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3 01: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2:25
你做宗庆后,我做乔布斯 香飘飘在2005年糖酒会的表现,恰好引起了两家公司的注意:大喜大集团,很快跟着出了奶茶品牌“香约”,蒋健琪觉得对方实力不如自己,威胁不大;另一家喜之郎集团,曾经靠果冻这一款产品冲出重围,推出“美好时光”海苔后力压“波力海苔”。它也在觊觎奶茶市场,紧跟着出的产品叫“喜之郎CC奶茶”。后来蒋健琪认为,这是对方在品牌方面的严重错误,喜之郎给人的印象就是果冻,延伸到奶茶上,顾客不会轻易买账。 喜之郎叫“CC奶茶”的一年,蒋健琪意识到,这是扩大优势的宝贵时间,他乘胜追击,2007年销售额终于突破亿元。此时巨头娃哈哈也关注过奶茶市场。虽然蒋健琪没有同对方有任何官方交流,但他得到了内部小道信息:娃哈哈有一群智囊团,针对奶茶市场细致评估后,汇报给总部,结论却是放弃。娃哈哈是做液体饮料的,而奶茶是固体饮料,与其固有产品线有些不符;另外,奶茶行业当时的市场只有几亿元,宗庆后可能认为,奶茶是个“呼啦圈”式的短线产品,不足以为此大动干戈。 但蒋健琪依旧惊出一身冷汗:“卖新产品,靠的就是个机遇吧?娃哈哈本身是一个机遇性的企业:你做得不错,它拿来以后改头换面,变成娃哈哈的‘XX产品’,到全国各地一卖,变成它自己的;等到那家企业有能力到全国卖的时候,大家会觉得,娃哈哈都做出来了,你是在山寨娃哈哈吧?” 用这样的思路分析,蒋健琪觉得,娃哈哈甚至有点像现在互联网行业的腾讯。其他公司推出的新产品,一旦被腾讯“看上”,腾讯就会飞快地进行克隆,以更胜一筹的产品设计和超大用户基数,与产品的原创者抢生意。 “‘狗日的腾讯’就是这个道理,你创新它跟进嘛!创新的力量本身就在小公司这里,大公司往往是扼杀创新的。原来我们中学学*,资本家为了垄断利益,把新技术买下来,锁起来不开发,来保证老产品的销售。”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杉说,“这是本性所致,全世界都是这样的,如果大的激进小的保守,这个世界就是死水一潭了。其实大企业也是从一款产品开始的,有了一个、两个、三个,最后形成企业。” 蒋健琪也琢磨过潜在的竞争对手娃哈哈:看到浙江的青春宝、中国花粉几款产品,娃哈哈出了“营养口服液”,解决小孩不吃饭的问题;后来的娃哈哈果奶模仿广东人、福建人做的小瓶酸奶,这是让它真正发展起来的主力产品;再后来是娃哈哈八宝粥,是学扬州的“亲亲八宝粥”;最成功的产品是营养快线,抄袭河北的小洋人“妙恋”,即使妙恋已经卖到一定规模,在宗庆后的营销轰炸之后,营养快线去年卖了超过80 亿元。 但是蒋健琪认为,自己的思路像乔布斯,不像宗庆后。“我做什么事都有一种研发的心态,不相信调研。乔布斯说他从来不做调研,调查出来的东西是现实里已经有了的东西,是消费者想到的东西,而他就要想到超前一步的东西。你去调研,要么就到香港、国外,看一些中国没有的产品,这是一种创新的思路;要么就像宗庆后,直接用别人的成果。” “乔布斯是完全的创新,而宗庆后老是喜欢跑市场,把有潜力的产品做出品牌,然后拼命打广告。这家企业自己的创新多数都是失败的,像啤尔茶爽、蓝莓冰红茶……但它跟随别人的产品都火,因为别人已经做过调研和市场,市场曲线都帮娃哈哈画好了。” 很快,意识到错误的喜之郎卷土重来,易名为“优乐美”,大举压上。“那个时候香飘飘才100多个营销人员,喜之郎那边1000多人,销售规模几十个亿,人家压过来是有胜算的。”特劳特(中国)(以下简称“特劳特”)合伙人谢伟山说。 据谢伟山形容,蒋健琪当时真的急了,“2007年底,优乐美已经要超过香飘飘了,情况很危急,非常危急。”蒋健琪考虑再尝试一款产品:方便年糕,用开水浇上去就可以食用,这条生产线花费3000万,已经开始动工了。但是他还是有些心虚,求助于特劳特。 特劳特给出了评估:依照“定位”理论,香飘飘并没有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定位,整个运作缺乏指导思想,而这套指导思想,在此后一段时间之内,都应当是:强调自己第一名的位置,在战略上去压制竞争对手。特劳特的另一个建议是,现在并不适合开展产品或品牌的多元化。“他们的意思是,让我在其他方面(新产品年糕)不要起哄了,我很信服。”蒋健琪撤掉年糕生产线。这款产品,他本希望可以像奶茶一样“出奇制胜”。 “创业要聚焦、专注,把资金、包括你这个人的精力都聚焦在一点上,竞争力就比较强。销售人员是追求业绩的,什么产品好卖他就卖什么,新产品或者难卖一点的产品花的精力多,得到的收益小,他们就会回去卖老产品。我们的方便年糕刚刚推出的时候,销售人员会非常有信心,可是要让消费者接受还要有个过程,如果在上市后销量不理想,销售人员还是会回过头去全心全意卖奶茶。所以还不如一门心思卖奶茶。” 蒋健琪希望团队感到已经没了后路,奶茶卖不动就要饿肚子。“很多企业之所以最后成了先烈,因为节奏有问题,该快的时候一定要快。王老吉的成功,就是迅速掌握了市场规律;香飘飘3000万元的年糕不能做,因为一做就会滞缓这个速度,优乐美马上就超过它了,放掉年糕的业务才能保持高速度。”谢伟山说,“蒋总迅速做了放弃,你说他能不心疼吗?但是敢做出这样的决策,很不容易。”香飘飘与喜之郎继续交手,从铺货时间和位置上开始纷争,优乐美降价挑起价格战,还将果冻与奶茶*销售,但香飘飘在“命悬一线”的压力前保持了领先。 之后蒋健琪在研读特劳特《商战》那本书的时候,把那几年的排兵布阵,与主要对手优乐美、其他对手周旋的过程与书中概念做了比较。 “《商战》里面有进攻战、有防御战、有游击战,开拓市场的时候打进攻战;跟竞争对手相比,明显处于强势地位时打的是防御战;只有我一家品牌,做一块市场就叫游击战。一切的一切都是基于‘竞争’。先研发的人不一定会做到老大位置,但是一定要明白,在跟进的综合实力上,对方究竟比你强还是比你弱。” 他的性格中有些矛盾的成分:以浙江省来看,温州、台州古时属越国,“穷山恶水多刁民”,向来能吃苦有闯劲;另一边的吴国一向富庶,湖州人和嘉兴人在骨子里满足于现状,蒋健琪为人温和处变不惊,看不出“好战分子”的因素,但是也有强硬的一面,“有时候你要把竞争者当做伙伴,有的时候又是对手,该出手的时候不能马虎。” “快消品拼的就是执行力,天天就往这个终端跑,说兄弟你卖我的奶茶吧,今天不买账,第二天再去,想要稍微复杂一点就是‘买五个送你一个’,总之就是死磕。从这点推断,香飘飘是一家执行力非常强的公司。”曾在宝洁、联合利华等快消品公司任职的创业者曹流推断,“香飘飘应该是人海大军,整个队伍体系可能会有几千人。” 这句话对了一半:蒋健琪在渠道上足够稳准狠,拼命招兵买马,迅速搭建市场网络,辅以广告投入;但是销售人员没有业界猜测的那么多,目前全国有一千多位全职的业务员,经销商则反复选取和淘汰:根据地方的人口和GDP算出目标销售量,达不到业绩就放弃,另觅新人。 “每个地区最大的经销商会不听话,不见得去重视香飘飘;我们不找大的,找最合适的,比如配送能力足够强大,下面的分销渠道也不错,手里的产品又不多,对我们香飘飘的信心又很足的。这种经销商,在交流的时候能够看得出来,跟他一谈,他两眼放光。找经销商就跟找对象一样,要慎重,找错一个至少影响一年。”蒋健琪说。 但是他不会只盯着数据,他最重视的是铺货和陈列,要求产品快速地摆在恰当的位置。这一点不无道理,“农村人更喜欢喝奶茶,觉得‘奶’字象征着营养,他们喜欢杯装奶茶就像城里人喜欢星巴克,拿着这么一杯,就像过上了有情调的生活。”曹流说,“香飘飘能有效铺货到县城,这非常重要,那里多是夫妻店、老婆店,对品牌不敏感,往往只有一种啤酒、一种洗衣粉、一种奶茶,能摆上货架就是成功。” 主攻批发渠道、侧击KA卖场(即便利店、超市等),将二、三线城市与学校小卖部作为切入点,当时蒋健琪的每个决策,都像弯道超车般卓有成效。“蒋总不相信调研,他从不找人试喝,直接试销!卖得动就大举跟上。”谢伟山说。蒋健琪认为,做小饮料出身的最喜欢在学校里试销,超市卖场需要一段时间接受,换做学校,也许早就卖断货了。 公司近期新推出了红豆奶茶,蒋健琪先派一辆桑塔纳,运三五箱给湖州师范中学、湖州中学等几家学校的小卖部,然后让客服每天给店主打电话,“我要的不是销量,是数据:昨天、今天各卖几杯,看销售趋势,最怕的是突然之间上去,一下子下来,这就是‘短线’产品,在学校里反映得最明显。好的产品应该是销量慢慢升,到最高的点上会回下来,又一个转折点后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