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计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4:4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5:10
1.曹操是“可爱的奸雄”,表现在他对于人才的管理和利用,用人不拘一格,而且抓大放小。《演义》由于故事的需要把他“奸妄”化了,其实他在年轻的时候是很有正义感的青年。《志》中记载了他在青年时期不畏强权、秉公执法的很多故事。但是为人性格有点问题,喜欢恶作剧,曾经偷过别人的新娘。人长的丑,丑到外交使臣来了他找人冒充他来迎接(《志》里有记载)。算是文武全才,写过书,可惜未能流传至今。历史贡献是很大的,在后汉记载曹氏父子也是了不起的一笔(《后汉书》《魏略》《中国文化史》)。养的儿子也是最出色的,曹丕、曹植那都是当时的文豪。用人上不偏听,而是采取“众议”而“独决”的方式,功劳最后都是大家的,过错都是自己的,很大度的表现。是伟大的思想家、*家、军事家。
再说刘备,那得算“屡败屡战的枭雄”。《演义》把他“娘化”了,他其实是很少哭的《志》中就记载他哭过关羽、哭过夷陵兵败。《志》中记载他的相貌好,伟人的相貌。此人是个地地道道的*家,耍权利、买人心是他的强项。作为蜀国的CEO他与曹操不同的是:仗有关羽、张飞、黄忠这些上将给他打,民政有诸葛、费纬之世之良才帮他巴拉算盘,军政有法正、马良等奇才。他最大的才能就是把人都管理好。一个外来政权能做的向他这样稳的也是不多见的。打仗嘛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将领了,没打过大胜仗,只能杀杀贼寇。不过此人心眼小到是真的(《先主传》中有记载),而且疑心太重(比曹操重多了)。说个例子,他不信任诸葛亮,但对于人才又不想放弃,所以是用而不重用。直到他死时没有依靠了才托孤诸葛(关羽、张飞、黄忠、马超都死了),即使这样还是不信任,结果给诸葛安排了个副手李严。再说对待赵云也是不信任,赵云到刘备死都是个杂牌将军。即使他救过刘禅。但由于不是名门所以不被重用。
2. 诸葛不要把他看作军事家,连历史对他的评价都是*家,而且按照《志》中记录以及易中天老师的解说那他还应该是一个视权利大于一切的“官迷”。他在失街亭斩马谡后建立了问责制,这才第一次堂堂正正的带兵打仗。其实他还是稳坐中军的,至于什么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小说情节都是虚构的。最了不起的赤壁之战还是人家周瑜指挥的。没打过打仗也不是打仗的材料,“行事谨慎”是他一生的作风。所以刘备打南四郡启用的是关羽张飞,讨张鲁启用的是法正,征刘璋用的是庞统。哪一次也没有用诸葛。准确的说他的后期(老年)由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为了把大前方改为大后方,为了转移社会*和压力他只有打仗,而打仗的结果就是貌似“半途而废”,实际是他不想用一个蜀汉政权来作为他*延伸的赌注罢了,所以他生前没有失败,一切均来自*。(主要表现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上)
3.比谁厉害?难道要参加幸运52吗?那恐怕都不比杨修。呵呵,这当然是玩笑话。作为历史上的人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但决不能用来比较。每个人的审美不同所以各有偏好,我本人就比较喜欢贾诩。先说贾诩,军事奇才(曹操差点丧命),*高人,而且一辈子清贫,是现在公司白领的楷模。郭嘉,军事奇才,可惜身体不好,英年早逝,但是其人作风很差,私生活不检点所以不能算大才(古代用人标准)。司马,不用说真正的阴谋家,很知进退,为子嗣奠定了成就霸业的基础,军事上远胜诸葛,但*上就不如诸葛掌控的好了,还好他的命不错,曹氏父子先后病逝,也是天命吧。最后说诸葛,*家,著名谋略隆中对,可惜是*路线不是军事的。LZ把他们都看做军事谋士来比较,恐怕是3个第一,诸葛第四了。真正的军事奇才又能带兵前线的应该属一下几人:周瑜(赤壁),荀彧(官渡),张辽(逍遥津),关羽(守荆州),陆逊(夷陵),吕蒙(麦城)。三国时期的名战役太多了,恐怕就是一盘斗兽棋,时也命也,都付笑谈中。
最后说一句我也希望有一个官方的排行(易中天老师好像在弄)。真的有了就好了,就不会再问这问题的时候旁边出来一位喊:谁厉害?郭德纲啊!
希望有用,快乐三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5:10
历史上,曹操的人品确实比不上刘备,陈寿的三国志里就有评价,只不过《演义》是更加深化而已。军事才能显然曹操更胜一筹,*才能各有所长,刘备选对了一个诸葛亮就很了不起。
诸葛亮的兵败多在六出祁山,除了一次因为李严谎报军情外,基本都可以归作打仗不利。
个人觉得谋士排名根本没必要,仅从站立的角度也分不出上下,互有胜负嘛。而且某事的才能不仅仅体现在军事上,*上的出谋划策一样很重要。荀彧、诸葛亮应该是*上的谋划更为出色,《三国志》里陈寿把二荀、贾诩放在一个传里,称其为良、平之才。郭嘉、程昱、吕蒙、周瑜应该是军事上更见长。“诸葛一生为谨慎”,不敢弄险,说句有些人不讨喜欢听的话,诸葛亮的军事水平可能要低于郭嘉、贾诩,司马懿说不好,毕竟《三国志》里不敢收录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5:11
1.根据史书看,曹操是个伟大的*家,军事家,文学家,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人品五五开,即屠过城也赦免过杀子仇人张绣.刘备机变才能不如曹操,但他有优点,百折不挠和会用人.从人品上说和曹操差不多,比如他夺四川利用别人对他的信任,背后给人一刀.总体上说是个宽宏的人,比如他善待*投降曹操的黄权家属和刘璋.
2.诸葛亮几次北伐都没有取得重大的战果.其中有次十万军队打不下魏国郝昭率领三千人防守的陈仓,*退兵.这件事三国演义也有记载.
3.其实周瑜、诸葛亮、司马懿、吕蒙不是单纯的谋士应该算是将领,如果一定要排名的话只能按历史作用来排名.第一应该是曹操,他统一了中国北方.第二是周瑜,他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第三是诸葛亮,他支撑了弱小的蜀国.第四是司马懿,他建立了晋朝的基础.第五是陆逊,他挽救了吴国.第六是荀彧,他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第七是鲁肃,他最早意识到联刘才能抗曹,没有他也没有孙刘联盟.其他的如贾诩、郭嘉、程昱、荀攸、吕蒙、庞统、法正、张昭、张宏等人曾经影响过一两场战争的胜负但没有改变历史的走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5:11
1、勤王图霸计,即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计属于典型的*计谋。提出此计的有荀彧、沮授,成功的是荀彧。汉献帝即位后,接连遭受董卓、李榷、郭汜乱政。在政局不稳、战事不断的年代,汉献帝过着颠沛流离、东躲*的苦难生活。尽管汉献帝如此狼狈,可皇帝毕竟是一面颇有号召力的旗帜。对于这点,荀彧看得很清楚,听说汉献帝移驾洛阳,马上向曹操进言。举晋文公纳周襄王、汉高祖为义帝发丧的例子,说明勤王的重要性。还提醒曹操,若不早图,别人将先我为之。曹操何等人物,岂肯错过这样的好事,立即兴师勤王。可以说曹操之所以能够扫平群雄、称霸中原,与此计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
2、扼喉待变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官渡之战,曹袁兵戈相向。很快曹军粮草用尽,曹操意欲退兵。荀彧闻之,献此计。先挑明官渡之战的重要性,胜则消灭袁绍、一统北方,乃天下之机。又举楚汉相争的例子,说明兵少粮尽并不可怕,只要画地而守、扼喉待变,一定能以少胜多取得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试想如果曹操官渡失败,不仅很难统一北方,而且曹操统一大业将受到严重的打击。所以此计对于官渡之战的胜利,以及最后统一北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仗义招才计,此计属于*计谋。刘备被吕布打败后,只好投奔曹操。对于刘备去留,曹操内部意见不一。荀彧、程昱认为刘备乃英雄,不杀终为后患。而郭嘉却认为杀一人而阻天下志士之望,谁肯共谋天下呢。曹操也觉得杀刘备不利于招揽人才,故不杀,并表刘备领豫州牧。观曹操此举乃真英雄也!是故英雄对决,不应施以小人招数,而应正大光明地分出高下。相反,纵然杀掉刘备,势必会招来更多的敌人,况且刘备当时并没有显露出英雄本色。因此留着刘备未尝不是好事,后来无数智谋之士投奔曹操,足以证明郭嘉有相当远见。
4、借刀杀人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平定北方四州,袁尚兄弟*逃亡辽东。表面上看若袁氏与公孙康联合会对曹操构成很大威胁,所以曹操大部分手下主张趁胜一举歼灭袁氏与公孙康。他们没想到还有一个对曹军更为有利的隐藏条件,即是让袁氏与公孙康火并,而曹操能坐收渔翁之利。此时郭嘉尽管已留易州养病,远离战场,但局势的发展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劝曹操不可出兵追击。若出兵,二者必并力抵抗,急不可下;若缓之,使公孙康、袁氏相拼,其势然也。曹操从其计,果然袁氏兄弟被公孙康杀死。可以说曹操能最终消灭袁绍势力,进而统一北方,与此计有着重要的关联。
5、声东击西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兴兵讨伐张绣,久攻南阳城不下。于是曹操命士兵做好继续攻城准备,自己却骑马绕城三日(见东南角砖土新旧不等,多半毁坏,容易攻城),然后假装从西北角入城。这一切贾诩在城上看得清楚,便欲将计就计,为张绣献此计。先说明曹操去西北角积草,看上去想从西北入城,不过是虚张声势,实则想从东南角攻城。然后劝张绣把百姓假扮士兵守西北角,令主力埋伏在东南角。果然不出贾诩所料,曹操被杀得大败而归,从而南阳之困得以解除。
6、离间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与韩遂、马超对峙,双方互有胜负,相持不下。然而双方实力毕竟悬殊,韩遂很快支撑不住,于是想与曹操讲和。怎样才能毫不费力、一食二鸟呢?既然韩遂有讲和之意,贾诩马上想到了离间计。先让曹操次日与韩遂交谈良久,使马超心疑。然后让曹操亲作一信与韩遂,故意将信中关键处涂抹不清,让韩遂、马超互相猜疑,进而发生火并,使其两败俱伤。事情果然不出贾诩所料。
7、翁中捉鳖计,此计属于*计谋。赤壁之战后,曹操一直在寻找机会消灭孙刘,只是怕马腾偷袭许都。于是荀攸献计,要曹操用汉献帝名义加马腾为征南将军,使其讨伐孙权,诱其入京师,然后除掉他。此计为计中计,是远攻近交计中的子计。
8、以逸待劳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蜀军攻打定军山不下,法正及时提出此计。他仔细观察地形,发现定军山以西有座宝剑峰,比定军山还高。就劝黄忠抢先夺此山,这样定军山之虚实一目了然,将给魏军带来很大威胁。然后根据当时的敌情我情,让黄忠守在半山,自己居山顶。待夏侯渊兵至,举白旗,黄忠按兵不动;待到敌人倦怠无备,举红旗,黄忠立刻下山击之,必当全胜。后来形势果然如法正所料,黄忠不仅夺了定军山,还杀了曹操大将夏侯渊。此计为蜀国的全盛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9、趁火打劫计,属于*计谋。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争斗,引起宫廷内乱。这时,远在西凉的董卓收到何进命其进京救驾的密令,犹豫不决。谋士李儒对当时的局面看得很明白,于是力劝董卓以“奉诏救驾”为名,趁机进京夺取政权。董卓听从李儒的计谋,率领西凉大军迅速进入京城,在李儒、吕布的帮助下,先铲除了丁原等异己,接着废少帝立献帝,从而把持了朝政大权。
10、顺手牵羊计,属于军事计谋。关羽死后,蜀吴之间的矛盾达到白热化,按理说魏国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曹丕完全可以联合蜀国灭掉吴国。可是刚刚称帝的曹丕只顾铲除异己巩固政权,却失去了这样的好机会。当时,谋士刘晔曾提出此计:蜀吴交兵,天亡也。若遣一上将提兵数万,渡江袭之,魏蜀联合,吴国不出半月可亡矣!或者让蜀吴争斗,魏国也可坐收渔翁之利。当然曹丕并没有听从,等到吴国大胜蜀国后,他却错误地出师伐吴,结果一战败北。
11、调虎离山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打败张绣后,矛头指向徐州吕布。如果正面与吕布交手即使取胜也会损失惨重。这时早已投降曹操的陈登成功运用此计,达到兵不血刃的目的。一是诱吕布将妻小与钱粮移屯下祁,从而为后来占领徐州清除障碍。二是骗吕布说泰山孙观等谋反,结果让吕布与陈宫夜间厮杀起来,杀到天明,方知中计。吕布急忙赶回徐州,陈登父亲早已占领此城。三是伪传将令,对高顺、张辽说吕布被围,让高、张率兵营救。在陈登策应下,曹操很快拿下小沛。此计使得吕布短时间内丢了大部分领地,只剩下下祁一块不大的地方了。
12、攻心计,属于*计谋。三国后期,诸葛亮为伐魏,想先解决南蛮以解除后患。马谡及时献此计。大意是南蛮地处偏僻,即使武力攻下,也很难真正征服。不如以军事为辅、*为主,以攻心达到武力不能解决的目的。后来诸葛亮成功的运用了此计,七擒孟获,使得南蛮纳入蜀国版图,也为后来的伐魏解除了后患。
13、笑里藏刀计,属于*计谋。讨伐董卓失败后,袁绍回到渤海,军中缺粮,冀州韩馥遣人送粮。谋士逢纪献计。先与公孙瓒相约夹攻冀州,事后平分其地。同时派人密报韩馥,韩馥必然请袁绍共同御敌。然后从中取利。果然韩馥请袁绍营救冀州,并让出冀州给袁绍。等到袁绍夺了冀州,马上与公孙瓒撕破面皮,自己独占冀州,为袁绍统一北方四州打下基矗
14、美人计,属于*计谋。董卓把持朝政以后,弄得上下怨声载道,各地盗贼猖獗。司徒王允看到董卓、吕布皆是好色之徒,于是巧使美人计,让貂蝉离间董卓吕布,从而让其父子两人火并。最后王允、吕布联手杀死董卓,使汉朝天下得以暂时的安宁。
15、苦肉计,属于军事计谋。蒋干到东吴说周瑜,被周瑜将计就计,使曹操杀死蔡瑁张允水军两都督,为自己除去了后患,但曹操水军实力乃就很强大。周瑜于是与老将黄盖演出一场苦肉计来。这事几乎瞒了东吴所有人(包括孙权都以为周瑜是真的想杀黄盖),只有黄盖的老友阚泽与孔明清楚。结果曹操中了计,苦肉计的成功为后来的火烧曹船立下汗马功劳。
16、连环计,属于军事计谋。赤壁之战的胜利与诸多计谋密切相关。如草船借箭、借东风、连环计、离间计、苦肉计、火攻等等。其中连环计是其中最关键的一计。当时蒋干在东吴遇上庞统,并极力推荐庞统去见曹操。庞统有心让东吴与刘备取胜,于是献此计。看上去,联环能让船上的曹兵如屡平地,很管用。其实一旦联环,与到紧急事情(如火攻等)后就变成大患了。曹操及其谋士都没有想到这点,因此遭到火攻是必然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5:12
1、刘备没有曹操才能好,曹操才华横溢。曹操人品也没有那么烂。
2、当然有了,很多。其实丢掉荆州也是他的过错,如果让赵云守,不至于这样。
3、郭嘉、司马懿、诸葛亮、贾诩、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