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兵防袭击战法训法研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5:2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4:37
哨兵是军事要害目标的眼目和守护者。预防哨兵被袭击的课题太大,特别是战时哨兵的防袭击不是小课题!!现仅仅就和平环境下哨兵防袭击谈谈感受:1.主要防止内部矛盾引起的袭哨事件。如防部队内部人员的袭哨、防止人民群众因为各种原因的袭哨、国内违法犯罪人员的袭哨(特别是暴恐势力的袭哨)......2.重大节日(重要时期、事件)期间的预防工作。3.警卫人员的思想素质、军事素质的训练提高(警惕性高、个人军政素质是基本的要求)。4.单位应急分队的训练(这是防袭哨的关键与支撑)。5.强化技术装备保障,武器、通信、运输等保障措施缺一不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4:37
一、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
军事高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使得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空袭作战行动贯穿战争始终
从近几场局部战争可以看出,空袭已不再是拉开战役或战斗的序幕,而是贯穿战争的全过程、全方位。空袭的目标,也由单纯的打击军事目标发展到打击首脑机关、生命线工程等具有战争潜力的一些重要民用目标,从而达到动摇军心民心、瓦解士气的目的;空袭也不分前方和后方,精确打击和大规模的空袭趋于一体,由重点轰炸改为全面轰炸,实施全方位的立体打击,对重要经济目标实施防护的难度日益增加。
(二)重要经济目标成为打击重心
城市经济目标已成为敌方空袭的重要目标。城市是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是*、经济、文化中心,打击城市重要经济目标,可以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还会带来较大的次生灾害,收到“点穴”式打击的奇效。因此,未来空袭作战,强敌除了空袭军事指挥控制系统外,还会重点打击具有战争潜力的经济目标和城市“生命线”工程,以达成迅速削弱对方的实力,造成民心慌乱,丧失抵抗意志的作用,从而打击其支持战争的能力和民众的心理。
(三)作战空间向立体化扩展
由于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天候、全方位、全天时作业的侦察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战场所需的各种情报,使得战场透明度越来越高,强敌能够远距离直接实施指挥控制作战行动,改变了以往作战行动局限于双方直接接触地区和交战线附近地区的状态,战争行动的空间范围空前扩展,前后方的概念模糊不清,战场呈现出较多的非线性或无战线状态。同时,由于导弹、飞机等武器装备性能的不断提高及广泛应用,战场空间向高低前后结合的高度立体化发展,对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战争最终目的不再是攻占地盘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利益争端都是通过*、经济、外交、军事等综合手段解决,战争是解决分歧的最终手段。因此,现代战争的目的已不再是攻城掠地,而是迫使对方在*上屈服或达成某种特殊目的,即使是敌对双方兵戎相见,一旦一方达成军事、*和经济目的后,就会*迫对方坐下来谈判,不再全歼敌军攻城掠地,最终的结局还是通过*和外交手段来解决分歧。
二、信息化条件下重要经济目标防护面临的困难
面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我国防敌大规模、高强度的空袭和精确打击的能力还有限,重要经济目标的防护力量和防护资源也很有限。从人防部门的角度,我们只有清醒地看到信息化条件下重要经济目标防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好防护工作。
(一)专业防护力量配置薄弱
当前,我国的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力量主要是野战防空、要地防空和人民防空。城市预备役防空分队数量少,仅限于沿海、沿边大中重点城市才有防空分队;装备质量不高,基本上是野战防空部队淘汰的装备;组训难度大,训练难落实。就我市而言,虽然界定了50多个重要经济目标,指导目标单位编制了防护预案,配备了必要的抢险、抢修力量,但防护预案中防护措施、手段、方法十分简单,未经防护方面有关专家论证,其实际防护效果很难应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防空袭的要求。组建的7类11支人防专业队伍,由于所在企业改制重组、人员流动频繁,加之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培训和演练,多数专业队员素质不高,缺乏熟练的专业技术,难以适应平时防护和战时抢修任务,缺乏协同作战的经验。
(二)防护设备和器材缺乏
从目前各目标单位的防护能力整体分析看,防护物资储备的科技含量低,不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应对高技术武器精确打击的要求。现有的防护措施、手段和方法,仅局限于被动防护。目前,我们主要是在遭敌空袭后,围绕在保证减少人员伤亡的前提下,针对消除空袭后果,及时恢复生产所采取的有限防护措施。仅此有限防护又受到经费、观念、制度等原因的影响,一些必备的器材、抢修物资(设备)得不到配备及储备。至于在空袭前采取的“隐真示假”、“设障”、“干扰”、“伪装”等主动防护措施均未实质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能力。
(三)布局规划不合理
一些重要经济目标在选址、确定规模上缺乏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或者说只考虑符合经济利益,而缺乏考虑项目的易损性、再生性、隐蔽性。一是目标过密。重要经济目标都不是孤立的,特别是一些易产生次生灾害的重要目标周围都会有许多重要的、高价值、相对集中的经济目标,一旦遭到空袭,后果不堪设想。二是目标过多。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的经济目标数量不断增多,分布越来越广,城市越大,数量就越多,防护的任务就越重。三是目标过露。特别是一些大型厂矿企业,由于单纯考虑经济效益,大多关键设备建在地面,占地面积大,而且暴露,地下没有备用设备。一旦战争暴发,由于目标明显,极易现遭敌方侦察识别并摧毁。
(四)防护方案不健全
由于发展经济一直是和平时期社会的主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下,各级领导和重要经济目标单位的防护意识还不强,经济目标防护工作摆不上位置,在工作中只重视平时使用和生产效益,忽视了战时防护能力建设,许多重要经济目标单位没有结合单位实际制定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方案,如疏散转移、地下掩蔽、抢险抢修等方案不健全,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方案,但普遍不具备可操作性。
三、信息化条件下提高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配置
*在决策、规划涉及国计民生和战争潜力的项目时,要把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同城市和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以长远的眼光,瞻顾未来经济目标防护的需要,既要考虑项目建成后的实际效益,又要考虑平战结合、军民兼备、功能转换、防护要求等因素的需求,来确定重要经济目标的布局。
一是合理配置。经济目标主要集中在城市,因而防护建设重点就在城市。平时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依法贯彻人民防空的要求,经济目标布局要合理,疏密有致。严格控制城区内的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避免重要重要经济目标布局过于集中。在高危区附近不能新建重要经济设施。对新建重要经济目标,从报批环节就考虑其防护问题,加以科学规划,对提高防护效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在建的重要经济目标,未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建设部门不能办理相关手续,从源头上把住配置关口。
二是分散配置。城市的重要经济目标,要按照布局合理、疏密有致的要求,在尽量满足平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分散配置在城市的各个部位,防止过分集中形成目标群。在同一区域内的重要经济目标要尽量做到分散配置,一个方向一条交通要道上不可集中建设多个工厂,在两个工业区、开发区之间应保持20公里以上的距离为易。易发生次生灾害的经济目标,如生产易燃、易爆、剧毒和放射性物质的工厂、车间及储存仓库等,在选址和布局上要避开和远离居民区,避免遭敌毁伤后形成大面积的泄漏和污染,造成次生灾害的蔓延和连锁反应。
三是多重配置。对一些关系战争潜力的重要经济目标,如水厂、电厂、粮库等目标,要根据城市规模和战时需求,在相关不同地域重复建设,以便互为补充、互为替代,保证战时保障不间断。对平时生产影响较大或因财力不足暂不能建成的配套经济目标,要作出分步建设计划,预留功能“接口”,以便逐步落实。
四是地下配置。城市的“生命线”工程要注重规划地下建设项目,特别是地下电站、地下供水库的建设;通信、电力等管线的配置也要结合城市改造,有计划的逐步迁入地下;对应付战争和自然灾害的战略物资库和举足轻重的工厂主要设备更要逐步地下化,并保障其必要的生产条件和良好的抗毁能力。城市建设和规划部门,特别要注意使地面规划与地下规划相衔接、地面建筑与地下工程相配套,城市旧城改造、新区建设,都应按照人民防空要求修建防护设施并同步建设防空地下室。
(二)整体抗击,重点防护
一是优化防护力量配置。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力量配置要按照行动方便、就近配置的原则,战前在重要经济目标附近分散配置,一旦目标遭到袭击,专业队伍能够快速完成任务。如抢险抢修专业队应围绕生命线工程类目标重点配置,医疗救护、防化、消防专业队应围绕易发生次生灾害类目标重点配置,运输专业队应围绕应急救援保障类目标重点配置。
二是发挥整体防护效能。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人防部门和人防专业队伍的力量很难完成任务,应增强整体防护的意识,在防护体系的构建、防护力量的运用、防护行动上实施综合防护,实现力量的集中、指挥的统一。将重要经济目标防护与城市防空作战相结合,将人防专业队伍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密切协调人民防空与要地防空、野战防空、城市防卫作战之间的行动,使防护力量有机融合,相互协作,形成整体合力,发挥整体防护效能。
三是增强防护针对性。由于城市重要经济目标数量多、分布广,防护任务十分艰巨,而防护力量和资源有限,处处设防则防不胜防。因此要加强防护的针对性,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要求,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重点目标。如目标群突出价值重大、地位重要、影响深远的目标;单个目标突出关系目标整体功能发挥、抗毁能力弱的关键性的机器、设备、工具和原材料;人员突出对目标运行发挥重要作用的管控人员和生产人员。集中人力和物力,对其重点设防,增强防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探索防护新方法。信息化条件下空袭作战,参战兵器多,目标定位准,打击精度高,摧毁破坏大。必须采取防硬摧毁与防软杀伤相结合,防有形的空中打击与防无形的电磁攻击相结合,公开、固定的地上设置与隐蔽、疏散的地下部署相结合,技术防护手段与战术防护手段相结合,传统防护手段与先进防护手段相结合的防护措施。做到走、藏、消并举,骗、扰、抗并重,防、抢、救齐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重要经济目标远程监控防护,增强防护的时效性。
(三)完善方案,注重演练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只有平时有预案,战时才能有条不紊地行动。一是科学界定目标。依据国家对重要经济目标分级分类标准,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对辖区区重要经济目标进行价值评估和科学分类界定重要经济目标。二是精心制定预案。重点围绕重要经济目标“防什么、怎么防、谁来防、如何保障”等问题进行研究,对预案中的每一项行动、每一个要素和环节都要具体明确,做到定人、定位、定标准、定责任。针对遭空袭被毁伤的不同情况设计多种抢险抢修应对措施,并针对各目标单位特点,定期组织修订完善防护方案,确保重要经济目标防护预案操作性强。三是注重加强防护演练。紧紧围绕人民防空应急准备需要,指导重要经济目标单位参加综合性的实兵演练,突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组织指挥、联合协同、综合防护和应急救援等内容的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锻炼各级人防指挥机构组织指挥协调能力,提高专业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积极筹措,搞好保障
防护物资器材的储备保障关系到抢修抢险行动的顺利进行。平时应根据重要经济目标的性质和重要程度,由目标单位提出保障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做好保障工作。在物资储备数量上,应按照目标防护方案,进行科学测算,制定具体的物资保障方案,各类物资器材的数量通常按“重要器材多储,一般器材少储,专业器材多存,通用器材少存,能临时筹措少存”的原则进行储备;在物资筹措上,应区分职责,分块负责,抓好落实。如防护器材、抢险抢修器材由重要经济目标单位负责,生活器材由*协调负责,易燃易爆和通信器材由人防部门负责;在物资管理上,应有专门的存放位置,指定专人保管,对有使用期限的物资还要定期更新、及时补充,如医疗救护器材可平、战两用,用后补充。
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是城市人民防空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必须从“战场”和“市场”的需要出发,坚持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坚持长远建设与应急建设相结合,坚持国家建设与社会、集体、个体建设相结合,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和途径,真正把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追问遇得到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4:37
哨兵是军事要害目标的眼目和守护者。预防哨兵被袭击的课题太大,特别是战时哨兵的防袭击不是小课题!!现仅仅就和平环境下哨兵防袭击谈谈感受:1.主要防止内部矛盾引起的袭哨事件。如防部队内部人员的袭哨、防止人民群众因为各种原因的袭哨、国内违法犯罪人员的袭哨(特别是暴恐势力的袭哨)......2.重大节日(重要时期、事件)期间的预防工作。3.警卫人员的思想素质、军事素质的训练提高(警惕性高、个人军政素质是基本的要求)。4.单位应急分队的训练(这是防袭哨的关键与支撑)。5.强化技术装备保障,武器、通信、运输等保障措施缺一不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4:37
一、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
军事高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使得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空袭作战行动贯穿战争始终
从近几场局部战争可以看出,空袭已不再是拉开战役或战斗的序幕,而是贯穿战争的全过程、全方位。空袭的目标,也由单纯的打击军事目标发展到打击首脑机关、生命线工程等具有战争潜力的一些重要民用目标,从而达到动摇军心民心、瓦解士气的目的;空袭也不分前方和后方,精确打击和大规模的空袭趋于一体,由重点轰炸改为全面轰炸,实施全方位的立体打击,对重要经济目标实施防护的难度日益增加。
(二)重要经济目标成为打击重心
城市经济目标已成为敌方空袭的重要目标。城市是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是*、经济、文化中心,打击城市重要经济目标,可以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还会带来较大的次生灾害,收到“点穴”式打击的奇效。因此,未来空袭作战,强敌除了空袭军事指挥控制系统外,还会重点打击具有战争潜力的经济目标和城市“生命线”工程,以达成迅速削弱对方的实力,造成民心慌乱,丧失抵抗意志的作用,从而打击其支持战争的能力和民众的心理。
(三)作战空间向立体化扩展
由于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天候、全方位、全天时作业的侦察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战场所需的各种情报,使得战场透明度越来越高,强敌能够远距离直接实施指挥控制作战行动,改变了以往作战行动局限于双方直接接触地区和交战线附近地区的状态,战争行动的空间范围空前扩展,前后方的概念模糊不清,战场呈现出较多的非线性或无战线状态。同时,由于导弹、飞机等武器装备性能的不断提高及广泛应用,战场空间向高低前后结合的高度立体化发展,对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战争最终目的不再是攻占地盘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利益争端都是通过*、经济、外交、军事等综合手段解决,战争是解决分歧的最终手段。因此,现代战争的目的已不再是攻城掠地,而是迫使对方在*上屈服或达成某种特殊目的,即使是敌对双方兵戎相见,一旦一方达成军事、*和经济目的后,就会*迫对方坐下来谈判,不再全歼敌军攻城掠地,最终的结局还是通过*和外交手段来解决分歧。
二、信息化条件下重要经济目标防护面临的困难
面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我国防敌大规模、高强度的空袭和精确打击的能力还有限,重要经济目标的防护力量和防护资源也很有限。从人防部门的角度,我们只有清醒地看到信息化条件下重要经济目标防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好防护工作。
(一)专业防护力量配置薄弱
当前,我国的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力量主要是野战防空、要地防空和人民防空。城市预备役防空分队数量少,仅限于沿海、沿边大中重点城市才有防空分队;装备质量不高,基本上是野战防空部队淘汰的装备;组训难度大,训练难落实。就我市而言,虽然界定了50多个重要经济目标,指导目标单位编制了防护预案,配备了必要的抢险、抢修力量,但防护预案中防护措施、手段、方法十分简单,未经防护方面有关专家论证,其实际防护效果很难应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防空袭的要求。组建的7类11支人防专业队伍,由于所在企业改制重组、人员流动频繁,加之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培训和演练,多数专业队员素质不高,缺乏熟练的专业技术,难以适应平时防护和战时抢修任务,缺乏协同作战的经验。
(二)防护设备和器材缺乏
从目前各目标单位的防护能力整体分析看,防护物资储备的科技含量低,不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应对高技术武器精确打击的要求。现有的防护措施、手段和方法,仅局限于被动防护。目前,我们主要是在遭敌空袭后,围绕在保证减少人员伤亡的前提下,针对消除空袭后果,及时恢复生产所采取的有限防护措施。仅此有限防护又受到经费、观念、制度等原因的影响,一些必备的器材、抢修物资(设备)得不到配备及储备。至于在空袭前采取的“隐真示假”、“设障”、“干扰”、“伪装”等主动防护措施均未实质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能力。
(三)布局规划不合理
一些重要经济目标在选址、确定规模上缺乏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或者说只考虑符合经济利益,而缺乏考虑项目的易损性、再生性、隐蔽性。一是目标过密。重要经济目标都不是孤立的,特别是一些易产生次生灾害的重要目标周围都会有许多重要的、高价值、相对集中的经济目标,一旦遭到空袭,后果不堪设想。二是目标过多。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的经济目标数量不断增多,分布越来越广,城市越大,数量就越多,防护的任务就越重。三是目标过露。特别是一些大型厂矿企业,由于单纯考虑经济效益,大多关键设备建在地面,占地面积大,而且暴露,地下没有备用设备。一旦战争暴发,由于目标明显,极易现遭敌方侦察识别并摧毁。
(四)防护方案不健全
由于发展经济一直是和平时期社会的主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下,各级领导和重要经济目标单位的防护意识还不强,经济目标防护工作摆不上位置,在工作中只重视平时使用和生产效益,忽视了战时防护能力建设,许多重要经济目标单位没有结合单位实际制定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方案,如疏散转移、地下掩蔽、抢险抢修等方案不健全,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方案,但普遍不具备可操作性。
三、信息化条件下提高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配置
*在决策、规划涉及国计民生和战争潜力的项目时,要把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同城市和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以长远的眼光,瞻顾未来经济目标防护的需要,既要考虑项目建成后的实际效益,又要考虑平战结合、军民兼备、功能转换、防护要求等因素的需求,来确定重要经济目标的布局。
一是合理配置。经济目标主要集中在城市,因而防护建设重点就在城市。平时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依法贯彻人民防空的要求,经济目标布局要合理,疏密有致。严格控制城区内的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避免重要重要经济目标布局过于集中。在高危区附近不能新建重要经济设施。对新建重要经济目标,从报批环节就考虑其防护问题,加以科学规划,对提高防护效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在建的重要经济目标,未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建设部门不能办理相关手续,从源头上把住配置关口。
二是分散配置。城市的重要经济目标,要按照布局合理、疏密有致的要求,在尽量满足平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分散配置在城市的各个部位,防止过分集中形成目标群。在同一区域内的重要经济目标要尽量做到分散配置,一个方向一条交通要道上不可集中建设多个工厂,在两个工业区、开发区之间应保持20公里以上的距离为易。易发生次生灾害的经济目标,如生产易燃、易爆、剧毒和放射性物质的工厂、车间及储存仓库等,在选址和布局上要避开和远离居民区,避免遭敌毁伤后形成大面积的泄漏和污染,造成次生灾害的蔓延和连锁反应。
三是多重配置。对一些关系战争潜力的重要经济目标,如水厂、电厂、粮库等目标,要根据城市规模和战时需求,在相关不同地域重复建设,以便互为补充、互为替代,保证战时保障不间断。对平时生产影响较大或因财力不足暂不能建成的配套经济目标,要作出分步建设计划,预留功能“接口”,以便逐步落实。
四是地下配置。城市的“生命线”工程要注重规划地下建设项目,特别是地下电站、地下供水库的建设;通信、电力等管线的配置也要结合城市改造,有计划的逐步迁入地下;对应付战争和自然灾害的战略物资库和举足轻重的工厂主要设备更要逐步地下化,并保障其必要的生产条件和良好的抗毁能力。城市建设和规划部门,特别要注意使地面规划与地下规划相衔接、地面建筑与地下工程相配套,城市旧城改造、新区建设,都应按照人民防空要求修建防护设施并同步建设防空地下室。
(二)整体抗击,重点防护
一是优化防护力量配置。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力量配置要按照行动方便、就近配置的原则,战前在重要经济目标附近分散配置,一旦目标遭到袭击,专业队伍能够快速完成任务。如抢险抢修专业队应围绕生命线工程类目标重点配置,医疗救护、防化、消防专业队应围绕易发生次生灾害类目标重点配置,运输专业队应围绕应急救援保障类目标重点配置。
二是发挥整体防护效能。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人防部门和人防专业队伍的力量很难完成任务,应增强整体防护的意识,在防护体系的构建、防护力量的运用、防护行动上实施综合防护,实现力量的集中、指挥的统一。将重要经济目标防护与城市防空作战相结合,将人防专业队伍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密切协调人民防空与要地防空、野战防空、城市防卫作战之间的行动,使防护力量有机融合,相互协作,形成整体合力,发挥整体防护效能。
三是增强防护针对性。由于城市重要经济目标数量多、分布广,防护任务十分艰巨,而防护力量和资源有限,处处设防则防不胜防。因此要加强防护的针对性,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要求,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重点目标。如目标群突出价值重大、地位重要、影响深远的目标;单个目标突出关系目标整体功能发挥、抗毁能力弱的关键性的机器、设备、工具和原材料;人员突出对目标运行发挥重要作用的管控人员和生产人员。集中人力和物力,对其重点设防,增强防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探索防护新方法。信息化条件下空袭作战,参战兵器多,目标定位准,打击精度高,摧毁破坏大。必须采取防硬摧毁与防软杀伤相结合,防有形的空中打击与防无形的电磁攻击相结合,公开、固定的地上设置与隐蔽、疏散的地下部署相结合,技术防护手段与战术防护手段相结合,传统防护手段与先进防护手段相结合的防护措施。做到走、藏、消并举,骗、扰、抗并重,防、抢、救齐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重要经济目标远程监控防护,增强防护的时效性。
(三)完善方案,注重演练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只有平时有预案,战时才能有条不紊地行动。一是科学界定目标。依据国家对重要经济目标分级分类标准,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对辖区区重要经济目标进行价值评估和科学分类界定重要经济目标。二是精心制定预案。重点围绕重要经济目标“防什么、怎么防、谁来防、如何保障”等问题进行研究,对预案中的每一项行动、每一个要素和环节都要具体明确,做到定人、定位、定标准、定责任。针对遭空袭被毁伤的不同情况设计多种抢险抢修应对措施,并针对各目标单位特点,定期组织修订完善防护方案,确保重要经济目标防护预案操作性强。三是注重加强防护演练。紧紧围绕人民防空应急准备需要,指导重要经济目标单位参加综合性的实兵演练,突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组织指挥、联合协同、综合防护和应急救援等内容的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锻炼各级人防指挥机构组织指挥协调能力,提高专业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积极筹措,搞好保障
防护物资器材的储备保障关系到抢修抢险行动的顺利进行。平时应根据重要经济目标的性质和重要程度,由目标单位提出保障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做好保障工作。在物资储备数量上,应按照目标防护方案,进行科学测算,制定具体的物资保障方案,各类物资器材的数量通常按“重要器材多储,一般器材少储,专业器材多存,通用器材少存,能临时筹措少存”的原则进行储备;在物资筹措上,应区分职责,分块负责,抓好落实。如防护器材、抢险抢修器材由重要经济目标单位负责,生活器材由*协调负责,易燃易爆和通信器材由人防部门负责;在物资管理上,应有专门的存放位置,指定专人保管,对有使用期限的物资还要定期更新、及时补充,如医疗救护器材可平、战两用,用后补充。
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是城市人民防空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必须从“战场”和“市场”的需要出发,坚持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坚持长远建设与应急建设相结合,坚持国家建设与社会、集体、个体建设相结合,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和途径,真正把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追问遇得到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4:37
哨兵是军事要害目标的眼目和守护者。预防哨兵被袭击的课题太大,特别是战时哨兵的防袭击不是小课题!!现仅仅就和平环境下哨兵防袭击谈谈感受:1.主要防止内部矛盾引起的袭哨事件。如防部队内部人员的袭哨、防止人民群众因为各种原因的袭哨、国内违法犯罪人员的袭哨(特别是暴恐势力的袭哨)......2.重大节日(重要时期、事件)期间的预防工作。3.警卫人员的思想素质、军事素质的训练提高(警惕性高、个人军政素质是基本的要求)。4.单位应急分队的训练(这是防袭哨的关键与支撑)。5.强化技术装备保障,武器、通信、运输等保障措施缺一不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4:37
一、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
军事高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使得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空袭作战行动贯穿战争始终
从近几场局部战争可以看出,空袭已不再是拉开战役或战斗的序幕,而是贯穿战争的全过程、全方位。空袭的目标,也由单纯的打击军事目标发展到打击首脑机关、生命线工程等具有战争潜力的一些重要民用目标,从而达到动摇军心民心、瓦解士气的目的;空袭也不分前方和后方,精确打击和大规模的空袭趋于一体,由重点轰炸改为全面轰炸,实施全方位的立体打击,对重要经济目标实施防护的难度日益增加。
(二)重要经济目标成为打击重心
城市经济目标已成为敌方空袭的重要目标。城市是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是*、经济、文化中心,打击城市重要经济目标,可以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还会带来较大的次生灾害,收到“点穴”式打击的奇效。因此,未来空袭作战,强敌除了空袭军事指挥控制系统外,还会重点打击具有战争潜力的经济目标和城市“生命线”工程,以达成迅速削弱对方的实力,造成民心慌乱,丧失抵抗意志的作用,从而打击其支持战争的能力和民众的心理。
(三)作战空间向立体化扩展
由于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天候、全方位、全天时作业的侦察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战场所需的各种情报,使得战场透明度越来越高,强敌能够远距离直接实施指挥控制作战行动,改变了以往作战行动局限于双方直接接触地区和交战线附近地区的状态,战争行动的空间范围空前扩展,前后方的概念模糊不清,战场呈现出较多的非线性或无战线状态。同时,由于导弹、飞机等武器装备性能的不断提高及广泛应用,战场空间向高低前后结合的高度立体化发展,对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战争最终目的不再是攻占地盘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利益争端都是通过*、经济、外交、军事等综合手段解决,战争是解决分歧的最终手段。因此,现代战争的目的已不再是攻城掠地,而是迫使对方在*上屈服或达成某种特殊目的,即使是敌对双方兵戎相见,一旦一方达成军事、*和经济目的后,就会*迫对方坐下来谈判,不再全歼敌军攻城掠地,最终的结局还是通过*和外交手段来解决分歧。
二、信息化条件下重要经济目标防护面临的困难
面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我国防敌大规模、高强度的空袭和精确打击的能力还有限,重要经济目标的防护力量和防护资源也很有限。从人防部门的角度,我们只有清醒地看到信息化条件下重要经济目标防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好防护工作。
(一)专业防护力量配置薄弱
当前,我国的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力量主要是野战防空、要地防空和人民防空。城市预备役防空分队数量少,仅限于沿海、沿边大中重点城市才有防空分队;装备质量不高,基本上是野战防空部队淘汰的装备;组训难度大,训练难落实。就我市而言,虽然界定了50多个重要经济目标,指导目标单位编制了防护预案,配备了必要的抢险、抢修力量,但防护预案中防护措施、手段、方法十分简单,未经防护方面有关专家论证,其实际防护效果很难应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防空袭的要求。组建的7类11支人防专业队伍,由于所在企业改制重组、人员流动频繁,加之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培训和演练,多数专业队员素质不高,缺乏熟练的专业技术,难以适应平时防护和战时抢修任务,缺乏协同作战的经验。
(二)防护设备和器材缺乏
从目前各目标单位的防护能力整体分析看,防护物资储备的科技含量低,不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应对高技术武器精确打击的要求。现有的防护措施、手段和方法,仅局限于被动防护。目前,我们主要是在遭敌空袭后,围绕在保证减少人员伤亡的前提下,针对消除空袭后果,及时恢复生产所采取的有限防护措施。仅此有限防护又受到经费、观念、制度等原因的影响,一些必备的器材、抢修物资(设备)得不到配备及储备。至于在空袭前采取的“隐真示假”、“设障”、“干扰”、“伪装”等主动防护措施均未实质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能力。
(三)布局规划不合理
一些重要经济目标在选址、确定规模上缺乏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或者说只考虑符合经济利益,而缺乏考虑项目的易损性、再生性、隐蔽性。一是目标过密。重要经济目标都不是孤立的,特别是一些易产生次生灾害的重要目标周围都会有许多重要的、高价值、相对集中的经济目标,一旦遭到空袭,后果不堪设想。二是目标过多。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的经济目标数量不断增多,分布越来越广,城市越大,数量就越多,防护的任务就越重。三是目标过露。特别是一些大型厂矿企业,由于单纯考虑经济效益,大多关键设备建在地面,占地面积大,而且暴露,地下没有备用设备。一旦战争暴发,由于目标明显,极易现遭敌方侦察识别并摧毁。
(四)防护方案不健全
由于发展经济一直是和平时期社会的主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下,各级领导和重要经济目标单位的防护意识还不强,经济目标防护工作摆不上位置,在工作中只重视平时使用和生产效益,忽视了战时防护能力建设,许多重要经济目标单位没有结合单位实际制定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方案,如疏散转移、地下掩蔽、抢险抢修等方案不健全,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方案,但普遍不具备可操作性。
三、信息化条件下提高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配置
*在决策、规划涉及国计民生和战争潜力的项目时,要把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同城市和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以长远的眼光,瞻顾未来经济目标防护的需要,既要考虑项目建成后的实际效益,又要考虑平战结合、军民兼备、功能转换、防护要求等因素的需求,来确定重要经济目标的布局。
一是合理配置。经济目标主要集中在城市,因而防护建设重点就在城市。平时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依法贯彻人民防空的要求,经济目标布局要合理,疏密有致。严格控制城区内的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避免重要重要经济目标布局过于集中。在高危区附近不能新建重要经济设施。对新建重要经济目标,从报批环节就考虑其防护问题,加以科学规划,对提高防护效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在建的重要经济目标,未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建设部门不能办理相关手续,从源头上把住配置关口。
二是分散配置。城市的重要经济目标,要按照布局合理、疏密有致的要求,在尽量满足平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分散配置在城市的各个部位,防止过分集中形成目标群。在同一区域内的重要经济目标要尽量做到分散配置,一个方向一条交通要道上不可集中建设多个工厂,在两个工业区、开发区之间应保持20公里以上的距离为易。易发生次生灾害的经济目标,如生产易燃、易爆、剧毒和放射性物质的工厂、车间及储存仓库等,在选址和布局上要避开和远离居民区,避免遭敌毁伤后形成大面积的泄漏和污染,造成次生灾害的蔓延和连锁反应。
三是多重配置。对一些关系战争潜力的重要经济目标,如水厂、电厂、粮库等目标,要根据城市规模和战时需求,在相关不同地域重复建设,以便互为补充、互为替代,保证战时保障不间断。对平时生产影响较大或因财力不足暂不能建成的配套经济目标,要作出分步建设计划,预留功能“接口”,以便逐步落实。
四是地下配置。城市的“生命线”工程要注重规划地下建设项目,特别是地下电站、地下供水库的建设;通信、电力等管线的配置也要结合城市改造,有计划的逐步迁入地下;对应付战争和自然灾害的战略物资库和举足轻重的工厂主要设备更要逐步地下化,并保障其必要的生产条件和良好的抗毁能力。城市建设和规划部门,特别要注意使地面规划与地下规划相衔接、地面建筑与地下工程相配套,城市旧城改造、新区建设,都应按照人民防空要求修建防护设施并同步建设防空地下室。
(二)整体抗击,重点防护
一是优化防护力量配置。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力量配置要按照行动方便、就近配置的原则,战前在重要经济目标附近分散配置,一旦目标遭到袭击,专业队伍能够快速完成任务。如抢险抢修专业队应围绕生命线工程类目标重点配置,医疗救护、防化、消防专业队应围绕易发生次生灾害类目标重点配置,运输专业队应围绕应急救援保障类目标重点配置。
二是发挥整体防护效能。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人防部门和人防专业队伍的力量很难完成任务,应增强整体防护的意识,在防护体系的构建、防护力量的运用、防护行动上实施综合防护,实现力量的集中、指挥的统一。将重要经济目标防护与城市防空作战相结合,将人防专业队伍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密切协调人民防空与要地防空、野战防空、城市防卫作战之间的行动,使防护力量有机融合,相互协作,形成整体合力,发挥整体防护效能。
三是增强防护针对性。由于城市重要经济目标数量多、分布广,防护任务十分艰巨,而防护力量和资源有限,处处设防则防不胜防。因此要加强防护的针对性,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要求,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重点目标。如目标群突出价值重大、地位重要、影响深远的目标;单个目标突出关系目标整体功能发挥、抗毁能力弱的关键性的机器、设备、工具和原材料;人员突出对目标运行发挥重要作用的管控人员和生产人员。集中人力和物力,对其重点设防,增强防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探索防护新方法。信息化条件下空袭作战,参战兵器多,目标定位准,打击精度高,摧毁破坏大。必须采取防硬摧毁与防软杀伤相结合,防有形的空中打击与防无形的电磁攻击相结合,公开、固定的地上设置与隐蔽、疏散的地下部署相结合,技术防护手段与战术防护手段相结合,传统防护手段与先进防护手段相结合的防护措施。做到走、藏、消并举,骗、扰、抗并重,防、抢、救齐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重要经济目标远程监控防护,增强防护的时效性。
(三)完善方案,注重演练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只有平时有预案,战时才能有条不紊地行动。一是科学界定目标。依据国家对重要经济目标分级分类标准,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对辖区区重要经济目标进行价值评估和科学分类界定重要经济目标。二是精心制定预案。重点围绕重要经济目标“防什么、怎么防、谁来防、如何保障”等问题进行研究,对预案中的每一项行动、每一个要素和环节都要具体明确,做到定人、定位、定标准、定责任。针对遭空袭被毁伤的不同情况设计多种抢险抢修应对措施,并针对各目标单位特点,定期组织修订完善防护方案,确保重要经济目标防护预案操作性强。三是注重加强防护演练。紧紧围绕人民防空应急准备需要,指导重要经济目标单位参加综合性的实兵演练,突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组织指挥、联合协同、综合防护和应急救援等内容的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锻炼各级人防指挥机构组织指挥协调能力,提高专业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积极筹措,搞好保障
防护物资器材的储备保障关系到抢修抢险行动的顺利进行。平时应根据重要经济目标的性质和重要程度,由目标单位提出保障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做好保障工作。在物资储备数量上,应按照目标防护方案,进行科学测算,制定具体的物资保障方案,各类物资器材的数量通常按“重要器材多储,一般器材少储,专业器材多存,通用器材少存,能临时筹措少存”的原则进行储备;在物资筹措上,应区分职责,分块负责,抓好落实。如防护器材、抢险抢修器材由重要经济目标单位负责,生活器材由*协调负责,易燃易爆和通信器材由人防部门负责;在物资管理上,应有专门的存放位置,指定专人保管,对有使用期限的物资还要定期更新、及时补充,如医疗救护器材可平、战两用,用后补充。
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是城市人民防空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必须从“战场”和“市场”的需要出发,坚持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坚持长远建设与应急建设相结合,坚持国家建设与社会、集体、个体建设相结合,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和途径,真正把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追问遇得到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4:37
哨兵是军事要害目标的眼目和守护者。预防哨兵被袭击的课题太大,特别是战时哨兵的防袭击不是小课题!!现仅仅就和平环境下哨兵防袭击谈谈感受:1.主要防止内部矛盾引起的袭哨事件。如防部队内部人员的袭哨、防止人民群众因为各种原因的袭哨、国内违法犯罪人员的袭哨(特别是暴恐势力的袭哨)......2.重大节日(重要时期、事件)期间的预防工作。3.警卫人员的思想素质、军事素质的训练提高(警惕性高、个人军政素质是基本的要求)。4.单位应急分队的训练(这是防袭哨的关键与支撑)。5.强化技术装备保障,武器、通信、运输等保障措施缺一不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4:37
一、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
军事高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使得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空袭作战行动贯穿战争始终
从近几场局部战争可以看出,空袭已不再是拉开战役或战斗的序幕,而是贯穿战争的全过程、全方位。空袭的目标,也由单纯的打击军事目标发展到打击首脑机关、生命线工程等具有战争潜力的一些重要民用目标,从而达到动摇军心民心、瓦解士气的目的;空袭也不分前方和后方,精确打击和大规模的空袭趋于一体,由重点轰炸改为全面轰炸,实施全方位的立体打击,对重要经济目标实施防护的难度日益增加。
(二)重要经济目标成为打击重心
城市经济目标已成为敌方空袭的重要目标。城市是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是*、经济、文化中心,打击城市重要经济目标,可以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还会带来较大的次生灾害,收到“点穴”式打击的奇效。因此,未来空袭作战,强敌除了空袭军事指挥控制系统外,还会重点打击具有战争潜力的经济目标和城市“生命线”工程,以达成迅速削弱对方的实力,造成民心慌乱,丧失抵抗意志的作用,从而打击其支持战争的能力和民众的心理。
(三)作战空间向立体化扩展
由于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天候、全方位、全天时作业的侦察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战场所需的各种情报,使得战场透明度越来越高,强敌能够远距离直接实施指挥控制作战行动,改变了以往作战行动局限于双方直接接触地区和交战线附近地区的状态,战争行动的空间范围空前扩展,前后方的概念模糊不清,战场呈现出较多的非线性或无战线状态。同时,由于导弹、飞机等武器装备性能的不断提高及广泛应用,战场空间向高低前后结合的高度立体化发展,对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战争最终目的不再是攻占地盘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利益争端都是通过*、经济、外交、军事等综合手段解决,战争是解决分歧的最终手段。因此,现代战争的目的已不再是攻城掠地,而是迫使对方在*上屈服或达成某种特殊目的,即使是敌对双方兵戎相见,一旦一方达成军事、*和经济目的后,就会*迫对方坐下来谈判,不再全歼敌军攻城掠地,最终的结局还是通过*和外交手段来解决分歧。
二、信息化条件下重要经济目标防护面临的困难
面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我国防敌大规模、高强度的空袭和精确打击的能力还有限,重要经济目标的防护力量和防护资源也很有限。从人防部门的角度,我们只有清醒地看到信息化条件下重要经济目标防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好防护工作。
(一)专业防护力量配置薄弱
当前,我国的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力量主要是野战防空、要地防空和人民防空。城市预备役防空分队数量少,仅限于沿海、沿边大中重点城市才有防空分队;装备质量不高,基本上是野战防空部队淘汰的装备;组训难度大,训练难落实。就我市而言,虽然界定了50多个重要经济目标,指导目标单位编制了防护预案,配备了必要的抢险、抢修力量,但防护预案中防护措施、手段、方法十分简单,未经防护方面有关专家论证,其实际防护效果很难应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防空袭的要求。组建的7类11支人防专业队伍,由于所在企业改制重组、人员流动频繁,加之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培训和演练,多数专业队员素质不高,缺乏熟练的专业技术,难以适应平时防护和战时抢修任务,缺乏协同作战的经验。
(二)防护设备和器材缺乏
从目前各目标单位的防护能力整体分析看,防护物资储备的科技含量低,不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应对高技术武器精确打击的要求。现有的防护措施、手段和方法,仅局限于被动防护。目前,我们主要是在遭敌空袭后,围绕在保证减少人员伤亡的前提下,针对消除空袭后果,及时恢复生产所采取的有限防护措施。仅此有限防护又受到经费、观念、制度等原因的影响,一些必备的器材、抢修物资(设备)得不到配备及储备。至于在空袭前采取的“隐真示假”、“设障”、“干扰”、“伪装”等主动防护措施均未实质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能力。
(三)布局规划不合理
一些重要经济目标在选址、确定规模上缺乏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或者说只考虑符合经济利益,而缺乏考虑项目的易损性、再生性、隐蔽性。一是目标过密。重要经济目标都不是孤立的,特别是一些易产生次生灾害的重要目标周围都会有许多重要的、高价值、相对集中的经济目标,一旦遭到空袭,后果不堪设想。二是目标过多。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的经济目标数量不断增多,分布越来越广,城市越大,数量就越多,防护的任务就越重。三是目标过露。特别是一些大型厂矿企业,由于单纯考虑经济效益,大多关键设备建在地面,占地面积大,而且暴露,地下没有备用设备。一旦战争暴发,由于目标明显,极易现遭敌方侦察识别并摧毁。
(四)防护方案不健全
由于发展经济一直是和平时期社会的主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下,各级领导和重要经济目标单位的防护意识还不强,经济目标防护工作摆不上位置,在工作中只重视平时使用和生产效益,忽视了战时防护能力建设,许多重要经济目标单位没有结合单位实际制定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方案,如疏散转移、地下掩蔽、抢险抢修等方案不健全,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方案,但普遍不具备可操作性。
三、信息化条件下提高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配置
*在决策、规划涉及国计民生和战争潜力的项目时,要把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同城市和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以长远的眼光,瞻顾未来经济目标防护的需要,既要考虑项目建成后的实际效益,又要考虑平战结合、军民兼备、功能转换、防护要求等因素的需求,来确定重要经济目标的布局。
一是合理配置。经济目标主要集中在城市,因而防护建设重点就在城市。平时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依法贯彻人民防空的要求,经济目标布局要合理,疏密有致。严格控制城区内的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避免重要重要经济目标布局过于集中。在高危区附近不能新建重要经济设施。对新建重要经济目标,从报批环节就考虑其防护问题,加以科学规划,对提高防护效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在建的重要经济目标,未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建设部门不能办理相关手续,从源头上把住配置关口。
二是分散配置。城市的重要经济目标,要按照布局合理、疏密有致的要求,在尽量满足平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分散配置在城市的各个部位,防止过分集中形成目标群。在同一区域内的重要经济目标要尽量做到分散配置,一个方向一条交通要道上不可集中建设多个工厂,在两个工业区、开发区之间应保持20公里以上的距离为易。易发生次生灾害的经济目标,如生产易燃、易爆、剧毒和放射性物质的工厂、车间及储存仓库等,在选址和布局上要避开和远离居民区,避免遭敌毁伤后形成大面积的泄漏和污染,造成次生灾害的蔓延和连锁反应。
三是多重配置。对一些关系战争潜力的重要经济目标,如水厂、电厂、粮库等目标,要根据城市规模和战时需求,在相关不同地域重复建设,以便互为补充、互为替代,保证战时保障不间断。对平时生产影响较大或因财力不足暂不能建成的配套经济目标,要作出分步建设计划,预留功能“接口”,以便逐步落实。
四是地下配置。城市的“生命线”工程要注重规划地下建设项目,特别是地下电站、地下供水库的建设;通信、电力等管线的配置也要结合城市改造,有计划的逐步迁入地下;对应付战争和自然灾害的战略物资库和举足轻重的工厂主要设备更要逐步地下化,并保障其必要的生产条件和良好的抗毁能力。城市建设和规划部门,特别要注意使地面规划与地下规划相衔接、地面建筑与地下工程相配套,城市旧城改造、新区建设,都应按照人民防空要求修建防护设施并同步建设防空地下室。
(二)整体抗击,重点防护
一是优化防护力量配置。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力量配置要按照行动方便、就近配置的原则,战前在重要经济目标附近分散配置,一旦目标遭到袭击,专业队伍能够快速完成任务。如抢险抢修专业队应围绕生命线工程类目标重点配置,医疗救护、防化、消防专业队应围绕易发生次生灾害类目标重点配置,运输专业队应围绕应急救援保障类目标重点配置。
二是发挥整体防护效能。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人防部门和人防专业队伍的力量很难完成任务,应增强整体防护的意识,在防护体系的构建、防护力量的运用、防护行动上实施综合防护,实现力量的集中、指挥的统一。将重要经济目标防护与城市防空作战相结合,将人防专业队伍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密切协调人民防空与要地防空、野战防空、城市防卫作战之间的行动,使防护力量有机融合,相互协作,形成整体合力,发挥整体防护效能。
三是增强防护针对性。由于城市重要经济目标数量多、分布广,防护任务十分艰巨,而防护力量和资源有限,处处设防则防不胜防。因此要加强防护的针对性,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要求,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重点目标。如目标群突出价值重大、地位重要、影响深远的目标;单个目标突出关系目标整体功能发挥、抗毁能力弱的关键性的机器、设备、工具和原材料;人员突出对目标运行发挥重要作用的管控人员和生产人员。集中人力和物力,对其重点设防,增强防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探索防护新方法。信息化条件下空袭作战,参战兵器多,目标定位准,打击精度高,摧毁破坏大。必须采取防硬摧毁与防软杀伤相结合,防有形的空中打击与防无形的电磁攻击相结合,公开、固定的地上设置与隐蔽、疏散的地下部署相结合,技术防护手段与战术防护手段相结合,传统防护手段与先进防护手段相结合的防护措施。做到走、藏、消并举,骗、扰、抗并重,防、抢、救齐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重要经济目标远程监控防护,增强防护的时效性。
(三)完善方案,注重演练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只有平时有预案,战时才能有条不紊地行动。一是科学界定目标。依据国家对重要经济目标分级分类标准,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对辖区区重要经济目标进行价值评估和科学分类界定重要经济目标。二是精心制定预案。重点围绕重要经济目标“防什么、怎么防、谁来防、如何保障”等问题进行研究,对预案中的每一项行动、每一个要素和环节都要具体明确,做到定人、定位、定标准、定责任。针对遭空袭被毁伤的不同情况设计多种抢险抢修应对措施,并针对各目标单位特点,定期组织修订完善防护方案,确保重要经济目标防护预案操作性强。三是注重加强防护演练。紧紧围绕人民防空应急准备需要,指导重要经济目标单位参加综合性的实兵演练,突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组织指挥、联合协同、综合防护和应急救援等内容的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锻炼各级人防指挥机构组织指挥协调能力,提高专业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积极筹措,搞好保障
防护物资器材的储备保障关系到抢修抢险行动的顺利进行。平时应根据重要经济目标的性质和重要程度,由目标单位提出保障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做好保障工作。在物资储备数量上,应按照目标防护方案,进行科学测算,制定具体的物资保障方案,各类物资器材的数量通常按“重要器材多储,一般器材少储,专业器材多存,通用器材少存,能临时筹措少存”的原则进行储备;在物资筹措上,应区分职责,分块负责,抓好落实。如防护器材、抢险抢修器材由重要经济目标单位负责,生活器材由*协调负责,易燃易爆和通信器材由人防部门负责;在物资管理上,应有专门的存放位置,指定专人保管,对有使用期限的物资还要定期更新、及时补充,如医疗救护器材可平、战两用,用后补充。
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是城市人民防空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必须从“战场”和“市场”的需要出发,坚持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坚持长远建设与应急建设相结合,坚持国家建设与社会、集体、个体建设相结合,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和途径,真正把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追问遇得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