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外开放政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5:1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1:49
1.对外贸易发展显著。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对外贸易的主要国家是前苏联、东欧及东南亚;七八十年代,上海形成了日本、美国、欧共体和香港地区四大传统出口市场。出口贸易的国别地区从“*”前1965年的124个扩大到1990年的171个。从1987年起,上海外贸出口值开始稳步增长,1989年达到50.32亿美元。上海出口贸易在建国的1949年为6045万美元,1990年出口实绩53.17亿美元,年均增长87倍。1979年到1989年的11年里,上海进口总值共127.51亿美元,比1949年6月至1978年29年的进口总值14.77亿美元增加了7.6倍。
外贸商品结构有所改善。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上海外贸出口商品中,近40%是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最高时达70%,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基本维持在60%左右,其中轻纺产品从27.7%上升到51%,重化产品的出口水平较低,不足9%。进入80年代,上海出口商品结构有很大改善,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出口比重继续下降,重工业产品出口比重明显上升,轻纺产品出口保持在较高水平。1980年农轻重三类商品出口所占比重依次为26.45%,54.5%,19.05%。1989年农副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至14.9%,轻纺产品为64.7%,重工业为20.5%。1990年,上海出口产品中,农副产品的比重从1978年的31.18%下降到12.45%,而机电仪表产品则从12.26%上升到23.85%。
2.对外经济合作有所扩大。1983年至1989年,上海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共1336项,进口额达17.69亿美元。引进项目从单纯进口生产资料,到进口轻工、科仪产品,再到引进成套机电仪器设备。上海80年代的技术引进不仅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建设,而且对改造上海老工业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1979年后,上海有偿技术出口开始起步。1984年成立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公司。1987年上海颁发《上海市技术出口暂行办法》。1988年技术出口额1.34亿元,为前5年累计数的7.8倍。[25]
国际化*经营也开始发展:一是请进来开交易会。1982年举办的“上海首届出口商品交易会”,成为全国首创的地方性小交会,此后到1990年每年举行一次,扩大了与世界各地的经济交往。二是走出去办展销会。如上海于1986年首次到日本大阪举办服装展销会,以后,每年2月都在那里举行为期一周的服装展销会。三是非贸易性海外投资开始启动,主要项目有1981年上海在香港创办的第一家服装加工企业――香港培罗蒙西服有限公司,及80年代后期上海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泰国建立的金龙紧固件有限公司和在孟加拉国建立的“中孟钢铁制品有限公司”等。中方主要以技术、设备和半成品出资。四是从世界银行和其他国家金融机构贷款项目中逐步开展了国际招标工作。
3.利用外资成绩初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开始改变单纯依赖国内资金搞建设、习惯于向上要钱搞项目的状况,逐步向广泛利用国外资金、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方面转变。吸收外资的形式也日趋多样。
直接利用外资迅速发展。到1991年,上海直接利用外商投资累计1277家,协议投资额33.32亿美元。其中:合资企业1035家、协议投资额17.77亿美元,合作企业148家、协议投资额11.30亿美元,独资企业94家、协议投资额4.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为15.56亿美元。[26]到1991年底上海利用外资项目总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项目有197个。这些项目不少是由美国、日本、英国等世界著名的*公司投资的,且大都属于生产技术先进、产品档次较高的项目,如大众汽车、贝尔电话、福克斯波罗仪表、三菱电梯、耀华皮尔金顿浮法玻璃等。上海举办“三资”企业的成功率及最佳“三资”企业数均占全国之首。
间接利用外资稳步发展。1992年以前,上海利用外国间接投资的金额一直都在直接投资之上。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是80年代始终困扰上海发展的问题。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上海城市建设的投入总共只有70多亿元人民币。而从1984年到1991年6月,上海市从联邦德国、日本等15个国家筹集了总额为5.3亿美元的外国*贷款,用于47项重大市政建设和工业改造项目。由于这类贷款利率低,还款期长,从而大大缓解了建设单位的债务负担。上海还充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1981年到1995年共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2.7亿美元,主要用于工业、环保、交通等行业的建设和技术改造[27]。大项目有苏州河合流污水治理、内环线、黄浦江引水工程、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等。上海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主要项目有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工程。利用外资不仅支持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也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使适应开放型经济所需要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不断改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1:49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内容是:
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适用而先进的技术设备,并聘请必要的外国经济技术专家来帮助我们工作。
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放开或者取消各种*,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开放式*.
我国的对外*面向全世界,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开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开放的要点是:
1.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域。力争经过努力,使广东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
2.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继续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投资经营提供更方便的条件和更充分的法律保障。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引导外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投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当投向金融、商业、旅游、房地产等领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要合理布局,认真办好。
3.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领域的合作。一方面要积极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设备,组建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另一方面,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到国外投资建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2:46
1.对外贸易发展显著。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对外贸易的主要国家是前苏联、东欧及东南亚;七八十年代,上海形成了日本、美国、欧共体和香港地区四大传统出口市场。出口贸易的国别地区从“*”前1965年的124个扩大到1990年的171个。从1987年起,上海外贸出口值开始稳步增长,1989年达到50.32亿美元。上海出口贸易在建国的1949年为6045万美元,1990年出口实绩53.17亿美元,年均增长87倍。1979年到1989年的11年里,上海进口总值共127.51亿美元,比1949年6月至1978年29年的进口总值14.77亿美元增加了7.6倍。
外贸商品结构有所改善。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上海外贸出口商品中,近40%是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最高时达70%,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基本维持在60%左右,其中轻纺产品从27.7%上升到51%,重化产品的出口水平较低,不足9%。进入80年代,上海出口商品结构有很大改善,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出口比重继续下降,重工业产品出口比重明显上升,轻纺产品出口保持在较高水平。1980年农轻重三类商品出口所占比重依次为26.45%,54.5%,19.05%。1989年农副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至14.9%,轻纺产品为64.7%,重工业为20.5%。1990年,上海出口产品中,农副产品的比重从1978年的31.18%下降到12.45%,而机电仪表产品则从12.26%上升到23.85%。
2.对外经济合作有所扩大。1983年至1989年,上海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共1336项,进口额达17.69亿美元。引进项目从单纯进口生产资料,到进口轻工、科仪产品,再到引进成套机电仪器设备。上海80年代的技术引进不仅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建设,而且对改造上海老工业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1979年后,上海有偿技术出口开始起步。1984年成立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公司。1987年上海颁发《上海市技术出口暂行办法》。1988年技术出口额1.34亿元,为前5年累计数的7.8倍。[25]
国际化*经营也开始发展:一是请进来开交易会。1982年举办的“上海首届出口商品交易会”,成为全国首创的地方性小交会,此后到1990年每年举行一次,扩大了与世界各地的经济交往。二是走出去办展销会。如上海于1986年首次到日本大阪举办服装展销会,以后,每年2月都在那里举行为期一周的服装展销会。三是非贸易性海外投资开始启动,主要项目有1981年上海在香港创办的第一家服装加工企业――香港培罗蒙西服有限公司,及80年代后期上海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泰国建立的金龙紧固件有限公司和在孟加拉国建立的“中孟钢铁制品有限公司”等。中方主要以技术、设备和半成品出资。四是从世界银行和其他国家金融机构贷款项目中逐步开展了国际招标工作。
3.利用外资成绩初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开始改变单纯依赖国内资金搞建设、习惯于向上要钱搞项目的状况,逐步向广泛利用国外资金、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方面转变。吸收外资的形式也日趋多样。
直接利用外资迅速发展。到1991年,上海直接利用外商投资累计1277家,协议投资额33.32亿美元。其中:合资企业1035家、协议投资额17.77亿美元,合作企业148家、协议投资额11.30亿美元,独资企业94家、协议投资额4.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为15.56亿美元。[26]到1991年底上海利用外资项目总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项目有197个。这些项目不少是由美国、日本、英国等世界著名的*公司投资的,且大都属于生产技术先进、产品档次较高的项目,如大众汽车、贝尔电话、福克斯波罗仪表、三菱电梯、耀华皮尔金顿浮法玻璃等。上海举办“三资”企业的成功率及最佳“三资”企业数均占全国之首。
间接利用外资稳步发展。1992年以前,上海利用外国间接投资的金额一直都在直接投资之上。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是80年代始终困扰上海发展的问题。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上海城市建设的投入总共只有70多亿元人民币。而从1984年到1991年6月,上海市从联邦德国、日本等15个国家筹集了总额为5.3亿美元的外国*贷款,用于47项重大市政建设和工业改造项目。由于这类贷款利率低,还款期长,从而大大缓解了建设单位的债务负担。上海还充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1981年到1995年共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2.7亿美元,主要用于工业、环保、交通等行业的建设和技术改造[27]。大项目有苏州河合流污水治理、内环线、黄浦江引水工程、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等。上海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主要项目有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工程。利用外资不仅支持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也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使适应开放型经济所需要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不断改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1:49
1.对外贸易发展显著。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对外贸易的主要国家是前苏联、东欧及东南亚;七八十年代,上海形成了日本、美国、欧共体和香港地区四大传统出口市场。出口贸易的国别地区从“*”前1965年的124个扩大到1990年的171个。从1987年起,上海外贸出口值开始稳步增长,1989年达到50.32亿美元。上海出口贸易在建国的1949年为6045万美元,1990年出口实绩53.17亿美元,年均增长87倍。1979年到1989年的11年里,上海进口总值共127.51亿美元,比1949年6月至1978年29年的进口总值14.77亿美元增加了7.6倍。
外贸商品结构有所改善。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上海外贸出口商品中,近40%是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最高时达70%,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基本维持在60%左右,其中轻纺产品从27.7%上升到51%,重化产品的出口水平较低,不足9%。进入80年代,上海出口商品结构有很大改善,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出口比重继续下降,重工业产品出口比重明显上升,轻纺产品出口保持在较高水平。1980年农轻重三类商品出口所占比重依次为26.45%,54.5%,19.05%。1989年农副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至14.9%,轻纺产品为64.7%,重工业为20.5%。1990年,上海出口产品中,农副产品的比重从1978年的31.18%下降到12.45%,而机电仪表产品则从12.26%上升到23.85%。
2.对外经济合作有所扩大。1983年至1989年,上海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共1336项,进口额达17.69亿美元。引进项目从单纯进口生产资料,到进口轻工、科仪产品,再到引进成套机电仪器设备。上海80年代的技术引进不仅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建设,而且对改造上海老工业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1979年后,上海有偿技术出口开始起步。1984年成立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公司。1987年上海颁发《上海市技术出口暂行办法》。1988年技术出口额1.34亿元,为前5年累计数的7.8倍。[25]
国际化*经营也开始发展:一是请进来开交易会。1982年举办的“上海首届出口商品交易会”,成为全国首创的地方性小交会,此后到1990年每年举行一次,扩大了与世界各地的经济交往。二是走出去办展销会。如上海于1986年首次到日本大阪举办服装展销会,以后,每年2月都在那里举行为期一周的服装展销会。三是非贸易性海外投资开始启动,主要项目有1981年上海在香港创办的第一家服装加工企业――香港培罗蒙西服有限公司,及80年代后期上海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泰国建立的金龙紧固件有限公司和在孟加拉国建立的“中孟钢铁制品有限公司”等。中方主要以技术、设备和半成品出资。四是从世界银行和其他国家金融机构贷款项目中逐步开展了国际招标工作。
3.利用外资成绩初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开始改变单纯依赖国内资金搞建设、习惯于向上要钱搞项目的状况,逐步向广泛利用国外资金、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方面转变。吸收外资的形式也日趋多样。
直接利用外资迅速发展。到1991年,上海直接利用外商投资累计1277家,协议投资额33.32亿美元。其中:合资企业1035家、协议投资额17.77亿美元,合作企业148家、协议投资额11.30亿美元,独资企业94家、协议投资额4.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为15.56亿美元。[26]到1991年底上海利用外资项目总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项目有197个。这些项目不少是由美国、日本、英国等世界著名的*公司投资的,且大都属于生产技术先进、产品档次较高的项目,如大众汽车、贝尔电话、福克斯波罗仪表、三菱电梯、耀华皮尔金顿浮法玻璃等。上海举办“三资”企业的成功率及最佳“三资”企业数均占全国之首。
间接利用外资稳步发展。1992年以前,上海利用外国间接投资的金额一直都在直接投资之上。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是80年代始终困扰上海发展的问题。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上海城市建设的投入总共只有70多亿元人民币。而从1984年到1991年6月,上海市从联邦德国、日本等15个国家筹集了总额为5.3亿美元的外国*贷款,用于47项重大市政建设和工业改造项目。由于这类贷款利率低,还款期长,从而大大缓解了建设单位的债务负担。上海还充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1981年到1995年共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2.7亿美元,主要用于工业、环保、交通等行业的建设和技术改造[27]。大项目有苏州河合流污水治理、内环线、黄浦江引水工程、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等。上海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主要项目有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工程。利用外资不仅支持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也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使适应开放型经济所需要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不断改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2:47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内容是:
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适用而先进的技术设备,并聘请必要的外国经济技术专家来帮助我们工作。
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放开或者取消各种*,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开放式*.
我国的对外*面向全世界,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开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开放的要点是:
1.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域。力争经过努力,使广东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
2.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继续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投资经营提供更方便的条件和更充分的法律保障。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引导外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投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当投向金融、商业、旅游、房地产等领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要合理布局,认真办好。
3.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领域的合作。一方面要积极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设备,组建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另一方面,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到国外投资建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1:49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内容是:
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适用而先进的技术设备,并聘请必要的外国经济技术专家来帮助我们工作。
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放开或者取消各种*,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开放式*.
我国的对外*面向全世界,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开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开放的要点是:
1.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域。力争经过努力,使广东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
2.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继续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投资经营提供更方便的条件和更充分的法律保障。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引导外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投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当投向金融、商业、旅游、房地产等领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要合理布局,认真办好。
3.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领域的合作。一方面要积极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设备,组建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另一方面,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到国外投资建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1:49
1.对外贸易发展显著。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对外贸易的主要国家是前苏联、东欧及东南亚;七八十年代,上海形成了日本、美国、欧共体和香港地区四大传统出口市场。出口贸易的国别地区从“*”前1965年的124个扩大到1990年的171个。从1987年起,上海外贸出口值开始稳步增长,1989年达到50.32亿美元。上海出口贸易在建国的1949年为6045万美元,1990年出口实绩53.17亿美元,年均增长87倍。1979年到1989年的11年里,上海进口总值共127.51亿美元,比1949年6月至1978年29年的进口总值14.77亿美元增加了7.6倍。
外贸商品结构有所改善。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上海外贸出口商品中,近40%是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最高时达70%,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基本维持在60%左右,其中轻纺产品从27.7%上升到51%,重化产品的出口水平较低,不足9%。进入80年代,上海出口商品结构有很大改善,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出口比重继续下降,重工业产品出口比重明显上升,轻纺产品出口保持在较高水平。1980年农轻重三类商品出口所占比重依次为26.45%,54.5%,19.05%。1989年农副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至14.9%,轻纺产品为64.7%,重工业为20.5%。1990年,上海出口产品中,农副产品的比重从1978年的31.18%下降到12.45%,而机电仪表产品则从12.26%上升到23.85%。
2.对外经济合作有所扩大。1983年至1989年,上海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共1336项,进口额达17.69亿美元。引进项目从单纯进口生产资料,到进口轻工、科仪产品,再到引进成套机电仪器设备。上海80年代的技术引进不仅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建设,而且对改造上海老工业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1979年后,上海有偿技术出口开始起步。1984年成立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公司。1987年上海颁发《上海市技术出口暂行办法》。1988年技术出口额1.34亿元,为前5年累计数的7.8倍。[25]
国际化*经营也开始发展:一是请进来开交易会。1982年举办的“上海首届出口商品交易会”,成为全国首创的地方性小交会,此后到1990年每年举行一次,扩大了与世界各地的经济交往。二是走出去办展销会。如上海于1986年首次到日本大阪举办服装展销会,以后,每年2月都在那里举行为期一周的服装展销会。三是非贸易性海外投资开始启动,主要项目有1981年上海在香港创办的第一家服装加工企业――香港培罗蒙西服有限公司,及80年代后期上海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泰国建立的金龙紧固件有限公司和在孟加拉国建立的“中孟钢铁制品有限公司”等。中方主要以技术、设备和半成品出资。四是从世界银行和其他国家金融机构贷款项目中逐步开展了国际招标工作。
3.利用外资成绩初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开始改变单纯依赖国内资金搞建设、习惯于向上要钱搞项目的状况,逐步向广泛利用国外资金、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方面转变。吸收外资的形式也日趋多样。
直接利用外资迅速发展。到1991年,上海直接利用外商投资累计1277家,协议投资额33.32亿美元。其中:合资企业1035家、协议投资额17.77亿美元,合作企业148家、协议投资额11.30亿美元,独资企业94家、协议投资额4.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为15.56亿美元。[26]到1991年底上海利用外资项目总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项目有197个。这些项目不少是由美国、日本、英国等世界著名的*公司投资的,且大都属于生产技术先进、产品档次较高的项目,如大众汽车、贝尔电话、福克斯波罗仪表、三菱电梯、耀华皮尔金顿浮法玻璃等。上海举办“三资”企业的成功率及最佳“三资”企业数均占全国之首。
间接利用外资稳步发展。1992年以前,上海利用外国间接投资的金额一直都在直接投资之上。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是80年代始终困扰上海发展的问题。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上海城市建设的投入总共只有70多亿元人民币。而从1984年到1991年6月,上海市从联邦德国、日本等15个国家筹集了总额为5.3亿美元的外国*贷款,用于47项重大市政建设和工业改造项目。由于这类贷款利率低,还款期长,从而大大缓解了建设单位的债务负担。上海还充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1981年到1995年共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2.7亿美元,主要用于工业、环保、交通等行业的建设和技术改造[27]。大项目有苏州河合流污水治理、内环线、黄浦江引水工程、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等。上海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主要项目有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工程。利用外资不仅支持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也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使适应开放型经济所需要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不断改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1:49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内容是:
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适用而先进的技术设备,并聘请必要的外国经济技术专家来帮助我们工作。
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放开或者取消各种*,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开放式*.
我国的对外*面向全世界,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开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开放的要点是:
1.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域。力争经过努力,使广东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
2.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继续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投资经营提供更方便的条件和更充分的法律保障。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引导外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投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当投向金融、商业、旅游、房地产等领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要合理布局,认真办好。
3.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领域的合作。一方面要积极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设备,组建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另一方面,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到国外投资建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