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什么 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6:0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2:20
血栓形成的三个基本因素是:①血管因素;②血2113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③血流速度。 这三个基本因素受到许多先天性和获得性(后天性)因素的影响。正常血管内壁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有抗血栓形成的功能。血液有凝血和抗凝血系统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和抗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因此血液可保持溶胶状态5261,血流状态和速度对血栓发生有一定影响。在正常情况下,这三种因素保持正常,因此不易发生血栓,但是在一些因素,如高血脂的长期影响下和血流切应力对血管壁作用下,可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 。动4102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则血管内壁表面的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会在破溃处黏附、1653聚集使管腔狭窄,并且使凝血系统激活而形成血栓。所以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使血小板黏附内、聚集,造成血栓形成,这也是为什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有助于预防动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静脉血栓形成大多数没有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静脉血栓的形成和动脉血栓形成不同,静脉血栓形成是以血液高凝状态为主。 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将血栓分为动脉血栓、容静脉血栓、心房、心室血栓和微血管血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2:20
血栓栓塞性疾病在临床上甚为多见,涉及的病因相当广泛。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对血小板生物化学、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凝血因子化学结构以及超微结构研究的深入,对血栓形成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目前认为血栓形成是复合因素所引起的,其中血管壁、血小板、血流速度、血液黏度和凝血活性等,均有重要作用。近来对于血液蛋白酶抑制物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先天性血栓性物质或先天性血栓倾向的病人,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常见的病因如下:
1.血栓性素质
(1)抗凝物质缺乏:抗凝血酶Ⅲ缺乏、异常抗凝血酶Ⅲ症、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肝素辅助因子Ⅱ缺乏。
(2)纤维蛋白溶解异常:纤溶酶原缺乏、纤溶激活物质缺乏、纤溶抑制物增多、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2.静脉血栓形成
(1)血流淤滞:妊娠、肥胖、创伤、外科手术、充血性心力衰竭、卧床过久。
(2)凝血亢进:恶性肿瘤、骨髓增生性疾病。
(3)其他:口服避孕药、溶血危象。
3.动脉血栓形成
(1)血管壁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
(2)血液黏度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浆细胞病、烧伤。
(3)血小板功能异常: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4.微循环血栓形成
(1)栓塞:多见于动脉血栓。
(2)凝血活性增高:细菌性内毒素、病毒、溶血、坏死组织、肿瘤细胞、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清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2:21
心、血管内膜损伤
⑴内膜受到损伤时,内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脱落,内皮下的胶原纤维裸露,从而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的Ⅻ因子,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
⑵损伤的内膜可以释放组织凝血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⑶受损伤的内膜变粗糙,使血小板易于聚集,主要黏附于裸露的胶原纤维上。
血流改变
血流变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
血液性质改变
主要是指血液凝固性增高,见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如在严重创伤、产后及大手术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2:20
血栓形成的三个基本因素是:①血管因素;②血2113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③血流速度。 这三个基本因素受到许多先天性和获得性(后天性)因素的影响。正常血管内壁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有抗血栓形成的功能。血液有凝血和抗凝血系统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和抗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因此血液可保持溶胶状态5261,血流状态和速度对血栓发生有一定影响。在正常情况下,这三种因素保持正常,因此不易发生血栓,但是在一些因素,如高血脂的长期影响下和血流切应力对血管壁作用下,可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 。动4102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则血管内壁表面的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会在破溃处黏附、1653聚集使管腔狭窄,并且使凝血系统激活而形成血栓。所以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使血小板黏附内、聚集,造成血栓形成,这也是为什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有助于预防动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静脉血栓形成大多数没有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静脉血栓的形成和动脉血栓形成不同,静脉血栓形成是以血液高凝状态为主。 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将血栓分为动脉血栓、容静脉血栓、心房、心室血栓和微血管血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2:20
血栓栓塞性疾病在临床上甚为多见,涉及的病因相当广泛。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对血小板生物化学、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凝血因子化学结构以及超微结构研究的深入,对血栓形成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目前认为血栓形成是复合因素所引起的,其中血管壁、血小板、血流速度、血液黏度和凝血活性等,均有重要作用。近来对于血液蛋白酶抑制物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先天性血栓性物质或先天性血栓倾向的病人,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常见的病因如下:
1.血栓性素质
(1)抗凝物质缺乏:抗凝血酶Ⅲ缺乏、异常抗凝血酶Ⅲ症、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肝素辅助因子Ⅱ缺乏。
(2)纤维蛋白溶解异常:纤溶酶原缺乏、纤溶激活物质缺乏、纤溶抑制物增多、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2.静脉血栓形成
(1)血流淤滞:妊娠、肥胖、创伤、外科手术、充血性心力衰竭、卧床过久。
(2)凝血亢进:恶性肿瘤、骨髓增生性疾病。
(3)其他:口服避孕药、溶血危象。
3.动脉血栓形成
(1)血管壁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
(2)血液黏度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浆细胞病、烧伤。
(3)血小板功能异常: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4.微循环血栓形成
(1)栓塞:多见于动脉血栓。
(2)凝血活性增高:细菌性内毒素、病毒、溶血、坏死组织、肿瘤细胞、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清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2:21
心、血管内膜损伤
⑴内膜受到损伤时,内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脱落,内皮下的胶原纤维裸露,从而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的Ⅻ因子,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
⑵损伤的内膜可以释放组织凝血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⑶受损伤的内膜变粗糙,使血小板易于聚集,主要黏附于裸露的胶原纤维上。
血流改变
血流变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
血液性质改变
主要是指血液凝固性增高,见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如在严重创伤、产后及大手术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2:20
血栓形成的三个基本因素是:①血管因素;②血2113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③血流速度。 这三个基本因素受到许多先天性和获得性(后天性)因素的影响。正常血管内壁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有抗血栓形成的功能。血液有凝血和抗凝血系统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和抗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因此血液可保持溶胶状态5261,血流状态和速度对血栓发生有一定影响。在正常情况下,这三种因素保持正常,因此不易发生血栓,但是在一些因素,如高血脂的长期影响下和血流切应力对血管壁作用下,可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 。动4102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则血管内壁表面的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会在破溃处黏附、1653聚集使管腔狭窄,并且使凝血系统激活而形成血栓。所以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使血小板黏附内、聚集,造成血栓形成,这也是为什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有助于预防动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静脉血栓形成大多数没有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静脉血栓的形成和动脉血栓形成不同,静脉血栓形成是以血液高凝状态为主。 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将血栓分为动脉血栓、容静脉血栓、心房、心室血栓和微血管血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2:20
血栓栓塞性疾病在临床上甚为多见,涉及的病因相当广泛。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对血小板生物化学、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凝血因子化学结构以及超微结构研究的深入,对血栓形成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目前认为血栓形成是复合因素所引起的,其中血管壁、血小板、血流速度、血液黏度和凝血活性等,均有重要作用。近来对于血液蛋白酶抑制物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先天性血栓性物质或先天性血栓倾向的病人,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常见的病因如下:
1.血栓性素质
(1)抗凝物质缺乏:抗凝血酶Ⅲ缺乏、异常抗凝血酶Ⅲ症、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肝素辅助因子Ⅱ缺乏。
(2)纤维蛋白溶解异常:纤溶酶原缺乏、纤溶激活物质缺乏、纤溶抑制物增多、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2.静脉血栓形成
(1)血流淤滞:妊娠、肥胖、创伤、外科手术、充血性心力衰竭、卧床过久。
(2)凝血亢进:恶性肿瘤、骨髓增生性疾病。
(3)其他:口服避孕药、溶血危象。
3.动脉血栓形成
(1)血管壁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
(2)血液黏度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浆细胞病、烧伤。
(3)血小板功能异常: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4.微循环血栓形成
(1)栓塞:多见于动脉血栓。
(2)凝血活性增高:细菌性内毒素、病毒、溶血、坏死组织、肿瘤细胞、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清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2:21
心、血管内膜损伤
⑴内膜受到损伤时,内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脱落,内皮下的胶原纤维裸露,从而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的Ⅻ因子,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
⑵损伤的内膜可以释放组织凝血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⑶受损伤的内膜变粗糙,使血小板易于聚集,主要黏附于裸露的胶原纤维上。
血流改变
血流变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
血液性质改变
主要是指血液凝固性增高,见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如在严重创伤、产后及大手术后。
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形成血栓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风湿性和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创伤性或炎症性动静脉损伤部位等。2、血液凝固性增加:一般是由于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导致血液出现高凝状态,多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高凝状态。
血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血栓形成在学术上公认的有三大主要原因:1、血液的高凝,高龄状态下的血液容易凝固,不容易溶解。2、血液的涡流,当血液涡流形成时,有血流动力学方向的改变,容易形成血栓。3、血管壁的损伤,可以继发凝血,有内源性、外源性凝血产生,引起血栓的形成。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可以为血栓提供形成条件,比方长期卧...
血栓的形成是什么
血栓形成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血栓形成的具体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不是十分清楚,可能跟以下一些原因有关:第一、和局部运动障碍有关,因为肢体运动障碍后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就会引起血栓形成;第二、和凝血系统变化有关,某些疾病,比如肿瘤或者是孕妇,会引起血液的凝血系统改变,就容易...
血栓是什么形成的
血栓的形成往往与某些特定条件相关。常见的条件包括:血管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血管损伤会导致血小板活化并聚集在受损部位;血流缓慢则容易导致血液淤积,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有利环境;而血液高凝状态则是由于遗传或某些疾病导致的血液凝固性增强,易于形成血栓。四、血栓的影响及预防 血栓形成可能引发一...
血栓形成的条件
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形成的条件有下列几点:一、与内皮损害有关系。首先血管的内皮要有损伤,才会产生血栓,因为血栓是在血管内皮上面形成的,往往内皮有各种原因,比如化学性或者是药物性,或者是内毒素,或者是粥样斑块等,引起了内部损伤,损伤以后,最后导致形成血栓。二、还要有血液凝聚,血小板...
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
1、血管管壁改变,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动脉血管壁最常见的病变,也是血栓形成的首要病因,引起脑动脉血管壁硬化的常见原因是年龄增龄以后血管壁会硬化,还有就是家族史,另外后天性因素就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抽烟等,这是它的危险因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各种脑动脉炎也会引起血管壁的病变,...
形成血栓的三个因素是什么
按照经典的血栓形成理论,形成血栓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血流缓慢、高凝状态以及血管损伤,具体如下:1、血管损伤通常出现在手术或外伤中,这种情况会引起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同时启动,所以会在受伤处发生血栓。2、高凝状态,这种情况常出现在身体患有免疫类疾病,如类风湿或红斑狼疮等,有时也可见于肿瘤...
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
1. 血管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动脉血管壁最常见的病变,也是血栓形成的首要病因。年龄增长、家族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吸烟等后天性因素,以及各种脑动脉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和血管淀粉样变性等,都可能导致血管壁的改变,从而促进血栓形成。2. 血液成分改变:血液成分的改变,如真性红...
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受损之后内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甚至脱落,内皮下的胶原纤维裸露,从而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相关的凝血因子。损伤的内膜还释放组织凝血因素,又激活了外源性凝血系统。受损的内膜变得粗糙,从而使血小板容易聚集,主要黏附于裸露的胶原纤维上,然后随着血流的缓慢,这些斑块脱落之后则形成血栓。
形成血栓的原因
形成血栓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心脏内的血栓往往是由于患者具有心律失常,常见的有房颤或者是瓣膜病,在心脏以及瓣膜周围形成血栓;第二、由于动脉狭窄而造成的血液淤滞,继而造成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进一步造成血小板等聚集,而产生了动脉血栓;第三、由于动脉瘤形成,在局部形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