽机加速了整个世界的运转,英国率先进入工业*。历经七八十年时间后,到了19世纪30--40年代,法、美、德等国相继完成了自身的技术*。
这些最先以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国家,开始了以强国角色在世界大舞台上的表演。对于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市场的需求,使他们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世界版图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给尚处在封建时代末期的落后国家和地区带来深重灾难。
又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的车轮即将驶入20世纪。最早完成工业*的西方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俄等已经渐次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先驱列宁曾就两个时期的资本主义做出过这样的分析:
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
这一变化体现在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掠夺方式上,就是资本输出取代了商品输出并占据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为,向落后的国家与地区输出“剩余”资本并直接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劳动力,进行生产,以榨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同样是对外侵略的帝国主义国家,因为工业*的程度不同,进而导致各自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他们在殖民地的争夺上异常激烈。
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起之秀美国、德国工业水平迅速发展,很快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但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格局尚未被打破。这些新老列强一起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到了19世纪末期,美洲和非洲基本被瓜分完毕,他们攫取的目光转向了亚洲。
在远东太平洋地区,朝鲜和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猎物。
在对中国进行的争夺战中,来自欧洲的两个列强,英国和*的矛盾冲突最为激烈。
19世纪的最后10年里,英国占据了列强侵华集团的头把交椅。通过《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不但控制了中国近70%的对外贸易,而且割占了香港,并将长江流域作为其势力范围,妄图进一步独占中国。
作为中国北方邻邦的沙俄,也通过胁迫清*签订不平等条约、勘界协议等手段强占了中国西北和东北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通过移民、修铁路等手段扩展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又将触角伸向朝鲜。
在英俄争霸中国的过程中,其他列强也力争为本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法国占领越南后,企图以越南为跳板,进占中国领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我不能对*问题提供立场或意见,亦不能预测未来。但可以提供一些事实,即使这是复杂的问题。日本和中国是两个相邻的亚洲国家,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两国之间的关系有时是紧张的,有时是友好的,但无论如何,两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非常紧密。从经济方面看,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日本在制造业、科技和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在一些领域,如农业、服务业和能源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此外,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对其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因此,日本如何缩小与中国的差距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加强国内创新和科技发展、提高服务业和农业的效率、应对人口老龄化等。而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方面,双方可以进一步拓展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
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
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景气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7.5%、1957年度7.8%,1958年降为6.2%。

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景气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13.1%和11.9%,1962年降为8.6%。

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970年7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11.1%、11.9%、12.0%、10.3%,1971年降为4.4%。如此长时间的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伊奘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三、经济低速增长阶段(1973-1990年)
经过第一次石油冲击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日本经济就由高速增长转为了低速增长。1976、1977和1978年度各为4.0%、4.4%和5.3%,与高速增长时期比,还不及1965年经济危机时5.7%的水平。尽管如此,但1978年后已摆脱了萧条的影子,景气确实是处于上升阶段,企业的收益也增加了。为此,日本《经济*》在总结这种现象时说:虽然是4%-6%的经济增长,但却有经济景气的感觉,这意味着日本经济今后将进入“新的成长轨道”。与高速增长时期10%左右的增长率相比,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是低速增长,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3%左右的增长率相比,却依然高出一截,所以就被称之为中速增长。中速增长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这一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动不大,而且与其他发达国家比仍属于增长最快的国家,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稳定增长时期。

这一阶段有个平成景气,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顶点。平成景气从1987年6月到1991年2月,共持续了51个月,仅次于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型景气。在平成景气期间,日本经济继续保持了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经济增长率。

在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在重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结果,从1983年贸易黑字超过西德、资本输出超过英国以来,日本就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贸易黑字大国、经常收支黑字大国和资本输出大国。1987年,贸易黑字和经常收支黑字分别高达964亿美元和870亿美元;1986、1987和1988年,长期资本输出额连续3年超过了1300亿美元,分别为1315亿美元、1365亿美元和1309亿美元,都大大超过了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资本输出的总和。另外,从1985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国,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债权大国,而美国则开始沦为世界最大的海外债务大国。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而且还开始被称为“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这样,日本经济就达到了战后的顶点。

以此为背景,在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大趋势下,日本就向美国霸权发起了全面的挑战。于是,继英国霸权时代、美国霸权时代之后,世界将迎来“日本霸权的时代”, “21世纪是日本世纪”,这些说法就一时流行开来了。

平成景气期间也是*的发展期间。*发展,虽然通过资产效果推动了平成景气的发展和扩大,但与此同时,也使日本经济孕育了深刻的矛盾,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资产的规模迅速膨胀了。以国民总资产为例,自1975年开始统计以来,其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GNP的增长速度。尤其是80年代后期,其年均增长率高达14.9%,几乎相当于名义GNP年均增长4.9%的3倍。结果,到1987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已高达36.9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35.8万亿美元,一时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资产大国。到1989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又高达6871万亿日元,按美元换算为48.1万亿美元,约相当于当年名义GNP的17.2倍。

*期间,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市场日经平均股价(日本经济新闻社统计225种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的暴涨情况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在*开始之前的1985年,日经平均股价就已经开始上涨了。1986年,股价在1-12月间上涨了44.1%,从而拉开了*的序幕。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价增加到前所未有的38130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月平均11815日元的3.23倍;其中1989年12月29日高达38915日元。从全年平均股价看,1989年为34059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2566日元的2.75倍。

*期间,土地价格暴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地价暴涨是从1987年开始的,一直持续到1991年。在地价涨幅最大的1988年,全国平均上涨了21.7%,其中三大都市圈上涨了43.8%,东京圈的涨幅更高达65.3%。由此可见,地价暴涨是从三大都市圈特别是从东京圈开始的。

地价上涨虽然是由于大型景气中企业经营收益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结果,但由于如此大幅度的涨价明显超过了企业经营收入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幅度,1987年-1990年制造业企业经营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只为5.9%,因此,其暴涨的原因只能归咎于土地的投机。在土地投机的过程中,银行过大的房地产融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长期经济停滞阶段(1991- )
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经平均股价曾高达38915日元,而1990年10月1日却跌破了2万日元,为19781日元,跌幅达49%。由此,东京股票市场的时价总额就像泡沫一样消失了270万亿日元。这一天被称之为“黑色星期一”,也是*开始崩溃的起点。

地价1991年也转为下降,下降了1.8%。其后,由于大规模破产的增加,特别是1992年4月28日东洋信用金库因受到料亭惠三(房地产公司)破产的影响而倒闭,首次打破了“银行不会破产”的神话,日本的*就宣告崩溃了。

*崩溃后,随着不动产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破产增加,银行的不良债权也就大量增加了。1992年3月末,仅城市银行、长期信用银行和信托银行合计的不良债权(连续6个月以上拖延还本付息的债权)就已达8万亿日元左右,其中,没有任何担保的贷款为25619亿日元。当年9月末,仅仅过了半年,上述不良债权和贷款就又分别增加到12万亿日元和4万亿日元。其后,不良债权就一直是不断增加的趋势。

在此期间,日本经济出现了三大过剩,分别是设备过剩、房地产过剩和人员过剩。1991年,制造业开工率下降了1.5%,1992年又下降了7.7%。结果,1992年末,制造业开工率就下降到了197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大量建造的公寓特别是豪华的别墅卖不出去,再加上办公楼的空室率提高,休闲游乐设施的利用率下降,房地产就严重过剩了。在*期间,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扩大,企业雇佣规模也随之扩大了。因此,在*崩溃后,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缩小,企业就出现了人员过剩的局面。

*崩溃后,由于土地资产和股票资产的迅速贬值,企业设备投资和家庭消费支出都和*时期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首先,从企业的情况看,由于以钱赚钱的“生财术”(赚钱术)运用失败,企业的资产卖出损失增加,1990年仅股票资产就减值104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当年经常利润38.1万亿日元的2.7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不能靠“生财术”来弥补本业经营的亏损,反而使经营收益趋于恶化。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由于企业以资产为担保的借款能力下降,借款条件提高,再加上发行公司债和股票都变得愈益困难,从而不仅使企业的设备投资大为减少,破产也大量增加了。其次,从家庭和个人消费方面看,在*期间突然膨胀起来的资产又迅速消失了。1990年,家庭和个人的股票资产由237万亿日元减少为163万亿日元,一下子就减少了74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当年家庭和个人可处理收入的1/4。其后,家庭和个人所有的住宅和土地也大幅度地贬值了。由于家庭和个人由暴富到暴贫的感觉上的变化,家庭和个人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大手大脚、追求高档和奢侈消费,转变为斤斤计较、精打细算了。结果,家庭和个人的消费支出就随之减少了。

由于*崩溃及其后遗症的影响,日本经济从1990年3月起,就陷入了*崩溃萧条。*崩溃萧条一直持续到1993年10月,共持续了32个月,超过了迄今为止10次经济萧条平均的14个月,仅次于1980年-1983年经济萧条的36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

1993年10月*崩溃萧条下降到谷底以后,尽管景气停止了下滑的势头,但复苏却十分乏力,到1997年5月,景气上升一共持续了43个月。如果从持续时间方面看,这次景气仅次于伊奘诺景气和平成景气,是战后第三个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然而,虽说是景气上升时期,人们却没有什么景气繁荣的感觉,在三年零七个月的期间内,实际GDP总共才增长了8%多一点,其中1994年度只为0.6%。与伊奘诺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67.8%、平成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4.5%、神武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3.6%相比,这是一个战后历次景气中最差的景气。

1997年4月,日本经济再次进入衰退阶段。1997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只有1.6%,1998年下降了2.0%,1999年又下降了0.1%,首次出现了连续2年的负增长。不仅如此,1998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也首次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为2.0%,1999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再次下降1.4%。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优等生。然而,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1992-2000年,日本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只为1.0%;其他有关指标是家庭和个人消费年均增长1.4%,个人住宅投资和企业设备投资则分别为-3.1%和-0.2%,都是负增长。由此可见,在这10年间,日本的企业生产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什么提高,勉强实现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公共投资和出口的扩大。

相比之下,美国自摆脱9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后,景气从1991年3月起一直是稳定而强劲地扩大,到2000年9月,景气扩大已持续了115个月,堪称前所未有的大型景气繁荣。1992-2000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2%,除个别年份外,一直处于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另外,西欧和加拿大的经济发展状况也都明显地好于日本。这样,日本就沦为了发达国家经济的“劣等生”。对日本经济来说,90年代可说是失去了的10年。

2000年前后,受美国IT繁荣的影响,日本曾出现过暂短的IT景气,世纪经济增长率达到2.9%。然而,2001年美国IT泡沫崩溃后,日本经济又再次陷入危机,2001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为0.2%。日本经济从2002年初开始复苏,当年度实际增长率恢复到0.3%,2003、2004、2005、2006、2007年度分别增长1.4%、2.7%、1.9%、2.0%和2.4%;这次景气从2002年2月开始,到2007年已持续了65个月,超过了岩戸景气的42个月、平成景气的51个月和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成为战后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这次景气扩大实际增长率年均为1.5%,虽然不算高,但与90年代的年均1%的增长率相比明显提高。

日本经济的这次景气复苏是在世界经济、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实现的。由此,日本才实现了出口增加并以此带动了景气复苏。2002、2003和2004年度,日本出口分别增加8.5%、6.3%和10.1%;其中对中国出口分别增加34.3%、33.3%和20.5%;2005年,日本出口增加7.3%,其中对中国出口增加10.6%。

“中国特需”:由于面向中国的出口迅速增加,日本企业的开工率普遍提高,其中钢铁在2005年甚至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机械设备订货也很旺盛,2005年第四季度超过7兆日元,是199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12月为2兆593亿日元,是1987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造船业、海运业也接满了定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然而,进入2008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在这一年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再次出现双负增长,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1.6%,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0.6%,且危机延续到2009年,一季度,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9.7%,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8.6%,均创战后历史最大降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
——黄遵宪
19世纪70至90年代,西方工业*基本完成。世界进入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由此,西方强国以先驱者姿态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中国沦为被猎取、被宰割的对象。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经过维新改革,很快拔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泥淖,走向强盛……
激变中的纷纭世界
18世纪60年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代。正是从这一时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封建主义的城堡开始土崩瓦解,人类文明迈入新纪元。
不列颠的蒸汽机加速了整个世界的运转,英国率先进入工业*。历经七八十年时间后,到了19世纪30--40年代,法、美、德等国相继完成了自身的技术*。
这些最先以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国家,开始了以强国角色在世界大舞台上的表演。对于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市场的需求,使他们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世界版图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给尚处在封建时代末期的落后国家和地区带来深重灾难。
又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的车轮即将驶入20世纪。最早完成工业*的西方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俄等已经渐次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先驱列宁曾就两个时期的资本主义做出过这样的分析:
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
这一变化体现在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掠夺方式上,就是资本输出取代了商品输出并占据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为,向落后的国家与地区输出“剩余”资本并直接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劳动力,进行生产,以榨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同样是对外侵略的帝国主义国家,因为工业*的程度不同,进而导致各自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他们在殖民地的争夺上异常激烈。
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起之秀美国、德国工业水平迅速发展,很快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但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格局尚未被打破。这些新老列强一起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到了19世纪末期,美洲和非洲基本被瓜分完毕,他们攫取的目光转向了亚洲。
在远东太平洋地区,朝鲜和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猎物。
在对中国进行的争夺战中,来自欧洲的两个列强,英国和*的矛盾冲突最为激烈。
19世纪的最后10年里,英国占据了列强侵华集团的头把交椅。通过《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不但控制了中国近70%的对外贸易,而且割占了香港,并将长江流域作为其势力范围,妄图进一步独占中国。
作为中国北方邻邦的沙俄,也通过胁迫清*签订不平等条约、勘界协议等手段强占了中国西北和东北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通过移民、修铁路等手段扩展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又将触角伸向朝鲜。
在英俄争霸中国的过程中,其他列强也力争为本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法国占领越南后,企图以越南为跳板,进占中国领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
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
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景气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7.5%、1957年度7.8%,1958年降为6.2%。

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景气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13.1%和11.9%,1962年降为8.6%。

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970年7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11.1%、11.9%、12.0%、10.3%,1971年降为4.4%。如此长时间的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伊奘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三、经济低速增长阶段(1973-1990年)
经过第一次石油冲击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日本经济就由高速增长转为了低速增长。1976、1977和1978年度各为4.0%、4.4%和5.3%,与高速增长时期比,还不及1965年经济危机时5.7%的水平。尽管如此,但1978年后已摆脱了萧条的影子,景气确实是处于上升阶段,企业的收益也增加了。为此,日本《经济*》在总结这种现象时说:虽然是4%-6%的经济增长,但却有经济景气的感觉,这意味着日本经济今后将进入“新的成长轨道”。与高速增长时期10%左右的增长率相比,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是低速增长,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3%左右的增长率相比,却依然高出一截,所以就被称之为中速增长。中速增长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这一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动不大,而且与其他发达国家比仍属于增长最快的国家,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稳定增长时期。

这一阶段有个平成景气,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顶点。平成景气从1987年6月到1991年2月,共持续了51个月,仅次于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型景气。在平成景气期间,日本经济继续保持了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经济增长率。

在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在重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结果,从1983年贸易黑字超过西德、资本输出超过英国以来,日本就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贸易黑字大国、经常收支黑字大国和资本输出大国。1987年,贸易黑字和经常收支黑字分别高达964亿美元和870亿美元;1986、1987和1988年,长期资本输出额连续3年超过了1300亿美元,分别为1315亿美元、1365亿美元和1309亿美元,都大大超过了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资本输出的总和。另外,从1985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国,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债权大国,而美国则开始沦为世界最大的海外债务大国。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而且还开始被称为“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这样,日本经济就达到了战后的顶点。

以此为背景,在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大趋势下,日本就向美国霸权发起了全面的挑战。于是,继英国霸权时代、美国霸权时代之后,世界将迎来“日本霸权的时代”, “21世纪是日本世纪”,这些说法就一时流行开来了。

平成景气期间也是*的发展期间。*发展,虽然通过资产效果推动了平成景气的发展和扩大,但与此同时,也使日本经济孕育了深刻的矛盾,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资产的规模迅速膨胀了。以国民总资产为例,自1975年开始统计以来,其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GNP的增长速度。尤其是80年代后期,其年均增长率高达14.9%,几乎相当于名义GNP年均增长4.9%的3倍。结果,到1987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已高达36.9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35.8万亿美元,一时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资产大国。到1989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又高达6871万亿日元,按美元换算为48.1万亿美元,约相当于当年名义GNP的17.2倍。

*期间,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市场日经平均股价(日本经济新闻社统计225种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的暴涨情况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在*开始之前的1985年,日经平均股价就已经开始上涨了。1986年,股价在1-12月间上涨了44.1%,从而拉开了*的序幕。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价增加到前所未有的38130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月平均11815日元的3.23倍;其中1989年12月29日高达38915日元。从全年平均股价看,1989年为34059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2566日元的2.75倍。

*期间,土地价格暴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地价暴涨是从1987年开始的,一直持续到1991年。在地价涨幅最大的1988年,全国平均上涨了21.7%,其中三大都市圈上涨了43.8%,东京圈的涨幅更高达65.3%。由此可见,地价暴涨是从三大都市圈特别是从东京圈开始的。

地价上涨虽然是由于大型景气中企业经营收益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结果,但由于如此大幅度的涨价明显超过了企业经营收入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幅度,1987年-1990年制造业企业经营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只为5.9%,因此,其暴涨的原因只能归咎于土地的投机。在土地投机的过程中,银行过大的房地产融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长期经济停滞阶段(1991- )
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经平均股价曾高达38915日元,而1990年10月1日却跌破了2万日元,为19781日元,跌幅达49%。由此,东京股票市场的时价总额就像泡沫一样消失了270万亿日元。这一天被称之为“黑色星期一”,也是*开始崩溃的起点。

地价1991年也转为下降,下降了1.8%。其后,由于大规模破产的增加,特别是1992年4月28日东洋信用金库因受到料亭惠三(房地产公司)破产的影响而倒闭,首次打破了“银行不会破产”的神话,日本的*就宣告崩溃了。

*崩溃后,随着不动产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破产增加,银行的不良债权也就大量增加了。1992年3月末,仅城市银行、长期信用银行和信托银行合计的不良债权(连续6个月以上拖延还本付息的债权)就已达8万亿日元左右,其中,没有任何担保的贷款为25619亿日元。当年9月末,仅仅过了半年,上述不良债权和贷款就又分别增加到12万亿日元和4万亿日元。其后,不良债权就一直是不断增加的趋势。

在此期间,日本经济出现了三大过剩,分别是设备过剩、房地产过剩和人员过剩。1991年,制造业开工率下降了1.5%,1992年又下降了7.7%。结果,1992年末,制造业开工率就下降到了197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大量建造的公寓特别是豪华的别墅卖不出去,再加上办公楼的空室率提高,休闲游乐设施的利用率下降,房地产就严重过剩了。在*期间,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扩大,企业雇佣规模也随之扩大了。因此,在*崩溃后,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缩小,企业就出现了人员过剩的局面。

*崩溃后,由于土地资产和股票资产的迅速贬值,企业设备投资和家庭消费支出都和*时期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首先,从企业的情况看,由于以钱赚钱的“生财术”(赚钱术)运用失败,企业的资产卖出损失增加,1990年仅股票资产就减值104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当年经常利润38.1万亿日元的2.7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不能靠“生财术”来弥补本业经营的亏损,反而使经营收益趋于恶化。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由于企业以资产为担保的借款能力下降,借款条件提高,再加上发行公司债和股票都变得愈益困难,从而不仅使企业的设备投资大为减少,破产也大量增加了。其次,从家庭和个人消费方面看,在*期间突然膨胀起来的资产又迅速消失了。1990年,家庭和个人的股票资产由237万亿日元减少为163万亿日元,一下子就减少了74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当年家庭和个人可处理收入的1/4。其后,家庭和个人所有的住宅和土地也大幅度地贬值了。由于家庭和个人由暴富到暴贫的感觉上的变化,家庭和个人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大手大脚、追求高档和奢侈消费,转变为斤斤计较、精打细算了。结果,家庭和个人的消费支出就随之减少了。

由于*崩溃及其后遗症的影响,日本经济从1990年3月起,就陷入了*崩溃萧条。*崩溃萧条一直持续到1993年10月,共持续了32个月,超过了迄今为止10次经济萧条平均的14个月,仅次于1980年-1983年经济萧条的36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

1993年10月*崩溃萧条下降到谷底以后,尽管景气停止了下滑的势头,但复苏却十分乏力,到1997年5月,景气上升一共持续了43个月。如果从持续时间方面看,这次景气仅次于伊奘诺景气和平成景气,是战后第三个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然而,虽说是景气上升时期,人们却没有什么景气繁荣的感觉,在三年零七个月的期间内,实际GDP总共才增长了8%多一点,其中1994年度只为0.6%。与伊奘诺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67.8%、平成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4.5%、神武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3.6%相比,这是一个战后历次景气中最差的景气。

1997年4月,日本经济再次进入衰退阶段。1997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只有1.6%,1998年下降了2.0%,1999年又下降了0.1%,首次出现了连续2年的负增长。不仅如此,1998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也首次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为2.0%,1999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再次下降1.4%。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优等生。然而,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1992-2000年,日本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只为1.0%;其他有关指标是家庭和个人消费年均增长1.4%,个人住宅投资和企业设备投资则分别为-3.1%和-0.2%,都是负增长。由此可见,在这10年间,日本的企业生产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什么提高,勉强实现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公共投资和出口的扩大。

相比之下,美国自摆脱9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后,景气从1991年3月起一直是稳定而强劲地扩大,到2000年9月,景气扩大已持续了115个月,堪称前所未有的大型景气繁荣。1992-2000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2%,除个别年份外,一直处于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另外,西欧和加拿大的经济发展状况也都明显地好于日本。这样,日本就沦为了发达国家经济的“劣等生”。对日本经济来说,90年代可说是失去了的10年。

2000年前后,受美国IT繁荣的影响,日本曾出现过暂短的IT景气,世纪经济增长率达到2.9%。然而,2001年美国IT泡沫崩溃后,日本经济又再次陷入危机,2001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为0.2%。日本经济从2002年初开始复苏,当年度实际增长率恢复到0.3%,2003、2004、2005、2006、2007年度分别增长1.4%、2.7%、1.9%、2.0%和2.4%;这次景气从2002年2月开始,到2007年已持续了65个月,超过了岩戸景气的42个月、平成景气的51个月和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成为战后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这次景气扩大实际增长率年均为1.5%,虽然不算高,但与90年代的年均1%的增长率相比明显提高。

日本经济的这次景气复苏是在世界经济、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实现的。由此,日本才实现了出口增加并以此带动了景气复苏。2002、2003和2004年度,日本出口分别增加8.5%、6.3%和10.1%;其中对中国出口分别增加34.3%、33.3%和20.5%;2005年,日本出口增加7.3%,其中对中国出口增加10.6%。

“中国特需”:由于面向中国的出口迅速增加,日本企业的开工率普遍提高,其中钢铁在2005年甚至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机械设备订货也很旺盛,2005年第四季度超过7兆日元,是199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12月为2兆593亿日元,是1987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造船业、海运业也接满了定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然而,进入2008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在这一年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再次出现双负增长,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1.6%,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0.6%,且危机延续到2009年,一季度,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9.7%,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8.6%,均创战后历史最大降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我不能对*问题提供立场或意见,亦不能预测未来。但可以提供一些事实,即使这是复杂的问题。日本和中国是两个相邻的亚洲国家,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两国之间的关系有时是紧张的,有时是友好的,但无论如何,两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非常紧密。从经济方面看,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日本在制造业、科技和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在一些领域,如农业、服务业和能源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此外,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对其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因此,日本如何缩小与中国的差距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加强国内创新和科技发展、提高服务业和农业的效率、应对人口老龄化等。而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方面,双方可以进一步拓展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
——黄遵宪
19世纪70至90年代,西方工业*基本完成。世界进入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由此,西方强国以先驱者姿态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中国沦为被猎取、被宰割的对象。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经过维新改革,很快拔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泥淖,走向强盛……
激变中的纷纭世界
18世纪60年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代。正是从这一时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封建主义的城堡开始土崩瓦解,人类文明迈入新纪元。
不列颠的蒸汽机加速了整个世界的运转,英国率先进入工业*。历经七八十年时间后,到了19世纪30--40年代,法、美、德等国相继完成了自身的技术*。
这些最先以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国家,开始了以强国角色在世界大舞台上的表演。对于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市场的需求,使他们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世界版图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给尚处在封建时代末期的落后国家和地区带来深重灾难。
又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的车轮即将驶入20世纪。最早完成工业*的西方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俄等已经渐次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先驱列宁曾就两个时期的资本主义做出过这样的分析:
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
这一变化体现在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掠夺方式上,就是资本输出取代了商品输出并占据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为,向落后的国家与地区输出“剩余”资本并直接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劳动力,进行生产,以榨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同样是对外侵略的帝国主义国家,因为工业*的程度不同,进而导致各自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他们在殖民地的争夺上异常激烈。
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起之秀美国、德国工业水平迅速发展,很快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但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格局尚未被打破。这些新老列强一起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到了19世纪末期,美洲和非洲基本被瓜分完毕,他们攫取的目光转向了亚洲。
在远东太平洋地区,朝鲜和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猎物。
在对中国进行的争夺战中,来自欧洲的两个列强,英国和*的矛盾冲突最为激烈。
19世纪的最后10年里,英国占据了列强侵华集团的头把交椅。通过《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不但控制了中国近70%的对外贸易,而且割占了香港,并将长江流域作为其势力范围,妄图进一步独占中国。
作为中国北方邻邦的沙俄,也通过胁迫清*签订不平等条约、勘界协议等手段强占了中国西北和东北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通过移民、修铁路等手段扩展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又将触角伸向朝鲜。
在英俄争霸中国的过程中,其他列强也力争为本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法国占领越南后,企图以越南为跳板,进占中国领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我不能对*问题提供立场或意见,亦不能预测未来。但可以提供一些事实,即使这是复杂的问题。日本和中国是两个相邻的亚洲国家,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两国之间的关系有时是紧张的,有时是友好的,但无论如何,两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非常紧密。从经济方面看,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日本在制造业、科技和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在一些领域,如农业、服务业和能源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此外,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对其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因此,日本如何缩小与中国的差距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加强国内创新和科技发展、提高服务业和农业的效率、应对人口老龄化等。而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方面,双方可以进一步拓展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
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
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景气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7.5%、1957年度7.8%,1958年降为6.2%。

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景气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13.1%和11.9%,1962年降为8.6%。

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970年7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11.1%、11.9%、12.0%、10.3%,1971年降为4.4%。如此长时间的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伊奘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三、经济低速增长阶段(1973-1990年)
经过第一次石油冲击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日本经济就由高速增长转为了低速增长。1976、1977和1978年度各为4.0%、4.4%和5.3%,与高速增长时期比,还不及1965年经济危机时5.7%的水平。尽管如此,但1978年后已摆脱了萧条的影子,景气确实是处于上升阶段,企业的收益也增加了。为此,日本《经济*》在总结这种现象时说:虽然是4%-6%的经济增长,但却有经济景气的感觉,这意味着日本经济今后将进入“新的成长轨道”。与高速增长时期10%左右的增长率相比,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是低速增长,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3%左右的增长率相比,却依然高出一截,所以就被称之为中速增长。中速增长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这一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动不大,而且与其他发达国家比仍属于增长最快的国家,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稳定增长时期。

这一阶段有个平成景气,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顶点。平成景气从1987年6月到1991年2月,共持续了51个月,仅次于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型景气。在平成景气期间,日本经济继续保持了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经济增长率。

在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在重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结果,从1983年贸易黑字超过西德、资本输出超过英国以来,日本就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贸易黑字大国、经常收支黑字大国和资本输出大国。1987年,贸易黑字和经常收支黑字分别高达964亿美元和870亿美元;1986、1987和1988年,长期资本输出额连续3年超过了1300亿美元,分别为1315亿美元、1365亿美元和1309亿美元,都大大超过了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资本输出的总和。另外,从1985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国,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债权大国,而美国则开始沦为世界最大的海外债务大国。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而且还开始被称为“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这样,日本经济就达到了战后的顶点。

以此为背景,在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大趋势下,日本就向美国霸权发起了全面的挑战。于是,继英国霸权时代、美国霸权时代之后,世界将迎来“日本霸权的时代”, “21世纪是日本世纪”,这些说法就一时流行开来了。

平成景气期间也是*的发展期间。*发展,虽然通过资产效果推动了平成景气的发展和扩大,但与此同时,也使日本经济孕育了深刻的矛盾,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资产的规模迅速膨胀了。以国民总资产为例,自1975年开始统计以来,其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GNP的增长速度。尤其是80年代后期,其年均增长率高达14.9%,几乎相当于名义GNP年均增长4.9%的3倍。结果,到1987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已高达36.9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35.8万亿美元,一时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资产大国。到1989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又高达6871万亿日元,按美元换算为48.1万亿美元,约相当于当年名义GNP的17.2倍。

*期间,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市场日经平均股价(日本经济新闻社统计225种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的暴涨情况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在*开始之前的1985年,日经平均股价就已经开始上涨了。1986年,股价在1-12月间上涨了44.1%,从而拉开了*的序幕。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价增加到前所未有的38130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月平均11815日元的3.23倍;其中1989年12月29日高达38915日元。从全年平均股价看,1989年为34059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2566日元的2.75倍。

*期间,土地价格暴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地价暴涨是从1987年开始的,一直持续到1991年。在地价涨幅最大的1988年,全国平均上涨了21.7%,其中三大都市圈上涨了43.8%,东京圈的涨幅更高达65.3%。由此可见,地价暴涨是从三大都市圈特别是从东京圈开始的。

地价上涨虽然是由于大型景气中企业经营收益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结果,但由于如此大幅度的涨价明显超过了企业经营收入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幅度,1987年-1990年制造业企业经营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只为5.9%,因此,其暴涨的原因只能归咎于土地的投机。在土地投机的过程中,银行过大的房地产融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长期经济停滞阶段(1991- )
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经平均股价曾高达38915日元,而1990年10月1日却跌破了2万日元,为19781日元,跌幅达49%。由此,东京股票市场的时价总额就像泡沫一样消失了270万亿日元。这一天被称之为“黑色星期一”,也是*开始崩溃的起点。

地价1991年也转为下降,下降了1.8%。其后,由于大规模破产的增加,特别是1992年4月28日东洋信用金库因受到料亭惠三(房地产公司)破产的影响而倒闭,首次打破了“银行不会破产”的神话,日本的*就宣告崩溃了。

*崩溃后,随着不动产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破产增加,银行的不良债权也就大量增加了。1992年3月末,仅城市银行、长期信用银行和信托银行合计的不良债权(连续6个月以上拖延还本付息的债权)就已达8万亿日元左右,其中,没有任何担保的贷款为25619亿日元。当年9月末,仅仅过了半年,上述不良债权和贷款就又分别增加到12万亿日元和4万亿日元。其后,不良债权就一直是不断增加的趋势。

在此期间,日本经济出现了三大过剩,分别是设备过剩、房地产过剩和人员过剩。1991年,制造业开工率下降了1.5%,1992年又下降了7.7%。结果,1992年末,制造业开工率就下降到了197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大量建造的公寓特别是豪华的别墅卖不出去,再加上办公楼的空室率提高,休闲游乐设施的利用率下降,房地产就严重过剩了。在*期间,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扩大,企业雇佣规模也随之扩大了。因此,在*崩溃后,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缩小,企业就出现了人员过剩的局面。

*崩溃后,由于土地资产和股票资产的迅速贬值,企业设备投资和家庭消费支出都和*时期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首先,从企业的情况看,由于以钱赚钱的“生财术”(赚钱术)运用失败,企业的资产卖出损失增加,1990年仅股票资产就减值104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当年经常利润38.1万亿日元的2.7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不能靠“生财术”来弥补本业经营的亏损,反而使经营收益趋于恶化。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由于企业以资产为担保的借款能力下降,借款条件提高,再加上发行公司债和股票都变得愈益困难,从而不仅使企业的设备投资大为减少,破产也大量增加了。其次,从家庭和个人消费方面看,在*期间突然膨胀起来的资产又迅速消失了。1990年,家庭和个人的股票资产由237万亿日元减少为163万亿日元,一下子就减少了74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当年家庭和个人可处理收入的1/4。其后,家庭和个人所有的住宅和土地也大幅度地贬值了。由于家庭和个人由暴富到暴贫的感觉上的变化,家庭和个人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大手大脚、追求高档和奢侈消费,转变为斤斤计较、精打细算了。结果,家庭和个人的消费支出就随之减少了。

由于*崩溃及其后遗症的影响,日本经济从1990年3月起,就陷入了*崩溃萧条。*崩溃萧条一直持续到1993年10月,共持续了32个月,超过了迄今为止10次经济萧条平均的14个月,仅次于1980年-1983年经济萧条的36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

1993年10月*崩溃萧条下降到谷底以后,尽管景气停止了下滑的势头,但复苏却十分乏力,到1997年5月,景气上升一共持续了43个月。如果从持续时间方面看,这次景气仅次于伊奘诺景气和平成景气,是战后第三个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然而,虽说是景气上升时期,人们却没有什么景气繁荣的感觉,在三年零七个月的期间内,实际GDP总共才增长了8%多一点,其中1994年度只为0.6%。与伊奘诺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67.8%、平成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4.5%、神武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3.6%相比,这是一个战后历次景气中最差的景气。

1997年4月,日本经济再次进入衰退阶段。1997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只有1.6%,1998年下降了2.0%,1999年又下降了0.1%,首次出现了连续2年的负增长。不仅如此,1998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也首次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为2.0%,1999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再次下降1.4%。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优等生。然而,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1992-2000年,日本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只为1.0%;其他有关指标是家庭和个人消费年均增长1.4%,个人住宅投资和企业设备投资则分别为-3.1%和-0.2%,都是负增长。由此可见,在这10年间,日本的企业生产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什么提高,勉强实现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公共投资和出口的扩大。

相比之下,美国自摆脱9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后,景气从1991年3月起一直是稳定而强劲地扩大,到2000年9月,景气扩大已持续了115个月,堪称前所未有的大型景气繁荣。1992-2000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2%,除个别年份外,一直处于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另外,西欧和加拿大的经济发展状况也都明显地好于日本。这样,日本就沦为了发达国家经济的“劣等生”。对日本经济来说,90年代可说是失去了的10年。

2000年前后,受美国IT繁荣的影响,日本曾出现过暂短的IT景气,世纪经济增长率达到2.9%。然而,2001年美国IT泡沫崩溃后,日本经济又再次陷入危机,2001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为0.2%。日本经济从2002年初开始复苏,当年度实际增长率恢复到0.3%,2003、2004、2005、2006、2007年度分别增长1.4%、2.7%、1.9%、2.0%和2.4%;这次景气从2002年2月开始,到2007年已持续了65个月,超过了岩戸景气的42个月、平成景气的51个月和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成为战后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这次景气扩大实际增长率年均为1.5%,虽然不算高,但与90年代的年均1%的增长率相比明显提高。

日本经济的这次景气复苏是在世界经济、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实现的。由此,日本才实现了出口增加并以此带动了景气复苏。2002、2003和2004年度,日本出口分别增加8.5%、6.3%和10.1%;其中对中国出口分别增加34.3%、33.3%和20.5%;2005年,日本出口增加7.3%,其中对中国出口增加10.6%。

“中国特需”:由于面向中国的出口迅速增加,日本企业的开工率普遍提高,其中钢铁在2005年甚至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机械设备订货也很旺盛,2005年第四季度超过7兆日元,是199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12月为2兆593亿日元,是1987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造船业、海运业也接满了定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然而,进入2008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在这一年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再次出现双负增长,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1.6%,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0.6%,且危机延续到2009年,一季度,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9.7%,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8.6%,均创战后历史最大降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
——黄遵宪
19世纪70至90年代,西方工业*基本完成。世界进入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由此,西方强国以先驱者姿态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中国沦为被猎取、被宰割的对象。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经过维新改革,很快拔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泥淖,走向强盛……
激变中的纷纭世界
18世纪60年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代。正是从这一时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封建主义的城堡开始土崩瓦解,人类文明迈入新纪元。
不列颠的蒸汽机加速了整个世界的运转,英国率先进入工业*。历经七八十年时间后,到了19世纪30--40年代,法、美、德等国相继完成了自身的技术*。
这些最先以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国家,开始了以强国角色在世界大舞台上的表演。对于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市场的需求,使他们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世界版图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给尚处在封建时代末期的落后国家和地区带来深重灾难。
又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的车轮即将驶入20世纪。最早完成工业*的西方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俄等已经渐次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先驱列宁曾就两个时期的资本主义做出过这样的分析:
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
这一变化体现在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掠夺方式上,就是资本输出取代了商品输出并占据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为,向落后的国家与地区输出“剩余”资本并直接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劳动力,进行生产,以榨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同样是对外侵略的帝国主义国家,因为工业*的程度不同,进而导致各自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他们在殖民地的争夺上异常激烈。
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起之秀美国、德国工业水平迅速发展,很快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但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格局尚未被打破。这些新老列强一起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到了19世纪末期,美洲和非洲基本被瓜分完毕,他们攫取的目光转向了亚洲。
在远东太平洋地区,朝鲜和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猎物。
在对中国进行的争夺战中,来自欧洲的两个列强,英国和*的矛盾冲突最为激烈。
19世纪的最后10年里,英国占据了列强侵华集团的头把交椅。通过《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不但控制了中国近70%的对外贸易,而且割占了香港,并将长江流域作为其势力范围,妄图进一步独占中国。
作为中国北方邻邦的沙俄,也通过胁迫清*签订不平等条约、勘界协议等手段强占了中国西北和东北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通过移民、修铁路等手段扩展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又将触角伸向朝鲜。
在英俄争霸中国的过程中,其他列强也力争为本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法国占领越南后,企图以越南为跳板,进占中国领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
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
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景气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7.5%、1957年度7.8%,1958年降为6.2%。

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景气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13.1%和11.9%,1962年降为8.6%。

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970年7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11.1%、11.9%、12.0%、10.3%,1971年降为4.4%。如此长时间的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伊奘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三、经济低速增长阶段(1973-1990年)
经过第一次石油冲击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日本经济就由高速增长转为了低速增长。1976、1977和1978年度各为4.0%、4.4%和5.3%,与高速增长时期比,还不及1965年经济危机时5.7%的水平。尽管如此,但1978年后已摆脱了萧条的影子,景气确实是处于上升阶段,企业的收益也增加了。为此,日本《经济*》在总结这种现象时说:虽然是4%-6%的经济增长,但却有经济景气的感觉,这意味着日本经济今后将进入“新的成长轨道”。与高速增长时期10%左右的增长率相比,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是低速增长,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3%左右的增长率相比,却依然高出一截,所以就被称之为中速增长。中速增长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这一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动不大,而且与其他发达国家比仍属于增长最快的国家,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稳定增长时期。

这一阶段有个平成景气,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顶点。平成景气从1987年6月到1991年2月,共持续了51个月,仅次于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型景气。在平成景气期间,日本经济继续保持了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经济增长率。

在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在重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结果,从1983年贸易黑字超过西德、资本输出超过英国以来,日本就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贸易黑字大国、经常收支黑字大国和资本输出大国。1987年,贸易黑字和经常收支黑字分别高达964亿美元和870亿美元;1986、1987和1988年,长期资本输出额连续3年超过了1300亿美元,分别为1315亿美元、1365亿美元和1309亿美元,都大大超过了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资本输出的总和。另外,从1985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国,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债权大国,而美国则开始沦为世界最大的海外债务大国。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而且还开始被称为“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这样,日本经济就达到了战后的顶点。

以此为背景,在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大趋势下,日本就向美国霸权发起了全面的挑战。于是,继英国霸权时代、美国霸权时代之后,世界将迎来“日本霸权的时代”, “21世纪是日本世纪”,这些说法就一时流行开来了。

平成景气期间也是*的发展期间。*发展,虽然通过资产效果推动了平成景气的发展和扩大,但与此同时,也使日本经济孕育了深刻的矛盾,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资产的规模迅速膨胀了。以国民总资产为例,自1975年开始统计以来,其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GNP的增长速度。尤其是80年代后期,其年均增长率高达14.9%,几乎相当于名义GNP年均增长4.9%的3倍。结果,到1987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已高达36.9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35.8万亿美元,一时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资产大国。到1989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又高达6871万亿日元,按美元换算为48.1万亿美元,约相当于当年名义GNP的17.2倍。

*期间,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市场日经平均股价(日本经济新闻社统计225种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的暴涨情况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在*开始之前的1985年,日经平均股价就已经开始上涨了。1986年,股价在1-12月间上涨了44.1%,从而拉开了*的序幕。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价增加到前所未有的38130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月平均11815日元的3.23倍;其中1989年12月29日高达38915日元。从全年平均股价看,1989年为34059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2566日元的2.75倍。

*期间,土地价格暴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地价暴涨是从1987年开始的,一直持续到1991年。在地价涨幅最大的1988年,全国平均上涨了21.7%,其中三大都市圈上涨了43.8%,东京圈的涨幅更高达65.3%。由此可见,地价暴涨是从三大都市圈特别是从东京圈开始的。

地价上涨虽然是由于大型景气中企业经营收益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结果,但由于如此大幅度的涨价明显超过了企业经营收入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幅度,1987年-1990年制造业企业经营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只为5.9%,因此,其暴涨的原因只能归咎于土地的投机。在土地投机的过程中,银行过大的房地产融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长期经济停滞阶段(1991- )
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经平均股价曾高达38915日元,而1990年10月1日却跌破了2万日元,为19781日元,跌幅达49%。由此,东京股票市场的时价总额就像泡沫一样消失了270万亿日元。这一天被称之为“黑色星期一”,也是*开始崩溃的起点。

地价1991年也转为下降,下降了1.8%。其后,由于大规模破产的增加,特别是1992年4月28日东洋信用金库因受到料亭惠三(房地产公司)破产的影响而倒闭,首次打破了“银行不会破产”的神话,日本的*就宣告崩溃了。

*崩溃后,随着不动产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破产增加,银行的不良债权也就大量增加了。1992年3月末,仅城市银行、长期信用银行和信托银行合计的不良债权(连续6个月以上拖延还本付息的债权)就已达8万亿日元左右,其中,没有任何担保的贷款为25619亿日元。当年9月末,仅仅过了半年,上述不良债权和贷款就又分别增加到12万亿日元和4万亿日元。其后,不良债权就一直是不断增加的趋势。

在此期间,日本经济出现了三大过剩,分别是设备过剩、房地产过剩和人员过剩。1991年,制造业开工率下降了1.5%,1992年又下降了7.7%。结果,1992年末,制造业开工率就下降到了197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大量建造的公寓特别是豪华的别墅卖不出去,再加上办公楼的空室率提高,休闲游乐设施的利用率下降,房地产就严重过剩了。在*期间,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扩大,企业雇佣规模也随之扩大了。因此,在*崩溃后,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缩小,企业就出现了人员过剩的局面。

*崩溃后,由于土地资产和股票资产的迅速贬值,企业设备投资和家庭消费支出都和*时期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首先,从企业的情况看,由于以钱赚钱的“生财术”(赚钱术)运用失败,企业的资产卖出损失增加,1990年仅股票资产就减值104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当年经常利润38.1万亿日元的2.7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不能靠“生财术”来弥补本业经营的亏损,反而使经营收益趋于恶化。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由于企业以资产为担保的借款能力下降,借款条件提高,再加上发行公司债和股票都变得愈益困难,从而不仅使企业的设备投资大为减少,破产也大量增加了。其次,从家庭和个人消费方面看,在*期间突然膨胀起来的资产又迅速消失了。1990年,家庭和个人的股票资产由237万亿日元减少为163万亿日元,一下子就减少了74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当年家庭和个人可处理收入的1/4。其后,家庭和个人所有的住宅和土地也大幅度地贬值了。由于家庭和个人由暴富到暴贫的感觉上的变化,家庭和个人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大手大脚、追求高档和奢侈消费,转变为斤斤计较、精打细算了。结果,家庭和个人的消费支出就随之减少了。

由于*崩溃及其后遗症的影响,日本经济从1990年3月起,就陷入了*崩溃萧条。*崩溃萧条一直持续到1993年10月,共持续了32个月,超过了迄今为止10次经济萧条平均的14个月,仅次于1980年-1983年经济萧条的36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

1993年10月*崩溃萧条下降到谷底以后,尽管景气停止了下滑的势头,但复苏却十分乏力,到1997年5月,景气上升一共持续了43个月。如果从持续时间方面看,这次景气仅次于伊奘诺景气和平成景气,是战后第三个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然而,虽说是景气上升时期,人们却没有什么景气繁荣的感觉,在三年零七个月的期间内,实际GDP总共才增长了8%多一点,其中1994年度只为0.6%。与伊奘诺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67.8%、平成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4.5%、神武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3.6%相比,这是一个战后历次景气中最差的景气。

1997年4月,日本经济再次进入衰退阶段。1997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只有1.6%,1998年下降了2.0%,1999年又下降了0.1%,首次出现了连续2年的负增长。不仅如此,1998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也首次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为2.0%,1999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再次下降1.4%。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优等生。然而,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1992-2000年,日本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只为1.0%;其他有关指标是家庭和个人消费年均增长1.4%,个人住宅投资和企业设备投资则分别为-3.1%和-0.2%,都是负增长。由此可见,在这10年间,日本的企业生产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什么提高,勉强实现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公共投资和出口的扩大。

相比之下,美国自摆脱9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后,景气从1991年3月起一直是稳定而强劲地扩大,到2000年9月,景气扩大已持续了115个月,堪称前所未有的大型景气繁荣。1992-2000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2%,除个别年份外,一直处于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另外,西欧和加拿大的经济发展状况也都明显地好于日本。这样,日本就沦为了发达国家经济的“劣等生”。对日本经济来说,90年代可说是失去了的10年。

2000年前后,受美国IT繁荣的影响,日本曾出现过暂短的IT景气,世纪经济增长率达到2.9%。然而,2001年美国IT泡沫崩溃后,日本经济又再次陷入危机,2001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为0.2%。日本经济从2002年初开始复苏,当年度实际增长率恢复到0.3%,2003、2004、2005、2006、2007年度分别增长1.4%、2.7%、1.9%、2.0%和2.4%;这次景气从2002年2月开始,到2007年已持续了65个月,超过了岩戸景气的42个月、平成景气的51个月和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成为战后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这次景气扩大实际增长率年均为1.5%,虽然不算高,但与90年代的年均1%的增长率相比明显提高。

日本经济的这次景气复苏是在世界经济、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实现的。由此,日本才实现了出口增加并以此带动了景气复苏。2002、2003和2004年度,日本出口分别增加8.5%、6.3%和10.1%;其中对中国出口分别增加34.3%、33.3%和20.5%;2005年,日本出口增加7.3%,其中对中国出口增加10.6%。

“中国特需”:由于面向中国的出口迅速增加,日本企业的开工率普遍提高,其中钢铁在2005年甚至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机械设备订货也很旺盛,2005年第四季度超过7兆日元,是199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12月为2兆593亿日元,是1987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造船业、海运业也接满了定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然而,进入2008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在这一年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再次出现双负增长,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1.6%,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0.6%,且危机延续到2009年,一季度,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9.7%,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8.6%,均创战后历史最大降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我不能对*问题提供立场或意见,亦不能预测未来。但可以提供一些事实,即使这是复杂的问题。日本和中国是两个相邻的亚洲国家,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两国之间的关系有时是紧张的,有时是友好的,但无论如何,两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非常紧密。从经济方面看,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日本在制造业、科技和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在一些领域,如农业、服务业和能源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此外,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对其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因此,日本如何缩小与中国的差距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加强国内创新和科技发展、提高服务业和农业的效率、应对人口老龄化等。而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方面,双方可以进一步拓展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
——黄遵宪
19世纪70至90年代,西方工业*基本完成。世界进入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由此,西方强国以先驱者姿态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中国沦为被猎取、被宰割的对象。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经过维新改革,很快拔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泥淖,走向强盛……
激变中的纷纭世界
18世纪60年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代。正是从这一时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封建主义的城堡开始土崩瓦解,人类文明迈入新纪元。
不列颠的蒸汽机加速了整个世界的运转,英国率先进入工业*。历经七八十年时间后,到了19世纪30--40年代,法、美、德等国相继完成了自身的技术*。
这些最先以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国家,开始了以强国角色在世界大舞台上的表演。对于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市场的需求,使他们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世界版图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给尚处在封建时代末期的落后国家和地区带来深重灾难。
又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的车轮即将驶入20世纪。最早完成工业*的西方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俄等已经渐次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先驱列宁曾就两个时期的资本主义做出过这样的分析:
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
这一变化体现在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掠夺方式上,就是资本输出取代了商品输出并占据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为,向落后的国家与地区输出“剩余”资本并直接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劳动力,进行生产,以榨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同样是对外侵略的帝国主义国家,因为工业*的程度不同,进而导致各自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他们在殖民地的争夺上异常激烈。
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起之秀美国、德国工业水平迅速发展,很快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但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格局尚未被打破。这些新老列强一起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到了19世纪末期,美洲和非洲基本被瓜分完毕,他们攫取的目光转向了亚洲。
在远东太平洋地区,朝鲜和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猎物。
在对中国进行的争夺战中,来自欧洲的两个列强,英国和*的矛盾冲突最为激烈。
19世纪的最后10年里,英国占据了列强侵华集团的头把交椅。通过《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不但控制了中国近70%的对外贸易,而且割占了香港,并将长江流域作为其势力范围,妄图进一步独占中国。
作为中国北方邻邦的沙俄,也通过胁迫清*签订不平等条约、勘界协议等手段强占了中国西北和东北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通过移民、修铁路等手段扩展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又将触角伸向朝鲜。
在英俄争霸中国的过程中,其他列强也力争为本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法国占领越南后,企图以越南为跳板,进占中国领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
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
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景气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7.5%、1957年度7.8%,1958年降为6.2%。

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景气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13.1%和11.9%,1962年降为8.6%。

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970年7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11.1%、11.9%、12.0%、10.3%,1971年降为4.4%。如此长时间的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伊奘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三、经济低速增长阶段(1973-1990年)
经过第一次石油冲击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日本经济就由高速增长转为了低速增长。1976、1977和1978年度各为4.0%、4.4%和5.3%,与高速增长时期比,还不及1965年经济危机时5.7%的水平。尽管如此,但1978年后已摆脱了萧条的影子,景气确实是处于上升阶段,企业的收益也增加了。为此,日本《经济*》在总结这种现象时说:虽然是4%-6%的经济增长,但却有经济景气的感觉,这意味着日本经济今后将进入“新的成长轨道”。与高速增长时期10%左右的增长率相比,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是低速增长,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3%左右的增长率相比,却依然高出一截,所以就被称之为中速增长。中速增长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这一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动不大,而且与其他发达国家比仍属于增长最快的国家,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稳定增长时期。

这一阶段有个平成景气,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顶点。平成景气从1987年6月到1991年2月,共持续了51个月,仅次于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型景气。在平成景气期间,日本经济继续保持了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经济增长率。

在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在重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结果,从1983年贸易黑字超过西德、资本输出超过英国以来,日本就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贸易黑字大国、经常收支黑字大国和资本输出大国。1987年,贸易黑字和经常收支黑字分别高达964亿美元和870亿美元;1986、1987和1988年,长期资本输出额连续3年超过了1300亿美元,分别为1315亿美元、1365亿美元和1309亿美元,都大大超过了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资本输出的总和。另外,从1985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国,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债权大国,而美国则开始沦为世界最大的海外债务大国。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而且还开始被称为“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这样,日本经济就达到了战后的顶点。

以此为背景,在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大趋势下,日本就向美国霸权发起了全面的挑战。于是,继英国霸权时代、美国霸权时代之后,世界将迎来“日本霸权的时代”, “21世纪是日本世纪”,这些说法就一时流行开来了。

平成景气期间也是*的发展期间。*发展,虽然通过资产效果推动了平成景气的发展和扩大,但与此同时,也使日本经济孕育了深刻的矛盾,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资产的规模迅速膨胀了。以国民总资产为例,自1975年开始统计以来,其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GNP的增长速度。尤其是80年代后期,其年均增长率高达14.9%,几乎相当于名义GNP年均增长4.9%的3倍。结果,到1987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已高达36.9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35.8万亿美元,一时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资产大国。到1989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又高达6871万亿日元,按美元换算为48.1万亿美元,约相当于当年名义GNP的17.2倍。

*期间,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市场日经平均股价(日本经济新闻社统计225种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的暴涨情况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在*开始之前的1985年,日经平均股价就已经开始上涨了。1986年,股价在1-12月间上涨了44.1%,从而拉开了*的序幕。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价增加到前所未有的38130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月平均11815日元的3.23倍;其中1989年12月29日高达38915日元。从全年平均股价看,1989年为34059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2566日元的2.75倍。

*期间,土地价格暴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地价暴涨是从1987年开始的,一直持续到1991年。在地价涨幅最大的1988年,全国平均上涨了21.7%,其中三大都市圈上涨了43.8%,东京圈的涨幅更高达65.3%。由此可见,地价暴涨是从三大都市圈特别是从东京圈开始的。

地价上涨虽然是由于大型景气中企业经营收益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结果,但由于如此大幅度的涨价明显超过了企业经营收入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幅度,1987年-1990年制造业企业经营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只为5.9%,因此,其暴涨的原因只能归咎于土地的投机。在土地投机的过程中,银行过大的房地产融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长期经济停滞阶段(1991- )
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经平均股价曾高达38915日元,而1990年10月1日却跌破了2万日元,为19781日元,跌幅达49%。由此,东京股票市场的时价总额就像泡沫一样消失了270万亿日元。这一天被称之为“黑色星期一”,也是*开始崩溃的起点。

地价1991年也转为下降,下降了1.8%。其后,由于大规模破产的增加,特别是1992年4月28日东洋信用金库因受到料亭惠三(房地产公司)破产的影响而倒闭,首次打破了“银行不会破产”的神话,日本的*就宣告崩溃了。

*崩溃后,随着不动产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破产增加,银行的不良债权也就大量增加了。1992年3月末,仅城市银行、长期信用银行和信托银行合计的不良债权(连续6个月以上拖延还本付息的债权)就已达8万亿日元左右,其中,没有任何担保的贷款为25619亿日元。当年9月末,仅仅过了半年,上述不良债权和贷款就又分别增加到12万亿日元和4万亿日元。其后,不良债权就一直是不断增加的趋势。

在此期间,日本经济出现了三大过剩,分别是设备过剩、房地产过剩和人员过剩。1991年,制造业开工率下降了1.5%,1992年又下降了7.7%。结果,1992年末,制造业开工率就下降到了197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大量建造的公寓特别是豪华的别墅卖不出去,再加上办公楼的空室率提高,休闲游乐设施的利用率下降,房地产就严重过剩了。在*期间,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扩大,企业雇佣规模也随之扩大了。因此,在*崩溃后,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缩小,企业就出现了人员过剩的局面。

*崩溃后,由于土地资产和股票资产的迅速贬值,企业设备投资和家庭消费支出都和*时期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首先,从企业的情况看,由于以钱赚钱的“生财术”(赚钱术)运用失败,企业的资产卖出损失增加,1990年仅股票资产就减值104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当年经常利润38.1万亿日元的2.7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不能靠“生财术”来弥补本业经营的亏损,反而使经营收益趋于恶化。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由于企业以资产为担保的借款能力下降,借款条件提高,再加上发行公司债和股票都变得愈益困难,从而不仅使企业的设备投资大为减少,破产也大量增加了。其次,从家庭和个人消费方面看,在*期间突然膨胀起来的资产又迅速消失了。1990年,家庭和个人的股票资产由237万亿日元减少为163万亿日元,一下子就减少了74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当年家庭和个人可处理收入的1/4。其后,家庭和个人所有的住宅和土地也大幅度地贬值了。由于家庭和个人由暴富到暴贫的感觉上的变化,家庭和个人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大手大脚、追求高档和奢侈消费,转变为斤斤计较、精打细算了。结果,家庭和个人的消费支出就随之减少了。

由于*崩溃及其后遗症的影响,日本经济从1990年3月起,就陷入了*崩溃萧条。*崩溃萧条一直持续到1993年10月,共持续了32个月,超过了迄今为止10次经济萧条平均的14个月,仅次于1980年-1983年经济萧条的36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

1993年10月*崩溃萧条下降到谷底以后,尽管景气停止了下滑的势头,但复苏却十分乏力,到1997年5月,景气上升一共持续了43个月。如果从持续时间方面看,这次景气仅次于伊奘诺景气和平成景气,是战后第三个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然而,虽说是景气上升时期,人们却没有什么景气繁荣的感觉,在三年零七个月的期间内,实际GDP总共才增长了8%多一点,其中1994年度只为0.6%。与伊奘诺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67.8%、平成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4.5%、神武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3.6%相比,这是一个战后历次景气中最差的景气。

1997年4月,日本经济再次进入衰退阶段。1997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只有1.6%,1998年下降了2.0%,1999年又下降了0.1%,首次出现了连续2年的负增长。不仅如此,1998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也首次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为2.0%,1999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再次下降1.4%。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优等生。然而,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1992-2000年,日本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只为1.0%;其他有关指标是家庭和个人消费年均增长1.4%,个人住宅投资和企业设备投资则分别为-3.1%和-0.2%,都是负增长。由此可见,在这10年间,日本的企业生产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什么提高,勉强实现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公共投资和出口的扩大。

相比之下,美国自摆脱9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后,景气从1991年3月起一直是稳定而强劲地扩大,到2000年9月,景气扩大已持续了115个月,堪称前所未有的大型景气繁荣。1992-2000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2%,除个别年份外,一直处于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另外,西欧和加拿大的经济发展状况也都明显地好于日本。这样,日本就沦为了发达国家经济的“劣等生”。对日本经济来说,90年代可说是失去了的10年。

2000年前后,受美国IT繁荣的影响,日本曾出现过暂短的IT景气,世纪经济增长率达到2.9%。然而,2001年美国IT泡沫崩溃后,日本经济又再次陷入危机,2001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为0.2%。日本经济从2002年初开始复苏,当年度实际增长率恢复到0.3%,2003、2004、2005、2006、2007年度分别增长1.4%、2.7%、1.9%、2.0%和2.4%;这次景气从2002年2月开始,到2007年已持续了65个月,超过了岩戸景气的42个月、平成景气的51个月和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成为战后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这次景气扩大实际增长率年均为1.5%,虽然不算高,但与90年代的年均1%的增长率相比明显提高。

日本经济的这次景气复苏是在世界经济、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实现的。由此,日本才实现了出口增加并以此带动了景气复苏。2002、2003和2004年度,日本出口分别增加8.5%、6.3%和10.1%;其中对中国出口分别增加34.3%、33.3%和20.5%;2005年,日本出口增加7.3%,其中对中国出口增加10.6%。

“中国特需”:由于面向中国的出口迅速增加,日本企业的开工率普遍提高,其中钢铁在2005年甚至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机械设备订货也很旺盛,2005年第四季度超过7兆日元,是199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12月为2兆593亿日元,是1987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造船业、海运业也接满了定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然而,进入2008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在这一年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再次出现双负增长,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1.6%,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0.6%,且危机延续到2009年,一季度,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9.7%,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8.6%,均创战后历史最大降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我不能对*问题提供立场或意见,亦不能预测未来。但可以提供一些事实,即使这是复杂的问题。日本和中国是两个相邻的亚洲国家,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两国之间的关系有时是紧张的,有时是友好的,但无论如何,两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非常紧密。从经济方面看,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日本在制造业、科技和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在一些领域,如农业、服务业和能源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此外,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对其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因此,日本如何缩小与中国的差距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加强国内创新和科技发展、提高服务业和农业的效率、应对人口老龄化等。而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方面,双方可以进一步拓展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
——黄遵宪
19世纪70至90年代,西方工业*基本完成。世界进入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由此,西方强国以先驱者姿态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中国沦为被猎取、被宰割的对象。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经过维新改革,很快拔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泥淖,走向强盛……
激变中的纷纭世界
18世纪60年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代。正是从这一时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封建主义的城堡开始土崩瓦解,人类文明迈入新纪元。
不列颠的蒸汽机加速了整个世界的运转,英国率先进入工业*。历经七八十年时间后,到了19世纪30--40年代,法、美、德等国相继完成了自身的技术*。
这些最先以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国家,开始了以强国角色在世界大舞台上的表演。对于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市场的需求,使他们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世界版图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给尚处在封建时代末期的落后国家和地区带来深重灾难。
又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的车轮即将驶入20世纪。最早完成工业*的西方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俄等已经渐次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先驱列宁曾就两个时期的资本主义做出过这样的分析:
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
这一变化体现在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掠夺方式上,就是资本输出取代了商品输出并占据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为,向落后的国家与地区输出“剩余”资本并直接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劳动力,进行生产,以榨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同样是对外侵略的帝国主义国家,因为工业*的程度不同,进而导致各自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他们在殖民地的争夺上异常激烈。
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起之秀美国、德国工业水平迅速发展,很快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但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格局尚未被打破。这些新老列强一起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到了19世纪末期,美洲和非洲基本被瓜分完毕,他们攫取的目光转向了亚洲。
在远东太平洋地区,朝鲜和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猎物。
在对中国进行的争夺战中,来自欧洲的两个列强,英国和*的矛盾冲突最为激烈。
19世纪的最后10年里,英国占据了列强侵华集团的头把交椅。通过《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不但控制了中国近70%的对外贸易,而且割占了香港,并将长江流域作为其势力范围,妄图进一步独占中国。
作为中国北方邻邦的沙俄,也通过胁迫清*签订不平等条约、勘界协议等手段强占了中国西北和东北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通过移民、修铁路等手段扩展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又将触角伸向朝鲜。
在英俄争霸中国的过程中,其他列强也力争为本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法国占领越南后,企图以越南为跳板,进占中国领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我不能对*问题提供立场或意见,亦不能预测未来。但可以提供一些事实,即使这是复杂的问题。日本和中国是两个相邻的亚洲国家,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两国之间的关系有时是紧张的,有时是友好的,但无论如何,两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非常紧密。从经济方面看,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日本在制造业、科技和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在一些领域,如农业、服务业和能源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此外,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对其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因此,日本如何缩小与中国的差距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加强国内创新和科技发展、提高服务业和农业的效率、应对人口老龄化等。而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方面,双方可以进一步拓展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
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
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景气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7.5%、1957年度7.8%,1958年降为6.2%。

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景气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13.1%和11.9%,1962年降为8.6%。

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970年7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11.1%、11.9%、12.0%、10.3%,1971年降为4.4%。如此长时间的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伊奘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三、经济低速增长阶段(1973-1990年)
经过第一次石油冲击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日本经济就由高速增长转为了低速增长。1976、1977和1978年度各为4.0%、4.4%和5.3%,与高速增长时期比,还不及1965年经济危机时5.7%的水平。尽管如此,但1978年后已摆脱了萧条的影子,景气确实是处于上升阶段,企业的收益也增加了。为此,日本《经济*》在总结这种现象时说:虽然是4%-6%的经济增长,但却有经济景气的感觉,这意味着日本经济今后将进入“新的成长轨道”。与高速增长时期10%左右的增长率相比,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是低速增长,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3%左右的增长率相比,却依然高出一截,所以就被称之为中速增长。中速增长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这一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动不大,而且与其他发达国家比仍属于增长最快的国家,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稳定增长时期。

这一阶段有个平成景气,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顶点。平成景气从1987年6月到1991年2月,共持续了51个月,仅次于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型景气。在平成景气期间,日本经济继续保持了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经济增长率。

在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在重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结果,从1983年贸易黑字超过西德、资本输出超过英国以来,日本就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贸易黑字大国、经常收支黑字大国和资本输出大国。1987年,贸易黑字和经常收支黑字分别高达964亿美元和870亿美元;1986、1987和1988年,长期资本输出额连续3年超过了1300亿美元,分别为1315亿美元、1365亿美元和1309亿美元,都大大超过了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资本输出的总和。另外,从1985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国,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债权大国,而美国则开始沦为世界最大的海外债务大国。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而且还开始被称为“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这样,日本经济就达到了战后的顶点。

以此为背景,在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大趋势下,日本就向美国霸权发起了全面的挑战。于是,继英国霸权时代、美国霸权时代之后,世界将迎来“日本霸权的时代”, “21世纪是日本世纪”,这些说法就一时流行开来了。

平成景气期间也是*的发展期间。*发展,虽然通过资产效果推动了平成景气的发展和扩大,但与此同时,也使日本经济孕育了深刻的矛盾,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资产的规模迅速膨胀了。以国民总资产为例,自1975年开始统计以来,其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GNP的增长速度。尤其是80年代后期,其年均增长率高达14.9%,几乎相当于名义GNP年均增长4.9%的3倍。结果,到1987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已高达36.9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35.8万亿美元,一时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资产大国。到1989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又高达6871万亿日元,按美元换算为48.1万亿美元,约相当于当年名义GNP的17.2倍。

*期间,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市场日经平均股价(日本经济新闻社统计225种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的暴涨情况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在*开始之前的1985年,日经平均股价就已经开始上涨了。1986年,股价在1-12月间上涨了44.1%,从而拉开了*的序幕。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价增加到前所未有的38130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月平均11815日元的3.23倍;其中1989年12月29日高达38915日元。从全年平均股价看,1989年为34059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2566日元的2.75倍。

*期间,土地价格暴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地价暴涨是从1987年开始的,一直持续到1991年。在地价涨幅最大的1988年,全国平均上涨了21.7%,其中三大都市圈上涨了43.8%,东京圈的涨幅更高达65.3%。由此可见,地价暴涨是从三大都市圈特别是从东京圈开始的。

地价上涨虽然是由于大型景气中企业经营收益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结果,但由于如此大幅度的涨价明显超过了企业经营收入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幅度,1987年-1990年制造业企业经营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只为5.9%,因此,其暴涨的原因只能归咎于土地的投机。在土地投机的过程中,银行过大的房地产融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长期经济停滞阶段(1991- )
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经平均股价曾高达38915日元,而1990年10月1日却跌破了2万日元,为19781日元,跌幅达49%。由此,东京股票市场的时价总额就像泡沫一样消失了270万亿日元。这一天被称之为“黑色星期一”,也是*开始崩溃的起点。

地价1991年也转为下降,下降了1.8%。其后,由于大规模破产的增加,特别是1992年4月28日东洋信用金库因受到料亭惠三(房地产公司)破产的影响而倒闭,首次打破了“银行不会破产”的神话,日本的*就宣告崩溃了。

*崩溃后,随着不动产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破产增加,银行的不良债权也就大量增加了。1992年3月末,仅城市银行、长期信用银行和信托银行合计的不良债权(连续6个月以上拖延还本付息的债权)就已达8万亿日元左右,其中,没有任何担保的贷款为25619亿日元。当年9月末,仅仅过了半年,上述不良债权和贷款就又分别增加到12万亿日元和4万亿日元。其后,不良债权就一直是不断增加的趋势。

在此期间,日本经济出现了三大过剩,分别是设备过剩、房地产过剩和人员过剩。1991年,制造业开工率下降了1.5%,1992年又下降了7.7%。结果,1992年末,制造业开工率就下降到了197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大量建造的公寓特别是豪华的别墅卖不出去,再加上办公楼的空室率提高,休闲游乐设施的利用率下降,房地产就严重过剩了。在*期间,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扩大,企业雇佣规模也随之扩大了。因此,在*崩溃后,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缩小,企业就出现了人员过剩的局面。

*崩溃后,由于土地资产和股票资产的迅速贬值,企业设备投资和家庭消费支出都和*时期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首先,从企业的情况看,由于以钱赚钱的“生财术”(赚钱术)运用失败,企业的资产卖出损失增加,1990年仅股票资产就减值104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当年经常利润38.1万亿日元的2.7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不能靠“生财术”来弥补本业经营的亏损,反而使经营收益趋于恶化。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由于企业以资产为担保的借款能力下降,借款条件提高,再加上发行公司债和股票都变得愈益困难,从而不仅使企业的设备投资大为减少,破产也大量增加了。其次,从家庭和个人消费方面看,在*期间突然膨胀起来的资产又迅速消失了。1990年,家庭和个人的股票资产由237万亿日元减少为163万亿日元,一下子就减少了74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当年家庭和个人可处理收入的1/4。其后,家庭和个人所有的住宅和土地也大幅度地贬值了。由于家庭和个人由暴富到暴贫的感觉上的变化,家庭和个人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大手大脚、追求高档和奢侈消费,转变为斤斤计较、精打细算了。结果,家庭和个人的消费支出就随之减少了。

由于*崩溃及其后遗症的影响,日本经济从1990年3月起,就陷入了*崩溃萧条。*崩溃萧条一直持续到1993年10月,共持续了32个月,超过了迄今为止10次经济萧条平均的14个月,仅次于1980年-1983年经济萧条的36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

1993年10月*崩溃萧条下降到谷底以后,尽管景气停止了下滑的势头,但复苏却十分乏力,到1997年5月,景气上升一共持续了43个月。如果从持续时间方面看,这次景气仅次于伊奘诺景气和平成景气,是战后第三个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然而,虽说是景气上升时期,人们却没有什么景气繁荣的感觉,在三年零七个月的期间内,实际GDP总共才增长了8%多一点,其中1994年度只为0.6%。与伊奘诺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67.8%、平成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4.5%、神武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3.6%相比,这是一个战后历次景气中最差的景气。

1997年4月,日本经济再次进入衰退阶段。1997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只有1.6%,1998年下降了2.0%,1999年又下降了0.1%,首次出现了连续2年的负增长。不仅如此,1998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也首次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为2.0%,1999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再次下降1.4%。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优等生。然而,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1992-2000年,日本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只为1.0%;其他有关指标是家庭和个人消费年均增长1.4%,个人住宅投资和企业设备投资则分别为-3.1%和-0.2%,都是负增长。由此可见,在这10年间,日本的企业生产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什么提高,勉强实现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公共投资和出口的扩大。

相比之下,美国自摆脱9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后,景气从1991年3月起一直是稳定而强劲地扩大,到2000年9月,景气扩大已持续了115个月,堪称前所未有的大型景气繁荣。1992-2000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2%,除个别年份外,一直处于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另外,西欧和加拿大的经济发展状况也都明显地好于日本。这样,日本就沦为了发达国家经济的“劣等生”。对日本经济来说,90年代可说是失去了的10年。

2000年前后,受美国IT繁荣的影响,日本曾出现过暂短的IT景气,世纪经济增长率达到2.9%。然而,2001年美国IT泡沫崩溃后,日本经济又再次陷入危机,2001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为0.2%。日本经济从2002年初开始复苏,当年度实际增长率恢复到0.3%,2003、2004、2005、2006、2007年度分别增长1.4%、2.7%、1.9%、2.0%和2.4%;这次景气从2002年2月开始,到2007年已持续了65个月,超过了岩戸景气的42个月、平成景气的51个月和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成为战后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这次景气扩大实际增长率年均为1.5%,虽然不算高,但与90年代的年均1%的增长率相比明显提高。

日本经济的这次景气复苏是在世界经济、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实现的。由此,日本才实现了出口增加并以此带动了景气复苏。2002、2003和2004年度,日本出口分别增加8.5%、6.3%和10.1%;其中对中国出口分别增加34.3%、33.3%和20.5%;2005年,日本出口增加7.3%,其中对中国出口增加10.6%。

“中国特需”:由于面向中国的出口迅速增加,日本企业的开工率普遍提高,其中钢铁在2005年甚至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机械设备订货也很旺盛,2005年第四季度超过7兆日元,是199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12月为2兆593亿日元,是1987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造船业、海运业也接满了定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然而,进入2008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在这一年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再次出现双负增长,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1.6%,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0.6%,且危机延续到2009年,一季度,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9.7%,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8.6%,均创战后历史最大降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3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
——黄遵宪
19世纪70至90年代,西方工业*基本完成。世界进入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由此,西方强国以先驱者姿态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中国沦为被猎取、被宰割的对象。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经过维新改革,很快拔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泥淖,走向强盛……
激变中的纷纭世界
18世纪60年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代。正是从这一时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封建主义的城堡开始土崩瓦解,人类文明迈入新纪元。
不列颠的蒸汽机加速了整个世界的运转,英国率先进入工业*。历经七八十年时间后,到了19世纪30--40年代,法、美、德等国相继完成了自身的技术*。
这些最先以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国家,开始了以强国角色在世界大舞台上的表演。对于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市场的需求,使他们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世界版图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给尚处在封建时代末期的落后国家和地区带来深重灾难。
又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的车轮即将驶入20世纪。最早完成工业*的西方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俄等已经渐次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先驱列宁曾就两个时期的资本主义做出过这样的分析:
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
这一变化体现在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掠夺方式上,就是资本输出取代了商品输出并占据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为,向落后的国家与地区输出“剩余”资本并直接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劳动力,进行生产,以榨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同样是对外侵略的帝国主义国家,因为工业*的程度不同,进而导致各自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他们在殖民地的争夺上异常激烈。
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起之秀美国、德国工业水平迅速发展,很快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但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格局尚未被打破。这些新老列强一起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到了19世纪末期,美洲和非洲基本被瓜分完毕,他们攫取的目光转向了亚洲。
在远东太平洋地区,朝鲜和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猎物。
在对中国进行的争夺战中,来自欧洲的两个列强,英国和*的矛盾冲突最为激烈。
19世纪的最后10年里,英国占据了列强侵华集团的头把交椅。通过《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不但控制了中国近70%的对外贸易,而且割占了香港,并将长江流域作为其势力范围,妄图进一步独占中国。
作为中国北方邻邦的沙俄,也通过胁迫清*签订不平等条约、勘界协议等手段强占了中国西北和东北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通过移民、修铁路等手段扩展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又将触角伸向朝鲜。
在英俄争霸中国的过程中,其他列强也力争为本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法国占领越南后,企图以越南为跳板,进占中国领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会计中级什么时候拿证 会计中级职称什么时候领取 手机中毒后恢复出厂设置就可以了吗? 手机中病毒后如何清除? 做代购初期怎么找客源,微商代购怎么找精准客 ...代购,都是阿迪耐克正品。怎么才能把微商做好。 做微商和代购,有哪些引流获客的方法? 250㎜的水泥撑棍一捆多少根? 吊顶一平要多少丝杠 ...断开电源,一端接地,这个时候把极板远离,为什么是两极板电压变大而... 4GB运行内存手机有哪些 10款4GB运行内存手机推荐 为何日本德国二战战败后很快又是强国了? 二十世纪晚期日本取得了怎样的经济成就 巨大的求助!!关于日本战后的历史 日本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吗? 2020值得购买的4G手机? 二战后,美国推动和日本政府民主改革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请问哪里可以找到日本和印度二战之后历年的GDP数据及人均GDP 日本经济为什么发展的那么迅速? OPPOk5可以用65w的快充吗? 手机是30多W的,使用65W的。能提高充电速度吗? 44w快充手机能用65w充吗 胁迫COERCION全解锁攻略 旋风少女第二季里所有的人各是谁演的 “带着爸爸去留学”武丹丹扮演者蒋依依代言过步步高点读机吗? 神雕侠侣郭芙小时候扮演者是谁多大了 蒋依依个人资料家庭背景 中国人能不能去德国,法国 蒋依依和王俊凯是什么关系 蒋依依个人资料曝光 从中国去德国旅游需要办理旅游签证吗? 《旋风少女》里的金敏珠是谁,资料 假设美国再和朝鲜打起来,你是否支持中国再次支援朝鲜? 运行内存4GB的手机有没有推荐的 曾繁荣程度超日本,70年过去却远远被甩开,缅甸国家经济为何倒退如此之快? 1945到1970年间美国发生了什么事? 急!日本古代经济 保定有什么旅游景点 我是保定的,现在这个季节去哪里玩比较好? 保定东什么好玩的 河北保定的人文地理以及旅游景点有那些?~ 安卓手机提示内存空间不足!!但还有10g的内存!!什么意思啊??? 安卓手机,运行内存不够用怎么办 征信不好,能分期买车吗? 自考与电大和函授有什么区别呢 肝风内动型的食疗药膳有哪些? 肝风内动哪些水果能吃 阴虚内热,肝风内动,怎么办,吃什么蔬菜和食物?平时生活中注意什么 绿豆汤怎么熬才是绿色的,不变红色哦 吃什么对人的肝风内动回复好一些? 百度搜索里搜索过的东西名字怎么才能删去那(已经有一大串拉,不知道怎么怎么删,请高手赐教) 怎么可以吧绿豆汤做成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