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4: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8:24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四首(清 纪昀) 其一 沿江无数好山迎,才出杭州眼便明。 两岸濛濛空翠合,琉璃镜里一帆行。 其二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其三 烟水萧疏总画图,若非米老定倪迂。 何须更说江山好,破屋荒林亦自殊。 其四 金碧湖山作队看,沙鸥却占子陵滩。 武林旧事依稀记,待诏街头卖牡丹 赏析: 杭州钱塘江的上游,出富阳县境一段称富春江,再上溯进桐庐和建德两县境内一段称新安江。两江风光素有美称,尤以富阳至桐庐七里垅一段为最佳。因此,汉代严光当年*失意隐泽而居便选择了七里垅这块地方。至今严子陵垂钓之处一直传为名胜。纪昀这首诗(共四首绝句组成,这里选其中三首)就是他在乘舟游览这一带风光后所写下的赞美之词。 这几首绝句是随着船的行进,一路记下的所见和所感。第一首写船出杭州时的第一印象;第二首写船行之中对沿江风光的瞬间感受;第三首则是概括地抒发他对这一带风景的总的观感。 纪昀乘舟游览的富春江与新安江虽然同出一江,但由于地理地貌结构的不同,两江的风光是大有殊异的。一个淡雅平静;一个浓艳热烈。这几首诗中,纪昀精细地捕捉到了它们的一些特点,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两江风光的殊美之处。 “沿江”两句点示了一出杭城富春沿岸风景特点:近江是平川,远处有好山。因而,当诗人端坐船首,展眼眺望时,即感到有一种豁然开朗、心旷神怡之感。随着船的行进,远山不断地变幻着山势山貌,近岸则绿色空濛,加之富春江一平如镜,因而,诗人就自感宛如在翠绿色的琉璃镜中穿行一般。 船再向上行驶,江边景色又有了新的变化。诗人及时抓住了瞬间观景的一些感受,别致独特地吟诵出了他的第二首诗。“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参差的绿色一直延伸到大江之边,这是由于江至桐庐县境,山势迫紧,山脚一直伸到江边之故。因此,刚刚是感到空荡荡开阔、顺气舒心,而此刻则又似如堕绿烟之内,船被包围在“浓似春云”的树海之中了。由于离绿树是如此之近,仿佛伸手可及,故而,诗人此时傍依斜阳推篷而坐时,感到诱人的翠色也似乎要随人上船了。 第三首绝句好像是对此行观景的一个小结。诗人把这一带的风光比作是大画家米芾和倪瓒的山水画。他感到这一带山水好就好在毋须雕凿,任其随意装点,均具诱人游览的魅力,甚至连破屋荒村置于其中也能化腐朽为神奇,自有一种殊异的使人流连忘返的韵味。 最后一首写的是过了桐庐之后,他见到的湖山风光。特别提到“子陵滩”使他想起“旧事”,与题目中的“严陵”相照应。严陵是严光的陵墓。 游览山水,写诗赞美,看似容易,其实不然。这几首绝句诗人随口吟来,初看通俗如白话,实则一首有一首的不同特点,既渐次写出风景的变化,又从结构上点面结合,动静相生,有一种层层推进之感,使人读了既有点的细节感受,又有动的势态体味,仿佛我们也身临其境,随船而行。 山水诗要写得不落前人窠臼,除了要有纯熟的作诗技巧外,诗人对于所描写的对象有无真正独特的体会很重要,纪昀这几首诗证明了他已具备了上述两个条件,因而,尽管自古以来写两江风光的诗作为数不少,可他这一组诗列于其中,仍能给人一番独特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