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6: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7:31
摘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事关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因而备受关注。从2015年开始,在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资助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湖南现代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建立了我国耕地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和综合治理模式及其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该研究成果为保障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对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及管理等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污染原因复杂治理难度较大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生产和生态功能,是食物安全的基础和保障,对地表水、食物链、生物多样性和大气层的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耕地面临土地污染加重、优质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日益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耕地质量。耕地的污染直接影响到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平衡,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我国耕地土壤污染物类型日趋复杂,污染物浓度、价态和生物有效性、土壤类型、种植结构等均有差异,治理难度较大。而且我国针对耕地土壤风险管控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研究成果尚未进行大规模生产实践,缺乏技术集成和实际工程化应用。”项目首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侯红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纵观世界各国耕地土壤污染的防治历程,大多采用的是以风险管控为主导思想的防治策略。从国际经验来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已经历十余年甚至几十年,直到今天仍然有一些土壤污染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侯红表示,在我国耕地土壤污染面积大、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专门针对耕地土壤污染的风险源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模式—成效评估方法体系,以支撑我国耕地土壤的环境管理。他们的研究就是提出一套耕地土壤污染程度—趋势—危害—控制—综合评估方法体系。依据此评估方法体系,可以直观地获得农产品和耕地土壤的污染程度和范围,判断污染风险的来源,并给出合理的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建议。这就可以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的实施工作提供导向性建议,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同时对我国耕地土壤环境管理体系的完善,“土十条”推进与落实具有重大意义。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26土壤耕地的工作成效怎么编写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事关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因而备受关注。从2015年开始,在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资助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湖南现代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建立了我国耕地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和综合治理模式及其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该研究成果为保障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对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及管理等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污染原因复杂治理难度较大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生产和生态功能,是食物安全的基础和保障,对地表水、食物链、生物多样性和大气层的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耕地面临土地污染加重、优质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日益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耕地质量。耕地的污染直接影响到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平衡,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我国耕地土壤污染物类型日趋复杂,污染物浓度、价态和生物有效性、土壤类型、种植结构等均有差异,治理难度较大。而且我国针对耕地土壤风险管控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研究成果尚未进行大规模生产实践,缺乏技术集成和实际工程化应用。”项目首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侯红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纵观世界各国耕地土壤污染的防治历程,大多采用的是以风险管控为主导思想的防治策略。从国际经验来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已经历十余年甚至几十年,直到今天仍然有一些土壤污染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侯红表示,在我国耕地土壤污染面积大、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专门针对耕地土壤污染的风险源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模式—成效评估方法体系,以支撑我国耕地土壤的环境管理。他们的研究就是提出一套耕地土壤污染程度—趋势—危害—控制—综合评估方法体系。依据此评估方法体系,可以直观地获得农产品和耕地土壤的污染程度和范围,判断污染风险的来源,并给出合理的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建议。这就可以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的实施工作提供导向性建议,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同时对我国耕地土壤环境管理体系的完善,“土十条”推进与落实具有重大意义。生态保护优先 风险管控靠前土壤污染治理思路首先要坚持预防和保护优先。土壤环境优先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新举措和新思路,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以及石龙镇是我国最早开展土壤环境优先保护的地区之一,在2014年就完成了《“中国农谷”土壤环境优先保护示范区工作方案》编制工作并通过专家评审。在此基础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以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研究人员又进一步在中国农谷核心区进行了小区域尺度土壤优先保护技术模式研究。侯红介绍,主要针对区域地块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包括构建了“有机生态种植”以及“虾蟹稻共作”的模式,并进行了示范,结果表明两种模式均可有效保护土壤环境,同时能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专家指出,虽然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以及石龙镇是我国最早开展土壤环境优先保护的地区之一,但国家一直没有对耕地土壤优先保护出台具体*和行动方案。建议国家和当地管理部门合理统筹,因地制宜,适度开展优先保护模式的示范工作,对优先保护区土壤环境的进一步保持和改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耕地土壤污染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且极其迫切的任务。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以区域土壤污染修复治理为目标导向,通过建立耕地土壤农业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在给出耕地土壤污染的程度、时空特征的同时,判断污染的来源、发展趋势,评价结果可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管控方向。基于以上风险评估及分级方法,华南农业大学归纳并建立了基于不同污染风险等级农田土壤的修复治理技术库,并构建了相应过程控制技术集成体系管控—决策平台。此外,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大方面,筛选出3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最终建立了耕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模式的成效评估方法。“本方法的创新性在于用较为客观的科学方法与相关领域资深专家的主观判断相结合,最终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科学又可操作的方法。目前已在湖南长沙县、湘潭,河南济源以及珠三角地区的耕地修复项目中应用。”侯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